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到ICU置管病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使用常规护理的ICU置管的2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而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234例ICU置管患者作为观察组,主要分析两组患者的管道护理合格率以及管道的滑脱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气管插管、尿管等方面的管道护理合格率优于对照组的(P<0.05);而观察组患者管道出现滑脱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到ICU置管病人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有效的降低管道滑脱现象,提升管道护理合格率,使之护理操作更具有规范性,从而减少管道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声莹  肖琼芬  张燕燕 《广西医学》2013,(11):1545-1546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预防老年置管患者管道滑脱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常规护理的老年置管患者238例作为对照组,以采用风险管理的老年置管患者243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管道滑脱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尿管、胃管及深静脉置管滑脱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置管患者采用风险管理能提高护士管道护理水平,有效地降低管道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泌尿外科患者导管滑脱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泌尿外科带管患者2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导管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策略,对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脱管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各种导管滑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患者的管道管理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可有效降低导管滑脱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玉珍 《海南医学》2013,24(5):767-76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50例ICU重症监护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及生活照料,而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护理工作中,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差异以及护理风险事件、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效地减少医疗风险和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改良后锁骨下静脉置管固定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在ICU住院,并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患者50例,分为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各25例.传统方法组与改良方法组均采取相同的护理方法,护理中进行导管滑脱发生率、皮肤刺激程度和导管感染率等指标对比.结果 改良方法组患者导管滑脱率、皮肤刺激程度均优于传统方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导管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改良方法可增加管道牢固性,有效防止管道脱出,降低导管滑脱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谢连珍  唐秋艳 《当代医学》2014,(23):118-119
目的:探讨管道风险评估表对内科置管患者导管滑脱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置管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2组(n=50),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利用管道风险评估表的预见性护理。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导管滑脱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管道总脱落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安全事件总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管道风险评估表对内科置管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起到较好预防作用,显著降低导管滑脱的概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156-15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防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PICC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在PICC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低于对照组的3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PICC置管的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贺成香 《吉林医学》2014,(7):1507-1509
目的:对研究强化防脱管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滑脱率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脑外科接受治疗的90例颅脑外伤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强化防脱管护理。对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舒适程度以及导管滑脱率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的导管滑脱率为28.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22%,试验组患者的舒适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防脱管护理颅脑外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滑脱率较小,能够使其导管滑脱率降低,安全可靠,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降低外科护理风险发生率。方法:收集380例外科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例数均为1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针对常见风险实施风险管理措施,最后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基础评价评分、护理质控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采取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措施,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降低投诉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促进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157-16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减少腹腔镜手术后置管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的100例腹腔镜手术后置管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腹胀、感染、皮下气肿、下肢静脉血栓等发生情况;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30)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试验组腹胀、感染、皮下气肿、下肢静脉血栓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满意度(98.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手术后置管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减少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及并发症发生,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追踪法方案对预防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EX)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本院ICU病房住院的气管插管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追踪法护理。比较两组护士相关知识、行为得分,比较两组UEX发生率及其因素、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UEX知识、临床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EX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6.0%(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管路滑脱因素有约束不当、躁动镇静不足、固定无效、观察巡视不到位,而观察组主要是约束不当和躁动镇静不足;两组患者均没有患者自行拔除的情况,对照组患者发生管路滑脱因素明显多于观察组,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追踪法进行导管护理观察的方法能及时准确的观察导管的留置长度、固定效果及早期导管滑脱迹象等情况,能提高护士防脱管风险管理意识和防脱管护理知识水平,降低脱管风险和UEX发生率,可以有效地预防UEX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科102例食管癌术后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采取日常护理干预措施,后者采取相关血栓性静脉炎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的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相关血栓性静脉炎干预的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提示对食管癌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行相关血栓性静脉炎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预防ICU患者发生管道滑脱事件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期在我院ICU住院的120例留置管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ICU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针对导管滑脱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管道滑脱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1例(1.7%)出现管道滑脱,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例(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管道滑脱事件,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骨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015年3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在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对照组患者不给与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的患者,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综合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纠纷投诉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综合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的投诉率,进而规范护理行为,有效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安全风险,并探讨其防范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患者共102例分为观察组(51例,护理风险管理)与对照组(51例,常规护理管理),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以及护理质量、病房消毒质量、护理满意度等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分别为5.88%、25.49%,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病房消毒质量、护理满意度等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对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以此减少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吴丹  兰熔莉  付文娟 《当代医学》2016,(23):100-101
目的:对护理风险管理用于急诊患者中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急诊患者100例,通过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监护,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监护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式。对2组患者在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进行对比。结果2组护理合格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00%,2组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概率,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探究该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的88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近两年收治的ICU患者,所有患者在经过随机的分配后纳入到两个组别中,其中44例患者为对照组,对其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另44例患者为研究组,对其在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对两组实施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患者风险率及差错率上,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效果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显著的效果,能够将风险隐患降到最低,提高护理效果及质量,赢得患者及家属的满意。  相似文献   

18.
刘荣超  吴贤慧 《安徽医学》2014,(12):1746-1748
目的探讨改良三通引流装置在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后引流管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PTCD术后带有引流管的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两组,试验组32例,对照组38例。试验组采用改良三通引流装置来固定PTCD引流管,对照组采用消毒后的橡胶通心管作为引流装置来固定PTCD引流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引流液渗漏情况、管道滑脱率、患者遵医行为依从率,患者舒适度。结果试验组引流液渗漏发生率、引流管连接处管道滑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依从率、患者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三通引流装置可有效减少引流液渗漏的发生,降低管道滑脱率,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依从性、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重症脑卒中后床旁盲插鼻肠管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纳的重症脑卒中后要进行盲插鼻肠管患者8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法,研究组采取循证护理法,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住院基本情况。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置管率为97.50%,对照组一次性置管率为82.50%,研究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血清转铁蛋白(TF)、清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水平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TF、ALB和PA水平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TF、ALB和PA水平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入住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30 d内再次入住ICU率为7.5%低于对照组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要进行床旁盲插鼻肠管患者有积极影响,能够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聂惠婷 《海南医学》2012,23(17):149-150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管道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监护病房(NICU)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138例住院患者的管道护理资料,对NICU管道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结果 器官插管患者中25% (11/44)出现管道部分滑脱,13.6% (6/44)出现管道全部滑脱;胃管插管患者中22.2% (10/45)出现管道部分滑脱,15.6% (7/45例)出现管道全部滑脱.7例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仅1例出现管道阻塞;18例采用脑室引流管患者仅11.1% (2/18)出现管道部分滑脱;138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中有2.1% (3/138)出现管道部分滑脱,6.3% (9/138)出现管道全部滑脱,2.8% (4/138)出现管道阻塞,未见管道夹闭.统计学比较发现前两种管道发生以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两种管道与后三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管道滑脱是NICU管道护理中较容易出现的意外情况,在NICU护理过程中,应认真执行护理规章,保证护理质量,确保管道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