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微生物和蛋白酶共同作用下棉粕中毒性因子和营养成分的变化。在枯草芽孢杆菌GJ00141、酿酒酵母GJ00079和中性蛋白酶等参与的固态发酵和酶解体系中,检测棉粕中游离棉酚、粗蛋白质、酸溶蛋白质、粗纤维、氨基酸组成、益生菌活菌数等指标。结果发现,相比原棉粕,60 h的固态发酵与酶解后,棉粕中游离棉酚含量降低40%以上,酸溶蛋白质提高了108.7%,粗纤维降低约12.7%,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活菌数分别为7.75、7.00 lg(CFU/g),粗蛋白质、氨基酸总量基本没有变化。由此可见,经过发酵和酶解后棉粕的营养价值和饲料品质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两种细菌(Bacillus subtilis W1-3、Bacillus subtilis 10160)和三种真菌(毕赤酵母、酿酒酵母和黑曲霉)为出发菌种,菜籽粕为原料,硫代葡萄糖苷(硫苷)降解率和菜籽多肽得率为发酵菜籽粕品质的评价指标,进行单菌、混菌固态发酵实验。结果表明:最优的单菌发酵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W1-3;比较枯草芽孢杆菌W1-3的单菌及与其他菌种的双菌和三菌发酵方式,单菌发酵优于混菌发酵。由枯草芽孢杆菌W1-3发酵所得的菜籽粕,其中多肽、粗蛋白、氨基酸含量有益物质含量分别增加453.47%、10.39%、17.76%,硫苷和植酸两种抗营养物质含量分别降低62.14%和31.58%。  相似文献   

3.
多菌种固态发酵菜籽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普通菜籽粕为原料,选择植物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酪酸梭状芽孢杆菌进行单菌和混菌固态发酵,研究其对菜籽粕硫甙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酸菌对硫甙降解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菌种,发酵24 h硫苷降解率可达53.11%;混菌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当接种量比例为植物乳酸菌:蜡样芽孢杆菌:酪酸梭状芽孢杆菌=6%:6%:2%,水料比为1.5:1,pH值6.0,34℃发酵48 h,菜籽粕硫苷含量从107.758 μmol/g(干基)降至15.959 μmol/g(干基),降解率达85.19%,粗蛋白含量提高4.37个百分点(干基).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固态发酵菜籽粕营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菜籽粕为原料,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啤酒酵母、季也蒙毕赤酵母及黑曲霉等菌种,通过单菌株与混菌株发酵试验,研究发酵对菜籽粕中粗蛋白和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芽孢杆菌的蛋白酶活性高于其他菌株;混菌株发酵效果明显优于单菌株发酵;混菌株发酵中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啤酒酵母三菌种组合发酵能较好地提高菜籽粕作为饲料蛋白的品质,此时其粗蛋白质增加率和硫代葡萄糖苷(硫苷)、唑烷硫酮(OZT)、单宁、植酸降解率分别为5.37、93.44、99.99、34.86、18.15%(干基)。  相似文献   

5.
研究含水量对不同饲料原料发酵品质的影响,采用分组对照试验设计,以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固态发酵玉米、豆粕和棉籽粕,设30%、40%、50%、60%4个含水量,以感官评价、p H和发酵后益生存留量为发酵品质评定指标。结果表明:随发酵时间延长,p H表现二次曲线的规律(P0.01);含水量显著影响玉米、豆粕和棉籽粕的发酵(P0.05),不影响原料初始p H(P0.05);p H达到稳定时,50%含水量的玉米、豆粕和棉籽粕的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数量高于其他处理(P0.05)。本试验条件下,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发酵玉米,最佳含水量为50%;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发酵豆粕和棉籽粕,最佳含水量为60%;酵母菌发酵豆粕和棉籽粕,最佳含水量为50%。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固态发酵榛仁粕制备降血压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蛋白酶活力、水解度和粗多肽得率为指标,从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米曲霉、酿酒酵母中筛选出3株蛋白酶产量较高的菌株,再将其分别两两组合以ACE抑制率、水解度和粗肽得率为指标进行混菌筛选,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降血压肽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米曲霉更适合固态发酵榛仁粕制备降血压肽。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曲霉按2:3比例混合,接种量15%,含水量60%,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72 h,在此条件下所得发酵产物的ACE抑制率、水解度及粗多肽得率分别为45.24%,30.13%和25.53%,ACE抑制率提高了104.61%。  相似文献   

7.
发酵法与化学法改良油茶籽粕品质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茶籽粕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对其进行脱毒。微生物发酵法以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为发酵菌种,研究单菌、混合菌固态发酵后油茶籽粕中各抗营养因子的降解率。结果表明,混合菌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茶皂素、总酚、粗纤维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7.63%、87.87%和37.29%,粗蛋白含量提高率达66.98%。化学法脱毒后油茶籽粕中的茶皂素、总酚含量分别降至0.93%和0.74%,粗纤维含量则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8.
固态发酵法脱除菜籽饼粕中总酚及芥子碱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出能高效降解菜粕中总酚及芥子碱的菌株,并进行混合发酵,研究了不同菌株、不同菜粕原料、不同接种量、不同发酵时间、不同营养源及不同金属离子对总酚及芥子碱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酿酒酵母、纳豆芽孢杆菌及枯草芽孢杆菌B4以8%的总接种量,等比例接种到添加了5%糖蜜和0.05%的硫酸铜及硫酸亚铁的菜籽饼粕(含水量为50%)中,发酵72h,菜粕中的总酚和芥子碱降解率可达到70.72%及80.06%。  相似文献   

9.
以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为发酵菌种进行固态好氧发酵,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单一菌种或混菌组合对辣木茎叶粉的营养成分、抗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菌发酵的效果优于单一菌种。与添加等量无菌水的对照组相比较,黑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组合发酵,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三菌混合发酵后的辣木茎叶粉粗蛋白、酸溶蛋白、还原糖、体外蛋白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以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抗营养因子如水解单宁、皂苷、植酸的含量均有所降低,抗氧化活性则显著性提高(p0.05)。综合考虑,混菌发酵会比单菌发酵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选择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三菌混合发酵改善辣木茎叶粉的营养品质,提高其抗氧化活性的能力最佳。  相似文献   

10.
研究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研究发酵菜粕的风味物质及比较不同品种菜粕发酵前后风味物质的变化,以峰面积及峰数为指标,通过萃取头、萃取温度、吸附时间和样品量的优化,确定了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研究发酵菜粕风味固相微萃取的条件,并比较了3种代表性菜粕发酵前后风味物质及硫苷组分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最佳条件是:50/30μm DVB/CAR/PDMS(DCP)萃取头,温度70℃,吸附30 min,样品量2 g,其中萃取头和吸附温度显著影响萃取效率。发酵前后菜粕的挥发性组分及含量变化都较大,发酵后风味物质的总量都显著增加,硫苷的含量明显降低,表明发酵不但显著增加了风味物质的含量改变了风味,而显著降低了抗营养物质硫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