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前我国虾的主要养殖品种有罗氏沼虾、青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等,上海地区主要是罗氏沼虾、青虾与南美白对虾三种。2000年我场养殖170亩罗氏沼虾、40亩南美白对虾,下面就去年的养殖情况与广大同行作一交流。一、养殖设施8亩左右的虾塘26只(其中5口塘养殖南美白对虾),总面积210亩,池塘底质良好,水质清新,透明度在30~40厘米,水深1.6米左右,每口塘配备一台增氧机,进排水方便。二、苗种的投放4月上旬进行清塘消毒,干塘曝晒5天,每亩用100公斤生石灰改良池底。10天左右,向池塘加新水,水口处设置60目的滤网。5月上旬…  相似文献   

2.
盐碱地水产养殖技术100问(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9影响对虾养殖的主要水质因素有哪些? 对于利用盐碱水养殖对虾来说,首先应考虑水质类型、特点,包括离子组成、碱度、pH值、盐度等,对盐碱地开展南美白对虾养殖十分重要.南美白对虾对盐度适应范围比较广,但在养殖期间应注意尽量减少盐度大幅变化.其次是水温,最适温度是对虾快速生长的前提,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对虾代谢旺盛,摄食量增加,且消化的效率高,生长速度快.南美白对虾生长适宜温度在25~30℃.还有是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是对虾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衡量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以上三个是盐碱地水产养殖必须重点关注的水质因素.  相似文献   

3.
盐碱地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高产高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延河 《齐鲁渔业》2006,23(1):25-25
为了探索黄河下游地区盐碱地池塘无公害养殖南美白对虾经验,博兴县水产局2004年进行了“北方盐碱地池塘无公害养殖南美白对虾高产高效技术研究”试验项目。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养殖对虾苗种选用从广东湛江、山东潍坊以  相似文献   

4.
对虾养殖过程中的水质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水质因子对养虾的影响及对虾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通常用溶解氧、pH值、氨氮、硫化氢、盐度、水色、水的味道和透明度来表示水质化学指标和物理性状。溶解氧不仅是保证对虾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生长的必需物质,又是改良水质和底质的必需物质,在对虾养殖的全过程中均应保证有充足的溶解氧,最好能保持在5mg/L以上。养殖南美白对虾底层水一般不应低于3.5mg/L,当溶解氧降到1mg/L时,南美白对虾便有浮头死亡的危险;养殖中国对虾底层水一般在短时间内不得低于4mg/L。池塘底质和水中浮游生物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溶…  相似文献   

5.
由于生长快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病性,南美白对虾继中国对虾之后,得到大面积推广养殖。地处黄河三角洲中心区位的东营地区,有滨海盐碱地资源和黄河水资源,利用“上农下渔”等模式开发的池塘,适宜养殖南美白对虾。  相似文献   

6.
<正>南美白对虾是浙江省水产养殖主推品种,杭州市和台州市是浙江省南美白对虾主要养殖区,养殖已有10多年的历史,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由于浙江气候等原因,露天池养殖南美白对虾,当年10月至翌年3月多是闲置期。加上经多年养殖,对虾池塘底部呈现严重的富营养化,对虾发病率明显增加,影响了养殖产量和效益。如利用虾塘闲置期,在底部淤泥中种  相似文献   

7.
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的蓬勃发展,养殖密度不断提高,养殖设备不断改进,池塘内传统使用的叶轮式增氧机缺点越来越明显。为了提高放养密度,有效改善池塘底质状况,使池水每天24小时保持充足的溶氧,笔者在慈溪市绿田养殖场一养虾塘进行了试验,采用池底充气式增氧方法养殖南美白对虾,结果获得高产高效益。现把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的蓬勃发展,养殖技术和密度不断提高,养殖设备不断改进,池塘内传统使用的叶轮式增氧机缺点越来越明显。为了有效改善池塘底质状况,使池水每天24小时保持充足的溶氧,笔者在慈溪市绿田养殖场周云根养虾塘(由海涂围垦开发而成)采用池底充气式增氧方法养殖南美白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北方地区盐碱地池塘无公害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经验,山东省博兴县水产局2003年进行了北方盐碱池塘无公害养殖南美白对虾高产高效技术研究试验项目,取得成功,现介绍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材料养殖对虾苗种选用从广东湛江、山东东营以及本地培育的南美白对虾苗。养殖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盐碱地池塘水质具有高pH值、高碳酸盐碱度、高离子系数以及水质类型繁多的特点,其"三高、一多"的特点,给水产养殖带来很大的难度。现在片区内盐碱地池塘多以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养殖为主,罗非鱼上市时间集中,难以获得好的售价,南美白对虾发病率逐年升高且程度愈发严重,养殖经济效益越来越低。为探索新的养殖模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特  相似文献   

11.
王树海 《水产养殖》2007,28(2):36-38
本文主要针对南美白对虾及盐碱地的特点,进行池塘养殖试验,摸索南美白对虾的池塘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2.
偷死病主要发生在南美白对虾高密度养殖方式的虾塘,通常在水温32℃以上,养殖时间在60天以上较易发生;规格在140只/千克以下对虾较易发生。发病初期,一般每天在水面可发现已死亡的南美白对虾,随着水质继续恶化,每天在池底或水面可发现越来越多死  相似文献   

13.
池塘水质的好坏对南美白对虾苗的放养和养殖都非常重要,特别是放养前的水质质量,直接影响虾苗的成活率。笔者对浙江省慈溪市5万多亩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水质调节得比较理想的池塘一般都能获得高产高效,而水质较差调节措施又不力的池塘,就很难获得高产,甚至有的虾塘发生亏损现象。现把水质要求和调节措施的技术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南美白对虾在全国各地盐碱地池塘养殖已经相当普遍。南方沿海各省连年受到南美白对虾病害的困扰,而天津市各区县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成功率较高,但主要养鱼池塘套养模式产量普遍较低。大面积养殖池塘套养南美白对虾亩产在50~150千克。笔者根据多年实地考察认为鱼池套养南美白对虾的产量上升空间很大,其关键因素是池塘水质调节。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衡水市大宗淡水鱼养殖池塘因受土质和水质的影响,养殖品种较少、产量较低,加上近年来受市场波动影响,养殖效益低下。为了摸索一套适于衡水市大宗淡水鱼池塘养殖增产、增效的新模式,近年来,河北省淡水养殖产业创新团队衡水泥鳅和淡水虾综合试验推广站进行了大宗淡水鱼养殖池塘套养南美白对虾的实验研究。实验的套养模式主要有鱼种池套养南美白对虾、成鱼池套养南美白对虾、池塘定置网箱外围套养南美白对虾。  相似文献   

16.
吴琴瑟 《河北渔业》2012,(6):22-23,46
我国对虾养殖池塘多数是20世纪80- 90年代建造的,当前虾塘建造标准低,面积大、水浅,配套不规范,经过长时间的养殖,淤泥沉积,池塘污染老化严重,病害多、产量低.尤其近年来追求高产高效,养殖密度不断增加,造成池塘的残饵增加,生物排泄物及尸体等腐烂、分解,引起水质和底质的恶化,使水中营养元素的氮、磷等发生非正常变化,并产生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造成对虾池塘污染日益严重.破坏了虾塘原有的生态平衡.养殖对虾疾病不断发生,放虾苗后多次失败排塘,养虾难于成功,有的虾农谈虾色变,对养好虾缺乏信心.为何对虾养殖疾病多?往往对池底沉积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未能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清除.因此,要养好虾,要在对虾养殖前,整治好旧虾塘的底质,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质,只有底质好,才能水质好,"养水先改底".整治与修复好底质是养虾成功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又称凡纳滨对虾,与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并列为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3大优良对虾之一。目前我国淡水、半咸水、高盐度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成熟、养殖面积规模化或初具规模。但是,北方地区正常海水(盐度20~35)的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规模小、养殖风险大。我国沿海有大量的海水池塘可以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海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口感好,其商品虾销售价位和同规格的中国明对虾不相上下,所以,开展正常海水直接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正>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虾养殖的重要经济品种,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养殖与大棚设施多茬养殖。其耐寒性差,江浙地区池塘一年养殖期在5个月左右,池塘利用和养殖时间利用较低。青虾是我国传统的淡水小型虾类养殖品种,具有食性广、繁殖力高、适应性强等特点,但池塘单养产量和效益不显著,适宜与其他品种混、轮养或套养。为增进南美白对虾主导品种养殖模式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9.
南美白对虾,又称凡纳对虾,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杂食性等特点。饵料是养虾的主要投入。投饵不足,会影响对虾生长,导致抵抗力下降;投饵过量,会浪费饲料、污染水质与底质,诱发虾病。所以科学投喂饵料是成功养殖的关键。一、影响南美白对虾摄食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与外塘养殖相比,因养殖环境封闭、水体较小、养殖密度高,与外塘养殖相比具有不同的水质变化特点,因此,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水质调控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对虾养殖的成败,笔者结合唐山市丰南区近两年温棚对虾养殖实际情况,针对温棚对虾养殖中水质调控总结如下。1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水质变化的主要特点养殖水体环境相对稳定。一方面养殖水体温差减少,避免了养殖前期虾苗冻伤情况,养殖期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