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信息理念、信息技术和信息规范的体现,通过对管理过程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和集成,加速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从而实现了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项目信息的有机整合,BIM技术能够实现项目的多维可视化、多功能立体化展示.文章结合水利工程特点和BIM技术特征,系统阐述了其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工程管理检查碰撞优化、建筑物可视化三维立体展示等优势,并提出利用BIM控制项目建设时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水利工程进度控制、施工协调、工序优化和科学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智慧水利(互联网+水利)是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关键,即通过对水文信息、水资源信息、水工情信息,以及管理等信息的感知监测,借助互联网实现各类信息的全面整合与共享,实现防洪除涝、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现代化水利行业管理服务等领域科学预测预警、评估决策,从而全面提高水利精细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带动水利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江新  张巍  彭振礼  李琦 《人民长江》2013,44(19):103-107
现阶段水电施工企业对战略成本以及各项目、各职能部门的全面成本管理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成本管理中存在局部最优而非整体最优的情况。基于此,在工程项目群价值链构成分析基础上,集成工程项目价值链、项目群内部、横向、纵向价值链以构建价值链整合成本管理模型和项目群全面成本管理模型,并从组织体制、资源配置、信息平台和群绩效评估4个方面提出了成本管理的保障措施,以实现项目群全面成本最小化和整体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该模型对于开展工程项目群全面成本管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相似文献   

5.
建筑市场的多样化必然要求管理模式的多样化,轻型化管理通过减少项目管理层、压缩项目组织机构、整合企业和社会资源,以实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项目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刘小虎  梅仑 《治淮》2007,(1):40-41
随着防汛信息化的发展,各种防汛信息都开始以网页的形式进行发布。淮委以往的各种防汛信息都是以独立工作部门方式发布,各种信息综合使用很不方便。随着防汛信息的不断丰富,这种工作方式已不能满足防汛工作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开发“淮河防汛信息网”对各种防汛信息整合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网页是针对防汛的实际业务需要而设计的信息服务网页。它不仅具有自己的管理特点,还将从各角度为用户考虑,将实现与用户使用相关的各方面所需要的功能,以求完善用户的使用和管理。一、系统结构网页将防办、气象、水情、遥测4个信息网的防汛信息进行整…  相似文献   

7.
杭州大江东江东大道提升改造工程项目,位于城市繁华路段,为避免道路附属杆件众多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道路交安、智能交通工程施工时,依赖路灯杆件对多种设备进行整合,通过综合灯杆将多种交通信息设施及系统进行整合形成管理平台,同时对各类箱体、地下管线、电力和视频监控设施等进行集约化设计,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从而做到多杆合一施工成果,实现实用性与美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张金强 《陕西水利》2012,(2):177-179
大型灌区续建和节水改造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项目的电子化管理。通过项目信息的录入和运行维护,方便快捷地对改造项目进行管理,同时实现了全国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的信息共享。在实际应用中也暴露出信息录入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河流域自近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以来,建设了一大批信息化系统工程。由于受管理方式、投资力度、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已建各信息化系统之间普遍存在信息孤岛、重复建设、利用率低等问题。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采用对原有系统升级改造、补充建设数据和应用平台基础等技术手段,进行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整合和优化,逐步实现塔里木河流域数据资源高度共享、网络互联互通、业务应用功能全面、信息服务及时便捷、决策支持可靠有力,全面提升流域水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水利工程信息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掌握准确、完整的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可以更加卓有成效地开展项目管理工作,为项目管理正确决策提供依据,提高项目管理水平。1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水利工程项目产品由于位置固定、型式多样、结构复杂和体积庞大等基本特征,决定了水利工程施工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的品种多、用量大、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从而使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呈现以下主要特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制约性强、信息流量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魏锦程  张志果  胡博  梁涛  韩超  牛晗 《给水排水》2020,46(7):139-143
我国城市供水监管信息量庞大、信息化程度低,已建成的监管平台或系统各自为政、信息源分散。将城市供水全过程监管业务化平台与相关平台和系统进行对接,能够实现监管信息的有效整合。平台对接整合对象可以分为与监管业务化平台存在业务交互的平台和仅作为数据源的管理平台。对接整合数据类型包括基础信息、水质数据和其他数据。对接方式包括提升整合、对接整合和共享整合。通过对接口类型进行归并,并编制接口开发规范,实现了接口对接标准化,为平台进一步扩大对接整合范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综合项目管理系统是以在建项目为管理对象,实现对工程从项目招投标、工程开工到工程竣工的整个生命周期各阶段和各业务环节的有效数据管控。通过综合项目系统的管理运行,可建立公司、分局、项目部三级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进而满足各层级有效数据管理需求,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以提高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13.
灌区信息化仍处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之中,各类信息管理系统不断涌现,由于历史沿革与规划设计等原因,很多系统在数据机构、平台系统、开发技术等方面差异巨大,前后项目建设衔接不畅的现象较为普遍。单就现有系统而言,各系统或应用的数据之间存在较强关联性与互补性,但受限于系统架构,数据未得到充分利用,信息数据的整合应用与共享交互弱化,阻碍了信息化管理整体效能的发挥。因此,灌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亟须构建统一的基础数据平台对灌区内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实现灌区业务的有效对接与资源复用。  相似文献   

14.
莫丹 《中华建设》2014,(6):78-79
在知识经济时代,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是一种时代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是项目管理竞争的核心因素。只有不断引起高新技术,推动项目管理信息化才能实现竞争力的提升,才能实现质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管理"三大信息平台建设"的现实作用就尤为明显,而本文的主要探讨重点也在于此。一、项目管理“三大信息平台建设”开发原则所谓项目管理的“三大信息平台”指的是工程造价信息平台、招标采购信息平台、合同实施过程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5.
汪娴 《内蒙古水利》2011,(6):159-160
TBM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及时采集、整合TBM施工过程信息,全面记录了TBM施工过程的工程信息、技术文档、施工管理、成本管理、设备管理及维修等信息,在新疆001水利工程中实现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孤岛"问题凸显,迫切需要整合水利信息化资源。文章以水资源管理业务系统整合为切入点,在水利信息共享平台基础上,对基础设施、水资源数据、水资源业务应用进行整合,实现软硬件、数据资源共享,对全市水利信息系统建设及整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贵州中水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落脚河水电站工程采取全过程项目管理的模式,运用科学的组织论、方法论、系统论的理念及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效地整合和利用了各种资源;同时,优化项目的时间组合,了解利益相关方的需求,认真识别管理风险,提升信息管理水平等,从而确保该项目全过程管理实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基于Internet网络技术,以实现水利信息化为目的,构建了基于B/S架构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信息支持平台,实现水利工程项目信息服务、规划计划、建设管理、政务服务4大模块的信息管理,使水利工程从传统管理迈向现代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增强业务交流的准确性、及时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利》2005,(5):67-68
该系统是正在开展的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专题项目之一,其研制的主要目的是模拟流域平原河网地区水流运动情况,对河湖水量、水质进行联合计算,研究水资源配置方案等。系统主要包括河网水量、废污水负荷、河网水质、太湖湖流和太湖湖区水质等5大模型以及与流域产汇流模型进行的系统整合计算等。系统基础资料库和模型库建立前台一体化操作平台,采用空间地理信息和数据信息相结合、方案生成和方案结果数据库管理等多种最新信息处理技术,提供强大的集成管理和分析功能,并充分考虑了系统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开放性、灵活性和扩展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安全监测是保证大坝自身结构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在对大坝进行安全监测的过程中涉及众多动静态信息,如何把这些信息进行综合集成和有效管理与分析,是工程建设与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因此,提出研制开发了长河坝水电站安全监测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综合运用3S技术、海量数据库管理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及虚拟现实(VR)技术等,对长河坝水电站安全监测信息进行动态管理,构建长河坝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信息平台和三维虚拟模型。实现信息整合和数据共享,并在工程整个生命周期里实现信息的动态更新与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