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规划目标和范围人民广场是上海市的中心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各种功能的集聚。但多功能土地使用的特点导致该地区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极不协调,城市功能发挥生态环境平衡与交通需求多元化、交通设施有限化的矛盾日益突出。为在新世纪全面提升该地区交通、景观功能,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负责、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共同编制人民广场地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规划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适宜的交通发展策略,最大程度地协调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关系,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
施澄  李素艳 《规划师》2015,(1):242-244,253
针对现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在管理和控制开发建设力度上的不足,研究全面分析了其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规划编制体系、编制内容及技术方法上的关系,并提出了二者协调改进的建议,即在规划编制体系的流程上重新定义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介入的阶段、方式和作用,以期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关于交通规划内容的编制起到技术支撑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2015,(Z1)
针对现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在管理和控制开发建设力度上的不足,研究全面分析了其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规划编制体系、编制内容及技术方法上的关系,并提出了二者协调改进的建议,即在规划编制体系的流程上重新定义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介入的阶段、方式和作用,以期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关于交通规划内容的编制起到技术支撑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北京市交通与土地使用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北京市现有规划编制技术及机制的对策,包括:完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规划技术法规、加强城市用地规划与交通规划编制的互动机制、加强城市用地规划及交通规划调整联动机制、引入并加强城市用地规划与交通规划协调性评价机制、建立土地开发建设和交通设施建设的相关主管部门之间的行政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5.
分析现有交通规划编制方法存在的不足,剖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交通规划面临的新要求,在既有交通规划编制方法(“条”编制方法)的基础上新增协同规划方法(“块”编制方法),探索构建“‘条块’结合、互动反馈”的综合交通规划编制方法,明确主要编制技术流程包括调查评估与现状分析、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规划方案制定和近期建设规划,并根据“条块”结合的综合交通规划编制技术流程,在现状调研和交通调查、交通与国土空间协同评价、协同规划方案构建等方面形成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建筑技术开发》2014,(12):14-14
<正>2014年11月24日,住建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通知明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并要求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同步编制线网规划,做好协调与衔接工作。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一并审批。线网规划经批准后,具有法定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通知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期限、范围、规模、布局、  相似文献   

7.
毛蒋兴  阎小培 《规划师》2005,21(8):20-24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特点发生了巨大变化,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客观存在,协调好两者关系必须以交通系统建设引导土地利用台理开发、确定好与交通系统相协调的城市空间布局战略、选择适宜高密度集中开发模式的公共交通模式,并对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一体化编制。  相似文献   

8.
《城市规划》2020,(5):104-110
目前,交通运输部门正在组织编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但在规划的性质和其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的认识理解上,存有诸多争议困惑。本文在充分借鉴新加坡等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从对空间规划和发展规划的关系、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探讨分析入手,重点围绕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的性质及其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国土空间规划是规划技术和政策手段的结合体,发展规划则是一系列公共政策的组合包,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的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同样需要分级并建立相应体系,该规划性质需要从技术性规划向政策性规划转变,规划思路则需要从均衡发展向以差异化为主的思路转变,规划作用则应从引导性规划转为约束性规划。  相似文献   

9.
城市用地规划与交通规划的一体化编制是实现方案整体最优、避免规划频繁调整、保障规划有效实施的需要。通过《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结构规划》和《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综合交通规划》同步编制的规划实践,探讨城市"用地——交通"规划一体化编制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落实“上海2035”总体规划,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内涵,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作为载体,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社区。上海市新一轮单元规划要求向上承接总体规划,向下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调整,重点统筹协调生态空间、公益性设施和文化风貌等底线型内容,落实15分钟社区生活圈。选取上海市黄浦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念,采用步行指数方法,试图揭示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可步行性和合理性,以及与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布局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上新一轮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可步行性较高的街坊主要分布在老西门街道和半淞园路街道;单元规划居住用地空间布局与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格局具有高度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编制与优化布局提供参考,并可为其他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碳氧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城市规划是当前规划界的热点,碳氧平衡分析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目前相关研究还很缺乏。本文以《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对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碳氧平衡分析进行了初步探索,构建了碳氧平衡分析模型,运用该模型给出满足低碳目标的各种方案,同时结合产业、交通、能源、用地等方面的可行性分析,从中遴选出低碳富氧目标下的最佳规划方案,为低碳城市规划提供量化分析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丁家庄经济适用房的规划设计实践,探索大型保障房社区持之有效的住宅规划模式,结合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节能省地型社区。"街坊式"布局在大型社区中的成功运用,从而解决了不同人群的混居问题,解决了当地的就业和安居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4)
Jobs-housing balance is the balance between employment and housing. Its philosoph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in urban planning. The concept of jobs-housing balance generally refers to that the number of employed people is roughly equal to the number of occupants within a certain range. This kind of balance is conducive to reducing the commuting time and the change of transportation mode on the way that the employed people spend at work. The realization of jobs-housing balance not only helps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between residence and employment in the region but also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work enthusiasm and work efficiency of the employed in the region and reducing the commuting costs of workers in the region. In addition, the relegalization of jobs-housing balance also has a certain impact and effect on alleviating the traffic congestion and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of the region. In summary, the realization of jobs-housing balance has a multi-facete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city, and promoting the balance between occupation and housing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 realization of jobshousing balance involves many areas. In this article, In this article,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jobshousing balance is sorted out from perspectives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and urban planning, and its development enlightenment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郭紫薇 《城市规划》2021,45(1):54-61
后疫情时代,常态化与创新工作的叠加、 “秩序与活力”的平衡对基层治理与社区规划提出了巨大考验.面对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理论与规划路径相互背离的困境,本文立足于中微观层面,运用“制度-生活”分析范式,梳理了我国城市社区经历的“管制-管理-治理”三个发展阶段,并建立起“制度-生活”视野下社区治理的解析框架,指出在基层社区中,制度与生活的互动推动了社区中权力的再生产.只有建立起两者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才能实现多元参与、找到通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路径和方法.具体而言,制度应该顺应日常生活的行动逻辑,主动寻求合作;生活主体应通过合理扩大张力空间,推动制度的变迁.基于此,认为社区规划作为导向品质空间的社区治理工具,应当与社区治理的微观机制相结合:首先,在不同介入模式及工作阶段中,社区规划师的角色应当在制度主体、生活主体和第三方之间灵活转换;其次,社区规划路径应当围绕重构社区公共领域展开,通过搭建不同主体间对话协商的平台,促进异质群体的共识形成;最后,社区规划应当依靠“社会逻辑+商业逻辑”建立起社区活力的良性机制,使生活主体从旁观、享受到参与、行动.  相似文献   

15.
杨靖  马进 《城市规划》2007,31(9):47-53
对住区开发建设中封闭式住区带来的诸多现实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应该从城市的角度建立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观。文中从住区道路交通、公建配套设施、景观空间、住区结构与管理模式等方面建构了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6.
国内城市规划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相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老年住区、养老设施、休闲活动空间、道路交通、绿地景观、规划编制技术及法规指标等方面,对国内城市规划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城市规划应对性研究的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外围大型居住社区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围大型居住社区是上海市的快速发展地区,其交通需求产生和分布、交通设慈供给等均对上海交通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入户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分析了外围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的出行行为特征。研究发现,外围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的出行将长期依赖于公共交通;外围大型居住社区居民与中心城居民的出行差异较大,出行更为不便,且柔性出行需求受到抑制;外围大型居住社区的公共交通配套较为落后,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的满意度较低,必须优化其公交线网并为其提供更为先进的公交管理技术。研究结果为外围大型居住社区的交通规划,尤其是公共交通规划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本文针对目前规划编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互适性评价的定量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而后以长沙市湘府东路某街坊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具体实践应用,并进一步探讨了各种调整改善措施,以及由交通设施反推容积率的可能性,以期促进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的协同编制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与城市共生目标下的新建大学校园交通规划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我国建设领域的深入,如何实现城市环境、社区环境与校园环境的有机平衡,成为当下新建大学校园关注的焦点。该文通过对共生思想的借鉴与分析,以大学校园的交通规划为切入点,提出了改善当前校园与城市共生发展关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策略,以期为大学校园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其着重从校园选址、内外部路网结构以及相关辅助措施等几个方面,提出具体实施策略,并结合相关校园规划实例,以印证其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