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与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后大体标本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54例的临床资料、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男性39例,女性15例;发病高峰年龄为51~70岁46例(占85.2%);食管上段3例(5.6%),食管中段35例(64.8%),食管下段16例(29.6%)。内镜分型:隐伏型、斑块型、糜烂型、乳头型分别为13.0%、53.7%、22.2%和11.1%;病理分型:鳞癌、腺癌分别为83.3%和16.7%,其中黏膜内癌15例(27.8%),黏膜下层癌39例(72.2%)。结论早期食管癌好发于51~70岁男性,食管中段系好发部位,内镜下表现以斑块型多见,鳞癌为主,内镜检查结合活检是发现早期食管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淮安市666例食管癌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兴刚  黄根牙  张菊  刘树青 《医学综述》2008,14(17):2705-2705,F0003
目的了解淮安地区食管癌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11903例胃镜检查中食管癌发现率、临床、内镜及病理情况。结果11903例胃镜检查中发现食管癌666例,胃镜检查发现率为5.60%。666例食管癌按病程分:早期食管癌79例(11.86%),中晚期587例(88.14%);中晚期食管癌587例中肿块型173例,溃疡型64例,肿块浸润型211例,溃疡浸润型41例,弥漫浸润型98例。666例食管癌按部位分:上段癌103(15.47%)例,中上段46例(6.91%),中段308例(46.25%),中下段74例(11.11%),下段132例(19.82%),全段3例(0.45%)。666例食管癌按病理分:鳞状细胞癌636例(95.50%),腺癌21例(3.15%),小细胞未分化癌8例(1.20%),腺鳞癌1例(0.15%)。结论淮安市属于食管癌高发区之一;男女比例1.6:1;好发于中老年人;好发部位以食管中段为主,病例以鳞癌为主;染色胃镜检查有利于提高早期食管癌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靖江地区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与病理特征,以提高早期癌症的诊治水平。方法:经术后大体标本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45例及早期食管癌28例的内镜和病理资料,分析相应的内镜形态及病理特征。结果:(1)早期胃癌: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癌35例,诊断为异型增生Ⅱ、Ⅲ级10例。术后病理诊断高分化腺癌30例(66.7%),低分化腺癌10例(22.2%),印戒细胞癌1例(2.2%),黏液腺癌2例(4.4%),未分化癌2例(4.4%)。黏膜内癌26例(57.8%),黏膜下层癌19例(42.2%)。(2)早期食管癌: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癌24例,诊断为异型增生Ⅱ、Ⅲ级4例。术后病理诊断全部为鳞癌,黏膜内癌15例(53.6%),黏膜下层癌13例(46.4%)。结论:早期胃癌以凹陷型多见,部位依次分布为胃角>胃窦>贲门>胃体,大多为高分化腺癌,黏膜内癌略多于黏膜下层癌。早期食管癌以中下段斑块型、糜烂型占多数。内镜、病理及临床医师掌握这些特征有利于早期癌症的及时发现和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narrowband imaging combined with 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观察食管病变后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ntraepapillary papillary capillary loop,IPCL)改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食管病变患者64例,所有患者进行NBI-ME及普通白光内镜检查,观察IPCL的形态,并对病变区行病理活检。比较NBI-ME及普通白光内镜的图像清晰度评分,分析NBI分级及NBI检测的IPCL分型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关系,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NBI-ME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效能。结果:64例食管病变患者中,早期食管癌18例(28.13%),高级别瘤变5例(7.81%),低级别瘤变16例(25.00%),食管炎25例(39.06%)。NBI-ME的图像清晰度评分明显高于普通白光内镜(P0.05)。食管炎NBI分级以Ⅲ级和阴性为主;低级别瘤变NBI分级以Ⅱ级和Ⅲ级为主;高级别瘤变和早期食管癌NBI分级均以Ⅰ级和Ⅱ级为主。食管炎IPCL分型主要呈Ⅱ型(84.00%);低级别瘤变IPCL分型呈Ⅱ、Ⅲ型,其中Ⅲ型占68.75%;高级别瘤变的IPCL主要呈Ⅲ型,占80.00%;早期食管癌IPCL分型主要呈Ⅳ型,占83.33%。NBI-ME诊断癌前病变与早期食管癌的灵敏度为87.18%,特异度为100%,漏诊率为12.82%。结论:NBI-ME能够细致观察食管病变患者的IPCL,其对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其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6年~2012年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34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食管癌的平均好发年龄为60.05±5.71岁;男女性别之比为2.44:1;腺癌2例(1.49%),神经内分泌癌3例(2.24%),鳞癌129例(96.27%)。病变长度:<1cm以内的16例(11.94%),1~2cm的66例(49.25%),2.1~3cm的30例(22.39%),3.1~4cm的13例(9.70%),>4cm的9例(6.72%);浸润深度:原位癌14例(10.45%),黏膜内癌47例(35.07%),黏膜下癌73例(54.48%);以斑块型和糜烂型多见;黏膜下癌多见于斑块型、糜烂型、乳头型,原位癌多见于充血型。结论:胃镜检查是早期食管癌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之一,并有助于估计癌组织的浸润程度,所以应该重视胃镜下的食管癌检查。  相似文献   

6.
修丽芳 《当代医学》2014,(31):64-65
目的研究分析食管癌内镜和临床病理特征,为诊治食管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9月汉寿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80例患者的内镜特征为食管上段8例(10%)、食管中段43例(53.75%)、食管下段29例(36.25%),分型分别为隐伏型11例(13.75%)、斑块型42例(52.5%)、糜烂型18例(22.5%)、乳头型9例(11.25%);病理特征分型分别为鳞癌69例(86.25%)和腺癌11例(13.75%),其中黏膜上层癌29例(36.25%),黏膜下层癌51例(63.75%)。结论食管癌患者的内镜检查表现主要以斑块型为主,病理特征主要以鳞癌为主,内镜检查结合活体组织检查是诊断食道癌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日本食道学会(Japan Esophageal Society,JES)分型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 2020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白光内镜检查高度疑似早期食管癌病灶或经活检证实为早期食管癌的203处病灶,所有病灶均行放大内镜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 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检查,并接受内镜或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放大内镜下JES分型对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结果 NBI-ME模式下JES分型B1型、B2型判断早期食管癌准确度分别为63.5%(95%CI:63.3%~63.8%)和71.9%(95%CI:71.7%~72.1%),灵敏度分别为65.7%(95%CI:58.0%~73.5%)和75.0%(95%CI:60.0%~90.0%),特异度分别为58.3%(95%CI 45.9%~70.8%)和71.3%(95%CI:64.6%~78.1%)。比较放大内镜JES分型及术后病理判断病变浸润深度的一致性,Kappa值为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JES分型能够诊断早期食管癌和预测肿瘤浸润深度,但效果欠佳,预测结果与金标准一致性较低,需要更多多中心大样本对照研究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胃镜检查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及和田县人民医院1992年1月~2001年12月间经胃镜活检,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食管癌1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内镜下表现以肿块浸润型为主,发生部位以食管中段多见,病理组织学分型以低分化、中分化鳞癌多见。结论:食管癌患者以食管中段多发为主,并以低分化鳞癌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浅表型食管癌病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浅表型食管癌的诊断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恫乡市中医医院住院的45例浅表型食管癌的患者,结合胃镜检查及术后病理,以探讨浅表型食管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浅表型食管癌男性多见(75.56%,34/45);好发年龄为51~69岁(57.78%,26/45);好发于食管中段(77.78%,35/45);胃镜下溃疡型(44.44%,20/45)、息肉样型(33.33%,15/45)、平坦型(22.22%,10/45);术后病理黏膜下癌占多数(60.0%,27/45);鳞癌(95.56%,43/45);内镜下分型与浸润深度有明确的关系,肿瘤分化程度的高低与浸润深度呈负相关。结论浅表型食管癌胃镜下以溃疡型和息肉样型为主。胃镜检查是发现浅表型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且有助于肿瘤浸润深度的评估;浅表型食管癌病理,以表面扩散生长型多见,以鳞癌为主,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浅表型食管癌的诊断率,为浅表型食管癌临床制订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郭丽梅  郭江川  耿昌友  夏林 《吉林医学》2010,31(32):5745-5746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胃镜诊断与分析。方法:总结经胃镜检查发现,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食管癌58例的资料,其中30例行胃镜下碘液染色。结果:58例早期食管癌以糜烂型最多34例(58.6%),斑块型10例(17.2%),乳头型8例(13.8%),充血型6例(10.3%)。58例早期食管癌病变以食管胸中段较多35例(60.3%),58例早期食管癌以60~69岁较多38例(65.5%)。术后病理证实发现黏膜下癌较多35例(60.3%),黏膜内16例(27.6%),原位癌7例(12.1%)。结论:胃镜检查是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主要方法,采用胃镜结合碘液染色等检查方法结合临床症状的综合分析,将有助于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早诊率,探讨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规范化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998~2008年手术治疗的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49例的临床资料.诊断以内镜检查为主,辅以影像学定位检查;对内镜检查可疑活检病理阴性者,行内镜粘膜染色指示下活检.结果 切除率100.00%,主要并发症是肺部感染(8.16%)和心律失常(6.12%),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瘘的发生;术后病理:鳞癌22例,腺癌27例,切除标本病理诊断原位癌11例(22.40%),粘膜内浸润癌14例(28.60%)和粘膜下浸润癌24例(48.98%),4例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8.16%.结论 内镜检查是诊断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的主要方法,应注重早期癌的综合治疗,贲门癌腹部切除术是一种有效方法,需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数字X线机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应用数字X线机行食管双对比造影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0例早期食管癌中,食管上段癌5例,中段癌9例,下段癌16例;病理类型上原位癌8例,黏膜内癌9例,黏膜下癌13例,鳞癌21例,腺癌9例。结论数字X线机诊断早期食管癌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内镜检查能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及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内镜中心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因食管症状行无痛胃镜检查1 515例患者,分别行常规内镜、NBI、碘染色检查食管,筛查到101例病变,再将这些病变用NBI放大内镜检查并靶向取活检送病理,观察分析病变检出率及毛细血管袢(IPCL)分型与病理的关系。结果经病理证实食管慢性炎症76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25例,其中84%(21/25)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IPCL分型符合Ⅲ型和Ⅳ型改变;86.3%(65/76)食管炎患者符合IPCLⅡ型,IPCL形态分型与病理诊断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碘染色与NBI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均有较高的检出率;NBI可清晰显示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的腺管开口及毛细血管结构形态,有助于确定食管癌浸润深度,协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老年人食管癌的特点,分析了内镜和病理证实的老年人食管癌82例。其中男64例,女18例,平均年龄69.14岁。结果显示,总检出率10.21%,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P<0.01),发生部位中段>下段>上段,内镜下类型以髓质型为主(57.31%),组织学类型以鳞癌为主(76.83%),中高分化型癌占71.9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哈萨克族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在我院行常规内镜检查诊断为食管黏膜病变的哈萨克族患者106例为实验组研究对象,随机选取30例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常规内镜检查食道黏膜未见异常)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观察两组患者的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的形态学改变,统计其分型结果.同时对实验组行病理学检查,统计其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实验组病理诊断结果:早期食管癌10例,低级别瘤变16例,高级别瘤变11例,食管炎69例;IPCL分型结果:对照组均为Ⅰ型;实验组中早期食管癌的IPCL分型主要为Ⅳ型,低级别瘤变主要为Ⅱ型与Ⅲ型,高级别瘤变主要为Ⅲ型,食管炎分型主要为Ⅱ型.结论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可清晰的显示食管病变位置及病变范围,并能通过食管黏膜IPCL分型来分析组织学的病理类型,对诊断哈萨克族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贵州省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研究TMN分期情况。方法:选取2004-2010年经本院胃镜及病理确诊的食管癌患者415例,记录临床及病理特征;其中90例患者在本院进行食管癌外科手术,将其与食管癌TMN分期标准进行比较。结果:(1)男女比例8.2∶1,60~69岁年龄组的发病人数最多(占40.5%),各年中食管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食管癌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0年最高,而2004-2009年食管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鳞癌405例(97.6%),腺癌10例(2.4%);食管癌部位分布下段>中段>上段>颈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15例患者中有90例在本院进行食管癌外科手术治疗,将其与新分期全球食管癌协作组(WECC)病例进行对照,在T、N、G、L分期有显著不同(P<0.05)。结论:我省食管癌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发病部位以食管下段为主,病理分型以鳞癌为主。就诊普遍较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在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常规应用普通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后,通过手动变焦放大内镜对可疑病变部位的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进行形态学观察,同时进行IPCL形态分型。在可疑部位的多个点取病理活检,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将普通内镜病变类型与放大内镜IPCL形态分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期食管癌IPCL形态异常,分型均为Ⅳ型(100%),食管上皮中度异型增生的IPCL形态以Ⅱ、Ⅲ型为主87.5%,轻度异型增生的IPCL形态以Ⅱ型为主77.78%,食管炎患者的IPCL形态以Ⅱ型为主91.66%。IPCL形态异常愈明显、其细胞异型愈严重。结论放大内镜IPCL形态学分型对于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有较高符合率,优于普通内镜检查。放大内镜IPCL形态学分型有助于提高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c myc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用原位杂交方法 ,研究 2 1例食管鳞癌和相应癌旁粘膜中c myc基因的表达。结果 :食管正常粘膜、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和原位癌的杂交阳性率分别为 12 5 % ,4 4 4 % ,5 2 9% ,5 3 8% ,5 8 3 %和 61 1% ,鳞癌Ⅰ、Ⅱ级分别为 5 0 0 %和 4 0 0 % ,其中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原位癌和鳞癌Ⅱ级的杂交阳性率较正常粘膜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正常粘膜阳性杂交信号低于单纯增生至原位癌各病理组织类型 ,癌组织的杂交信号多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粘膜。结论 :c myc基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单纯增生阶段激活 ,c myc基因的高度表达可能作为食管癌变的原因之一而非癌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卢戈氏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的3924例中检出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食管癌的36例患者(0.92%)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中,男性26例(72.22%),女性10例(27.78%),男女比例为2.6:1.50~60岁24例(66.67%),食管中下段35例(97.22%).充血型及病变面积<2 cm的糜烂型食管癌中,黏膜内癌和黏膜下层癌分别为80.00%和20.00%;病变面积>2 cm的糜烂型食管癌中,黏膜内癌和黏膜下层癌分别为30.76%和69.23%;斑块型食管癌中,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分别为42.86%和57.14%;乳头型食管癌中,黏膜内癌和黏膜下层癌分别为100.00%和0%.结论 内镜下的卢戈氏液染色可明显提高早期食管癌检出率.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与中年食管癌内镜和病理的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老年食管癌(≥60岁)和60例中年食管癌(<60岁)在性别、部位、大小、内镜分型和病理分型间的相应关系。结果:两组在发病部位、病灶大小、病灶类型、浸润范围及组织学分型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多发于食管下段,以隆起型病灶为主,小病灶相对多见,腺癌发生率上升;而中年食管癌多发于食管中段,也以隆起型病灶多见,但弥漫浸润型病灶明显增多,以鳞癌为主,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