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大棚智能监控系统。文章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描述,设计了系统的整体结构,然后对系统的主要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进行了介绍。系统利用虚拟仪器强大的测量和数据分析功能,优化控制参数,使得大棚内作物生长的环境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膏布药层厚度在线测量系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激光透射法的膏布药层厚度在线测量系统。对系统的测量原理、系统的结构框架、相应的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都做了详尽的阐述。最后给出了测量结果分析,在线测量误差不超过0.1g,证明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该系统的应用前景比较广阔。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应用光纤位移传感器原理检测润滑油膜厚度状态技术的基础上,组建了一套完整的智能在线检测系统并对其进行了标定和运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测量系统不仅切实可行且反应灵敏、检测效果良好;所研制的信号采集电路及其与上位机串行通讯运行平稳可靠、反应迅速及时且精度高;开发的数据处理程序和虚拟仪器用户界面操作简便、运行状态良好;该测试系统能够应用到润滑油膜厚度的状态监测中,且具有鲜明的智能化特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虚拟仪器的传感器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琪文 《机械》2009,36(11):69-72
阐述了虚拟仪器在传感器实验中应用的优势与可行性,讨论了如何利用虚拟仪器设计传感器实验。针对传统测试实验平台的功能单一、操作复杂、扩展性差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在CSY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台的基础上,开发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传感器实验系统。并以电机转速测量为例,详细分析了测试原理,给出了基于虚拟仪器的传感器实验系统的设计方案、硬件配置及测试实现途径。结果表明,该实验系统操作简单,人机界面友好,测量精度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虚拟仪器技术设计开发了旋转轴扭振测试系统,并结合ATI2000系列扭振传感器进行了实际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传动轴扭振宽频率、宽转速、多通道同时测量及在线分析等功能,且操作方便、灵活性强,为今后测试和研究大型旋转机械的扭振特性及实现扭振在线监测、故障诊断等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虚拟仪器平台上构建塑料薄膜厚度测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研制的压延机上增加塑料薄膜厚度闭环测控系统,使压延机成为一套真正的机电一体化设备。设计中采用了虚拟仪器技术,组成全部测控硬软件系统;采用了步进电机和滚珠丝杠调整轧辊间隙,实现了对塑料薄膜厚度的控制;采用了全电子式电容传感器,避免了使用传统的核辐射式测厚传感器。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对在线发射率测量的迫切要求,设计了新型的在线发射率连续测量系统.通过对在线发射率测量模型进行误差分析,建立系统误差因素模型,对测量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根据传感器特性及测量要求,墓于ADuC845芯片和磁耦隔离技术对系统电路进行设计,充分考虑了抗电磁干扰(EMI)能力,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电磁兼客性.实验结果证明该测量系统满足一定条件下在线发射率测量需要.  相似文献   

8.
基于双脉冲电流技术液膜厚度测量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制的双脉冲电流作为激励,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环状流形成时传感器管内的电场分布,设计了测量传感器的结构,并推导出了液膜厚度与响应电压之间的关系式,最后,通过虚拟仪器将液膜厚度实时在线显示出来,实现了液膜厚度的动态测量。经测试,该系统操作方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针对K型热电偶测温的特性结合虚拟仪器技术和熔融沉积成型设备的实际工况,并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基于LabVIEW和Proteus软件平台,通过热电偶冷端补偿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可靠性高、用途广泛的温度测量系统,该系统的设计对虚拟仪器技术在快速成型温度测量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轴瓦厚度的多点检测,基于激光微位移技术,设计了一种轴瓦厚度的非接触的多点测量系统。论述了整个系统的测量原理、数学模型,介绍了系统的3个主要组成部分一进出料机构、测量机构和分选机构的组成;采用把轴瓦压入模具的方法,解决了自由弹张量对测量的影响;并设计了基于LabVIEW语言平台的计算机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轴瓦厚度的快速准确采集,满足了轴瓦厚度在线实时分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传统仪器系统与虚拟仪器系统的特点,以水电机组振动、噪声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测试分析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实现方法。将虚拟仪器引入水力机组振动、噪声测试分析系统,实现了对水力机组振动信号实时的数字化采集、测试、分析、控制。该系统具有人机界面友好、运行速度快、信息存储量大、开发周期短、易于维护和扩充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流涎法制备塑膜时,实时检测流涎口处半透明粘稠状塑膜厚度,从而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参数,以更好地提高塑膜的生产质量。本文采用光学在线测量法,利用直射式双反射光路激光三角法,建立振动状态下厚度测量模型,设计了厚度测量传感器,提出了两步标定法,保证半透明粘稠状塑膜厚度测量的准确性。实验表明,测量误差小于10μm,有效地消除了钢带在线振动产生的误差,该方法适用于流涎口处半透明粘稠状塑膜厚度的在线测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零网络编程的情况下实现虚拟仪器的远程测控,通过对虚拟仪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采用B/S结构并基于Applet与Servlet的虚拟仪器远程测控系统模型。运用UML“4+1”视图模型进行了系统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以及部署视图的设计,并在设计中详细讨论了系统的网络交互和数据传递。虚拟仪器远程测控系统具有零网络编程和零虚拟仪器软件修改的特点。应用实例表明该系统模型可以实现实时远程测控。  相似文献   

14.
润滑膜厚度的测量是开展纳米量级薄膜润滑状态研究的关键问题。利用光干涉法相对光强原理研制出一种纳米级润滑膜厚度测量仪,在低速低载荷条件下对点接触纯滑动润滑接触中心区润滑膜厚度进行测量,并讨论接触中心区和润滑膜厚度与速度和载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已测量的膜厚值已达到纳米量级,在设定工况下润滑膜厚度随速度增大而增大,随载荷增大而减小;比较Hamrock-Dowson公式计算结果和实验结论证明,这种仪器能有效实现对纳米级润滑薄膜厚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15.
基于超声波的液体滑动轴承润滑油厚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黎明 《润滑与密封》2007,32(5):165-168
在深入研究超声波脉冲反射式测厚原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液体滑动轴承润滑油膜厚度的超声波在线检测系统,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简易实验,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基于虚拟仪器的温度测量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的温度测量系统。系统由LM35集成温度传感器和虚拟仪器组成,文中介绍了LM35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特性和系统结构设计,重点阐述了虚拟仪器系统的构建和系统软件设计。与传统的温度测量仪表相比,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构建方便、工作可靠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潘勇  单越康  张士博 《机电工程》2009,26(2):102-104
使用虚拟仪器技术开发影像测量应用系统比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更占优势。为此,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建立了具有通用性的影像测量系统,并给出了软、硬件开发的具体实现。该系统主要硬件为USB摄像机、PMAC运动控制卡、伺服电机、三维机械运动平台,软件开发工具为LabVIEW和IMAQ Vision工具包。研究结果表明,此系统可以实现三维空间的精密定位,通过影像法对被测物进行精密测量,影像测量功能还可以根据需要来扩展。  相似文献   

18.
INTELLIGENT VIRTUAL CONTROL:MEASURING INSTRUMENT FROM WHOLE TO PART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A new concept called intelligent virtual control (IVC), which can be driven by measuring functions, is put forward. This small "intelligent measurement instrument unit (IMIU)", carrying with functions of instrument, consis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telligent virtual instrument (IVI) through individual components together as building blocks and can be displayed directly on the computer screen. This is a new concept of measuring instrument, and also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after virtual instrument (VI). Virtual control makes instrument resources obtain further exploitation. It brings about a fundamental change to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mode. The instrument therefore, can not only be produced directly inside a PC, but the product is involved in the "green product" system. So far, all the present digital instruments will grow to be replaced by intelligent control with green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