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7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对照组采用超短波和中频脉冲电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一个疗程后、3个疗程后的VAS评分。结果:一个疗程及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患者颈、肩、背部疼痛,提高颈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与颈椎周围肌肉系统病变密切相关,颈部肌肉功能异常产生异常的颈部应力环境,使椎体、间盘、小关节所受应力增加,导致间盘突出、椎体及小关节的骨质增生、周围韧带肥厚钙化等而引起颈椎病.从中医学筋骨理论来说,颈椎病属于筋伤导致的骨病,初期为筋伤,中后期筋伤伴有骨病,筋伤贯穿颈椎病的始终.然而临床指导颈椎病正骨的理论较多,指导颈椎病颈项部筋伤的理论却较少,颈椎病的颈项部筋伤在手法治疗中常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介绍“三分法”指导颈椎病颈项部筋伤的诊断与治疗,同时探讨应用“三分法”治疗颈项部筋伤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的机理.以期大家对颈椎病的筋伤治疗引起足够重视,从而提高颈椎病手法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推拿治疗颈椎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肌肉放松、穴位点压配合颈部拔伸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分析,探讨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及手法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 5 6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 ,筛选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理想治疗方法为颈椎牵引、手法按摩、结合中药内服 ,能够解除颈部肌肉痉挛 ,改善血液循环 ,消除神经根水肿 ,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少年期颈椎病颈部肌肉的功能状况与理脊通脉手法的治疗效果。方法:符合青少年期颈椎病诊断标准64例,另以35例健康青少年为正常组,进行平行对照。分别进行肌电图(EMG)检测。上述病例随机选择33例(治疗组),应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另外31例(对照组),应用牵引治疗2周后,每组治疗前后对比,组间比较临床疗效。结果:青少年期颈椎病肌电积分(IEMG)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72.9%,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生理检测研究提示青少年期颈椎病患者外源稳定装置(颈部肌肉)功能下降。理脊通脉手法可明显改善青少年期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具有缓解肌痉挛,调整颈椎的外源稳定性,恢复正常的力学平衡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颈型颈椎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颈椎病,其形成原因是椎间盘的早期退行性变,引起颈部肌肉防御性痉挛[1],其临床表现为枕颈部肌肉酸痛、僵硬伴有压痛,局部可触及条索状物及结节,项韧带剥离等[2]。我科采用腹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并设对照组观察,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7.
<正>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周肌肉和关节改变、椎体增生而影响脊神经根的临床病变,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颈部及肩膀疼痛、胳膊和手指放射性疼痛等运动功能损失和发生改变。该病发病率超过3.5%,占颈椎病疾病的1/2[1]。我科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采用脊柱微调手法,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近年来现代医学关于颈椎病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认识到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与颈部肌肉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借鉴"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的颈椎病病机学说,认为颈部肌肉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诊疗及疾病转归方面至关重要。作者在导师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经验的启发下,依据解剖知识和现代康复理念,围绕颈部病变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在颈型颈椎病中的发病机制,提出"松紧结合"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新思路,力图调节颈部力学平衡和动态平衡,从而改善疾病症状甚至治愈颈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9.
手法配合穴注治疗颈椎病1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一凡 《新中医》2001,33(1):48-48
采用手法按摩松解局部肌肉痉挛和伤斜扳复位纠正颈椎间小关节错位,配合当归、胎盘注射液穴位注射大杼穴治疗颈椎病160例,总有效率达96.8%;结果显示手法配合穴注能够有效解除骨对软组织的挤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和消除椎动脉和颈神经根受压情况,恢复颈部的功能和灵活性,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推拿对颈椎病疼痛、颈部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软组织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疼痛量表、颈部残障指数量表以及SF-36生活量表对患者的疼痛、颈部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试验组与治疗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均明显减低(P<0.01),颈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疼痛评分和颈部残障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和牵引均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颈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推拿在减轻疼痛和改善颈部功能方面优于牵引.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多出现颈肩部疼痛、头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颈椎病患者X线片结果常表现为颈椎曲度变直,C3~C7骨质增生等,这些病理表现往往是颈部肌肉组织劳损导致头颈部灵活性受限后的一系列代偿结果。因此治疗的着眼点应放在改善头颈部灵活性及改善颈部肌肉组织的劳损状态上。以"扎跳"目标肌肉的方法,针刺颈部肌肉以缓解其不正常的紧张度,可恢复颈部肌肉的生理功能。治疗方法为首先选择可限制寰枢关节灵活性的头后大直肌及头下斜肌为治疗目标,其次选择影响头颈左右旋转功能的胸锁乳突肌及头夹肌为治疗目标。从以恢复寰枢关节灵活性为目标的局部取穴依据、以恢复头部左右旋转为目标的取穴依据、治疗点的选择方法、"扎跳"为中医传统针法等4个方面对局部取穴"扎跳"治疗颈椎病进行探讨,并结合临床的典型病案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肌劳损与交感型颈椎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6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20例年龄分布相当的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颈肌劳损发生率为100%,对照组颈肌劳损发生率为10%。结论颈肌劳损是交感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筋手法结合小角度矢状位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经筋手法结合小角度矢状位扳法)与对照组(理筋手法),各30例。结果:治疗后,两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疗效较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筋手法结合小角度矢状位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简单快捷,疗效显著的特点,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理筋手法联合颈椎关节调整手法治疗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清广  房敏  沈国权  姜淑云  程英武  周楠 《中医杂志》2011,52(15):1290-1292
目的观察理筋手法联合颈椎关节调整手法对颈椎病颈部肌群疲劳程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进行理筋手法和颈椎关节调整手法治疗,隔天1次,每周3次,疗程2周;对照组进行牵引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疗程2周。治疗前后应用TeleMyo 2400T表面肌电图仪分别测试两组患者颈伸肌群疲劳程度,指标包括积分肌电(IEMG)、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颈部右侧肌群IEMG、MPF、MF及治疗组左侧肌群IEMG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颈部、左侧、右侧肌群IEMG、MPF、MF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理筋手法联合颈椎关节调整手法可以增加颈椎病患者颈伸肌群运动神经元募集数量和运动单位放电频率,从而缓解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的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15.
推拿治疗颈椎病经筋机制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经筋作用生物力学机制。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采用简单随机方法,根据DAS 2.1.1版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将65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微调手法组:包括理筋手法和颈椎关节调整手法)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30-65岁,平均(42.31±13.23)岁;平均病程(12.40±6.23)月;平均体质量(61.21±10.23)kg。牵引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30-65岁,平均(45.54±14.35)岁;平均病程(13.25±6.06)月;平均体质量(62.31±10.45)kg。应用BiodexⅢsystem等速测试系统测试颈部肌群力学性能,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各测试1次。结果:两组治疗前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比值(F/E)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PT、AP、F/E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推拿手法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收缩力量、做功效率,改善颈部肌群屈肌群和伸肌群的协调能力,从而有利于恢复颈椎病患者颈部经筋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理筋手法联合颈椎调整手法治疗颈椎病"骨错缝"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理筋组和理调组各10例,另设正常组10例。理调组采用理筋手法联合颈椎调整手法,理筋组、正常组均采用理筋手法,各组均每周治疗3次,疗程2周。治疗前后采用Philips64排螺旋CT从颅底扫描至T1椎骨水平的长度范围,获得容积数据,重建层厚0.625mm,再采用ITK-SANP软件根据CT数据完成每一节段颈椎骨骼的重建,比较3组治疗前后颈椎C2、C3、C4椎骨三维空间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理调组C2椎骨X轴、Y轴、Z轴均明显大于正常组(P<0.01),X轴、Z轴明显大于理筋组(P<0.05);理筋组治疗后C2椎骨Z轴明显大于正常组(P<0.01)。理调组C3椎骨X轴、Y轴均明显大于正常组(P<0.01),X轴明显大于理筋组(P<0.05);理筋组C3椎骨X轴明显大于正常组(P<0.05)。理调组治疗后C4椎骨X轴、Z轴明显大于正常组及理筋组(P<0.05或P<0.01)。结论理筋手法联合颈椎调整手法可调整颈椎病患者的颈椎三维空间位置,改善颈椎功能,这可能是其治疗颈椎病"骨错缝"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仰卧整复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仰卧整复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参照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全纪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和判断疗效,并彩和积分法对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仰卧整复手法治疗组和牢引对照组治疗有匀物百分比分别为97.2%和95.0%,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该手法对缓解颈痛及上肢放射痛,改善颈源性头痛、头晕和颈部活动不利等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总结了于天源教授运用"四步六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经验,其中"四步骤"包括松筋、通经、整复、展筋;"六手法"包括一指禅推法、弹拨穴位、颈椎定位旋转扳法、颈部端提法、牵拉臂丛神经,拔伸颈部。四步六法操作集中在手太阳小肠经循行之处,通过松解局部肌肉、疏通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目的。"四步六法"立足于经络理论,将传统医学与现代解剖学相结合,构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特色治疗方案,深化中西医结合疗法内涵,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按压加旋转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治疗组67例,采用穴位按压加旋转复位法治疗;对照组52例,单纯牵引治疗。治疗14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对疼痛及综合症状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VAS、颈椎功能综合评分均有改善(P<0.01),而且穴位按压加旋转复位改善颈椎疼痛及症状优于单纯牵引治疗(P<0.01)。结论:穴位按压加旋转复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T"形针刀松解术治疗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T"形针刀松解法,对照组采取颈部相关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15天后,观察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2.5%、90%与12.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形针刀松解术治疗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