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陈吉  朱晓宏 《光明中医》2014,29(11):2257-2258
中医"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等几个方面。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下,探讨其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防治的的意义。1治未病理论"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强调"未病而治"的预防医学思想,贯穿于养生、防病理论的始终。越来越多的中医学者反复强调"上工必须治未病",[1]"上工治未病"既体现了医学以追求人类健康为目的的本质,又反映了医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正>"未病先防"的理念,是我国中医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较为完善的预防医学思维体系和有效的防病原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思想,"治未病"是历代医家不断完善而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是医学界和为医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治未病"的实质就是继承先人思想提前预防控制,以"治  相似文献   

3.
在祖国医学形成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中,积淀了许多内涵丰富而深刻的医学思想.其中"上工治未病"的理念,是中医治疗学的独特观点,也是人类预防保健的普遍要求.  相似文献   

4.
唐志安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8):136-136
"治未病"起源于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论着《黄帝内经》,书中提出的预防医学观点,经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经文所谓"圣人",实际上是指高明睿智的医生;所谓"治未病",就是说医生注重的是未病先防,未雨绸缪,把保健、预防、养生、防病放在首位。在中医防病治病理论体系中,"治未病"的思想实际上包含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的含义。①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医者  相似文献   

5.
朱金星  李洵  林娜 《光明中医》2012,27(3):431-433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强调“未病而治”的预防医学思想,贯穿于养生、防病理论的始终.汉代张仲景根据“治未病”的思想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已病防传的治则,并指导于临床,至今仍有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中医学者反复强调“上工必须治未病”[1],“上工治未病”既体现了医学以追求人类健康为目的的本质,又反映了医生的境界.该理论在中医各学科中均有广泛的内涵和外延.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质疏松症已成为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不仅会对个人,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笔者不揣浅陋,仅将“治未病”的理论及其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应用阐释如下.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理论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今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我特别请大家思考和研究一个问题,中医学中有一个理念:‘上工治未病’,我理解就是重视预防和保健的医学,也就是防患于未然。……",这段讲话立意高远,寓意深广。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进一步贯彻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指导地位,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如何正确理解"治未病"理论精髓和科学内涵,是确立和贯彻"治未病"思想的关健。  相似文献   

7.
“治未病”理论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未病”既是传统、先进的医学预防思想,又是现代、全新的预防医学课题。中医一贯主张“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故有“上工治未病”之说。自《黄帝内经》以来的2000多年中,众多医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形成了系统的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理论核心,其内涵的实质是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避免和减轻疾病对人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健康观,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治未病"理念蕴含着丰富的预防医学思想,开展中医药"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大局的需要,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提高群众对"治未病"的认知、完善"治未病"工程的运行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及资金保障对促进"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来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宁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明确指出,治未病是于疾病未生之时进行保健治疗,并强调此谓文明医生之举,开创了中医预防思想之先河。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治未病”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学术思想是中医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一种较高的医学境界。其思想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所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素问·刺热篇》记有:“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日治未病。”《灵枢·逆顺》记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未劢者也……故日,上工治未病,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未病和体质学说与亚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病"的涵义应指健康、亚健康、已病防变等内容;"上工治未病"是最先进的医学观。亚健康处于健康与已病之间的阴阳失调临界态;亚健康的证候与中医体质学息息相关。了解个人不同体质,并以治未病理论出发改善体质,从而来维护健康,是当今最富魅力、最具有前景的新领域,也是中医学展示特色和优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16):F0003-F0003
吴仪副总理在今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我特别提请大家思考和研究一个问题。中医学中有一个理念:“上工治未病”,我理解就是重视预防和保健的医学,也就是防患于未然。我们现在讲如何治病,如果预防工作做得好,身体强壮,抵抗力增强了,不生病或少生病不是更好吗?我以为,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医学的理念由治愈疾病向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向作出调整,“上工治未病”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凸显出来。我建议把“治未病”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可以先选几个中医院进行试点探索。  相似文献   

13.
治未病思想在慢性肾功能衰的防治中主要可体现在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三方面.如能将治未病思想运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上,不但能减少发病率和复发率,而且能延缓惠者肾功能恶化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养生高招——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为民 《养生月刊》2007,28(1):9-11
《黄帝内经》中有句名言:“圣人治未病”。“治未病”一直被国际上评为“最先进最超前的预防医学”。唐代名医孙思邈又发展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人体的状态不外三种:健康状态、疾病状态以及二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健康状态可理解为“未病”,疾病状态为“已病”,而“欲病”则为亚健康状态。“治未病”者为“圣人”、“上工”——这里的“圣人”是指有智慧之人,也包括圣贤;“上工”本指好的医生,现多理解为“上等的措施”。“治欲病”的“中工”系指“较好的措施”。而“下工”并不是不重要,当前“有病才去医院”,给你看病的都是“治已病”的“下工”,不是也“治病救人”么?孙思邈强调的是“早防”,最好是在没有病的时候就防,被认为“最先进”也是指此。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未病"理论认为:"上工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于股骨头坏死的防治而言,中医"治未病"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治未病"理论对于股骨头坏死而言,至少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防止股骨头坏死发生;二是坏死后防止股骨头塌陷;三是塌陷后及时纠正、防止塌陷加重。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理论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探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人类生命质量的提高和生命时间的延长,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今人们将这一中间状态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中医"治未病"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研究,对临床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为了推动"治未病"理论在临床的研究应用,提出了"亚疾病"概念,以求更加准确定义有症或无症但可辨证状态并为人们所接受.在人们对健康要求越来越高的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认识的提高,"治未病"理论必将在临床广泛应用,把人们带向"无病世界"的美好境地.  相似文献   

17.
谈"未病"、"治未病"与"逆针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疾病医学逐渐出现向健康医学转变的趋势,医学关注的对象也将从"已病"人群逐渐向"未病"人群扩展,医学干预的切入点将逐渐前提.古老的中医"治未病"理论具有明显的时代超前性,它的未病先防、早期防治、已病防变、保健延衰的核心思想将日益引起重视."逆针灸"作为"治未病"的主要针灸手段,更以其充分重视机体自身潜能激发无毒副作用等特色引起预防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内经》"治未病"治则的思想探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未病”是《内经》的重要治疗思想,它包括养生保健(属于医学养生学范围)和早期治疗(治疗原则)两个方面[1]。就治疗原则而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其具体内容有二,一为本篇所言及《灵枢·逆顺》所言“上工刺其未生者”,为未病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治未病"中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要求,对提高中医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领域中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我院于2009年9月开始研究中医"治未病"工作,探索实践"治未病"思想的有效途径和模式,提出了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治未病"的预防医学观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内经》、《难经》“治未病”思想是张仲景预防医学观的理论基础《内经》有三处明确提出“治未病”一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刺热》曰:“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灵枢·逆顺》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成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内经》中除上述三段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