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西药对症处理基础上,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醒脑静注射液和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应用)和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各49例,两组于治疗14天后观察患者的疗效、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疗效显著.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场效应联合中药舒筋强骨膏外敷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7例患者采用自制的中药舒筋强骨膏,直接外敷,以肩周痛点为主,再联合场效应治疗仪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97例患者,痊愈64例,显效23例,好转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97%。结论:场效应联合中药舒筋强骨膏外敷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方法简单,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服用米非司酮基础上再给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脉平片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15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98例);两组病人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风心病、高脂血症的例次、年龄、病程、分期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连续治疗20天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9%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6%.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1.结论:脉平片联合治疗对脑梗塞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华丽 《新中医》2009,(6):79-8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视神经盘炎的疗效。方法:对40例患者予当归龙荟汤加减联合抗生素、激素及支持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8.4%。结论:当归龙荟汤合西药治疗急性视神经盘炎,疗程短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98例重症胰腺炎的护理体会,宜在提高护理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 年11月98例患者,通过密切观察,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的疗效.结果:痊愈80例,明显好转13例,好转4例,死亡1例.结论:加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观察和进行有效护理是减少死亡率.提高完全治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8例临床疗效进行报道.方法:利用定位旋转斜扳法对我院康复门诊9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痊愈23例(23.47%),显效63例(64.29%),有效9例(9.18%),无效3例(3.06%),显效率87.78%,总有效率96.94%.结论: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针药联合对更年期综合症辩证分型分治,观察疗效,以期找到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合适方法.方法: 对经我院中医科治疗的256例更年期综合症患者辩证分型,针对不同型患者采取不同针药联合分治,观察疗效.结果: 依据中医辩证分型将更年期综合症分为3型:肝型(178例)、肾型(44例)和混合型(34例);经2-3个疗程的针药联合分治,有效率分别为88.2%、90.9%和88.2%.结论: 针药联合对更年期综合症辩证分型分治,可以简化操作、降低治疗成本、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红金消结胶囊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将42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3组,治疗组168例,采用红金消结胶囊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中药对照组158例,采用红金消结胶囊治疗;西药对照组94例,采用他莫昔芬治疗。结果:治疗组及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5.00%、61.39%、46.81%;总有效率分别为98.21%、89.87%、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金消结胶囊联合三苯氧胺是治疗乳腺增生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化痔汤治疗重度内痔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98例重度内痔患者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术后给予化痔汤口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术后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个月,疼痛、便血、痔核脱出等症状均消失,残留皮赘2例,无明显不适,未予特殊处理.均未发生感染、大便失禁、肛门狭窄、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至随访结束时,均未见内痔复发.结论: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化痔汤口服治疗重度内痔,简便易行,创伤小,不良反应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肝胃郁热型胃痛患者130例用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每日1剂,5日为一疗程,1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30例患者显效98例,有效3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2%。结论: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型胃痛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丹参黄连汤治疗胃病瘀阻胃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37例胃痛瘀阻胃络患者用自拟丹参黄连汤治疗,15天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迭87.8%。结论:自拟丹参黄连汤治疗胃病瘀阻胃络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胃炎的防治与护理疗效观察。方法:对本组全部134例小儿胃炎患者采用药物结合护理治疗。结果:134例患者中,治愈88例,显效3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5%。结论:临床上除药物治疗外,护理也十分重要,本文134例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及护理人员的悉心护理,总有效率98.5%,取得了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胃癌的效果。方法:6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34倒(对照组),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CHPP)并射频透热(RF)组34例(热灌组)。结果:热灌组有效率(65.5%)高于对照组(42.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并射频热疗联合静脉化疗可明显改善胃癌的治疗效果,可以术后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的总结。方法:对我院骨科2005年9月~2008年11月4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病人、不同训练时期的功能锻炼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本纽48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未出现关节脱位、感染、下肢血栓性深静脉炎、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至1年,患者假体及髋关节功能良好,均能下地行走。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和术后的正确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可提高髋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手法牵引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颈椎病疗效.方法:采取手法治疗,颈椎牵引,口服药物治疗.结果:82例中痊愈27例,显效40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8%.结论:手法牵引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颈椎病有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0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130mg/m2+5/%葡萄糖500ml稀释,静注第1天,卡培他滨1000mg/m2,日二次口服,第1-14天,21天为1周期,一般为2周期后评价疗效.按WHO标准评估疗效和副作用.结果:CR1例、PR15例、SD8例、PD6例.总有效率53.3%,疾病控制率80%.中位生存期8.5个月.生活质量提高,KPS评分平均提高12分.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患者中,毒副反应较轻,临床应用安全、方便,可作为晚期胃癌的治疗方案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和胃法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脾胃和气煎(黄芪、西党、白术、云苓、砂仁等药物)治疗胃脘痛患者98例。结果:治愈84例,治愈率达85.7%;好转12例,占12%;总有效率98%。结论:益气健脾和胃法治疗胃脘痛疾病有疏肝健脾、降逆助消化、除湿和胃的显著功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拟升胃复位汤治疗胃下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升胃复位汤治疗单纯性胃下垂患者80例,随证加减。结果:治愈55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结论:自拟升胃复位汤治疗单纯性胃下垂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巴氯芬和左莲饮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并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08-2010年就诊与我院门诊的顽固性呃逆的病人,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联合治疗组给与巴氯芬和左莲饮联合用药,对照组仅用巴氯芬,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巴氯芬和左莲饮联合治疗组53例病人,显效45例(84.9%),有效8例(15.1%);对照组48例病人,显效31例(64.6%),有效5例(10.4%),联合治疗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巴氯芬和左莲饮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