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粮情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仓储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工作。为了减少粮食储藏过程中的损失,保障粮食的品质和质量,需要及时准确地掌握粮食储藏过程中各种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找出其变化规律。设计并实现一套无线网络传输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粮情监测系统,选用LPC938及IA4421低功耗芯片,使系统具有低成本、低功耗的特点,实用价值高,是现有粮情监测系统的理想升级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2.
储粮参数综合测试专家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仓储检测,控制与管理的智能化,现代化,保证仓储产品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文章提出了储粮食参数综合测试专家系统的设计方案,介绍了粮食储藏的温度,水分等参数测试专家系统的基本功能与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3.
储粮参数综合测试专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粮参数综合测试专家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仓储检测、控制与管理的智能化、现代化进程,保证仓储产品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文章提出了储粮参数综合测试专家系统的设计方案,介绍了粮食储藏的温度、水分等参数测试专家系统的基本功能与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粮食仓储过程中,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图像传感器采集到的温湿度、图像的实时数据,经过信息处理算法的变换和特征提取,得到具有不同特征信息的虚拟多传感器数据,采用D-S证据理论对数据进行信息融合,对粮食在仓储过程中的霉变、虫害等粮情进行动态预测分析,当发现有不良变化时,该系统能够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以保证粮食的储藏安全。  相似文献   

5.
北京粮食中心库项目是世界银行贷款建设项目。作为国家储备库,其一期总仓容量为6.2万吨,分为大小72个筒仓,六个钢板仓,年周转量68万吨,总投资1.875亿元。北京粮食中心库配备了先进的粮食输送及计量设备,安全可靠的电控系统,粮食测温通风系统,粮情管理系统,熏蒸系统,采样分析系统等。该库在工艺设备,电气控制,粮情管理以及粮食储藏等方面都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是一个现代化的示范粮库。该库建成使用后将极大地提高北京地区粮食周转与存储能力。与老粮库相比,该库具有自动化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仓储量大,粮食存储安全可靠等…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崛起,促进物联网技术在粮食收购、储藏、物流及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应用,推动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成为一个新的热点。粮食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作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基于RFID技术的区域粮食流通应用”项目,2009年以来,在江苏常州、无锡开展并取得良好示范效果,推动了粮食领域的物联网应用,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粮食的储藏一直是一项重大的课题。粮食储藏的好坏直接影响粮食的质量、市场供应及粮价,所以说粮食在市场上经营的生命力与粮食的储藏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保证粮食在储藏过程中的安全,粮库测温测湿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为解决大型粮库的集中管理以及大面积测温测湿,我们设计出万点测温测湿系统。 二、系统概述 本系统是由管理机、测温站、信号采集器、测温测湿传感器按照树状结构组成的集散型测量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多传感器对影响储藏粮食因子的检测,利用D-S融合算法,得到较为科学、合理的储藏粮食影响因素的判断,为在储藏粮食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为进一步评估储粮品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围绕电力仓储系统的现状及基于边缘计算代理的智能仓储实际需求出发,首先,介绍智能仓储系统的系统架构及主要工作流程,然后,根据职能仓储对边缘计算代理装置智能化的需求,着重探讨在智能仓储系统应用中,人工智能算法的设计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粮食产后储藏损耗是困扰粮食储藏企业的一大难题,也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粮食储藏环节中损耗的评估,对于粮食产后减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对粮食储藏中影响损耗的因素进行调查,将获得的数据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模型进行建模,对储藏环节中的粮食损耗进行智能评估。同时,为了提高模型的精度,采用随机漂移粒子群优化(Random Drift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RDPSO)算法对SVM的参数进行训练,充分利用RDPSO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找到模型参数的最优解。实验结果表明运用RDPSO算法优化的SVM模型,能够得到比基本的SVM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更准确的粮食损耗预测。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铁路运输安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案。以安全系统工程学作为理论基础,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网络通信、智能数据分析等技术,来设计一套基于安全系统工程学的铁路运输安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将实现纵深发展、横向联系的安全信息平台;实现安全风险预控,做到主动预防,达到内激型管理;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使得安全与生产相融合。  相似文献   

12.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大数据网络中,信息安全问题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大数据网络安全防御中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配置网络安全防御策略,提高网络安全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文章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大数据网络安全防御中架构设计进行分析,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大数据网络安全防御中的应用部署﹑架构等。  相似文献   

13.
智慧政务系统整合了分布式存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种先进技术,旨在解决各行政机构之间数据不统一、行政审批流程信息化不充分、协同工作时联动困难等问题,既提升了政府部门内部的行政效率,又简化了公民办理业务的流程。智慧政务系统采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分析海量的民生政务数据,为政府管理提供了可靠的监控信息和辅助决策,为广大群众的生活提供了高效的民政服务。为了使智慧政务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必须抵御外部和内部的高风险危害。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可信计算和UEBA的智慧政务系统方案,将先进的UEBA技术和可信计算机制引入智慧政务系统的安全防护中,从而可以清晰地了解当前系统的安全状态,对攻击事件进行历史溯源和还原,同时根据当前的状态判断智慧政务系统安全所处的水平和状态以及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在民航飞速发展的同时,空中交通也变得更加复杂、快速、多变,与之相关的种种问题也逐渐显现。同时,作为近几年取得重大突破的计算机辅助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多个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的空管相结合,更有利于构建一个更加安全、有序、高效的智能化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本文主要从国内外空管发展现状、空管系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以及人工智能在空管系统的应用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最后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空中交通管理中应用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设计出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安防闭锁系统,该系统融合了 RFID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了安防闭锁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物联工作。在设计时,构建出包括设备层、闭锁硬件层、闭锁工作层和管理层的安防闭锁系统,应用支持 IEC 61850 通信协议的通讯模块进行数据通讯,使得上层管理中心可以直接获取底层RFID设备信息。该系统还设计出包括标签、阅读器、数据管理系统的RFID射频智能锁,通过nRF905 射频收发芯片实现安防故障数据的接收和发射,通过设置有D触发器的闭锁控制电路实现故障信号的接收,并控制PWM脉冲动作,执行闭锁动作。试验表明,本文研究的方法响应时间短,计算速度快,准确度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西安航空学院实验室管理的缺点,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智能门禁系统。该系统分为下位机门控装置系统和上位机系统平台管理,下位机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利用RFID技术、无线WiFi技术和电磁锁模块,实现了用户识别、信息传输和门锁控制;上位机以Java Web技术为前端,Tomcat为服务器,MySQL为数据库,实现了管理员添加、查看用户信息,设置IC卡有效时间等,最终实现了实验室门禁的智能化管理工作。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性能优异,不仅能够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便捷性和成本低廉等优点,该系统在智能实验室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1],弥补了传统技术数据不安全、系统壁垒等问题,其应用已延伸至物联网、数字金融、产权交易等许多领域。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公安信息管理,有利于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现阶段,各个国家都在争先布局和发展人工智能,以期能在未来科技革命中抢占高点和先机。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人脑工作的技术形式,它包含系统推荐、人工神经网络、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方面的内容。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节省人力资源、提升效率,可较好地弥补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课题主要集WEB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面向对象技术、DCOM技术、多Agents(代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为一体,实现网络系统的智能综合管理。利用WEB技术的多层体系结构和分布式计算技术实现管理站的可移动性和与平台的无关性;将人工智能中基于事件关联的模型推理技术应用在系统的内核及其代理系统中,实现系统管理智能化。  相似文献   

20.
莫宏伟 《智能安全》2023,2(1):75-81
随着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推广应用,人工智能给生活、生产带来便利的同时,其破坏作用和隐患也引起了各国政府、机构的重视。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所引起的安全问题受到更多关注。但是,从智能的形态角度看,智能安全与人工智能安全在内涵上还有很多区别。本文首先阐明智能安全的内涵,指出人工智能安全实际上主要是技术层面的智能安全,但智能安全不仅涉及技术安全,还包括智能系统在各行业广泛普及带来的国家层面的安全问题,以及机器智能、混合智能等新智能形态发展给人类整体带来的潜在风险。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智能安全体系并给出了具体措施。狭义的人工智能安全与广义的智能安全理念相结合,有利于确保整个国家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把握先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