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意识形态认同建构在人的社会本性之中,其产生可追溯到人类形成所需的意识共识,严格意义上存在于近代以来出现的民族国家之中,指民众对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同,在当代中国则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这一认同直接影响建设现代化强国伟大目标的实现。调查显示,公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在逐步提高。一定的意识形态能否得到认同取决于它能否反映人们的利益需要。人民至上、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时代表达,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必将得到中国民众更高程度的认同、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大学生作为开社会风气之先的重要力量应把正确的价值观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走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列.影响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实效性低的因素主要有:大学生自身发展的不成熟;地方党组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不高;政治领域的腐败问题;经济领域的诚信、文化建设领域的虚无等问题.促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要努力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环境;逐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包括在其内涵和特征两个方面之中。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价值认同。价值认同具有变动性、差异性和主体性等方面的特征。价值认同的变动性使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可能;差异性决定了其原则;主体性决定了其实践路径。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包括主观基础和客观基础。当代大学生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心理结构和生活经历,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是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观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科学性、民族性和价值性成为大学生认同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4.
社会现代化是现代化在社会领域的展开,它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的构建,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深层次上的不利因素。公共利益的建构,利益的满足和表达以及分歧的排解与控制,能减少甚至消除社会现代化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利影响,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情感具有反身性,为文化规范、价值、信念等所形塑的同时,对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及"个性特征话语"的兴起,使情感认同在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阶层利益相对固化、成功标准世俗化、理论灌输形而上学性等,引发了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怨恨批评、虚假认同、逆反排斥等情感认同危机。化解情感认同危机,唤起激情,对于推进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6.
区域性亚文化构成了社会主义共同体的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子系统,其内部所塑造的对次级价值体系的原始认同,具有一定的狭隘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了或利或弊的影响;文化、利益的差异也容易导致子系统之间政治态度的不一致,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共识性”价值,获得各系统成员认同的程度。通过公共利益意识的强化、利益诉求的满足和行政手段的调控,利用积极影响,减少或消除不利因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大程度上内化为各系统成员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不断多元化、复杂化,促使我国经济不断向现代化转型,在此关键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指导,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构建与党思想一致的主导价值观,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受教育观念与大学生本身素质的影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从影响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主要原因分析出发,从社会环境、教育观念与学生自身方面浅谈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形成,有针对性地从社会认同视角下提出加强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社会认同为视角,立足于当代大学生实际情况,将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纳入其教育领域的战略任务建设中,切实营造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平等、公正的机会,切实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高尚情操,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成人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关系到整个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分析成人社会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和影响因素及探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路径至关重要.要从建立长效机制、选择合适传播方式和利用好现有资源等方面来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推进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从当代大学生认知基础度出发,分析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重点内容,并提出了推进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自身所处阶段正是其心理快速发展,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如今开放的社会环境影响下,随着社会的复杂程度不断加大以及社会的多元化不断加深,加之社会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价值观面临着严峻考验。而作为中国最核心最科学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当今大学生构筑思想武装的必然选择。因此作为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的当代大学生,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则显得非常重要了。  相似文献   

11.
人类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因此人的认同问题必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看。在经济全球化的现时代,人员、信息与货物的跨国流动,使人们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日益成为一个必须时刻思考和作出选择的问题,人们都会遇到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问题。在文化认同与民族(族群)认同、国家认同的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强化国家认同的维度上,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必须把国家认同放在高于民族(族群)认同的地位,这就是说,族群的认同不能超越或凌驾于国家认同之上,国家的文化认同必须大于族群的文化认同;应该通过构造中华民族文化共同的文化基础和文化象征符号的重建,增加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重叠内容,以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必须把经济社会的区域均衡发展置于今后工作的重心位置,并且通过人口的流动促进人民之间的交流与文化融合;强化国家认同还必须有政策和法规的支撑,譬如,共同的语言、政治仪式、文化符号等等的规定。总之,在历史进程之中,我们必须把国家认同置于文化认同之上,用公民的国家认同促进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2.
Identity is the crucial characteristic to people, as it is the defining factors of what they are and what they are not. It concludes lots of things, and among which, the national identity and regional identit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ones; though they are often confused in some occasions. Therefore,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ques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hese two identities with the examples of two British films— Bloody Sunday and Kes. From the discussion, it concludes that though on some degree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3.
语言具有社会交际工具与民族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双重功能。在多语社会或国家,通常是通用语言承担较多社会交际工具功能,而少数民族语言承担较多文化认同功能,二者互相补充又互相不可替代。因此在语言的工具认同和文化认同意义上,我国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没有根本的冲突。在少数民族语言内部,由于存在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主体民族语言和非主体民族语言、简单语言环境语言和复杂语言环境语言、保持母语程度不同等复杂情况,所以对于不同民族语言来说,语言的民族认同也存在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Denominational School Identity and the Formation of Personal Identity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Three important factors determine the institutional identity of denominational (Christian) schools: their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igious truth claim, their conception of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and their view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s content of education. We investigate conceptually which of these interpretations of identity are consonant with a view of education as a place where the personal identity of students is constructed. We interpret personal identity in a narrative way, as a permanent process of reflexive construction where consistency over time is not seen as an ideal, given the plurality of postmodern culture.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对"教学专业"的一种身份辨识与建构,身份认同与认同危机不仅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也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动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身份认同危机既体现为教师身份社会规约的某种不合理,也体现为教师专业身份的泛化以及教师主动身份建构中的困惑与冲突。身份认同危机的有效化解内在地要求教师在互动与协商中,合理辨识、主动建构多重身份以及身份背后的权利、责任、义务与角色期待等。  相似文献   

16.
17.
区域形象战略研究--兼论广西区域形象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形象战略由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组成,良好的区域形象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形象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从区域形象定位、设计、传播、评价到区域形象管理的主要工作流程,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广西未来一段时期总体形象应定位于连接中国-东盟的最便捷、高效的“经济走廊”和著名的旅游资源大省,并对其形象设计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自我认同的职业认同研究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职业认同成为西方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主题。综观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在职业认同与个体自我认同之间的关系上存在以下三种基本观点:职业认同是个体全部自我认同的组成部分;职业认同是个体自我认同的表现,包括职业个性理论和主体性理论;职业认同是个体自我认同的形成和运用过程,包括自我概念理论、框定与折衷理论和社会认知生涯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基于自我认同的职业认同研究为判断生涯指导干预的有效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角色理论视角下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一直是我国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特纳的过程角色理论尽管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个体角色的形成机制,但对我国民族地区学校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不无启发意义.本文以特纳的角色理论为视角,探讨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如何帮助少数民族学生通过角色认同与角色互动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海角七号》创造了台湾电影的奇观。作为一部具有"乡土"气质的电影,它是台湾文化本土化的结果,也预示了台湾电影和社会加快本土化的进程。电影通过现实生活和过往历史两个层面,探讨了一种体现台湾本土自觉的身份认同,其所引发的观影热潮,又进一步加剧了对于这种身份的确认。这是一种意味深长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需要包容面对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