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探讨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提高门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方法我院门诊部自2017年1月开始正式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在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后的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随机选择400例门诊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200例是通过预约就诊的患者为观察组,另200例是现场挂号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就诊等候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就诊等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候诊环境、预检分诊、就诊流程、服务态度等护理工作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部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可有效缩短门诊患者的候诊时间,有效提高患者对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分析大型医院门诊候诊现状,提示门诊候诊环节管理在优化门诊服务流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本着公平透明、人员流向均衡、尊重关爱和安全至上的候诊管理原则,采取分诊叫号系统、排队叫号系统、导诊和咨询服务、多种形式温馨提示、分时段就诊和检查、提高门诊工作效率、便民服务、诊间健康宣教、志愿者服务、院内就诊急救系统等措施,及时分流,缩短等候时间,改善候诊感受,提高门诊整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品管圈对缩短门诊病人候诊时间的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我院门诊患者消耗时间较长且抱怨最多环节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对策.结果:在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后,患者在门诊候诊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满意度也相应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能有效缩短患者门诊候诊时的无效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门诊患者心理需求,达到增强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改进就诊流程,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方便患者就诊。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0例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由分诊护士和导医在患者候诊时询问。针对调查结果,采取就诊时段预约与现场挂号相结合的挂号方式、分时段就诊;细化护士对患者的服务;增加指引标识和温馨提示设置。结果门诊候诊患者最迫切的心理需求是医疗技术、就诊顺序和健康知识。针对性分诊措施起到了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简化就诊流程,减轻候诊患者焦虑情绪的作用。结论掌握候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人文关怀服务,能适度缓解患者心理焦虑。  相似文献   

5.
总结分析了丽水市中心医院2003年~2010年门诊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发生的心脏骤停、抽搐、晕厥、跌倒等意外事件和处置及管理经验,认为加强医务人员安全意识,提升急救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和制度建设,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优化门诊服务流程,缩短就诊等候时间,加强对候诊患者的观察指导,及时正确处置等是预防并减少意外事件发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门诊导医分诊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400例门诊就诊患者,中心随机法分为2组,分别采用人性化流程以及常规就医流程。对2组门诊患者候诊时间以及检查时间等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门诊患者的满意率(97.50%)明显优于对照组门诊患者满意率(73.50%),P0.05。同时实验组门诊患者候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导医分诊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缩短门诊患者的就诊时间,提高就诊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智慧医疗优化挂号服务系统对门诊患者门诊等候时间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1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挂号(人工挂号、等候就诊),同时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3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智慧医疗优化挂号服务系统进行挂号,记录患者平均挂号时间、候诊时间、投诉发生率,以调查问卷形式使患者对该模式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挂号时间、门诊等候时间分别为(38.42±14.35)min和(41.62±18.27)min,患者对该服务系统总满意率为61.25%,投诉发生率为13.75%;观察组患者挂号时间、候诊时间为(21.62±8.75)min和(24.75±9.67)min,患者对该服务系统总满意率为81.25%,投诉发生率为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慧医疗优化挂号服务系统能显著降低患者平均门诊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门诊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贴心,人性化服务.方法在门诊设立一站式服务,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优质服务,节约患者就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结果门诊患者人均候诊节省时间50%,门诊满意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对门诊服务待改善的质量关键点进行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根因分析。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开展智慧门诊服务建设,对门诊服务流程和服务模式中需要改善的质量关键点进行再造和优化。通过以自助机和医院微信服务号小程序为主的智慧门诊服务建设,优化了服务流程,患者排队等候时间缩短了24.3%,就诊秩序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推动了门诊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需要膀胱充盈患者候诊时间的作用效果。方法在超声科成立品管圈小组,根据80/20法则找出候诊流程中需要膀胱充盈患者等候时间较长的环节作为改进的关键,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比较活动前后的结果。结果对策实施后,需要膀胱充盈患者的候诊时间从85.77 min下降到52.46min,患者满意度高于品管圈活动前。结论品管圈的管理方法能有效缩短需要膀胱充盈患者的候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减少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改善门诊就诊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方法:分析分诊业务流程,研发并实施门诊分诊系统,实践探索最合适的分诊模式;结果:根据不同诊区的实际情况和工作模式,优化分诊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减轻分诊护士工作;结论:针对不同诊区采用合适的分诊模式,实现门诊诊区有序管理,缩短病人就诊时间,提高了医院形象。  相似文献   

12.
张柠  张春燕  周海清 《中国医院》2011,15(11):18-19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就医选择因素,探讨提高患者对门诊工作满意度的途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门诊患耆进行调查。结果:患者选择就诊医院时最看重的因素是医疗技术,患者对综合性医院门诊候诊时间和就医环境最不满意。结论:医院应提高医院信息系统利用效率,缩短候诊时间。做好医疗资源配置规划,改善就诊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大型综合医院就诊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院管理模式方法:采用参与式观察的方式对北京市门诊量较大的两家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就诊流程进行体验。结果:两家医院门诊就诊流程基本相同,就诊时间差距主要体现在候诊时间,就诊环境与条件也有一定差距。结论: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入手点分别是有效缩短患者就医等待时间,提高患者就医方便性和舒适度,作为医院方则要通过自身软硬件两方面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以病人为中心,优化门诊服务流程,成为医院信息系统深化设计的重要目标。北京同仁医院通过发放门诊就诊卡等方法有效优化了门诊服务流程,减少了患者排队次数,缩短候诊时间,创建了医院门诊信息系统流程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探讨我院自助设备在门诊诊疗中发挥的作用。门诊患者通过门诊自助服务系统可以办理挂号、缴费、检验报告单打印等服务,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改善就医就诊环境,解决患者就医过程中的"三长一短"等问题。提高了医院门诊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更提升了门诊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和谐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对高峰期门诊患者血标本采集等候时间的影响。方法调查我院2017年5月至8月采血高峰期(8:00-11:00)期间门诊患者血标本采集的平均等候时间,并随机抽取100名患者收集其满意度。随后成立品管圈,利用管理工具,讨论找出造成等候时间延长的原因并改进。结果进行品管圈活动后,门诊抽血高峰期患者平均等候时间缩减(P0.05);患者满意度上升(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缩短高峰期门诊患者血标本采集等候时间,可提高门诊采血的工作效率,有利于缓解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口腔医务人员四手操作质量从而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规范口腔医务人员四手操作流程。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利用品管圈制定合理对策并实施。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四手操作医护配合不默契率由80.95%降低到61.91%,患者就诊等候时间由42 min降低到21 min,有效进步率为50%。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口腔医务人员四手操作的质量,从而缩短了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帮助为界定"的优质护理服务对改进门诊服务工作的实践。方法将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至11月到门诊就诊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以帮助为界定"的门诊优质护理服务。将2017年1至11月门诊就诊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护理服务。比较2组的实施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就诊患者挂号、缴费、检查检验结果等候时间、门诊退换号率、门诊患者投诉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施"以帮助为界定"的门诊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缩短门诊患者挂号、缴费、检查检验结果等候时间,降低门诊退换号率,减少门诊患者投诉率,提高门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陈福琴 《中原医刊》2009,(18):78-79
目的优化门诊流程,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方便患者。方法通过信息技术对门诊流程中的挂号、收费、医生工作站、检查、取药等环节进一步优化,同时开展人性化服务,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便捷的优质服务,并比较流程优化前后患者挂号、收费和取药时间的情况。结果流程优化前后患者挂号、收费和处方配药时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门诊流程能合理安排患者就诊过程,减少患者在门诊过程中不必要的等候时间,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及门诊整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运用门诊信息化建设对门诊患者等候时间的影响分析,总结出信息化建设对缩短门诊患者等候时间承担着巨大作用,有效提高了医院运营效率。就门诊信息化建设对患者就医各环节等候时间的改善进行分析,肯定了信息化建设对减少门诊就医等候时间,提高患者就医效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