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治疗前列腺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对30例前列腺癌(PCa)患者、35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前列腺DWI及动态增强扫描,所有PCa病例、BPH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分析2组DWI图、ADC图的信号表现,测量ADC值,比较PCa组及BPH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 DWI上PCa表现为高信号影,BPH呈混杂信号,PCa癌灶平均ADC值(0.957±0.175)×10-3mm2/s,增生结节平均ADC值(1.382±0.117)×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PCa主要表现为速升速降型,BPH主要表现为平台型,二者的曲线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扫描结合DWI诊断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19%、89.14%、90.70%;DCE-MRI、DWI及常规扫描联合诊断的结果分别为93.33%、94.29%、95.30%。结论 DWI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是临床上常见的男性肿瘤,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早期诊疗极为重要.当前,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分期可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实现.近年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诸多新型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上有较好应用.本文主要对现阶段PCa的磁共振成像实践及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CD146(Mel-CAM,MUC18)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及其与PCa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PCa、20例癌前病变和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CD146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计数。结果:39例PCa中32例CD146蛋白表达阳性(82.05%,32/39),较癌前病变组及BPH组明显增高,与病理分级无关,但在浸润型肿瘤(C+D)期与局限性肿瘤(A+B)期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PCa组织中MVD38.75±9.50,随分化程度的降低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结论:CD146与PCa微血管形成相关;CD146表达和微血管的形成在PCa的发生、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D146蛋白的表达和MVD有助于判断病情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在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N)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由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的92例疑似PCa患者(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检查明确病情,比较PCa、BPN患者DWI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DCE-MRI)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前列腺MRI、DCE-MRI扫描的7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MRI扫描后3个月内行病理穿刺活检,并以此为标准评估DCE-MRI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准确性及特异性。分析病理确诊良恶性病变患者的DCE-MRI图像特点,比较其DCE参数[对比剂容积转换常数(Ktrans)、对比剂回流速率常数(Kep)、细胞外间隙分数(Ve)、峰值时间(Tmax)、最大强化程度(SImax)、最大强化率(Rmax)]差异。结果病理活检确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5例,前列腺癌(PCa)27例;DCE-MRI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8.89%、86.67%和87.50%;PCa患者Ktrans、Kep、SImax、Rmax均高于BPH患者,Tmax则低于BPH患者(P0.05);两类患者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H和PCa患者的DCE-MRI扫描图像和常用参数均存在明显差异,DCE-MRI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的半定量与定量参数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行前列腺DCE-MRI及穿刺病理活检的前列腺癌(PCa)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各30例;DCE-MRI图像后处理绘制感兴趣区(ROI)并测量半定量参数,包括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达峰时间(TTP)、强化峰值(SImax)、早期强化率等(SI1'/SImax),以及定量参数包括Ktrans、Kep、Ve,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a组与BPH组TIC曲线类型有显著差异:PCa组中III型曲线超过一半;BPH组中I型曲线占2/3。半定量参数TTP、SImax、SI1'/SImax在PCa组分别为(115.3±32.1)s、(2.73±0.62)mmol/L、0.79±0.21;在BPH组分别为(271.6±29.2)s、(2.25±0.54)mmol/L、0.53±0.30。其中TTP、SI1'/SI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定量参数Kt r a n s、Kep、Ve在PCa组分别为(0.28±0.19)/min、(0.42±0.29)/min、0.61±0.28;在BPH组分别为(0.17±0.26)/min、(0.34±0.24)/min、0.55±0.31。其中Ktrans、Kep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表现为II型TIC曲线的PCa病例与BPH病例之间比较各定量参数,其中Ktrans值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CE-MRI对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信息,以I型曲线诊断BPH及III型曲线诊断PCa均有较高准确率,结合定量参数Ktrans、Kep值,对PCa诊断有进一步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86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DCE-MRI检查,以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疾病检出情况及诊断效能。结果 86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中,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65例,前列腺增生21例;MRI共确诊前列腺癌患者4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11例,DCE-MRI确诊前列腺癌患者6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18例。DCE-MRI诊断敏感性、特异度及准确性均高于MRI (P0.05)。结论在前列腺癌检查中,通过采用DCE-MRI扫描方式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度,有利于进一步明确疾病类型,以便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该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7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磁共振T2WI诊断和动态增强MRI(DCEMRI)检查,将常规磁共振T2WI诊断结果作为对照组,将DCE-MRI诊断结果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参照手术病理结果得出,研究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研究组高分化前列腺癌检出率为35.05%,显著低于中低分化前列腺癌(P0.05)。结论 DCE-MRI在前列腺癌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CE-MRI)定量参数直方图分析对前列腺癌检出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行盆腔常规MRI、DWI和DCE-MRI扫描的患者72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38例,前列腺增生(prostatic hyperplasia,BPH)18例,结合影像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随访观察诊断前列腺炎16例.利用第三方后处理软件(Omni Kinetic,OK),在病灶最大中心层面勾画感兴趣区,获得感兴趣区内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和Ve)的平均值及各百分位数值(5%、10%、25%、50%、75%、90%和95%),分别比较外周带PCa与前列腺炎、中央腺体PCa与BPH各参数值的差异,并分析诊断效能.结果 外周带PCa组Ktrans平均值及各百分位数值均大于前列腺炎(平均值及50%、75%、90%和95%百分位数值P<0.05).PCa组Kep平均值及各百分位数值均大于前列腺炎(P<0.05).外周带PCa组Ve平均值及各百分位数值小于或等于前列腺炎(5%、10%、25%和50%百分位数值P<0.05).中央腺体PCa与BPH渗透参数Ktrans、Kep、Ve的平均值及各百分位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带PCa组Ktrans和Kep高百分位数AUC大于平均值,低百分位数AUC最小,90% Kep诊断效能最大(AUC为0.932,敏感度78.3%,特异度92.9%);外周带PCa组Ve百分位数不具有诊断效能.结论 基于DCE-MRI的直方图分析在外周带PCa与前列腺炎鉴别诊断中具有临床价值,Ktrans、Kep高百分位数诊断效能优于平均值和低百分位数.  相似文献   

10.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461-464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价值及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2例前列腺病变患者资料,其中35例PCa患者记为PCa组,3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记为BPH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前列腺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比较两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度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和ADC值,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PSA水平,并分析上述DCE-MRI定量参数、ADC值与血清PS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PCa组DCE-MRI定量参数中K~(trans)、K_(ep)均明显高于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65、7.204,P<0.05),两组V_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5,P>0.05);PCa组随b值升高,DWI信号强度随之增加,ADC值表现为低信号;BPH组随b值升高,DWI信号强度变化不显著,ADC值表现为高信号。PCa组不同b值DWI信号强度和ADC值均低于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6、2.547、7.863,P<0.05),两组血清PSA均呈阳性表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man法分析显示,PCa组K~(trans)、K_(ep)与血清PSA水平呈正相关(r=0.49、0.62,P<0.05),ADC值与血清PSA水平呈负相关(r=-0.47,P<0.05),BPH组上述DCE-MRI定量参数和ADC值与血清PSA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PCa和BPH患者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_(ep)和ADC值有显著差异,且PCa患者上述指标与血清PSA有显著相关性,K~(trans)、K_(ep)联合ADC值可为临床诊断PCa和鉴别BPH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磁共振LAVA动态增强(DCE-MRI)相关参数的分析,探讨DCE-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9例PCa和58例BPH患者行肝脏快速容积采集序列(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获得SI-T曲线,并计算出峰值时间(Tmax)、最大信号强度(Slmax%)、强化率(R)、流出分数(washout),比较各参数在PCa、g BPH、s BPH之间的差异,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PCa组SI-T曲线以速升下降型为主,g BPH、s BPH组以平台型为主;Tmax、R、Washout三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max%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ax、R、Washout值g BPH与s BPH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ax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6%、84.6%;PCa组Tmax多在1分钟内(75.9%),s BPH组Tmax多在1-2分钟内(55.5%),而g BPH组Tmax多在两组区间,即1-2分钟(42.5%)及2分钟后(40.0%)。结论 DCE-MRI半定量分析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用于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MRI是目前公认的前列腺癌最佳影像检查技术,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各种磁共振功能成像不断问世并应用于临床,如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磁共振波普(MRS)、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扫描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能较好地弥补常规MRI技术的不足,而且可以通过多种参数的综合分析,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无创、准确的诊断方式。由此我们可以进行准确分期,同时可以分析病灶可能的病理类型、肿瘤生物学行为、代谢等方面的信息。多参数MRI检查将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癌(PCa)是全球第二大男性肿瘤,中国PCa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晚期前列腺癌激素抵抗力的难治性及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分子靶向治疗(MTT)能精确抑制肿瘤生长,具有降低不良反应的特性,是未来治疗前列腺癌的方向。本文对前列腺癌肿瘤细胞靶向治疗、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和免疫调节靶向治疗等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前列腺癌是男性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早期的诊断及精确的分期对采取应对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1])。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血液的动力学评价及较小肿瘤的检测等方面敏感度均比较高。并且也有研究表明,采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的疾病进行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2])。本研究对前列腺癌3T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发病率居全球男性恶性肿瘤第二位,致死率居第五位,对老年男性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多参数磁共振成像结合形态、功能学信息,在PCa的诊断中发挥关键作用。在不同成像技术中,扩散加权成像能够在活体细胞水平提供水分子扩散信息,在PCa的检出中显示出很高的精确度,由此衍生的表观扩散系数与肿瘤侵袭性高度相关,显著提高了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此同时,基于扩散原理的新技术的发展,使MR在PCa诊断、侵袭性评估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联合磁共振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PC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PCa患者42例(观察组)和前列腺增生患者58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分析DKI及DWI各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MK、Ka、Kr、FA值均明显升高,而MD、Da、Dr及ADC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Ca患者中MK、Ka、Kr特异度最高,MD、Da、Dr及ADC的敏感度最高。结论3.0T磁共振在PCa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且DKI联合DWI可为PCa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PCa)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各参数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相关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前列腺MRI检查的患者62例,所有病例均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研究对象均行MR常规、DCE-MRI及DWI检查.分析前列腺增生(BPH)及PCa的DCE-MRI信号变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特征及各参数相对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情况,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各参数与PSA相关性分析.结果 BPH及PCa的平均达峰时间(Tmax)、最大增强斜率(MSI)及信号增强率(SER)分别为(82 903.45±26 594.31) ms vs (69 073.56±17 438.00) ms、(188.31±36.86)vs(215.69±59.66)、(109.14±13.78) vs (121.71±20.82),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的TIC多表现为Ⅰ型或Ⅱ型,PCa的TIC多表现Ⅲ型,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与PCa平均ADC值及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分别为(1.0±0.24)×10-3 mm2/s vs (0.7±0.22)×10-3 mm2/s、(0.36±0.09)×10-3 mm2/s vs(0.49±0.09)×10-3 mm2/s,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对PC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3%、89%、74%,DWI对PC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7.8%、82.9%、80.7%,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诊断PC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85%、94%.PSA与ADC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DCE-MRI及DWI对PCa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PC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率.ADC值有助于对PCa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PCa)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各参数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前列腺MRI检查的患者62例,所有病例均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研究对象均行MR常规、DCE-MRI及DWI检查。分析前列腺增生(BPH)及PCa的DCE-MRI信号变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特征及各参数相对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情况,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各参数与PSA相关性分析。结果 BPH及PCa的平均达峰时间(Tmax)、最大增强斜率(MSI)及信号增强率(SER)分别为(82 903.45±26 594.31)ms vs(69 073.56±17 438.00)ms、(188.31±36.86)vs(215.69±59.66)、(109.14±13.78)vs(121.71±20.82),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的TIC多表现为Ⅰ型或Ⅱ型,PCa的TIC多表现Ⅲ型,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与PCa平均ADC值及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分别为(1.0±0.24)×10-3 mm2/s vs(0.7±0.22)×10-3 mm2/s、(0.36±0.09)×10-3 mm2/s vs(0.49±0.09)×10-3mm2/s,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对PC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3%、89%、74%,DWI对PC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7.8%、82.9%、80.7%,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诊断PC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85%、94%。PSA与ADC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DCE-MRI及DWI对PCa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PC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率。ADC值有助于对PCa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联合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Ve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前列腺患者66例,其中PCa 25例、前列腺增生(BPH)41例.所有患者均行DCE-MRI检查、PSA检测,将得出结果按照11种组合方案,参照病理结果,绘制受试者特性曲线(ROC),比较所有诊断方案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BPH组患者的PSA、PSAD、Ktrans、Kep、Ve分别为(14.72±12.86)ng/mL、(0.25±0.23)ng/(mL·cm3)、(0.22±0.10)/min、(1.35±0.59)/min、(0.17±0.07),PCa组患者分别为(30.42±23.90)ng/mL、(0.84±0.52)ng/(mL·cm3)、(0.52±0.18)/min、(2.51±1.10)/min、(0.24±0.10),BPH组患者的参数均低于PCa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单参数诊断方案中Ktrans诊断价值最高,灵敏度、特异度、AUCROC分别为85.7%、90.2%、0.93.PSAD+Ktrans在11种组合方案中诊断价值最高,灵敏度、特异度、AUCROC分别为90.5%、95.1%、0.96.结论 PSAD及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对前列腺癌有较好的诊断价值,PSAD联合Ktrans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马亚文  夏厚萍 《安徽医学》2019,40(5):493-495
目的探究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诊断老年前列腺癌与老年前列腺增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老年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其中病理确诊的68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将68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比较两组患者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强度及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ADC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扩散敏感因子(b)值=50 s/mm~2及800 s/mm~2时,观察组的DWI信号强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DCE-MRI参数(Kep、K trans及V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能够通过ADC值、DWI信号强度及DCE-MRI参数为鉴别诊断老年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