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为研究甘肃牧区牦牛肉在自然冷冻风干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取甘肃甘南公牦牛半膜肌,在自然风干60 d中采集样本并分析其理化、营养及食用品质变化。结果显示,牦牛肉在风干加工过程中,p H升高,30 d后变化不显著(p0.05),水分活度(Aw)和水分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在30 d Aw降至0.46,蛋白、脂肪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其必需氨基酸苏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甘氨酸、精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和组氨酸含量均高于原料肉,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EAA/TAA)和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分别为41.17%、69.64%。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P/S)为0.36,稍低于理想值,n-6/n-3为1.95,处于理想值范围。风干加工过程中牦牛肉硬度、内聚性、胶着性和咀嚼性显著升高(p0.05),弹性及恢复力显著降低(p0.05)。表明风干牦牛肉基本保留了原料肉的营养成分,是一种高蛋白,耐咀嚼和储藏的半干肉制品。  相似文献   

2.
旨在比较青海省河南县和刚察县两地生长期牦牛肉营养成分的差异。选取两地年龄在4岁左右的阉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国标方法对其背最长肌肉样常规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干物质、胆固醇及氨基酸和脂肪酸各组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找出两个地区幼年牦牛肉的异同点,以实现对它们的区分。结果表明: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上,除了河南县牦牛肉的灰分含量极显著高于刚察县牦牛肉(P0.01),粗蛋白、粗脂肪、干物质和胆固醇含量上,两地牦牛肉均无显著差异(P0.05)。氨基酸各组分含量上,两个地区牦牛肉差异较大。河南县牦牛肉中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NEAA)和总氨基酸(Total Amino Acid,TA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刚察县牦牛肉(P0.01)。脂肪酸含量上,两个地区牦牛肉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刚察县牦牛肉中SFA和UFA含量均稍高于河南县牦牛肉。由此可见,河南县牦牛肉品质优于刚察县牦牛肉。但两地牦牛肉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特点,且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3.
测定油用牡丹籽粕粗脂肪、粗纤维、粗多糖、粗蛋白、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牡丹籽粕粗脂肪含量6.19%,粗纤维3%,粗多糖7.67%,粗蛋白28.12%,氨基酸总量为25.22%,氨基酸种类齐全,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占34.67%,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占65.33%。微量元素铜、铁、锌、锰的含量分别为20.95、651.30、172.63、35.05μg/g。牡丹籽粕营养成分丰富,可进一步加强其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4.
分析德江天麻的营养成分,测定德江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C、粗纤维、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德江天麻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较高,粗纤维其次,维生素C的含量最低;氨基酸总量达10.034 g/100 g,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EAA)/氨基酸总量(Total amino acids,TAA)为41.71%,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EAA)/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s,NEAA)为71.17%,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均衡,第一限制氨基酸为Lys,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常量元素以K含量最高,微量元素中以Mn的含量最高,分别为41 234.43 mg/kg和20.5 mg/kg。德江天麻是一种粗蛋白含量高,维生素C含量低,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矿物质元素丰富,营养价值较高的植物,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不同地区成年牦牛肉营养成分差异,以四川省九龙县、云南省迪庆州和新疆省巴州3个地区年龄在7岁左右的阉牦牛为研究对象,对其背最长肌肉样常规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干物质、胆固醇及氨基酸和脂肪酸各组分的含量进行了系统的实验比较和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找出三个地区幼年牦牛肉的异同点,以实现对它们的区分,为各个地区牦牛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营养成分除了粗蛋白、灰分和干物质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粗脂肪、胆固醇、氨基酸各组分及脂肪酸各组分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新疆省巴州牦牛肉粗脂肪和胆固醇含量最高,云南省迪庆州牦牛肉粗脂肪含量最低,四川省九龙县牦牛肉胆固醇含量最低;氨基酸各组分除了脯氨酸含量上四川省九龙县牦牛肉的脯氨酯含量显著高于新疆省巴州牦牛肉(p0.01),其余氨基酸含量三个地区牦牛肉均无显著差异(p0.05);脂肪酸各组分的含量差异较大。三个地区牦牛肉质存在较大差异,但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特点,四川省九龙县牦牛肉氨基酸含量最为丰富,新疆省巴州牦牛肉不饱和脂肪酸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6.
无量山乌骨鸡腿肌营养成分分析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无量山乌骨鸡腿肌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对比不同性别无量山乌骨鸡腿肌的营养成分差 异,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无量山乌骨鸡腿肌的粗蛋白含量为(23.02±0.69)%、粗脂肪含量为 (2.00±0.97)%、灰分含量为(1.25±0.06)%、水分含量为(73.63±1.29)%;腿肌冻干粉中17 种氨基酸的总量 达(82.59±4.30)%,鲜味氨基酸总量为(28.78±1.56)%,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4.08±1.83)%,必需氨基酸/ 总氨基酸的值为(41.26±0.52)%,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的值为(70.26±1.52)%,氨基酸组成比例均衡; 腿肌冻干粉中18 种脂肪酸的总量为(33.88±9.41) mg/g,必需脂肪酸含量为(10.21±2.89) mg/g,饱和脂肪酸 含量为(14.13±4.41) mg/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9.75±5.22) mg/g,不饱和脂肪酸占比高于50%;腿肌中 磷元素含量为(721.25±294.75) mg/kg,镁、钙、铁、锌、铜含量分别为(240.03±63.06)、(24.28±5.56)、 (14.94±2.76)、(11.40±1.94)、(1.51±0.85) mg/kg。无量山乌骨鸡腿肌的营养成分具有性别差异性,公鸡 腿肌的水分含量、17 种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及磷元素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 高于母鸡,且公鸡腿肌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高于母鸡;母鸡腿肌的粗脂肪、灰分、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及 锌元素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公鸡。  相似文献   

7.
白牦牛肉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分析白牦牛肉营养成分及风味物质,采集18头白牦牛肉,用常规方法测定常量营养素,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分析矿物元素,氨基酸分析法测定氨基酸并进行氨基酸计分(AAS),GC-MS法分析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与当地黄牛肉比较,白牦牛肉干物质高4.44%、蛋白质高8.49%、碳水化合物高104.8%、铁高26.0%、脂肪低52.8%、氨基酸总量(TAA)高11.3%、必需氨基酸(EAA)高12.9%,蛋氨酸(MET)、胱氨酸(CYS)为限制性氨基酸(AAS为33.1),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的比值为60.8%;检测出酯、酮、醇、醛类等10种独特风味物质。白牦牛肉色泽深红,无腥不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能量、富含铁、氨基酸种类齐全等特点,因此它是一种优质的肉类资源。  相似文献   

8.
研究牦牛肝中的营养素成分与营养价值,对牦牛肝中的基本营养成分、胆固醇、维生素、氨基酸以及矿质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新鲜牦牛肝中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水分含量分别为19.7、2.9、0.7、70.9g/100g;新鲜肝脏中富含α-VE、维生素B12,含量分别为1.50mg/100g和0.9mg/100g;氨基酸总量为64.77g/100g,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1.14%,缬氨酸是第一限制氨基酸,4种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20.20g/100g;牦牛肝中富含Ca、Mg、Fe、Zn、Cu、Mo、Mn、K、Al等矿质元素。可见,牦牛肝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的健康食品。  相似文献   

9.
以12批次的花胶为研究对象,对其水分、粗蛋白、灰分、粗脂肪和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个批次花胶的水分、粗脂肪、灰分和粗蛋白分别约为17%,0.6%,0.2%和84%。对其中的16种氨基酸进行检测,其中甘氨酸(Gly)含量最高,约占总量的21%,依次为脯氨酸(Pro)、谷氨酸(Glu)、丙氨酸(Ala)、精氨酸(Arg),酪氨酸(Tyr)含量最低,仅约占总量的0.7%。呈味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分别约占总量的45%和18%,必需氨基酸指数约为35。综上所述,花胶是一种高蛋白的海产品。  相似文献   

10.
青海大通牦牛肉氨基酸及风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大通成年牦牛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比犊牦牛高3.47、3.00g/100g。与牦牛肉鲜味物质有关的谷氨酸明显较高。成年牦牛与犊牦牛的必需氨基酸中的蛋氨酸、异亮氨酸呈显著性差异(P<0.05),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也呈显著性差异(P<0.05)。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EAA)含量相比,青海成年牦牛肉中的苏氨酸(Thr)、缬氨酸、色氨酸(Trp)都高于犊牦牛的比例,接近理想模式;对于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赖氨酸(Lys)、苯丙氨酸+酪氨酸(Phe+Tyr)成年牦牛比例高于理想模式,都高于犊牦牛比例。成年牦牛肉的风味物主体香型应是具有浓郁的牦牛肉特有的香味和脂香,能充分表现牦牛肉的特有风味。犊牦牛肉的焦香甜风味明显高于成年牦牛,犊牦牛肉的风味物主体香型以焦香甜型为主,突出香甜气息,而肉香和脂香较为平淡。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比较在相同舍饲育肥条件下金川牦牛与麦洼牦牛肉品质的差异。选取年龄体重相近的金川牦牛与麦洼牦牛各24头,饲养100 d后各选取8头牦牛屠宰,采集背最长肌,分别进行TA-XT Plus质构仪在质地多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模式下质构特性测定和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金川牦牛肌肉滴水损失比麦洼牦牛低37%(p<0.05),生肉的剪切力比麦洼牦牛低49%(p<0.05)、弹性显著高于麦洼牦牛(p<0.05),煮熟金川牦牛肌肉的弹性显著低于麦洼牦牛(p<0.05),其他质构特性差异不显著(p>0.05)。金川牦牛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麦洼牦牛(p<0.05),但背最长肌中脂肪酸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麦洼牦牛背最长肌中缬氨酸、组氨酸以及脯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金川牦牛(p<0.05),其他氨基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与麦洼牦牛相比,金川牦牛肌肉的滴水损失、剪切力更低,而肌内脂肪含量更高,具有更好的肉制品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2.
年龄对舍饲育肥牦牛肉营养价值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旨在研究年龄对舍饲育肥牦牛肉营养价值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优质牦牛肉的生产提供指导。选取18 头健康麦洼公牦牛,根据年龄分为1.5、2.5 岁组和4.5 岁组,每组6 个重复,预饲期15 d,正式实验期180 d。结果表明:1)年龄对牦牛肉中粗蛋白质和粗灰分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4.5 岁组牦牛肉中粗蛋白质量分数为23.50%,2.5 岁组粗灰分质量分数为1.36%,均在3 组中最高;2)不同年龄牦牛肉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the ratio of essential amino acids to total amino acids,EAA/TAA)和EAA占非必需氨基酸比例差异显著(P<0.05),其中2.5 岁组最高,4.5 岁组其次,1.5 岁组最低,但2.5 岁组鲜味氨基酸占TAA比例仅为42.88%,显著低于1.5 岁组的43.49%和4.5 岁组的43.43%(P<0.05);3)年龄对脂肪酸质量分数影响较小,仅2.5 岁组二十一烷酸(C21:0)质量分数显著高于1.5 岁组和4.5 岁组(P<0.05),而其他脂肪酸质量分数和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山嵛酸(C22:0)和11,14-二十碳烯酸(C20:2)仅在1.5 岁组中检出,在2.5 岁组和4.5 岁组均未检出;4)随着年龄的增长,牦牛肉中丙二醛含量不断升高,4.5 岁组比1.5 岁组升高了53.80%,但不同年龄牦牛肉中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年龄能够影响牦牛肉的营养成分,但对其抗氧化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综合评价肃南牦牛不同部位肉品质,为合理开发利用肃南牦牛肉及其产业化,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建立牦牛分割肉等级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试验选择3岁龄雄性肃南牦牛米龙、外脊、上脑、牛腩四个部位肉样,通过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钙、铁等7种矿物质元素以及氨基酸组成与含量,综合评价牦牛肉的品质特性。结果 从营养价值的角度上,不同部位牦牛肉中蛋白质含量无差异(P>0.05);米龙部位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三个部位(P<0.05);牦牛肉富含矿物质元素,米龙部位Fe、Zn、K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个部位,上脑部位Na、Ca、Mg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个部位(P<0.05)。四个部位牦牛肉中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EAA/TAA)分别为40.50%、40.40%、40.03%和40.70%,均在40%以上,属于优质蛋白质。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典型判别分析,很好的实现了四个不同部位肉品质的区分。结论 肃南牦牛肉品质较优,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且蛋白质品质较好。综合评价来讲,米龙部位的肉品质及风味较其他部位好。  相似文献   

14.
青海牦牛肉与秦川牛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通过青海牦牛肉与秦川牛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的比较研究,分析青海牦牛肉品质的特性及其潜在优势.选取秦川牛肉,青南、大通和环青海湖地区的成年牦牛肉以及大通犊牦牛肉进行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牦牛肉各组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秦川牛肉,但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含量都低于秦川牛肉,差异极显著(P<0.01).青南地区成年牦牛肉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AA)值、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EAA/TAA)值、18∶2cis-12,15、α-亚麻酸、20∶0、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必需脂肪酸(EFA)、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总量(P∶S)值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都显著高于秦川牛肉(P<0.05或P<0.01);16∶0、二十碳五烯酸(EPA)和n-6/n-3值都显著低于秦川牛肉(P<0.05或P<0.01).大通成年牦牛肉的赖氨酸、组氨酸和15∶0都显著高于秦川牛肉(P<0.05或P<0.01);月桂酸、亚油酸、PUFA、EFA、n-6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6/n-3值都显著低于秦川牛肉(P<0.05或P<0.01).环湖地区成年牦牛肉的脯氨酸、15∶0、16∶1cis-9、17∶0和18∶2cis-12,15都显著高于秦川牛肉(P<0.05或P<0.01);月桂酸和n-6/n-3值都显著低于秦川牛肉(P<0.05或P<0.01).大通犊牦牛肉的色氨酸、肉豆蔻酸、17∶1cis-9、18∶1cis-11、亚油酸、α-亚麻酸、20∶3cis-5,8,11、20∶3cis-7,10,13、花生四烯酸(AA)、EPA、PUFA、EFA、P∶S值、n-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都显著高于秦川牛肉(P<0.05或P<0.01);脯氨酸、14∶1cis-9、棕榈酸、17∶0、油酸、SFA、MUFA和n-6/n-3值都显著低于秦川牛肉(P<0.05或P<0.01).结论:青海成年牦牛肉的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含量稍高于秦川牛肉,组成与秦川牛相近,但犊牦牛肉的氨基酸含量稍差一些.牦牛肉的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秦川牛肉合理,都在4.0左右,其中犊牦牛肉的P∶S值为1.15,说明牦牛肉的脂肪酸品质优,尤其是犊牦牛肉.  相似文献   

15.
李鹏  王存堂  韩玲  余群力 《食品科学》2010,31(22):414-416
用常规方法测定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肉中肉质特性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与当地黄牛肉(对照组)比较,牦牛肉(实验组)干物质高23.19%、蛋白质高6.14%、灰分高12.5%、脂肪低13.54%、氨基酸总量(TAA)高13.38%、必需氨基酸(EAA)高10.8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的比值为67.94%。甘南牦牛肉具有色泽深红、系水力高、熟肉率高、蛋白高、脂肪低、氨基酸种类齐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不同地区淘汰母牦牛肉营养成分差异,以青海省河南县、青海省刚察县、新疆省巴州、云南省迪庆县、四川省九龙县和四川红原县6个地区淘汰母牦牛的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测定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发现各地区淘汰母牦牛肉之间的异同,为不同地区淘汰母牦牛肉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常规营养成分中,各地区除灰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指标均存在差异显著(P<0.05),其中,四川九龙县淘汰母牦牛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P<0.05),青海河南县淘汰母牦牛的蛋白含量最高,为22.01%,而四川红原县淘汰母牦牛的胆固醇含量最低,仅82.65 mg/100 g;各地区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和总脂肪酸(T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云南迪庆和四川九龙县的淘汰母牦牛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P<0.05),青海河南县和青海刚察县两个地区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地区(P<0.01);除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以外(P>0.05),其他氨基酸均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出胆固醇、MUFA、必需氨基酸(EAA)、EAA/TAA、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五个指标对淘汰母牦牛肉营养品质的方差贡献较大;6个地区的淘汰母牦牛肉按营养成分可大致分为三类,其中,第一类包含青海省河南县和青海省刚察县两个地区,第二类为新疆巴州、四川九龙县和四川红原县,第三类则是云南迪庆。第一类地区淘汰牦牛的脂肪含量较低,MUFA、EAA/TAA、EAA/NEAA均低于其他地区;第二类地区的氨基酸比例适宜,且脂肪酸、胆固醇含量适中;第三类地区的脂肪含量较高,MUFA含量最丰富,且胆固醇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当雄牦牛肉的营养和风味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市售西门塔尔牛肉(下文简称“市售牛肉”)作为对照组,研究当雄牦牛肉的营养和风味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凯氏定氮等方法分别分析当雄牦牛肉和市售牛肉中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挥发性风味物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差异。结果表明:当雄牦牛肉中蛋白质含量(22.89 g/100 g)显著高于市售牛肉(P<0.05),剪切力及蒸煮损失率显著低于市售牛肉(P<0.05);当雄牦牛肉中VB1、VE含量显著高于市售牛肉(P<0.05),2 种牛肉中的VB2、VA含量无显著差异;当雄牦牛肉中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市售牛肉(P<0.05);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发现,当雄牦牛肉中锰、硒、镁、铁、钙元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市售牛肉(P<0.05);当雄牦牛肉及市售牛肉中分别检测出58、43 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牦牛肉中醇类和酯类的种类及含量均高于市售牛肉,而市售牛肉中酚类、醛类、酮类及含氮化合物的含量均较高。因此,当雄牦牛肉具有较好的食用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不同部位牦牛肉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分析与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明确不同部位牦牛肉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含量,采集西藏那曲牦牛的上脑、里脊、外脊、米龙、臀肉、腱子肉、腹肉、肩肉及胸肉9 个部位分割肉,测定其蛋白质、脂肪、灰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牦牛肉的蛋白质含量为19.30%~24.20%,其中腹肉中蛋白质含量最低,外脊中最高;脂肪含量为1.03%~22.47%,腹肉中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部位,米龙、外脊、臀肉和肩肉中脂肪含量较低,不足1.5%。在测定的18 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赖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腹肉中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5),9 个不同部位牦牛肉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39.03%~40.00%,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值接近;里脊和外脊能够满足所有膳食氨基酸需要,上脑、米龙、臀肉、腱子肉、腹肉、肩肉及胸肉中,缬氨酸是限制性氨基酸。脂肪酸总量由大到小为腹肉>上脑>里脊>臀肉>外脊>胸肉>肩肉>腱子肉>米龙,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是牦牛肉中主要的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等n-3脂肪酸含量较少,n-6/n-3比值高于膳食推荐值。以常规营养组分、氨基酸组成和脂肪酸组成分别进行聚类分析,总体可分为腹肉、上脑与其他部位肉三大类。综上所述,不同部位牦牛肉中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及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Yak meat is of good quality with fine texture, high protein and low fat content, and rich in amino acids compared with that of cattle, and it lacks anabolic steroids or other drugs. In general terms, however, the meat yield of yak is relatively low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attle. In order to prevent possible adulteration of yak meat with cattle meat, based on the sequence of mitochondrial 12S rRNA gene, a multiplex PCR-based approach was proposed for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the meat from yak and cattle using three primers designed in this work. Through the combinatorial usage of three primers with a single reaction set, two fragments of 290 and 159 bp were amplified from the cattle meat DNA, whereas only a fragment of 290 bp was obtained from the yak meat DNA. Using the assay described, satisfactory amplification was accomplished in the analysis of raw and heat-treated binary meat mixtures of yak/cattle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0.1% for cattle meat. The technique is fast and straightforward. It might be a useful tool i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yak meat and meat 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