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估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差值法在鉴别血尿来源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29例血尿患者的血MCV和尿MCV,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值,用他来判别血尿来源,并与尿MCV法作比较.结果以MCV差值≥9.70 fl为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标准,其敏感度为0.920,特异度为0.987,正确率为0.961;以尿MCV≤70.75 fl为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标准,其敏感度为0.880,特异度为0.899,正确率为0.891.结论与尿MCV法相比,MCV差值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筛检血尿来源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测定血、尿红细胞平均体积差值鉴别血尿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差值法在鉴别血尿来源中的价值。方法 测定 12 9例血尿患者的血MCV和尿MCV ,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值 ,用他来判别血尿来源 ,并与尿MCV法作比较。结果 以MCV差值≥ 9.70fl为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标准 ,其敏感度为 0 .92 0 ,特异度为 0 .987,正确率为 0 .96 1;以尿MCV≤70 .75fl为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标准 ,其敏感度为 0 .880 ,特异度为 0 .899,正确率为 0 .891。结论 与尿MCV法相比 ,MCV差值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可以作为筛检血尿来源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相差显微镜和UF-100联合检测鉴别血尿来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相差显微镜和UF-100联合检测在鉴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中的价值。方法用相差显微镜和UF-100联合检测105例不同来源血尿标本的尿RBC数、尿RBC形态及尿RBC平均前向闪射光强度(RBC-MFsc)等。结果70例肾性血尿尿RBC数通常<500/μl,尿RBC畸形率84%;当RBC-MFsc≤70ch(Channel)时,敏感性90.2%,特异性83.6%,诊断符合率92.8%。35例非肾性血尿的主要特点是:尿RBC数通常>500/μl,尿RBC畸形率14%;RBC-MFsc通常>80ch。结论联合检测分析尿RBC数、尿RBC形态及RBC-MFsc等指标能客观、准确地鉴别和诊断血尿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普通光镜进行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对血尿肾源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光学显微镜对血尿中红细胞形态进行鉴别分型及计数,对照血尿判断标准归类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结果在血尿肾源性诊断上敏感性为87.3%,特异性为82.7%,且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畸形率明显高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结论普通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对血尿来源的定位诊断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且成本较低、使用方便,更易于在基层医院检验科普及使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尿沉渣分析仪在肾性与非肾性血尿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尿沉渣分析仪sysmexUF-100在鉴别血尿来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UF-100检测80例不同来源血尿样本的红细胞。结果 应用UF-100检测变异性尿红细胞对肾小球性血尿诊断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75%。结论 用UF-100检测变异性尿红细胞以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作为鉴别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尿红细胞直径测量对血尿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种简便、可靠的鉴别血尿来源的实验诊断方法。方法 对 5 7例血尿 (肾小球性血尿 36例 ,非肾小球性血尿 2 1例 )患儿的尿红细胞分别进行直径测定、相差显微镜检查及容积曲线测定 ,并对其鉴别血尿来源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 三种方法中 ,直径法无论在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其它两种方法。结论 尿红细胞直径测定用于鉴别血尿来源操作简便、结果可靠 ,适宜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对鉴别血尿来源的价值。方法回顾102例血尿患者的尿红细胞形态,用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尿畸形红细胞对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价值。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AUC=0.953)表明尿畸形红细胞对肾小球性血尿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尿畸形红细胞大于或等于70%为该实验室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最佳诊断点(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92.3%)。结论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对鉴别血尿的来源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普通光学显微镜、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分别应用以上2种方法检测98例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并与肾组织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诊断肾小球源性血尿敏感性92.7%,特异性88.0%;普通光学显微镜诊断肾小球源性血尿敏感性85.4%,特异性84.0%,2种方法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方法对鉴别血尿来源均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血、尿中红细胞平均体积差值(ΔMCV)鉴别肾性和非肾性血尿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BAY-12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00例肾小球性疾病和非肾小球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和尿中ΔMCV,计算二者之间的差值,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确定临界值;同时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液异常红细胞情况。结果肾性与非肾性血尿患者自身血和尿中ΔM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78,以ΔMCV≥10fL鉴别肾性、非肾性血尿约登指数为0.82,敏感度为92%,特异性为90%。相差显微镜法的敏感度为94%,特异性为92%,两种方法诊断血尿来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尿中ΔMCV鉴别肾性和非肾性血尿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可以作为筛查血尿来源较好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联检对鉴别血尿来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经临床确诊的102例肾小球和非肾小球疾病患者的新鲜中段尿作仪测尿红细胞形态相关信息、尿沉渣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和部分理化指标的测定,比较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51例肾小球疾病中仪测法和显微镜法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2%和94.1%;51例非肾小球疾病中仪测法和显微镜法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2%和92.2%。如以非均一性红细胞为鉴别肾性血尿的标准,显微镜法和仪器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1%、92.2%和90.2%、88.2%;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联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1%、94.1%。结论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联检对鉴别血尿来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相差显微镜下血尿中红细胞形态改变在鉴别血尿来源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肾小球性疾病血尿215例;非肾小球性血尿233例;正常对照组210例,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与临床肾活检诊断血尿进行比较,评价相差显微镜下尿红细胞形态判定血尿来源的可靠性。结果215例肾小球性血尿患者中非均一红细胞血尿阳性率为96.3%,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阳性率为3.7%,233例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中均一红细胞血尿阳性率为96.1%,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阳性率为3.9%。相差显微镜法的灵敏度为96.3%,特异度为96.1%。结论在相差显微镜下检测红细胞形态操作简便,结果与临床符合率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对鉴别血尿来源和定位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尿中异形红细胞诊断血尿来源。方法采用2%Tris缓冲盐水(pH7.4)甲基绿染液法,对128例血尿患者在显微镜下观察变形红细胞形态和百分率,对照肾小球性血尿诊断标准,分别统计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肾小球性血尿68例,其中63例表现为畸形红细胞性血尿,2例为正形红细胞性血尿,3例为混合性血尿,其敏感性为92.6%,特异性为97.1%。非肾小球性血尿60例,其中58例表现为正形红细胞性血尿,2例为混合性红细胞血尿。其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92.1%。结论 Tris缓冲盐水甲基绿染色法具有试剂简单、方法简便、不需特殊仪器和设备、红细胞着色明显、红细胞形态保存时间长等特点,对于判断血尿来源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为早期诊断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疾病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依据,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164例血尿儿童进行血、尿红细胞平均体积测定,探讨尿MCV法在儿童血尿来源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血MCV将血尿儿童分为MCV>72fl组和MCV<72fl组,采用日本MEK-6318K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测定静脉血MCV(MCVB)和尿液MCV值(MC-VU)。结果血尿儿童血MCV>72fl组50例肾小球性血尿MCVU均小于72fl,50例非肾小球性血尿MCVU均大于72fl;血尿儿童血MCV<72fl组31例肾小球性血尿MCVU均小于72fl,33例非肾小球性血尿MCVU中28例小于72fl,假阳性率为84.4%。结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易患缺血性贫血,导致本身MCVB降低,使MCVU相应降低,导致尿MCV法鉴别血尿来源的特异性降低。提示在尿MCV法鉴别儿童血尿来源时,要注意观察MCVB,以免造成血尿来源的误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用三次尿棘红细胞(G1细胞)计数鉴别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的应用价值。方法用普通光镜通过比较经肾活检证实的75例各类型肾小球疾病患者和60例非肾小球疾病患者一次及三次血尿标本G1细胞数,并作统计分析。结果以G1细胞≥5%为标准一次尿检敏感性为74.7%,三次尿检对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3.3%。结论与一次尿检比较,三次尿G1细胞检查可提高G1细胞的检出率,对肾小球性血尿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更好。  相似文献   

15.
UF-100尿沉渣分析仪鉴别血尿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UF-100尿沉渣分析仪鉴别血尿来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对159例肾小球性血尿和213例非肾小球性血尿标本进行检测,统计红细胞各项数据,并将仪器红细胞提示信息与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标本的红细胞平均前向散射强度(RBC-MFsc)分别为56.9±16.3和101.7±5.8(P<0.01)、红细胞平均前向散射光分布宽度(RBC-Fsc-DW)分别为36.1±12.8和15.4±6.2(P<0.05)、70%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RBC-P70-Fsc)分别为57.8±15.8和121.1±6.2(P<0.01);红细胞提示信息与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判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分别为93.7%和80.5%,差异有显著性(P<0.01),特异性分别为83.1%和 87.3%,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无主观因素干扰,结果敏感准确、客观可靠,是一种有价值的鉴别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的过筛试验.  相似文献   

16.
一种提高尿红细胞形态应用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提高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的应用价值 ,寻找一种简便而又有效的判定方法。方法 :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了 68例各类型的肾小球性疾病病人和 83例非肾小球性疾病病人的血尿标本 ,并用畸形、畸 /环形、环形、正形四种方式进行判定其形态。结果 :用畸形、畸 /环形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7.5%和 94.7%、1 3.8%和 59.4% ;用正形、环形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59.2 %和 95.9%、2 5%和 76.9%。结论 :该法能最大限度地区别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 ,又能给检查者以明确的判定方法和临床应用的明朗指征 ,是一种简便而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尿红细胞Tamm Horsfall蛋白 (THP)检测在确定血尿来源上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诊断明确的 86例肾小球性血尿和 2 6例非肾小球性血尿患儿尿样本同时进行尿红细胞THP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和尿红细胞的形态检测 ,比较这两种确定血尿来源方法的差异。结果 :在 86例肾小球性血尿中 ,红细胞THP检测法确定肾小球性血尿 79例 ,7例与诊断不符 ,在 2 6例非肾小球性血尿中 ,红细胞THP检测法确定为非肾小球性血尿 2 4例 ,2例与诊断不符 ,灵敏度为 91 9% ,特异性为 92 3 % ,准确性为 92 0 % ,漏诊率为 8 1% ,误诊率为 7 7% ,尿红细胞的形态检测法敏感性为 77 9% ,特异性为 69 2 % ,准确性为 76 7% ,漏诊率为 2 2 1% ,误诊率为 2 2 1% ,两者在灵敏性、准确性和漏诊率上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在特异性及误诊率上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尿红细胞THP检测法确定血尿来源优于红细胞形态检查法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对血尿定位诊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光学显微镜对血尿中红细胞进行计数及形态分型;应用Midtron JuionⅡ尿干化学分析仪对尿酸碱度、蛋白、隐血试验进行分析.对照肾小球性血尿判断标准区分肾性和非肾性血尿.结果 肾小球肾炎组光镜下尿中红细胞数及畸形率比非肾小球疾病组显著升高.尿畸形红细胞对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为87.1%,特异性为91.9%,与文献报道大致相符.结论 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对血尿来源的定位诊断具有指导作用,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且无需特殊仪器设备,适于基层医院普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分析法和显微镜法判断血尿来源的准确性,为临床参考提供数据资料。方法 206例血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肾小球病变患者101例,非肾小球病变患者105例。分别用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简称UF1000i)分析法和显微镜法分析尿液中红细胞(RBC)的形态,判断其来源并统计分析其检测性能的优劣。结果显微镜法的敏感性为88.1%,特异性为74.3%;UF1000i分析法的敏感性为92.1%,特异性为82.8%,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显微镜法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UF1000i分析法AUC为0.928。结论 UF1000i分析法在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中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其判断血尿来源的诊断价值优于经典相差显微镜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尿变形(D)红细胞的一种新分类法在肾小球轻微病变血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确诊为肾小球轻微病变患者和73例非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血尿标本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进行分类,同步检测尿蛋白及管型。结果在84例肾小球轻微病变血尿中,经242次检测红细胞,以D1+D2≥5%为诊断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49.6%、100%、67.4%,以新分类法(D1+D2≥5%或D3≥20%)为诊断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1%、98.5%、93.0%。D1+D2≥5%组与D1+D25%而D3≥20%组间尿蛋白、细胞管型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0.01P0.05),而透明管型、脂肪管型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1+D2≥5%或D3≥20%是诊断肾小球轻微病变血尿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