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北区凤凰河薛家段属于黑臭水体.采用软围隔河道内截污技术+高效气浮岸上强化技术+河道原位反应器技术等组合技术对其进行治理.经过为期数月的调试和运行,主要水质指标均达到了地表水IV类(GB 3838-2002)标准.凤凰河薛家段水环境整治总投资约260万元,日常运维费用约22~45万元/年.  相似文献   

2.
朱小冬 《水处理技术》2021,(4):78-80,85
曝气技术是黑臭水体整治的一项有效措施。综述了曝气技术在国内外黑臭水体治理上的应用,研究了黑臭水体需氧量计算的三种方法,利用组合推流反应器模型思想,结合生物膜降解污染物机理,设计建立了一种适用于黑臭河道湖泊需氧量计算模型-改进型组合推流反应器。利用该模型计算商丘某河道需氧量,结果表明整治期间总需氧量为6 305 kgO2,黑臭水体整治前20天需氧量大,占总需氧量的83.1%,因此在黑臭河道治理前期需及时补充溶解氧,为微生物降解污染物提供溶解氧条件。  相似文献   

3.
曝气复氧是黑臭水体治理的有效方法。建立了组合推流反应器模型,并用它对黑臭水体需氧量及水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精确地计算出黑臭河道需氧量和水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孙家倩 《清洗世界》2023,(7):150-153
近年来,城镇黑臭水体已成为影响居民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之一,而对周边具有密集居住区、学校、公园绿地等敏感点的河道的水环境治理工作,更具有紧迫性和代表性。本文通过对昆山市某河道进行实地调研和水质监测后,进行黑臭水体成因分析,并基于“污染源削减-水动力改善-生境修复-水生态系统恢复-维护管控”的治水原则,针对性的提出“控源截污—强化治理—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方案。工程完成后项目河道消除了黑臭,水体中DO得到了显著提高、COD得到了显著去除,重构了河道生态系统,实现了对河道的长效治理的目标,该工程对于周边具有敏感点的城镇黑臭河道的系统治理案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河道黑臭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的普遍现象。本文应用某公司自制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武汉某条黑臭河道进行室内模拟净化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模拟实验中,菌剂投加量为3g时,对黑臭水体的COD、TN、TP、NH3-N有相对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NH3-N的降解率均在90%以上。说明该菌剂对黑臭水体的治理有一定的成效,为我国城市黑臭河流治理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俊环  艾鑫  张楚  蒋军  钮卫东 《广东化工》2013,(13):167-168
目前,我国城市河道污染严重,许多河道出现黑臭现象。文章在分析河道黑臭产生的原因、机理的基础下,以苏州的南库支浜河为实例,通过建立多元线性模型,对其黑臭治理情况做出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伴随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河道水体环境日益恶化,黑臭水体的监测治理已成为近年来我国的重点环保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国内黑臭水体的现状以及相关政策,以及黑臭水体在线监测的必要性,同时阐述了黑臭水体在线监测设备和技术的国内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蒋军  张俊环  张楚  艾鑫  钮卫东 《广东化工》2013,40(10):117-118,129
文章在分析了一些河道污染治理方法的基础上,用曝气和微生物修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南库支浜河进行治理,很好地改善了河道的黑臭现象,监测结果表明该技术对河道氨氮、总磷和硫化物的去除效果明显,水质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陈平  倪龙琦 《化学工程师》2020,34(5):63-65,37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道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河道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针对于黑臭河道的成因,利用曝气技术可向水体中充氧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综述了曝气技术的种类及其应用和研究进展。其中利用曝气技术与生态修复技术(生物膜、生物促生剂等)协同作用治理黑臭水体且其作用效果远大于单独使用曝气或生态修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组合生物技术对黑臭河道修复的工程应用,采用"曝气复氧+人工水草+高效生物菌剂"技术对连云港东辛农场某黑臭河道修复的中试实验研究。运行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的调试与运行,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对COD、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8.9%、80%、73.1%,水体透明度由0.16 m上升到0.6 m以上,溶解氧从0.97 mg/L增长到4.34 mg/L。经中试实践证明,该组合技术能有效去除水体的有机污染物、无机盐等,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同时消减了河道底部的黑臭底泥,水质提升至地表水IV类标准,该水体的景观生态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调研分析了城市黑臭水体成因,综述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关键技术,结合国内外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案例,展示了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综合运用效果,为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国黑臭水体的成因分析与综合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研分析了城市黑臭水体成因,综述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关键技术,结合国内外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案例,展示了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综合运用效果,为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城市黑臭河道治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城市黑臭河道属于重污染水体的特点,从物理、化学、生物-生态三方面阐述了城市黑臭河道的主要治理方法,并结合了各种案例,对各种技术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广东化工》2021,48(4)
目前,关于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黑臭水体层面,对农村黑臭水体研究的技术支撑力量不足。为了积极响应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进程的要求,逐步改善农村水环境,补齐农村水生态环境整治突出短板,本文通过分析农村黑臭水体成因,探讨不同污染情况下农村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进一步提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建议,为后续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上海城区中小河道黑臭水体修复关键技术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耘  程江  黄民生 《净水技术》2006,25(2):6-10,23
目前在上海城区中小河道黑臭水体修复过程中,应用生物修复特别是生态上程的方法是修复技术的主体。根据对其黑臭的背景分析,发现水体有机污染较严重,河道富营养化趋势较为明显。有鉴于此,在中小河道经先期治理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效生物膜、生态浮床和水生植被重建三项关键技术。指出上海中小河道黑臭的现状决定了采用这些关键技术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地区黑臭河道治理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上海地区黑臭河道的现状、成因及整治技术,归纳了一些常用的黑臭河道整治措施和对黑臭河道整治成果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成功治理黑臭河道的实例,说明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优化了黑臭河道的治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敏  左倬  王嘉伟 《净水技术》2021,40(12):97-106
通过物理结构修复、水质生态净化、生物群落恢复3个方面系统性地总结上海市在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相关生态修复技术及要点.目前,上海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物理结构修复主要涉及河道平面调整、断面设置、微地形塑造、生态护岸建设、硬质护岸改造等技术;水质生态净化技术主要包括生态浮床技术、微生物净化技术、曝气增氧技术及其他新型的集成技术;生物群落恢复技术主要涉及陆域生态措施、水生植物恢复构建、水生植物投放等相关措施.文中旨在全面总结各类技术的同时概括其技术要点,为构建完善的黑臭水体治理体系、规范上海市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方案设计、巩固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成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黑臭水体已成为我国大部分城市共同面临的污染问题,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形成机理和治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城市黑臭水体产生的原因、形成机理,结合案例介绍了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和国内外治理情况,对今后黑臭水体治理思路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东化工》2021,48(1)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小微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现状及其各自的特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并探讨了小微黑臭水体组合式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未来小微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韦东 《净水技术》2020,39(8):160-166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城市水体的黑臭趋势不断加剧,城市水环境治理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文中以治理合肥市大蜀山森林公园南湖为例,在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生态系统构建等技术路线的指导下,通过对南湖水质污染成因的分析,针对性地采用污水截流、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生态清淤、生态系统构建等技术措施,有效控制并削减了入湖污染物浓度,恢复了多样性生态系统,南湖水质得到明显改善。除此之外,南湖水环境的有效治理为其他城市封闭性黑臭水体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思路和成功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