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6 4例脑梗塞患者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两组 :(1)颈中交感神经阻滞组 (下简称阻滞组 ) :34例。 (2 )对照组 :30例。两组在脑梗塞常规用药上相同 ,阻滞组采用气管旁颈 6横突法 ,隔日阻滞 1次 ,共 6次。 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阻滞组总有效率 (88 2 3 % )明显高于对照组 (6 0 % )。结论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是一种创伤较小的侵入性交感神经阻断技术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CT血管造影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0例编入TIA组,选取同期40例体检者编入对照组,均行常规CT和CT血管造影。评估椎基底动脉的病变,包括椎基底动脉狭窄、走行迂曲、变异。结果:30例TIA组25例有椎基底动脉异常表现:椎基底动脉管腔狭窄27支;狭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管腔14支,椎动脉迂曲致局部狭窄6支,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狭窄2支,先天发育细小5支;狭窄部位:V1段5支,V2段3支,V3段3支,V4段13支,基底动脉狭窄3支;其中轻度狭窄8支,中度狭窄11支,重度狭窄7支,闭塞1支;椎动脉明显迂曲6支;基底动脉起源异常1支;椎动脉一侧发育细小3支;椎动脉窗1支。40例对照组,8例8支椎基底动脉狭窄,其中轻度狭窄6支,中度狭窄2支,同时伴椎动脉迂曲1支。两组暴露率有统计学差异(2=27.59,P〈0.001)。椎基底动脉异常是发生椎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OR=20)。结论:CTA是一种很好的显示椎基底动脉解剖关系及其病变的检查方法,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有很好的显示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交感神经节阻滞对兔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缓解脑血管痉挛(cerebrovascular spasm,CVS)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选择颈交感神经节阻滞模型成功的健康雄性大耳白兔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即假手术组(A组)、SAH组(B组)、SAH加颈交感神经节阻滞组(C组).分别于第1次注血前(T1)、注血后30 min(T2)、第1次注血后7 d(T3)取静脉血及脑脊液各2 ml于低温冰箱保存备用,并行脑血管造影测量基底动脉值.并于T3记录神经系统损害级别. 结果 三组T1时基底动脉血管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时B、C两组的基底动脉血管直径均小于A组,B组又小于C组(p<0.01).三组T1时血浆、脑脊液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均低于T1,B、C组又低于A组(P<0.01).T3时B、C组的神经功能均低于A组,C组又优于B组(P<0.01). 结论 颈交感神经节阻滞可缓解SAH后CVS,提高血清、脑脊液NO含量及NOS的活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及诊断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成  卡索  章义成 《人民军医》2003,46(6):326-328
椎动脉型颈椎病 (CSA)系因颈椎退行性改变、脊椎内外平衡失调而引起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 ,提高其确诊率 ,现就其发病机制及诊断进展进行综述。1 发病机制1 1 椎动脉的解剖结构 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 ,分为 4段 ,第 1段为自锁骨下动脉发出进入颈椎横突孔的部分 ,其后方为C7横突 ,C7,8脊神经的前支 ,交感神经干和颈下交感神经节 ;第 2段为C6 横突孔上升至C2 横突孔下口 ,此段动脉的内侧紧邻钩椎关节 ,后外侧为关节突关节 ,动脉周围有交感神经伴行 ;第 3段为C2 横突孔下口到枕骨大孔处 ,此段弯…  相似文献   

5.
飞行员阻滞椎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飞行员中发现5例阻滞椎,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均为男性,年龄32~38岁,各有程度不同的颈部不适、酸胀、疼痛及头晕、上肢麻木感等症状。4例曾诊断为颈椎病。经我院体检摄片,均诊断为颈部阻滞椎。其中颈2、3融合3例,颈4、5,颈5、6融合各1例。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为一常见血管疾病 ,尤其老年人多见。为进一步了解老年人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 ,我们应用经颅多普勒 (3D -TCD)对 86 6例患者椎 -基底动脉血流进行了检测 ,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本组男 6 46例 ,女 2 2 0例 ;年龄 6 0~ 85岁 ,平均72 .5岁。无症状查体 2 6 0人 ,颈椎病 2 46人 ,高血压冠心病184人 ,糖尿病 98人 ,眩晕 46人 ,耳聋 32人。1.2 方法 :使用德国EME公司的三维经颅彩色多普勒诊断仪 (3D -TCD) ,探头频率 2HMz ,患者取坐位经枕骨下窗检测双侧椎动脉 (VA) ,基底动脉…  相似文献   

7.
随着心脏起搏器的普及应用,安装心脏起搏器近年来已逐渐被有适应症的患者及家属认可,对植入异物在体内而不发生感染,也成为手术医生应该考虑到的关键问题。笔者总结了152例次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无感染的经验,现总结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我院从1983年5月—1999年12月间对152例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其中男77例,女75例,年龄22岁~80岁(平均60.8岁)。诊断为病窦综合征者80例,ⅢA-VB33例,Ⅱ4-VB13例,三束支阻滞8例,高度A-VB2例,频发室早伴严重窦缓2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分别植入VVI97台,AAI5台,DDD35台,V…  相似文献   

8.
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的MRA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hy,MRA)图像特点分析诊断该病.方法 回顾性分析1 200例颅脑检查患者的MRA图像,男女各半,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54.6±6.1)岁,其原始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后,对其MRA图像进行观察.结果 共发现8例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检出率为0.67%(8/1 200);8例均为单发开窗畸形,无多发;凸透镜形开窗畸形2例,裂隙样开窗畸形2例,梭形开窗畸形4例;男女各半;性别间无明显性差异.结论 MRA可清晰地显示和诊断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2 0 0 2年5月~2 0 0 3年9月应用德国威玛舒培制药公司生产的金钠多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并设对照组比较,治疗期为2~3个月,现将疗效及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 0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符合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梗塞诊断标准,均经过头颅CT明确梗塞部位,结合躯体功能受损等综合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4 0例患者中男2 6例,女14例,年龄自6 5岁至87岁,平均年龄76岁;其中脑大片梗塞4例,多发性腔隙梗塞10例,单个腔隙性梗塞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例,血管性痴呆8例,其他4例(脑干梗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地塞米松在椎-基底动脉短暂脑缺血(VBTIA)发作时的作用。方法 将椎-基底动脉短暂脑缺血发作病人11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病人症状及体征缓解的时间及血压、血糖变化。结果 治疗组症状及体征缓解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病人血压、血糖均有轻度升高但是无差异(P>0.05)。结论 椎-基底动脉短暂脑缺血发作时地塞米松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住院治疗的21例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颈内动脉系统病变16例.其中颈内动脉闭塞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6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者7例。椎基底动脉闭塞5例,闭塞血管再通者,大脑中动脉4例,椎基底动脉2例。其中7例患者动脉溶栓的同时进行了血管内治疗,5例球囊成形术和2例支架植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7例,明显好转或进步8例,无效3例,死亡3例;溶栓后脑出血2例.存活病例无1例并发脑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结论对选择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的CTA和MRA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开窗畸形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表现.22例中,15例行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CTA)检查,6例行头部MR血管造影(MRA)检查,1例行颈部MRA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22例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均为单发,9例位于椎动脉,其中5例位于颅外段,4例位于颅内段;其余13例均位于基底动脉近段.根据血管窗形态分型:10例为裂隙型,9例为凸透镜型,3例为重复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椎基底动脉局限性重复,22例中4例伴有颅内动脉瘤,1例伴有左侧颈总动脉起源异常.结论 CTA和MRA可以准确显示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诊断开窗畸形时应注意有无伴发其他血管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梗死9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人民军医》2002,45(10):588-589
我们于 1994年 1月~ 1999年 1月共收治经CT证实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梗死 92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92例中 ,男 5 8例 ,女 34例 ;年龄16~ 87岁 ,平均 5 9 6 8岁。伴高血压病史 37例 ,糖尿病 4例 ,风心病房颤 5例 ,冠心病房颤 14例 ,陈旧性心机梗死 4例 ,心脏室壁瘤 2例 ,肥厚性非梗阻性心肌病 1例 ,脑梗死 13例 ,脑出血 1例。均符合下列标准 :突然发生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 ,头颅CT显示与症状、体征相符合的低密度影 ,累及额叶、颞叶、顶叶 ,直径≥ 4 5mm。1 2 临床表现 短暂性缺血发作 (TIA)史 6例 …  相似文献   

14.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初步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经验 ,探讨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分析技术要点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2 2例 2 3个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进行了支架植入扩张成形治疗 ,其中颅内段椎动脉狭窄 10个 ,基底动脉狭窄 13个 ,术前平均狭窄程度 (72 .4±11.3 ) % (5 0 %~ 90 % ) ,平均狭窄长度 (6.8± 3 .1)mm(3~ 12mm) ,植入球囊扩张支架 2 3枚 ,作临床及造影随访。结果  2 3个狭窄支架植入均成功 ,狭窄率降低到 (9.3± 5 .2 ) % ,无夹层动脉瘤、血管破裂、支架内急性闭塞并发症 ,手术造成缺血性小卒中 1例 (4.5 % ) ,无死亡。临床随访 3~ 2 4个月 ,无脑缺血性事件发生 ,血管造影随访 10例 ,无再狭窄发生。结论 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但远期结果仍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5.
王仁春  余新光 《人民军医》2001,44(11):670-670
影象学诊断对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畸形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 ,我院收治此病 2 4例 ,现将影像学诊断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15例 ,女 9例 ;年龄 7~ 5 0岁 ,平均 2 5 5岁。出现症状 4个月~ 2 0年。均合并颅颈交界处畸形 (骨性畸形 )。经术前确诊后均行后路枕颈 (或寰枢椎 )融合固定术 ,经口咽入路行齿状突磨除术 19例。1 2 影像学检查1 2 1 X线和颅颈交界处断层 测量方法 :(1)寰枢椎间距离 (ADI) :18例ADI距离 4~ 17mm ,平均7 4mm ,其中齿状突发育不全 6例ADI距离正常 ;(2 )齿状突后缘至椎管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13例经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进行治疗。结果13例患者术前狭窄为(76.15±15.11)%,术后狭窄为(3.69±3.04)%。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术后无缺血性脑卒中发作,随访8~12个月,10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偶尔有头晕,1例症状改善(DSA显示多段狭窄,左侧大脑后动脉闭塞,小脑后下动脉显影差)。结论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内科治疗无效时,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可以缓解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脑缺血症状,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发病率较高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研究颅内外血管狭窄的数因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证实了颅内外血管狭窄数目对脑卒中的发病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4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80 9例 ,在急性发作后 3~ 6个月内进行随访。其中男性 5 0 1例 ,女性 30 8例 ,年龄 38~ 78岁 ,平均年龄 5 8岁 ,TIA发作 5 8例 ,脑梗死 75 1例。均经头CT和MR证实。1.2 检测方法 采用德国生产的DWL型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 ,检…  相似文献   

18.
患者 女,95岁.被发现行走变慢3 d,伴有精神食欲变差.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发病前未口服降压药、无外伤史颅脑CT平扫示“左侧侧脑室出血”(图1),以脑出血收入院治疗.头颈部CTA未见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或颈脑血管狭窄(图2),但发现左侧椎动脉缺如,左侧颈-椎基底动脉异常吻合.该吻合血管起源于左侧颈外动脉,沿途发出左侧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枕动脉之后主干继续向背侧弯曲在寰椎水平经枕骨大孔入颅,并与右侧纤细椎动脉汇合形成基底动脉(图3,4),诊断为Ⅱ型永存寰前节间动脉(proatlantal intersegmental artery,PIA)合并同侧椎动脉缺如.  相似文献   

19.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 at-tack,TIA)或可逆性卒中发作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大多数仅持续5~10min,持续时间短,恢复快,不留后遗症状,可反复发作,影像学早期诊断困难,临床上无特异性诊断指标。我院对146例临床确诊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行脑干听觉诱  相似文献   

20.
1999年 5月~ 1999年 12月对 2 0例脑梗塞急性期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利多卡因治疗 ,并设对照组进行前瞻性对比观察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95年中华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 ,经头颅CT证实 ,发病时间在 2 4h之内 ,发病类型为稳定型。本组共 40例 ,年龄 40~ 75岁。按入选顺序将病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男性 16人、女性 4人 ;对照组男性 17人 ,女性 3人。治疗组 2 0例中 ,椎 基底动脉系统脑梗塞 3例 ,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 17例 ;对照组 2 0例 ,椎 基底动脉系统脑梗塞 2例 ,颈内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