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是中药大黄的重要基原,然而,由于多年的过度采挖其野生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该文在查阅唐古特大黄相关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走访调查和现地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采用了本课题组提出的线路样方法和植被+土壤类型图面积估算法对青海、甘肃和四川3 省区15个县的野生和5个县的栽培唐古特大黄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我国野生唐古特大黄分布范围与历史记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只是种群的密集程度发生了较大改变,很多地区野生唐古特大黄药材的蕴藏量严重下降,部分地区的野生资源面临枯竭。根据调查估算当前全国野生唐古特大黄药材蕴藏量不足5 000 t,栽培唐古特大黄蓄积量约为1 607 t。可见唐古特大黄野生资源以近枯竭,建议将唐古特大黄列入保护植物的名录;栽培唐古特大黄日后必将成为其药材资源的主要来源。因此,保护唐古特大黄种质资源,收集并建立种质资源圃和种子库,在此基础上开展唐古特大黄的良种选育研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了解藏药狭叶红景天的资源现状,分析野生狭叶红景天的适生生境,保护狭叶红景天的野生资源,促进狭叶红景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文采取走访与野外样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以及蕴藏量估算法对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4个省16个县的狭叶红景天野生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4个省的野生狭叶红景天种群密集程度有很大的差别,很多地区野生资源蕴藏量逐渐下降。根据调查结果估算,4个省16个县当前狭叶红景天野生资源蕴藏量约1 100 t,目前四川省的野生狭叶红景天资源量最大。同时,狭叶红景天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调查中发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建有防沙治沙狭叶红景天基地。通过调查,为狭叶红景天资源的开发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宾县资源普查品种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新宾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资料,摸清新宾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并对该地区中药资源的发展以及中药资源保护提出建议。方法:采用查阅文献、样地调查、以代表区域-样地-样方套-样方的调查模式进行,另外利用相关技术方案中的蕴藏量函数计算大宗药材的蕴藏量。结果:实地调查了36个样地,包括6种代表区域,草丛、草甸、灌丛、针叶林、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覆盖整个新宾县,通过实地调查新宾县的野生药用植物536种,隶属100科,菊科最多是76种,其中重点药材52种,特色药材31种,分别对重点和特色药材进行功效分类,发现清热药与解表药居多;又对大宗药材进行了计算,其中五味子,粗茎鳞毛蕨和辽细辛这些重点特色药材蕴藏量较大;发现6种辽宁省新记录,其中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原本产在台湾地区,现在辽宁省新宾被发现;又对本县内药材基地进行调查,包括灵芝、辽细辛、五味子等多个道地药材栽培基地。结论:新宾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通过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全面地摸清新宾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品种和蕴藏量,为进一步发展中药栽培产业提供了基础,为推动新宾县中药材经济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濒危药用植物金铁锁的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金铁锁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性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走访与野外样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及蕴藏量估算法对云南、四川、贵州16个分布区的金铁锁野生资源进行了调查,发现金铁锁野生生境大多遭到破坏,药材蕴藏量有限,资源逐渐减少,发展其人工种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独一味是藏药重要的习用高原野生药材,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药材目前完全依赖野生资源.文章调查了我国独一味主要分布区独一味野生蕴藏量、利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为独一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国内外文献收集整理、大专院校与科研机构标本馆标本查阅、主要中药材市场调研与产地药农走访、野外实地样方调查与GIS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结果:独一味的野生资源蕴藏量为3 713~6896 t,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区依次为青海(2 519~3 314 t)、甘肃(490~1 414 t)、四川(641 ~1 167 t)、西藏(422~999 t),年允收量为908 ~1 675 t,年实际采收量为2 520t;独一味主要分布在退化的和正在退化的高海拔草地、灌丛草地、湿地等生境中.结论:独一味野生资源的采收量远远高于年允收量,使该资源的利用变得不可持续;独一味是高原退化生境典型的指示植物;独一味面临着生态保护与种群退化的双重压力,野生抚育与产业化人工栽培还有很多困难.  相似文献   

6.
关防风是我国一类传统大宗药材,也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的道地药材之一,因其药用价值颇高,应用范围广泛,而且野生资源濒临枯竭,国家将其列入二类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7.
关防风是我国一类传统大宗药材,也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的道地药材之一,因其药用价值颇高,应用范围广泛,而且野生资源濒临枯竭,国家将其列入二类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8.
云南红河州通关藤药材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通关藤药材在主产区云南省红河州的资源状况,作者采用关键人物访谈法、实地样方法等调查方法,对红河州内通关藤的分布区域、生长生境、生长状况和资源蕴藏量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红河州通关藤分布于金平、蒙自等7县市,以金平资源分布最多;通关藤是一种喜光、喜热植物,集中分布在海拔800~1 200 m,土壤发育差、坡度大的山腰疏林中;分布区内通关藤生长良好,平均单株重2.8 kg。红河州通关藤目前总蕴藏量约1 300 t,且资源蕴藏量正迅速减少,亟待保护和抚育野生资源,以保证药材的持续供应。  相似文献   

9.
我国甘草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摸清我国甘草药用植物野生分布区和人工种植区的资源现状,分析不同分布区甘草药材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方法:采用走访调查、现地样方取样和实验室数据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我国野生甘草分布范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种群密集程度发生了较大改变;当前全国野生甘草蕴藏量不足50万t,栽培甘草地里蓄积量不到25万t;99份野生甘草药材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48%,1.73%,仅61.6%的样品达到《中国药典》(2005年版)标准;11份栽培甘草药材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85%,1.53%,其中4份二年生样品中有3份低于药典标准。结论:甘草资源总蕴藏量仍然在减少,人工甘草将成为野生甘草的重要替代资源;栽培与野生甘草药材之间存在较大的质量差异;加强野生甘草资源保护,提高人工甘草药材质量,发展优质甘草栽培产业,是解决资源危机与实现甘草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宕昌县是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富集分布区,为了探明宕昌县境内党参野生资源现状和蕴藏量,按照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采用套样方踏查和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县野生党参和野生素花党参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旨在揭示该县野生党参资源分布特点及其药材储量。结果表明,宕昌县7个生态区53个样地中,有6个生态区11个样地中分布有野生党参,占调查区域的85.71%,仅1个生态区1个样地中分布有野生素花党参,与党参分布区域重叠,占调查区域的14.29%。党参药材蕴藏量约为461.85 t,经济量为254.02 t,年允收量为25.40 t;素花党参药材蕴藏量为67.75 t,经济量为36.16 t,年允收量为3.62 t;党参总灰分3.25%,醇溶性浸出物为63.86%,而素花党参总灰分为3.69%,醇溶性浸出物为68.32%。党参的适生范围比较广,但野生资源稀少,素花党参的适生范围比较狭窄,且野生资源匮乏,建议加强野生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3S技术在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S技术在药用植物适宜性评价中应用较多,但在资源调查和储量估算方面研究较少,只集中在大面积栽培品种或野生广布种如人参、甘草、红花等少数几种药用植物,特别是在野生稀有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尚属空白。简述了中药资源普查的现状及近几年3S技术在栽培品种、野生广布种、野生稀有种、特殊生态环境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储量估算研究中的应用,并对高光谱遥感在中药资源调查及储量估算进行案例介绍。随着我国高分辨卫星的发射以及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利用3S技术对野生稀有种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中药材祖师麻化学成分与生态因子和土壤因子的相关性,为祖师麻人工栽培适宜区的选择及野生抚育提供参考依据。该研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获取祖师麻23个采集地的生态因子信息,以土壤测试标准手册中的标准程序测定土壤因子信息,结合23个采集地93份祖师麻化学成分含量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成分与生态因子和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经度、年均降雨量、年均日照强度和年均温等生态因子以及土壤类型、有效铜、pH等土壤因子都是影响祖师麻化学成分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野生重点中药资源调查方法——样方调查法,记录品种种类、数量,采集标本及药材,重点品种测量单株重,统计不同代表区域、植被类型、海拔的样方数,普查共记录药用植物品种703 种,重点品种143 种,占重庆市重点品种的74.5%,隶属于71 科,132 属,野生重点品种128 种,栽培重点品种30 种(包括15 种既有野生也有栽培),其中14 种中药材得到大规模栽培。通过此次普查有助于了解城口县重点药用植物分布情况、生长环境和资源蕴藏量,为中药资源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黄芩野生与栽培植物资源现状,为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充分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区黄芩野生和栽培资源的地理分布、生长情况以及采收和消长等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黄芩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呈不连续的零星分布,其生境和群落特征多样、植株形态差异显著。栽培黄芩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甘肃、山东、内蒙古等地,栽培模式多样,各地黄芩资源产量和质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黄芩野生资源的破坏与资源质量不稳定是黄芩资源的两大问题。为保护黄芩植物资源使其可持续利用,建议加强黄芩质量成因和质量控制研究,并做好制度性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5.
模拟曲茎石斛生境的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炳言  黄普东 《中药材》1999,22(5):217-220
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材。由于生境条件原因,繁殖极为困难,资源数量极少。本课题组对河南省伏牛山区石斛人工栽培多年探讨,成功的摸索出模仿野生曲茎石斛生境的栽培技术,为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是指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区域范围内的自然蓄积量.近年来,随着药用植物资源需求量的激增、环境的变化及人为干预等综合因素导致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变化加快,如何快速准确获知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当前的蕴藏量是该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的前提和依据,而选择适宜准确的估算方法则是药用植物蕴藏量调查真实可靠的基础和保障,是蕴藏量调查成败的关键之一.该文系统总结了30年来药用植物蕴藏量的估算方法,分析讨论了各估算模型的基本原理、发展演变过程、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旨在提高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调查的精确性,为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可靠的资源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中药资源调查方法费时、费力,人为影响较大,往往调查精度不高.作者通过引入空间信息技术,针对野生广布种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空间抽样调查,实现样方的科学布设,药用植物适生面积和蕴藏量的准确估算.这不仅提高了抽样调查的精度,而且降低了野外调查的工作量,更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调查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内蒙古地区野生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的资源进行调查,并估算野生黄芩的储量。方法采用3S技术和分层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植被类型、海拔、年降雨量和年均温4个指标,作为内蒙古地区野生黄芩重要生境划分指标。根据野生黄芩在内蒙古地区的生境适宜性情况,对4个指标进行分层,各指标均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不适宜4个层,从不同的层里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野外调查。结果建立了基于4个气象生境因子的野生黄芩资源储量估算模型,并估算内蒙古地区野生黄芩的总资源储量为1.9万t。结论该方法可为第4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和基于3S技术的中药资源多空间尺度模型估算提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