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热词     
《劳动月刊》2012,(9):72-72
好婆婆八项标准 网名为“阳光桔子树”的女网友在网上推出了一个“好婆婆八项标准”,还对关注她的网友们表示:“大家都来看看吧,自家的婆婆是不是个好婆婆啊!”她的自创“标准”一出,即引发了网上诸多女性的热议  相似文献   

2.
婆婆     
婆婆没上过一天学,但说她不识字多少有点冤枉——婆婆认识“男”和“女”两个字,那还是她当年进城看望正上大学的儿子时,为了如厕应急学会的。她说:“男人家天天累死累活做大事情,看起来复杂一点的就是‘男’字,简单的自然是‘女’字。”不过,虽然认识,但她还是不会写。不识字、没文化的婆婆为人处世却通情达理。在叫邻居干一天活都得出工钱的今天,婆婆却依然帮人家干活不收一点报酬,我们为此没少说过她。婆婆倒反过来教育我们:“做事情要看长远,做人不要太计较。”婆婆的手非常巧,捏花馍、做针线活,在附近的十里八乡都是拔尖的。左邻右舍嫁…  相似文献   

3.
徐丽霞 《财会月刊》2010,(9):I0028-I0028
周末,丽气冲冲地跑来我家,说和婆婆吵了一架。丽是时尚美丽的女子,身材高挑、五官端正,工作也不错,老公待她很好。唯一让丽苦恼的是婆婆对她很冷漠,婆婆说她是“仙女”,她说婆婆从未把她当自己人。  相似文献   

4.
王世虎 《乡镇论坛》2014,(30):26-26
新婚后的第一个周末,母亲过来看我们。婆婆第一次上门,可愁坏了妻子,一大早就把我从被窝里拽出来,收拾房间,打扫卫生。最后,她问我:“老公,这是妈第一次过来,我待会儿出去买些菜,中午好露一手。对了,咱妈爱吃什么呀?”听完妻子的话,我一下子愣在那里,是呀,母亲爱吃什么?  相似文献   

5.
这是发生在皖南山区一个小村子里的真实故事,这天,王婆的小媳妇对大媳妇神秘地说:“我发现婆婆的右眼有视力,婆婆不是全瞎。”大媳妇打断她说:“别说了,全当没看见。”原来她和另外几个妯姓都知道婆婆还存有一定视力,可婆婆这样做自有自己的苦衷。大媳妇说,老人家有6个儿子,分开来成了6个小家庭,而这6个家庭都务农,农家无闲日,家务繁忙。老太太如果睁着眼睛不去帮这个媳妇一把,助那个儿子一下,心里过不去,手里闲不下。而这6个家庭帮了这家丢了那家,分开身忙不过来不说,还怕无法摆平,遭到埋怨,落得里外不是人。10年前老太…  相似文献   

6.
在常人眼里,婆媳关系是最难相处的,然而我却不觉得,因为我有一个好婆婆。婆婆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由于子女多、生活压力重,不到六十岁的她早已满头银发、步履蹒跚,她不善言谈,只是用行动关心呵护着每一个儿女,  相似文献   

7.
《西部财会》2005,(8):56-56
婆婆住在老家的县城,我们平时见面的机会不多,平均一个月一两次。婆婆没有多少文化,但脑子特别好用,婆婆的父亲在世时是远近闻名的账房先生,看来婆婆是得到了父亲的遗传,所以会精打细算、善于理财。我女儿出生的时候,婆婆来伺候月子,那时生小孩比较时兴送红皮鸡蛋,所以那几天家里收了100多斤鸡蛋。我和老公为怎么处理这些鸡蛋发愁,可婆婆大包大揽地说,这点小事就由她来处理。到了星期天,婆婆分三次将这些鸡蛋提到了小区的农贸市场,没用半天便将鸡蛋全部卖完了。通过这件事,我对婆婆的理财能力十分佩服。  相似文献   

8.
和陈扬结婚的第二年,他跟我商量把婆婆从乡下接来安度晚年,我想也没想就同意了。我们的愿望是好的,结果却是:灰暗从此开始。婆婆有很多习惯和我们不合拍,这我都忍了,比如她不舍得用洗洁剂洗碗,每次洗完盘子,上面还粘着油腻,为了不伤她的自尊,我只好偷偷再洗一遍。一天早晨,我喝着婆婆烧的稀饭,忽然一阵反胃,肚子里所有的东西都抢着向外奔跑。我拼命地压制着不让它们往上涌,还是没压住。我扔下碗,冲进卫生间,吐得稀里哗啦。当我喘息着平定下来时,听见了婆婆夹杂着家乡话的抱怨和哭声。我和陈扬开始了第一次激烈争吵,婆婆先是瞪着眼看我们,然…  相似文献   

9.
剑心 《劳动月刊》2012,(11):32-33
·抢来的老公·我与夏商的婚礼,真是狼狈不堪。首先是夏商的姑妈,在我们的新房里大肆挑剔,“想当年刘娟嫁过来的时候,被子可是陪嫁了28条。”刘娟是夏商的前妻,他们离婚5个月后,我被夏商正式迎娶进门。另一个是夏商的小姨,她佯装耳语,对姑妈说:“别太难为人家了,寒门小户出来的,能陪这么多东西就不错了。”然后婆婆从门外进来,大声...  相似文献   

10.
黄建如 《乡镇论坛》2013,(36):23-23
午后的阳光格外好.母亲坐在庭院里晒太阳.我站在旁边陪着她说话.“儿子,来,给娘剪剪指甲。”母亲指了指她的脚。我愕然,以前我每次要给她剪指甲.她总说自己又不是不能动.不需要麻烦我们.今天她却主动提出来。我心里一颤.母亲已经老了。我赶紧拿了张矮凳.坐到母亲前面。  相似文献   

11.
婆婆下嫁     
“婆婆”是企业对上级主管部门的俗称。从企业嘴里说出的“婆婆”二字,多多少少带有点“使唤丫头”的醋意。早先,企业要求婆婆“松绑”,后来,干脆喊出做“无上级企业”,其实不全是“婆婆”惹的祸。今年“两会”,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就说出了心里话:我们需要一个“婆婆”。企业改革这么多年,从“婆婆”太多,到“婆婆”黄袍加身成了“老板娘”,对此,企业颇有微辞。但没有“婆婆”,企业也受不了。现在企业就怕国资所有者缺位,赵新先说需要一个“婆婆”,就是因为三九集团从部队剥离后,谁来授权他管理企业的问题至今仍未解决。不过…  相似文献   

12.
杜利平 《乡镇论坛》2011,(18):18-18
一位朋友向我抱怨.说她的公婆特别会享福。缺乏一般为人父母者所具备的爱心。朋友的孩子出生后.本想请婆婆进城帮忙照看一年孩子。被婆婆用在城里住不惯为由拒绝了。  相似文献   

13.
讨厌的婆婆     
末茉 《乡镇论坛》2008,(21):9-9
长途客车在夜色里晃悠着,望着家乡那熟悉的山山水水,她心里不是滋味。离家时跟婆婆吵了一架,婆婆死活不肯让她把女儿撂家里出去打工,说一个女人家,在家里好好地喂猪喂鸡吧,可怜孩子这么小就离开了妈。她怪婆婆思想封建,硬是铁了心给女儿断了奶.在女儿尖厉的哭声中跟着自己的男人走了。  相似文献   

14.
每次回到家里,在空无一人的屋子里,总能看见桌上摆着烧好的饭菜,还以为我家出了一个勤劳善良的“田螺姑娘”。其实,那是我婆婆帮我烧好了饭菜,又赶回去侍候公爹和两位老人去了。 婆婆今年58岁了,刚退休在家,上有老双亲,下有三个儿女。儿女都参加工作在外面居住,按理说她也  相似文献   

15.
谢妍 《乡镇论坛》2011,(12):14-14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婆婆来了》引发了许多观众的共鸣。曾经,我也如同很多“80后”的城市女孩一样,担忧与公婆间的相处,我的家曾上演过现实版的《婆婆来了》,那次经历让我对自己的公婆有了真正的理解和认识,也让我这个嫁给“凤凰男”的“孔雀女”感到了成长与温暖。  相似文献   

16.
幽他一默     
1.不浪漫小云在对她的女友抱怨:“我的男朋友一点也不浪漫.那天我辛辛苦苦地准备了烛光晚餐。”“他说什么了?”“亲爱的!停电了,我们出去吃吧!”  相似文献   

17.
《劳动月刊》2012,(1):49-51
茵茵说话声轻轻柔柔、细如蚊蝇,她若不是在安静的夜晚打电话给我,我很难听清她在说什么。她那颤抖的声音似乎在强调,她是个胆小的女孩,但哪怕胆子再小、语气再温柔、语速再和缓,事到临头,逼得她不得不壮起胆子求助于陌生的我。一边是准婆婆和未婚夫,一边是爸妈,她说难以决断。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央视春晚上,董洁身着橘红色的套装,带着一群“新面孔”在第一个节目开场亮相。这是她第四次登上春晚舞台。演出结束后,她立马回家,和老公、儿子一起,为公公婆婆包饺子……  相似文献   

19.
大年三十晚,母亲一直在电视机前打盹,我们叫她去睡觉,她却说:“叫财门的孩子就要来了,我等等。”零点大钟响起时,三个小男孩的声音也在门外叫起来,母亲兴奋地一边开门一边把压岁钱和糖果放入小孩们的手中.一边得意地对我们说:“我就说他们一定会来的,这是上年的约定。”看着满心欢喜的母亲和孩子们,我明白是诚信让人快乐。  相似文献   

20.
苏茉 《劳动月刊》2012,(8):15-15
我家小阿姨管我叫姐,管我老公叫哥。有一天她问我:“姐,哥挣的钱多不?”我说我也不知道,这大概让她震惊了,“哥不给你钱吗?”“不给..”“你跟他要他也不给吗?…‘我没跟他要过,我自己有工资。”她勉强笑了笑,看我的眼神不是佩服,是怜悯。小阿姨今年三十岁,两个孩子住在老家,她跟丈夫都在北京打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