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别山苏家河地区榴辉岩和大理岩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傅斌  张四清 《地质学报》1998,72(4):323-339
对大别山西段苏家河地区熊店和杨冲低温榴辉岩及胡家湾榴闪岩进行了详细的氢、氧和锶、钕同位素以及稀土元素和矿物化学分析。熊店榴辉岩和胡家湾榴闪岩的全岩δ^18O值较高(8.8‰ ̄11.2‰),而杨冲榴辉岩的全岩δ^18O值较低(4.3‰),它们的全岩δD值为-55‰ ̄75‰。结合锶、钕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推测苏家河榴辉岩(榴闪岩)的原岩可能为岛弧玄武岩,变质前曾与海水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过氢、氧同位  相似文献   

2.
王台山地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宏  王安建 《矿床地质》1997,16(4):350-364
五台山地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分布地晚太古代碰撞造山带中,与世界许多太古宙绿岩带型金矿具有相似的特征。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δ^18OH2O=-2.1‰-4.9‰,δD=-69-112‰,蚀谜面对得起盐矿物的δ^13CPDB=-2.0-1.4‰,δ^18OSMOW-10.0-20.0‰,载金黄铁矿的δ^14S=-3.7-5.6‰。成矿前流体具有一高盐度,成矿期流体以富含CO2、近似海水的δ^18O和海相  相似文献   

3.
焦家式金矿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矿体赋存于花岗片麻岩-花岗闪长岩类岩石断裂带内,呈破碎黄铁绢英岩化浸染状矿石。矿体中均伴有富含金的成矿前、后中基性脉岩。成矿作用包括乳白色块状黄铁矿石英和(或)伟晶石英脉阶段、含金硫化物石英阶段和方解石石英阶段。三个阶段石英δ ̄(12)O值平均为12.4‰、13.2‰和14.4‰。计算的石英δ ̄(18)O_(H_2O)值平均分别为4.7‰、3.5‰和3.5‰。三个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水δD_(H_2O)值平均分别为-73‰、-80‰和-92‰。经反演计算,提出成矿流体是中生代大气降水(δ ̄(18)O=-15.5‰,δD=-115‰)与5km以下深部中基性岩在350~400℃时,有效W/R比值从0.01至0.05之间交换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4.
杨晓勇  陶士振 《岩石学报》2000,16(4):473-481
应用阶段段加热技术,对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的橄榄岩包体和大别造山带超高压榴辉岩进行了裹体CO2的碳同位素组成测定,结果表明,榄岩的δ^13C值变化较大,从-22.8%到+0.7‰到+4.6‰,同样明显不同于前人报道的低δ^13C值(-30‰20~-20‰)特征,大别造山带榴辉岩的δ^13C变化从-18.5‰到+4.6‰,同样明显不同于前人报道的低δ^13C值(-30‰~-20‰)特征。榴辉;岩的  相似文献   

5.
章传玲  姚书振 《地球科学》1998,23(5):499-502
通过对浙江遂昌治岭头金银矿床的硅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成因类型金矿床(化)中载金石英的δ(^30Si)值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变质热液型金矿化中的弱黄铁矿含金石英脉的δ(^30Si)值为-0.1‰,叠加成因的硅化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第一成矿阶段的δ(^30Si)值为-0.2‰,岩浆热液型含金石英脉为-0.4‰;(2)不同成因类型的围岩中石英的δ(^30Si)值,差异也十分明显,其  相似文献   

6.
大柴达木盐湖硼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俊周  孙大鹏 《地球化学》1996,25(3):277-285
以测定Cs2BO2^+离子的热电离质谱法,用VG-354型质谱计测定了大柴达木盐湖卤水及其外围水系的硼同位素组成。其卤水的δ^11B值为+4.96‰-+9.11‰,外围水系的δ^11B值为-3.85% ̄-42.68‰。同时也测定了其湖底沉积物,外围碳酸盐泉华和硼酸盐的硼同位素组成,它们的δ^11B值分别为-17.78‰ ̄+2.56‰、-31.97‰ ̄+0.17‰和-11.87‰ ̄-9.59‰。这些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地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志宏  王安建  许虹 《矿床地质》1997,16(4):349-364
五台山地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分布于晚太古代碰撞造山带中,与世界许多太古宙绿岩带型金矿具有相似的特征。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δ18OH2O=-2.1‰~4.9‰,δD=-69‰~-112‰,蚀变碳酸盐矿物的δ13CPDB=-2.0‰~-1.4‰,δ18OSMOW=10.0‰~20.0‰;载金黄铁矿的δ34S=-3.7‰~5.6‰。成矿前流体具有中—高盐度,成矿期流体以富含CO2、近似海水的δ18O和海相碳酸盐的δ13C值,成矿后流体具有较高的盐度及可变的δ18OH2O、δ13C值。这种金矿成矿流体很难与某单一流体源相对应,它反映的多是变质流体与海盆地铁镁质岩石在成岩过程中饱含的热卤水混合的结果。综合有关资料,提出本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形成于太古宙末期汇聚型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的弧-陆、陆-陆碰撞过程中,金矿化作用和分布受碰撞构造边界的大规模逆冲型韧性剪切带控制。  相似文献   

8.
海南戈枕剪切带构造岩石英组构和超微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戈枕剪切带南部二甲-不磨地区糜棱岩类构造岩石英组构和超微构造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表现在从剪切带边部至中心,从南西段到北东段,石英组构的剪切角由大变小,由单极密环带组构向多极密环带组构变化。用位错密度法和重结晶石英粒度法估算的差异应力和应变速率值,以剪切带北东段中心(245.6MPa,3.34×10 ̄(-13)/s)最大,向边部(162.9MPa,5.83×10 ̄(-16)/s)和南西段(149.1MPa,4.63×10 ̄(-16)/s)变小,表明剪切带北东段中心处于韧性域,边部和南西段处于韧脆性域。用这些资料较好地解释了该区金矿床的空间分布,含金地质体及工业矿体(富矿包)的产状等。  相似文献   

9.
小秦岭东部控矿韧性剪切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刚锋 《河南地质》1997,15(2):108-115,T001
根据大量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小秦岭东部控矿韧性剪切带的构造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依据应力矿物塑性有的差异,区内出露早期、晚期脆性性控矿剪切带及韧脆性矿剪切带;(2)早期脆韧空矿剪切带形成温度高于500℃,古应力值大于100MPa,剪工凤右行逆冲主为,变质作用达高绿片岩相;(3)晚期脆韧性控矿剪切带生成温度低于500℃,古应力值在70-50MPa之间,既有右行剪切,又有左行剪切,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深源流体—老王寨金矿床含矿流体来源的一种可能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老王寨金矿床含矿流体是一种富含矿化剂Cl^-、CO2和S^2-的高温高压深源流体。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18OH2O值在+6.91‰ ̄+11.76‰之间,δDH2O值为-68.10‰ ̄-101.10‰之间,辉锑矿的δ^34S值为-0.15‰ ̄-1.03‰,方解石的δ^13C值为-0.34‰ ̄-3.12‰。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流体既不是岩浆热液也不是大气降水,而是一种深源流体。  相似文献   

11.
一个巨大水晶中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对荡坪钨热液矿床晶洞水晶作温压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该水晶第1和第6切块的核部与其边缘环带氧及其原生流体中碳、氢、氧同位素组成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晶体核部富集^18O(δ^18Q值12.1‰~12.9‰)→边缘环带相对贫^18O(δQ值7.6‰~8.2‰);核部的流体为岩浆水(δ^18OH2O值+4.7‰~+6.2‰)→边缘环带为大气降水(δ^18OH2值-6.1‰~-8.4‰);水晶  相似文献   

12.
苏北东海榴辉岩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傅斌  郑永飞 《地球化学》1998,27(1):35-48
研究了苏鲁地体西部东海地区超高压变质榴辉岩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得到绿辉石和石榴子石的δ^18O值变化较大(为-10.4‰-+4.8‰),多硅白云母的δD值变化较小(为-104‰--83‰)不同矿物对之间达到保存了氧同位素平衡,得到了一致的同位素温度(650-750℃),榴辉岩具有低至-10‰和-104‰的异常δ^18O和δD值表明,岩石与极贫^18O和D的大气降水成因流体发生过氢氧同位素交换,同时排  相似文献   

13.
研究区的碳氧同位素组成表明,矿化灰岩和细晶灰岩的δ^13C为正值,其δ^18O值变化于-6.4‰~-21‰之间;而绝大多数矿石中碳酸盐矿物的δ^13C为负值,只有少数为正值,与其对应的δ^18O值为-12.3‰~-12.5‰。根据δ^13C-δ^18O图解分析,区分出了3种不同类型的碳同位素:(1)三叠纪海洋生物碳;(2)海相碳酸盐的碳与热卤水中碳的过渡类型;(3)深部热卤水中CO2的碳。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4.
铧厂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冈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铧厂沟金矿床位于勉-略-宁三角地带成矿有利部位。矿区出露中下泥盆统三河口群和中上元古界碧口群。矿床内发育的韧性剪切带经历了右行(韧性)-左行(韧脆性)-右行(脆性)多期(次)活动矿化受透镜状细碧岩控制,分布于韧性剪切带之中。矿体蚀变强烈,新生矿物定向排列,脉体中矿物具亚颗粒、变形纹、变形条带等料内变形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及稀土分析结果表明,基性火山岩是金的矿源层。金矿的形成富集与韧性剪切带多期(次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碳同位素部分反序与乙烷碳同位素特征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郑建京  吉利明 《沉积学报》1999,17(12):811-814
通过煤系源岩热模拟烃类气地球化学研究,结合源岩自然演化形成天色气的研究,认为煤原岩在热演经进行中,随化程度增高δ^13C1值从轻变重,δ^13C2变化较小,在低演化阶段一般为-28‰±(Ro=0.45%~0.56%),当源岩进入生烃门限阶段δ^13C2值一般为-26‰~23‰左右。且随热演化程度增高进一步变重,但一般不大于-20‰。烃类气碳同位素系列4 部分反序现象,不仅仅是不同成因天然气混源特征  相似文献   

16.
秦岭凤-太矿田与柞-山矿田成矿条件及环境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凤-太矿田和柞-山矿田分别位于秦岭泥盆系层奖多金属成矿带的中段和东段。凤-太矿田主要容矿石为硅质岩,其δ^30Si,δ^18O分别为-0.6‰--0.3‰,18.6‰-21.0‰。矿床的δ^34S值大部分位于4.9‰-11.3‰之间。柞-山矿田容矿岩类型复杂,除硅腩岩外尚有钠长石岩,黑云言柱石岩等,Na,Cl含量很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研究滩间山金矿田的构造特征。万洞沟群沉积时已有北东向同生断裂;元古宙末,万洞沟群褶皱;矿田内发育北东、北西两个方向的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断裂。因此,万洞沟群并非单斜;本区金矿的形成富集与构造演化密切相关。为黑色岩系中同构造多因复成矿床-滩间山型金矿床;同生断裂与不同方向韧脆性剪切带叠加部位和闪长玢岩及煌斑脉经韧脆性剪切作用改造之处是金的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8.
韩国中生代花岗质岩,根据其时代、产状、岩石化学特征,分为早侏罗-早白垩世的大宝花岗岩和晚白垩-早第三的佛国侍花岗岩。大宝花岗岩的δ^18O值为+5.0-+10.0‰(平均值为8.2‰),佛国寺花岗岩的δ^18O值为+2.4-49.1‰(平均值为+7.0‰)。δ^18O值的大范围变化,表明了在岩浆期后蚀变作用过程中,花岗岩中进入了^18O亏损的天水。可用石英δ^18O、SiO2、TiO2和Sr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林清  彭平安  刘荣谟 《地球化学》2000,29(5):425-430
鄂陵湖浅层学2m的冻结湖相沉积物中埋藏植物屑保存完好,植物屑均来源于同一种沉水植物-龙须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剖面中该植物屑的δ^13C值在-17.67‰ ̄-11.39‰间变化,比该地生长的陆生植物高。根据δ^13C值的变化特征,将湖相沉积分为三个阶段,相应δ^13C平均值分别为-16.68‰、-14.48‰和-12.28‰,由下而上呈降低的  相似文献   

20.
焦家式金矿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矿体赋存于花岗片麻岩-花岗闪长岩类岩石断裂带内,呈破碎黄铁绢英岩化浸染状矿石。矿体中均伴有富含金的成矿前、后中基性脉岩。成矿作用包括乳白色块状黄铁矿石英和(或)伟晶石英脉阶段、含金硫化物石英阶段和方解石石英阶段。三个阶段石英δ^18O值平均为12.4‰、13.2‰、和14.4‰。计算的石英δ^18OH2o值平均分别为4.7‰、3.5‰和3.5‰。三个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