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深入理解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的机制,了解其研究现状,对实现基因和药物的定向治疗,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有重要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5-01/2006-01有关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的文章,检索词“Microbubble,gene,dru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1994-01/2006-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超声微泡、基因、治疗”,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资料初审后,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文章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的研究。②有关超声微泡系统在肾脏病领域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7篇有关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研究,32篇符合研究要求。资料综合:①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的主要机制:声波的空化效应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高,使微泡所携带的基因或药物进入组织细胞内,从而提高基因的转染效率及局部药物浓度。②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国内外超声微泡携带基因治疗的方法已应用于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表明该基因治疗方法是一种安全、高效的体内基因定位转染新技术。另外,采用微泡运送溶栓和抗肿瘤药物,可提高靶组织的药物浓度,降低全身毒副作用。③超声微泡介导系统在肾脏病中的应用:超声微泡系统已成功将目的基因转染多种肾脏病动物模型,转染效率明显提高,并有效保护肾功能,减轻肾脏纤维化。④研究展望:深入研究,制备高效、安全的靶向微泡造影剂,优化超声参数,超声微泡系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论: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可增强基因转染效率,提高特定组织的基因表达水平和药物浓度,是一种安全、简便、高效的靶向性基因转染及药物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新型超声微泡造影剂的研究和应用,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可增强基因转染效率,提高特定组织的基因表达水平和药物浓度,是一种安全、简便、高效的靶向性基因转染及药物治疗的新方法。本文就超声空化效应和超声微泡的治疗机制和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超声影像学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从彩色多普勒超声到超声造影到超声微泡携基因靶向破坏定位释放技术,极大的拓展了超声的临床应用范围,尤其是超声微泡介导基因在肿瘤基因治疗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可以促进目的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转染,具有更高的靶向性和安全性,现就其超声微泡携基因靶向治疗妇科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腺相关病毒(AAV)是相对理想的基因治疗载体,但其转染效率低。超声靶向破坏微泡(UTMD)通过声孔效应、内吞作用和化学作用促进细胞摄取,是简单、易于操作、安全的提高基因转染率的方法。目前UTMD介导AAV为载体的基因转染已用于研究心脏、眼睛和肝脏的基因治疗。本文对AAV载体的转染特点、UTMD介导AAV为载体的基因转染机制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超声靶向微泡击破介导基因转染或药物传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声靶向微泡击破(UTMD)是一种新兴的靶向给药及基因转运方法,以超声微泡造影剂作为药物或基因转送的载体,主要作用机制是声孔作用,即胞膜上形成的瞬时孔.超声辐照于靶组织或靶器官,靶部位载基因或载药微泡后靶向释放出基因和药物,提高药物和基因转染率.UTMD为现代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的、非病毒性的转运手段.本文对UTMD技术的作用机制、应用进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基因治疗为骨科疾病的防治工作开辟了一个新途径,成功的基因治疗关键在于安全高效易用的基因载体和转基因技术,这也是传统基因治疗方法一直未予解决的难题。靶向超声微泡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基因递送治疗方法,目前已经运用于缺血性心肌病、抗肿瘤、抗血栓、促骨折愈合等领域。文章主要对超声微泡介导的基因治疗在骨科领域的应用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证实超声介导阳离子微泡能显著提高微泡的携基因量及体内转染后的血管新生效应来探讨阳离子微泡作为基因载体的价值。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阳离子微泡与声诺维微泡在体外的基因携带效率。构建兔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分组:阳离子微泡组(超声靶向破坏携SDF-1α基因的阳离子微泡并进行转染)、声诺维微泡组(超声靶向破坏携SDF-1α基因的声诺维微泡并进行转染)和对照组(不进行转染)。转染后3 d后3组各取3只兔子处死,ELISA检测目的基因蛋白表达情况;转染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和心肌超声造影,检测兔子心功能及心肌灌注情况,之后全部处死,免疫组化检测心肌血管新生效应。结果阳离子微泡组基因携带率是声诺维微泡组的11倍。阳离子微泡组SDF-1α蛋白表达是声诺维微泡组的4倍,对照组的9倍。阳离子微泡组在心肌毛细血管新生效应、心肌血流灌注和心功能方面均优于声诺维微泡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阳离子微泡能明显提高在体外的基因携带效率,从而使体内转染效率增强,更好地促进心肌血管新生,是一种高效的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大鼠缺血心肌的有效性。方法:将15只急性心肌梗塞3天后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每组5只,第一组采用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的方式将pcD2VEGF121基因转染大鼠心肌约6分钟;第二组尾静脉输入同等剂量携pcD2VEGF121基因的造影剂;第三组为对照。2周后,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缺血心肌中的VEGF蛋白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结果:采用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的VEGF基因转染,能明显增强VEGF基因在大鼠心肌组织内的表达,并可促进缺血心肌组织新生血管,结论: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的VEGF基因治疗是一种无创、新型、高效的基因转移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因治疗正逐渐成为肝细胞癌(HCC)、尤其晚期HCC的治疗方案。足够剂量的特定微RNA(miRNA)可抑制HCC细胞生长,超声微泡介导基因和药物递送治疗策略可促使miRNA于肿瘤区域靶向释放,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本文对超声微泡介导miRNA治疗HCC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声诺维的方法对脂质体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PGFP)基因转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作用。方法在单孔培养皿中加入HUVEC细胞悬液,每孔加入脂质体介导EPGFP4μg,加或不加微泡造影剂或不同条件的超声辐照。24h后,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测量EPGFP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基因的转染效率。结果超声组转染率提高,超声 微泡组转染率明显提高。超声 微泡组,超声辐照时间60s机械指数(MI)1.4组转染效率最高;超声机械指数1.0辐照时间90s组转染率最高。结论声诺维在超声作用下能明显提高脂质体介导的基因对细胞转染的效率,可能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