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部地区虚拟经济行业职工的收入水平一直高于实体经济行业,绝对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但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相比较,中部地区虚拟经济行业和实体经济行业收入分配差距不仅不大,而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中部地区虚拟经济行业和实体经济行业收入分配差距的状态和变化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有助推经济资源"脱实向虚"和资本与人才外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和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作用,中部地区要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阶段选择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我国中部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基于我国中部地区82个地级市的截面数据,采用WLS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及截面门槛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部地区实体经济的总效应、条件效应和阶段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中部地区实体经济的总体呈现挤出效应;同时,在差异实体经济水平的条件下,数字经济的挤出效应恒定,但影响效果呈现出边际递减规律;此外,数字经济的倒"U"型影响,证明了数字经济对中部地区实体经济存在影响"门槛".因此,我国中部地区的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地方数字经济规划,加强数字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要素配置,完全释放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最大动能.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使产业经济形态发生巨大变革,突破各经济主体在地理空间上的限制,对产业组织的集聚形态进行了延伸和重塑。基于2013—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对数字经济视域下地理集聚和虚拟集聚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演化特征和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视域下地理集聚整体程度逐渐提高,省际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差距在逐渐缩减,地理集聚产生的正外部效应由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向中部内陆地区扩散;虚拟集聚程度呈现轻微增加的趋势,极化现象严重,区域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虚拟集聚程度远高于其他地区;地理集聚与虚拟集聚的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上呈现小幅上升的趋势,区域间表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特征。研究结论可以为进一步加速地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并进,实现“数字中国”战略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虞坷 《江淮论坛》2011,(4):39-44,154
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收入分配的变化效应强于改善效应;居民收入不均问题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如何对经济发展及收入分配不均程度进行预测,成为当今经济学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库兹涅茨倒U曲线和在此基础上的陈氏倒U曲线理论,从分配理论和实证检验两方面,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数据分析及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变动分析,验证了我国收入分配差异与库兹涅茨的"倒U"曲线拟合程度。并进一步对出现该悖论的客观原因和"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特点进行分析,理清收入分配差异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对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分析,对采用何种解决措施,以便更好地缩小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建立经济增长质量测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了东部地区近年来的经济增长质量.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不断上升,且增长趋势与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方面指数趋势相近,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成为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同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不合理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表现之一.新的形势下,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发生了新的变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都将给城乡收入差距带来新的影响.本文以中部欠发达城市南昌1990-2009年的样本数据为例,对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工业化、城镇化之间的相关关系作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经济的增长引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单向变动;城镇化的推进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没有影响;相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会加速城镇化进程,而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最后验证了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逐步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实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今后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重视经济发展,就应坚持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东部地区加快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目标的同时,应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最终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东既有较为富裕的珠江三角州地区,也有欠发达的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制约广东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的一大障碍。对1994~2016年广东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进行研究,并探索了其经济差距产生的来源,研究发现:广东区域经济差距演变轨迹呈现较为显著的倒"U"型变化,全省区域经济差距的最大来源是四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区域内部经济差距方面应重点关注珠三角地区;粤东地区可能形成的"贫穷俱乐部"问题和粤北地区内部经济差距问题值得关注。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是降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而是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而西部地区赶超势头强劲.本文在区域现状对比分析基础上,一是运用生产函数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模式仍属粗放型,中部经济发展必须从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转到依靠内生动力科技进步的支撑上来;二是运用数学模型实证分析,得出科技进步是提高中部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三是实证分析了科技进步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升中部经济发展效益的关键;最后,提出中部地区依靠科技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创新型经济、提升人力资本、打造区域创新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在于虚拟经济发展超越了实体经济,是脱离实体经济的结果.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脱离实体经济的过度发展则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实体经济需要加大扶持力度,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实体经济与科技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不断强化,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持续扩大。采用1986-2010年数据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及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经验分析发现,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显著地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相关,两者基本上存在着双向Ganger因果关系。同时,地区间二元经济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二元经济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在西部地区要远远大于东、中部地区。因此,转换二元经济结构对于缩小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西部地区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广义矩(GMM)分析方法,实证考察通货膨胀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当年通货膨胀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当年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的特点.对于东部地区而言,可以采取提高经济增长率和加大居民消费占GDP比重的方式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于西部地区而言,要抑制通货膨胀过快地增长或下降.  相似文献   

13.
纵观虚拟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我们发现,虚拟经济是中国具备自主性和创新性的研究课题.以实物经济作为虚拟经济的对立面,以对全部经济活动重新划分为逻辑起点,准确定义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的内涵与外延.就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动进行基本的逻辑辨析,有助于澄清虚拟经济研究领域的概念模糊和逻辑混乱.虚拟经济研究的出路在于保留其作为中国经济学特色理论的创新性和独立性,回避与"实体经济"对立所形成的概念模糊和逻辑混乱,放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提法,尤其不宜重新定义业已成熟的实体经济概念,而是遵循虚拟经济概念的创新性,作为一个新概念的对立面,重新理性地选择一个作为虚拟经济对立面的新的经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4.
发展虚拟经济促进实体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活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虚拟经济发展不足,是我国当前的突出问题。为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发展虚拟经济,以便推动实体经济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80年代以后,我国将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采取梯度发展战略用以指导国民经济发展。这种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也出现了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地区经济结构不均衡的事实。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使东部失去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而且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实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差距(一)从生产力水平来看。1995年我国东部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6783元,中部地区为3704元,西部则为295…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对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贡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比较研究了1990-2000年高等教育对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结论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及其引起的人力资本水平的差距,是产生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21世纪,要实现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是根本。  相似文献   

17.
一、“泛珠三角”对统筹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战略意义   1 从推进中部地区崛起看 ,极需增强粤港澳珠三角经济高地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有研究表明 ,近 10年内我国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 ,就两者GDP差额比而言已扩大了 6倍。2 0 0 2年湘鄂赣皖豫晋等中部六省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经济指标 ,分别只相当于东部粤闽沪苏浙鲁京津等八省市的 33 5 %、2 7 1%、6 2 1%和 5 1 6 % ;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甚至比西部地区还低出近 10 %。这种中部…  相似文献   

18.
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正确理解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是当代金融经济领域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虚拟经济内涵出发,探讨了虚拟经济演进的金融基础及其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机制和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对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霞 《兰州学刊》2010,(1):64-67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极大地影响了世界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对金融危机的分析多集中于金融创新过度,金融监管不力。不可否认,滥用金融衍生工具是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由资本逐利本性和实体经济部门低利润率共同耦合作用下的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文章从分析美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入手,说明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金融核心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载体,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必然爆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只是实体经济矛盾释放的形式,应对危机必须从实体经济入手。  相似文献   

20.
政策、结构与人力资本:对地区经济差距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现象及其成因。影响地区经济差距的因素主要归结为人力资本因素、结构因素和政策因素。 1 994年的统计分析表明 ,政策因素与结构因素对当时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起主要作用 ,而人力资本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影响地区经济差距的因素在 6年以后发生了有意义的变化 ,人力资本成为预测各个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差异和城镇居民收入差异、消费水平差异最为重要的因素 ,政策因素的解释力下降。政策因素对于地区经济差异解释力的削弱恰恰表明了政策调整对于消除地区经济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