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是一类非经典HLAⅠb类分子,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妊娠免疫,HLA-G可保护胎儿免受母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HLA-G在诱导器官移植物免疫耐受、协助肿瘤细胞以及病毒的免疫逃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将HLA-G作为器官移植、恶性肿瘤和病毒感染等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靶点已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就HLA-G的基因多态性与分子结构、HLA-G在临床医学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原核体系诱导表达并纯化人类白细胞抗原-G1(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1)蛋白,研究HLA-G1分子对人B淋巴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进而探究HLA-G1在肾移植受者中B细胞介导的免疫耐受机制。方法通过原核表达体系,构建表达并纯化HLA-G1蛋白,经过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鉴定后,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共培养,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淋巴细胞内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eresis,SDS-PAGE)、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蛋白分子量大小约为38.2 kDa,符合HLA-G1蛋白的分子量;人PBMC与HLA-G1蛋白共培养后,随着HLA-G1蛋白浓度的升高(浓度梯度:0、50、100和200 ng/ml),B细胞内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分别为0.1%、0.36%、0.57%、0.73%。结论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HLA-G1蛋白,纯度达95%以上,HLA-G1蛋白与人PBMC共培养后,可诱导B淋巴细胞表达IL-10,并具有浓度依赖性,提示其对肾移植免疫耐受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是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在母胎免疫耐受中起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HLA-G在着床前胚胎表达。我们和国际上其他的临床研究显示,分泌可溶性HLA-G的胚胎在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中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较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HLA-G与胚胎的免疫耐受、生长、着床相关的粘附和浸润相关,并通过MEK1/2信号传导通路促进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我们还发现,子宫内膜细胞与可溶性HLA-G结合,并表达其受体;可溶性HLA-G还促进子宫内膜细胞与滋养细胞的粘附;白血病抑制因子和miR-152参与HLA-G在滋养细胞表达的调控。HLA-G表达和功能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显示,HLA-G在胚胎生长和着床上起重要作用,可能是胚胎发育潜能的标志分子。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免疫逃逸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综述乳腺癌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机理的研究进展。方法: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MHC)Ⅰ类分子表型改变、缺乏共刺激信号、肿瘤表达FasL、人类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杀伤作用以及肿瘤抗原诱导机体免疫耐受几个方面对乳腺癌免疫逃逸机理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结果:MHCⅠ类分子表型改变,共刺激分子B7缺乏.肿瘤细胞表达FasL和TRAIL,以及肿瘤抗原诱导机体免疫耐受与乳腺癌免疫逃逸有关。结论:乳腺癌细胞通过自身抗原改变、不表达共刺激分子、诱导机体T淋巴细胞凋亡和机体免疫耐受而逃避机体免疫监视,但对其免疫逃逸机理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综合作用尚未被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5.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E同属非经典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I类分子,于母胎界面滋养层细胞高表达,在妊娠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HLA—G和HLA—E主要通过和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表面抑制性CD94/NKG2C受体或激活性CD94/NKG2A受体结合,抑制或激活免疫细胞效应,维持正常妊娠免疫耐受。HLA-G和HLA—E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可能与妊娠并发症相关,可作为判定正常妊娠和妊娠相关疾病指标。本文综述HLA-G和HLA—E结构和分布、与免疫细胞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相关临床应用,讨论其在维持母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Ⅱ类抗原DPB1在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中的表达、肿瘤免疫浸润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Oncomine、Timer、UALCAN、GEPIA等数据库分析HLA-DPB1在LUAD病人中的表达、肿瘤免疫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收治的83例肝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细胞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HLA-G的表达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别进行无瘤生存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83例肝癌肝移植患者中,35例(42.2%)肿瘤复发。全部病例1、3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2%、89.8%和43.1%,1、3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3.6%、68.9%和38.7%。肝癌组织中HLA-G表达阳性率(68.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5.7%,P<0.01)。HLA-G的表达与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和血管侵犯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肝癌肝移植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有HLA-G表达(P<0.01)、肿瘤直径(P<0.05)、肿瘤侵犯血管(P<0.01)及病理分化程度(P<0.01)。HLA-G表达阳性组移植后的无瘤生存率低于HLA-G表达阴性组(P<0.01)。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表明,HLA-G表达(P<0.05)、肿瘤侵犯血管(P<0.01)及病理分化程度(P<0.05)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癌组织存在HLA-G表达。HLA-G表达、肿瘤侵犯血管及病理分化程度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HLA-G表达阳性患者采取干预治疗及严格筛选肝癌肝移植的适应证可有效降低术后肿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栗一帆  梁志伟 《器官移植》2012,3(2):108-111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是位于人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一群紧密连锁基因群,属于人类一种非经典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Ⅰ类分子,选择性高表达于侵入子宫蜕膜的绒毛外滋养细胞。母胎免疫耐受是天然的同种异体免疫耐受现象,虽然胎儿含有一半与母体基因无关的父源性基  相似文献   

9.
HLA-G是一种非经典HLA I类分子(HLA I b)。其多态性远低于经典HLA I类基因,体内分布局限于特定组织。HLA—G通过抑制NK细胞、CTL及抗原呈递细胞,通过细胞因子的中介作用来诱导免疫耐受。作为一种免疫耐受分子,它与许多临床常见问题如妊娠期母体与胚胎间免疫豁免、器官移植中移植物与宿主间免疫耐受诱导、肿瘤免疫、抗感染免疫及男性自身免疫性不育症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HLA-G是一种非经典HLA-Ⅰ类分子(HLA-Ⅰb),作为免疫耐受分子之一,其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免疫耐受的诱导与维持。本文就HLA-G的基因结构、多态性、表达产物、组织分布以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与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树突状细胞(DC)作为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也是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初始者,可在体内外向T细胞提呈抗原并诱发CTL反应,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采用DC疫苗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获得一些突破性进展。本文就DC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机制、与泌尿系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DC疫苗免疫治疗原理与制备方法及其在泌尿系肿瘤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bcl—2和PCNA在肾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细胞癌(PCC)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是人类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生物行为及预后较难估计,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监癌 bcl-2蛋白,增殖组织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探讨其阳性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Ki-67抗原在胆囊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观察Ki-67抗原在胆囊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级分期、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PAAP)方法,用抗人Ki-67抗原的等8效抗体MIB-1比较研究Ki67蛋白在良恶性胆囊肿瘤和正常胆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比较不同胆囊组织中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 Ki-67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指数率显著高于胆囊良性肿瘤及正常胆囊组织(P〈0.05)。但Ki-67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精子蛋白17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张玲  李芳秋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4,10(4):295-297,301
精子蛋白 17(Sp17)为一种睾丸组织特异性蛋白 ,参与精子的顶体反应。然而 ,近年来发现Sp17在正常非睾丸组织和肿瘤组织也有表达。它作为一种免疫避孕的候选抗原以及肿瘤免疫治疗的理想靶分子倍受关注。本文就Sp17的特性、表达与分布、生理学功能及临床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患者免疫基因表达的变化趋势。方法从1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原发癌肿瘤组织中提取mRNA,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8例有肝脏转移和无肝脏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基因表达。结果与无肝脏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相比,有肝脏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有11条免疫基因即羧基肽酶D、高亲和力IgE Fc受体γ链、低亲和力IgG FcⅢa受体、游离脂肪酸受体2、白细胞介素-2γ链、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C、补体B因子、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物(HLA)-DMA、HLA-DMB、HLA-DQA1和颗粒酶B均表达下调。涉及功能变化包括免疫细胞的生长激活、信号传递、肿瘤免疫原性、细胞因子、受体、补体、肿瘤细胞凋亡等方面。结论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免疫基因的表达普遍下调,从多种途径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发挥,使癌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系统杀灭而在远处目标脏器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6.
树突细胞作为目前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其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已成为热点 ,本文就DC在肾肿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包括DC的概况、TIDC及免疫逃逸、体外DC的制备方法、DC在肾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以及DC引起的免疫耐受、自身免疫反应等 ,并对各种形式瘤苗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树状细胞诱导的肿瘤免疫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免疫系统已进化到能保护宿主免受感染,但人们更充满期望的是如何利用它的潜在保护机能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免疫机制的不断了解、新的肿瘤基因的不断发现、以及对树状细胞(DC)独特功能的进一步了解,肿瘤免疫治疗及肿瘤疫苗的研究已成为本世纪的研究热点。 研究结果表明,肿瘤免疫耐受的机制可能有:(1)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弱;(2)肿瘤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复合分子(MHC)、协同刺激因子及黏附因子的表达下调;(3)肿瘤患者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缺失或下调;(4)肿瘤产生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直肠癌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47例没有远处转移的直肠癌分为开腹手术组(22例)和腹腔镜手术组(25例)。术前,术后24、48和72 h测定患者血中白细胞、单核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表达的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生长激素,催乳素和氢化可的松的水平。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术后短期免疫功能得到保存。腹腔镜术后24 h,单核细胞的HLA-DR表达明显升高(75%vs 58%,P=0.024),IL-6水平没有明显升高(4.8 vs 11.5,P=0.002)。开腹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IL-8、生长激素、催乳素和氢化可的松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术后短期免疫功能得到保存而炎症反应更轻微,说明腹腔镜手术创伤比开腹手术要小,可能有利于抑制术后肿瘤细胞转移。  相似文献   

19.
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自身免疫耐受、免疫自稳、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抑制自身抗原或者非自身抗原如肿瘤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人们对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已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最新研究表明其能够诱导肿瘤特异性抗原和局部的免疫反应.此综述将讨论Treg细胞的相关表面分子及其在肿瘤免疫...  相似文献   

20.
促纤维化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u Z  Leng Z  Zhang W  Qiao T  Yang G  Xu G  Liu C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3):214-215,T004
目的 提高对促纤维化小圆细胞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本病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分析该肿瘤的发病情况、组织来源、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诊治及预后。结果 该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呈小圆形、核深染、胞浆少且无特殊排列的巢状,其间有大量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上皮、神经、肌、间质的相关蛋白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结蛋白、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波形蛋白表达阳性。2例均于术后9个月内相继死亡。结论 该肿瘤临床表现多样,常规检查不能正确诊断,必须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确诊。大多预后险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