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评价泽泻萜类组分的肾毒性作用,同时探究其诱导HK-2细胞凋亡的作用,为存在争议的泽泻肾毒性研究提供参考。采用肾小管上皮细胞株,运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同时用Western blot检测HK-2细胞caspase-3,Bcl-2,Bcl-xl,Kim-1,clusterin,TFF-3蛋白表达水平,最后用q-PCR检测caspase-3,Bcl-2,Bcl-xl,Kim-1,clusterin,TFF-3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泽泻萜类组分(6.25×10-5,3.125×10-5,1.562 5×10-5g·m L-1)给药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7.48±1.76)%,(26.91±1.91)%,(25.61±2.05)%。同时,Western blot结果说明泽泻萜类组分不同剂量给药组中Bcl-2和Bcl-xl蛋白水平都有显著地降低,而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地提高。q-PCR结果与Western blot结果一致,泽泻萜类组分不同剂量给药组中Bcl-2和Bcl-xl的mRNA水平都有显著的降低,而caspase-3 mRNA水平有显著的提高。Western blot和q-PCR结果说明,泽泻萜类组分不同剂量给药组中细胞的clustrein,Kim-1和TFF-3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均有显著地提高。HK-2细胞系体外评价结果表明,泽泻萜类组分具有肾毒性作用,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同时可诱导HK-2细胞凋亡,为泽泻肾毒性研究以及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长期大剂量服用泽泻水提物对不同性别小鼠肾脏的慢性毒性研究.方法 60只昆明小鼠,20-25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雌组(雌C)、250倍临床剂量给药雌组(雌I)、1 50倍临床剂量给药雌组(雌II)、正常雄组(雄C)、250倍临床剂量给药雄组(雄I)、150倍临床剂量给药雄组(雄II),共6组,每组10只.正常雌、雄组ig给予等体积双蒸水,雌、雄给药I组和II组分别ig给予泽泻水提物13.75 g/(kg-d)和8.25 g/(kg-d),连续10周.观察各组小鼠给药后各周体重、进食量、进水量的变化,肾脏系数及血清中血尿素氮(BUN)、肌酸酐(CR)、尿N-乙酰-B-葡萄糖苷酶(NAG)的含量变化.结果 与正常雌、雄组小鼠相比,给药雌、雄I、II组的小鼠呈现不同程度的慢性肾毒性症状,如体重减轻、肾脏系数降低,血清中BUN、CR、NAG水平显著升高.雌性与雄性小鼠之间各项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长期大剂量服用泽泻水提物可导致小鼠慢性肾毒性,不同性别小鼠之间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范稹 《环球中医药》2014,7(2):155-157
泽泻为常用中药,一般认为其无毒。但部分书籍载其有毒,临床也有其致肝毒性的报道。目前对泽泻的水提物、醇提物等的毒性研究结果不一致,有的表明其总属无毒,有的表明其有一定肝毒性和肾毒性。而对其毒性成分的研究表明可能与其中的泽泻醇C、16,23-环氧泽泻醇B和泽泻醇O等有关。整体看来,目前对于泽泻可能毒性的相关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泽泻中泽泻醇C、泽泻醇F、23-乙酰泽泻醇C、泽泻醇L、24-乙酰泽泻醇F、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G、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和11-去氧泽泻醇B 11个三萜类成分的RP-HPLC-DAD分析方法。方法采用Ultimate X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水(B)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 L/min,检测波长为208、245 nm,柱温30℃。比较25批泽泻中11个三萜类成分的量。结果泽泻醇C、泽泻醇F、23-乙酰泽泻醇C、泽泻醇L、24-乙酰泽泻醇F、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G、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11-去氧泽泻醇B 11个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13~17.210μg/m L(r=0.999 9)、0.504~11.880μg/m L(r=0.999 9)、0.284~9.369μg/m L(r=0.999 9)、0.146~2.680μg/m L(r=0.999 9)、0.254~5.596μg/m L(r=0.999 8)、2.500~66.000μg/m L(r=0.999 8)、0.463~10.190μg/m L(r=0.999 9)、1.575~20.475μg/m L(r=0.999 9)、1.525~57.268μg/m L(r=0.999 6)、3.035~118.362μg/m L(r=0.999 9)、0.816~16.880μg/m L(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6%、100.24%、97.97%、100.14%、99.88%、96.54%、97.27%、98.85%、99.45%、98.85%和98.13%。结论该法准确、可靠、分离效果良好,为泽泻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雷公藤不同提取部位对小鼠肝肾毒性损伤的作用。方法提取分离雷公藤不同部位,给小鼠分别灌服5、10 d,检测给药后小鼠体内的肝肾损伤相关功能指标,研究雷公藤的肝肾损伤较明显的部位。结果给药5、10 d后,雷公藤醇提物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可导致小鼠血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升高;给药5 d后,乙酸乙酯高剂量组和正丁醇高剂量组以及醇提物高、低剂量组的尿素氮(BUN)值升高,但是对血肌酐(Scr)影响不大;给药10 d后,正丁醇高剂量组以及醇提物高、低剂量组的BUN升高,醇提物高、低剂量组Scr值升高。结论雷公藤的肝毒性较强,且毒性成分集中在醇提物部位,而以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较多。雷公藤不同部位短期给药产生的肾脏毒性不明显,对肾脏产生的影响主要和醇提物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6.
牛膝醇提物对肾脏转移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牛膝醇提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转移生长因子(TGF-β1)的影响.方法:将40只SHR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牛膝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依那普力组,每组8只.8周后,摘取肾脏,检测大鼠肾脏转移生长因子的蛋白表达.结果:川牛膝醇提物随着剂量的升高,可明显降低肾组织细胞中TGF-β1蛋白的表达,并且川牛膝醇提物高剂量组的作用与依那普利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川牛膝醇提物具有抑制转化生长因子生成的作用,通过减少肾组织的纤维化,可能降低TGF-β1对肾小球细胞的刺激,减少肾素的释放,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7.
泽泻降糖活性提取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泽泻Alisma orientalis根茎具降糖活性的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用泽泻水、醇提物干预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胰岛素抵抗模型,从整体上观察泽泻提取物对小鼠糖耐量的影响,然后采用硅胶、ODS、制备液相等分离方法对具有降糖活性的醇提物进行分离,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对于高脂饲喂小鼠胰岛素抵抗模型,泽泻水、醇提物均可改善糖耐量。进一步从泽泻醇提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谷甾醇(1)、棕榈酸(2)、十七烷酸(3)、二十烷酸(4)、11-去氧泽泻醇B(5)、23-乙酰泽泻醇B(6)、23-乙酰泽泻醇C(7)、泽泻醇B(8)、24-乙酰泽泻醇A(9)、泽泻醇G(10)、24-乙酰泽泻醇F(11)、泽泻醇L(12)、泽泻醇C(13)、泽泻醇F(14)、泽泻醇A(15)、16-羰基-24-乙酰泽泻醇A(16);其中9种三萜类成分具有促进Hep G2细胞葡萄糖摄取活性。结论化合物3、4为首次从泽泻中分离得到,泽泻水、醇提物均可改善高脂诱导小鼠胰岛素抵抗,泽泻三萜类成分可能是其降糖药效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6,(9)
目的通过HPLC法研究清炒、麸炒、盐炙对泽泻Alismatis Rhizoma中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B和23-乙酰泽泻醇B含有量的影响。方法分析采用Zorbax Eclips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08 nm;柱温40℃。结果与生泽泻比较,清炒品中上述4种成分的含有量均降低,麸炒品均增加,盐炙品除23-乙酰泽泻醇B外均有所增加。其中,以23-乙酰泽泻醇B变化最显著,其次是24-乙酰泽泻醇A。结论 3种炮制方法对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和24-乙酰泽泻醇A含有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麦角甾醇(ergosterol, Erg)、香豆素(coumarin, Cou)和23-乙酰泽泻醇B(alisol b 23-acetate, Ali)对盐水负荷大鼠肾脏AQP1、AQP2及AQP4表达的影响,阐明五苓方宜散不宜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筛选合格的4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给药组,给药第1天和第7天收集尿液,第8天取肾脏检测AQP1、AQP2及AQP4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麦角甾醇组大鼠尿量显著增加,麦角甾醇、香豆素、23-乙酰泽泻醇B可以显著降低大鼠肾脏AQP4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此同时,麦角甾醇对大鼠肾脏AQP1、AQP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亦有显著下调作用。结论麦角甾醇、香豆素和23-乙酰泽泻醇B通过调节盐水负荷大鼠肾脏AQP1、AQP2及AQP4 mRNA及蛋白表达,来改善大鼠体内的水液代谢异常状况。  相似文献   

10.
黄锦芳  李小艳  黄小强  吴婷婷  许文  吴水生 《中草药》2016,47(23):4160-4165
目的研究泽泻中6种主要三萜成分(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泽泻醇F和24-乙酰泽泻醇F)及其组分配伍对体外抗草酸钙结石的作用。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设计不同泽泻三萜组分配伍组,应用标准钙离子种晶技术分别检测不同配伍组对草酸钙结晶生长的抑制指数。结果 6种成分及其不同比例配伍组溶液均能抑制草酸钙晶体生长(P0.05),其中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泽泻醇F-24-乙酰泽泻醇F(2.2∶3.8∶1∶3.5∶2.2∶1)组分配伍时体外抑制草酸钙结石效果最佳(P0.05),抑制指数为188.29%。结论泽泻三萜成分是泽泻抑制草酸钙结晶的重要药效物质基础,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泽泻醇F和24-乙酰泽泻醇F均具有体外抑制草酸钙结石生长的作用,且6种成分合用作用更强,其最佳组分配比为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泽泻醇F-24-乙酰泽泻醇F(2.2∶3.8∶1∶3.5∶2.2∶1)。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泽泻对MSG大鼠炎症相关因子IL-6、TNF-α含量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SD大鼠新生乳鼠皮下注射L-谷氨酸钠,同时高脂饲料喂养制备MSG大鼠模型,将成模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非诺贝特组、诺格列酮组和泽泻剂量组,另选8只空白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给药8周后,检测血清中IL-6、TNF-α含量并用RT...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大数据方法,探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临床真实环境中,风湿科常用中药(泽泻、细辛、寻骨风、威灵仙)饮片的肾毒性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储存于计算机系统中的龙华医院近5年间使用过泽泻、细辛、寻骨风、威灵仙的所有患者的个人资料(年龄、用药记录等)、处方以及肾功能(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等信息共1 256万条,通过大数据系统处理,分析肾毒性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使用泽泻、细辛、寻骨风、威灵仙四味中药的患者肾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泽泻1.15%,细辛2.46%,威灵仙1.50%,寻骨风0.00%。泽泻肾毒性的发生随着累积用药剂量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而威灵仙、细辛未出现此情况。5年间临床使用寻骨风者仅有1例,累积用量300 g,未发生肾毒性情况。泽泻、威灵仙、细辛肾毒性的发生有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君臣佐使配伍使用泽泻、细辛、威灵仙较为安全,肾毒性的发生率远低于相关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泽泻降血尿酸乙醇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泽泻所含泽泻醇B23-乙酸酯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乙醇用量等4种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泽泻醇B23-乙酸酯和血尿酸的含量均用HPLC法测定。结果:只有提取次数对泽泻乙醇提取物的泽泻醇B23-乙酸酯含量有显著影响。结论:泽泻降血尿酸乙醇提取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7倍药材量的70%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1 h。该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泽泻饮片麸炒、盐炙、土炒、酒炙炮制前后14种三萜类成分的含量,探讨泽泻及其不同炮制品的利尿作用。方法采用超高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色谱柱为Waters CORTECS UPLC C18(2.1 mm×100 mm,1.6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单四级杆质谱采用正离子SIR模式,测定泽泻生品和炮制品饮片中16-羰基-23-乙酰泽泻醇A、16-羰基-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C、泽泻醇F、23-乙酰泽泻醇C、泽泻醇L、24-乙酰泽泻醇F、泽泻醇A、23-乙酰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G、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11-去氧泽泻醇B共14种三萜类成分的含量,探讨泽泻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含量变化;采用水负荷大鼠代谢笼法,比较泽泻炮制前后的利尿作用。结果经方法学验证,所建立UPLC-MS同时测定泽泻饮片中14种三萜类成分的方法符合分析要求。与生品比较,泽泻炮制品化学成分最主要的变化是泽泻三萜类24、25位环氧环发生开环转化,23-乙酰泽泻醇B、泽泻醇B、11-去氧泽泻醇B和23-乙酰泽泻醇C含量下降,而泽泻醇A类化合物含量升高,且盐炙泽泻的化学成分转化最为明显。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生品组和各炮制品组1 h尿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且利尿效应酒炙品>土炒品>麸炒品>盐炙品>生品;生品组和盐炙品组2 h尿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酒炙品组、土炒品组、麸炒品组尿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且利尿效应酒炙品>土炒品>麸炒品。结论本研究建立的UPLC-MS测定泽泻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化学成分含量方法准确、快速。泽泻炮制后化学成分发生明显变化,泽泻经酒炙、土炒和麸炒后较生品利尿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5.
泽泻对谷氨酸钠肥胖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戴岳  杭秉茜 《中成药》1992,14(2):28-29
幼年大鼠皮下注射大剂量谷氨酸钠,造成大鼠实验性肥胖,观察中药泽泻对肥胖大鼠的影响。结果发现注射谷氨酸钠10周后,大鼠体重增加,Lee指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体内大量脂肪蓄积,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泽泻降低肥胖大鼠的Lee指数、子宫及睾丸周围脂肪指数及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提示泽泻可能具有一定的减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泽泻为我国传统中药,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复方及多种中成药中。目前从泽泻中分离到了220余个化合物,包括三萜、倍半萜、二萜、糖类、含氮化合物、苯丙素、黄酮、甾体等。药理学研究表明泽泻醇提物、水提物及一些单体类成分具有利尿、抗结石及肾脏保护、降血脂及保肝、降血糖、抗癌、抗氧化损伤、抗炎、抗补体等作用。该文对近五十年来泽泻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以期为泽泻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UPLC-Q-TOF-MS指认了泽泻水提物中核苷、氨基酸等10个成分。首次建立了泽泻药材中核苷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比较核苷类成分在不同产地泽泻药材中的差异。同时首次建立泽泻药材中5种主要核苷(胞苷、尿苷、腺嘌呤、鸟苷、腺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显示,川泽泻与建泽泻的相似度在0.96以上,广泽泻相似度小于0.87;聚类分析中川泽泻与建泽泻聚为一组,广泽泻聚为另一组,提示在核苷类成分上川泽泻与建泽泻较为相似,与广泽泻差异较大。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川泽泻与建泽泻上述5种成分质量分数总和为0.81~1.30 mg·g^-1,广泽泻为0.35~0.50 mg·g^-1。在川泽泻与建泽泻药材中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鸟苷>胞苷>尿苷>腺嘌呤>腺苷;在广泽泻中依次为尿苷>腺嘌呤>鸟苷>胞苷>腺苷。川泽泻与建泽泻中上述5种化合物的含量均高于广泽泻;川泽泻与建泽泻相比,除腺嘌呤外,均为川泽泻略高于建泽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泽泻药效物质及药材质量的全面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泽泻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 大鼠被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治疗组,分别给蒸馏水、蒸馏水、舒降之、泽泻汤,比较各组血脂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显著性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显著的升高(P<0.01).结论 泽泻汤有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大小泽泻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选取8种不同质量梯度的泽泻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23-乙酰泽泻醇B含量,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其指纹图谱。结果8种不同质量梯度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含量均在0.06%以上,并且其大小与23-乙酰泽泻醇B含量没有相关性(P>0.05),红外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以上。结论不同大小泽泻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其23-乙酰泽泻醇B含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