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郑顺杰  吴洁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134-13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检出率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200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进行测评,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和影响因素,旨在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200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中焦虑情绪检出率为20.50%(41/200),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2.50%(45/2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侣健康状况好是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情绪的保护因素(P〈0.05),经济状况好是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住院期间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P〈0.05),文化程度高和婚姻自我感觉好是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P〈0.05),患者年龄大和所患疾病为恶性是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检出率较高,其发生影响因素众多。在对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应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干预,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术期间负性情绪表现和护理干预需求。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200例,根据随机选择法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在围手术期间实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护理。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焦虑抑郁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住院时间和焦虑抑郁状况显著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白内障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冠心病患者抑郁和焦虑水平,分析负性情绪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间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住院的2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问卷(CQQC)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SAS和SDS评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纯焦虑组、单纯抑郁组、焦虑抑郁组、非焦虑抑郁组,对比四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分析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住院冠心病患者SAS平均分为(44.65±11.46)分,发生率为37%(74/200);SDS平均分为(47.57±12.86)分,发生率为36.5%(73/200);四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体力状况、病情、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状况、工作状况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生活质量中体力状况、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状况及工作状况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负性情绪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来帮助患者管理因疾病产生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变化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作用显著,能有效患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在临床中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中医辨证护理对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辨证分型后以皮质下穴、交感穴、垂前穴以及神门穴作为主穴,以心、肝、脾、胃、肾、胆以及大肠作为配穴,对患者进行耳穴贴压和护理干预;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状况进行评价,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情绪以及抑郁状态进行评价,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PSQI、SAS和SDS评分。结果利用耳穴贴压配合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围绝经期失眠的总有效率为93.4%,干预后患者的各项睡眠质量评分相对于治疗前来说均明显降低,同时,患者干预后的负性情绪评分相对于干预前来说也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应用耳穴贴压配合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睡眠状况,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癌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评估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癌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60例癌症患者入院时与采取心理护理后进行焦虑和抑郁状况评估比较。结果采取心理护理后癌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焦虑抑郁是癌症患者常见的负性情绪,它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而且降低患者生存期和生命质量,应及时发现焦虑及抑郁症状、针对原因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老年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状况,探讨叙事疗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冠心病伴有焦虑抑郁的患者280例.其中,试验组138例,采用常规护理和叙事疗法;对照组142例,采用常规护理.通过成立叙事干预小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自我效能、患者满意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入院时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 w、4 w后试验组焦虑抑郁情况与入院时对比均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 w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比较,试验组各条目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对照组低于试验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加重疾病的发生发展,叙事疗法能够让患者改变对疾病的认知,提高自我效能,重新树立信心,战胜疾病,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治疗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治疗心理护理的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护理水平。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0年11月接受激素替代治疗的60例围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在激素替代治疗过程中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抑郁量表及焦虑量表对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抑郁水平均明显改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围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治疗过程中施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可以显著改善心理焦虑、抑郁症状,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应用自行设计的心理影响因素及心理状态自评问卷对患者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等情绪变化及遵医行为有了很大差异。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焦虑、抑郁情绪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处于绝经期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情绪的妇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于绝经期妇女焦虑、抑郁情绪及其生活质量的改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并纳入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68例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就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临床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评价、平均住院时间和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控制率、护理投诉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投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临床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评价、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焦虑、抑郁情绪相似,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大,可显著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投诉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探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及SAS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负面情绪程度进行评估。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SDS和SA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和中国的常模比较,冠心病患者普遍具有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普遍具有程度不同的负面情绪,其负面情绪和冠心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及早予以心理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缓解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相关因素。方法回归性分析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入院治疗冠心病的患者300例,记录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焦虑、抑郁的水平总分分别为(5.72±1.98)分、(5.51±3.13)分,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58.54%、61.32%,单因素分析得到年龄、睡眠时间、疼痛程度、对疾病的知晓、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相关因素与冠心病负性情绪有关(P<0.05),与性别无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上述因素均是引起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高。其负性情绪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临床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姜丽娜  时昆  席晶 《中外医疗》2012,31(1):162-16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5月到2011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的一般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冠心病知识教育、运动指导、心理护理以及用药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2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情况,采用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的HAMD和HAM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S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付蓉 《当代医学》2016,(6):107-108
目的 观察和探究护理干预缓解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负性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前后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评分.结果 入院时,2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2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评分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显著缓解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护理干预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6年0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1∶1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对症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健康宣教护理,通过焦虑、抑郁自量表(SAS、SDS)对患者干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同时统计其效果。结果:相较于干预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研究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更低,效果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接受对症正常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变化,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障碍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的情绪状态并观察心理治疗对冠心病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 对 5 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定 ,给其中 2 8例进行综合心理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的变化。结果 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 ,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焦虑、抑郁两量表的评分 ,缓解负性情绪。结论 负性情绪对冠心病的发展、预后有显著影响 ,心理干预在冠心病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用于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对其不良情绪及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间在我院咨询治疗的98例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之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护理模式。将2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以及睡眠质量作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参照组的,并且整体睡眠维持率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用于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对其不良情绪及睡眠障碍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发病期间的负性情绪状况,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减轻ACS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4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冠心病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及放松训练。住院始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ACS患者的负性情绪状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降低ACS患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加认知行为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生活质量的变化,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焦虑、抑郁程度减轻,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提高,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加认知行为干预,可以减轻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