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在神经衰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神经衰弱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心理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心理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评分与观察组相比较,低于观察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神经衰弱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干预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得以有效改善,透析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HD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减少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透析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颅颌面损伤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与护理效果.方法:将2005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72例颅颌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心理健康疏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水平的变化.结果:经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紧张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颅颌面损伤患者实施心理健康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48例患者,并将所抽取患者分成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教育干预,记录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并统计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指数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0.83%)较于观察组(95.83%)偏低,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对择期经皮冠脉介入(PCI)患者实施护理心理干预对其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将患者护理心理干预前后的抑郁情况进行记录,然后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未进行干预以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接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干预结束后,观察组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得到了有效的缓解,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冠心病择期介入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通过护理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的进行缓解,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从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遴选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汉密尔顿焦虑评分量表)和抑郁(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和抑郁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心理状况,消除患者心理负担,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青中年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形成的焦虑抑郁情况,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为以后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青中年透析患者71例,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35)常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组(n=36)针对焦虑抑郁情况给予个性化心理干预,比较两护理前后焦虑抑郁变化情况。结果 18~30岁患者无焦虑、中度焦虑、无抑郁、重度抑郁发生率均优于31~59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较护理前明显下降(P0.05),心理干预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青中年透析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是一种有价值的临床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产后出血量、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后2、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情况,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伴焦虑抑郁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经纤维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中96例伴焦虑抑郁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实施消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改善程度、平均住院时天数、复发例数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促进消化性溃疡伴焦虑抑郁患者疾病的恢复,并有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复发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次晋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0):936-937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患者的心理状态,制订护理干预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方法将我院2006年12月—2009年6月8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以产妇为中心的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普通的心理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的焦虑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干预组产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产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产妇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的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情况、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及两组患者血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中满意48例,一般29例,不满意7例;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中满意32例,一般33例,不满意19例,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有所改善,与护理前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康复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2例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提高临床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张玲 《现代实用医学》2013,(12):1373-137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所致焦虑和抑郁性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产后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产妇的焦虑及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焦虑和抑郁情况明显减轻;同时,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产妇产后出血所致焦虑和抑郁性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5月在该院就诊的98例产妇,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产妇进行基础护理,实验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及心理状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分娩时焦虑评分(33.31±4.3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娩时焦虑评分的(44.52±9.15)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孕妇入待产室抑郁得分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分娩时的抑郁得分(32.01±6.3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娩时的抑郁得分(45.31±9.30)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减少产妇不良心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改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并分析对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情况;结果:对本研究患者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和HAMD评分比较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和SAS数值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HAMD和SAS数值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SAS和HAM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餐前、餐后2小时血糖数值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同时对降低患者血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研究晚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我院消化内科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护理操作,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晚间护理。结果:经晚间护理的干预患者在出血停止的时间、住院治疗的天数及出院一年内的再出血次数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晚间护理干预可减少其出血时间、缩短治疗时间及减少再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手术室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74例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7例患者实施常规心理干预,研究组37例患者实施手术室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研究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行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取得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减少脑血管病患者焦虑恐惧心理及增加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283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及常规护理,对照组按脑病科护理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焦虑恐惧及治疗依从性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减轻脑血管病患者焦虑心理及增加治疗依从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肺癌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取本院综合科66例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同时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症状,同时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无严重抑郁患者,中度抑郁患者5例,轻度抑郁患者19例,无抑郁患者9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严重焦虑患者,明显焦虑的2例,中度焦虑的6例,轻度焦虑的20例,无焦虑的5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0.9%,对照组为6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肺癌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患者更好的融入到生活和治疗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一共有124例,采取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2例。当中,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实施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给予对比。结果:临床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以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护理以后,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加入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明显提高,进而使临床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