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三种模式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高速发展,其招生规模也在不断迅速扩张,个中弊端亦日趋突显.那么,为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保驾护航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势必应不断改革、与时俱进.而如何保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科学、公正、有效,将是一项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本文力图在研究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不断改革和美国GRE考试制度的基础上,阐述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三种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解决研究生就业问题的工作日益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统计软件对研究生就业焦虑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其成因、表现及引发的后果。同时,通过对特殊群体的深入研究也能发现普遍性规律,进而为我国研究生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随着高校研究生扩招政策的推广而日益增加,特别是自2008年恢复专业硕士招生制度以来,专业硕士人数更是呈井喷式增长,导致研究生就业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是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生的一种专业学位制度,是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顺应科学技术发展及世界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的重大变革.为确保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本文多方面,多角度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改进我国研究生教育转型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研究生扩招,尤其是实行两年学制后,硕士研究生的质量相对下降.本文从学生生源及招生、在校期间培养、导师队伍建设和加强学院监控等四方面探讨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复试工作作为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和提高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针对当前复试工作重视度不高、复试选拔作用发挥不充分等现象,指出工作中应提高对复试工作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复试工作方案,创新复试形式,加强信息公开和监督检查,为考生提供温情服务,促进复试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比研究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工学硕士研究生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培养模式上的差异.在培养目标上,将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成专业上有一技之长,适应社会发展新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而工学硕士研究生则培养成为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全日制专业硕士侧重于实践教学;而工学硕士侧重于培养创新性思维.在质量评价体系上,全日制专业硕士应该以企业实践评价为主,结合学术论文和导师评价;而工学硕士应该以学术论文为主,结合专利、导师评价等.目前招收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因此在学生培养上需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采取学校、企业双导师制,最终实现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的基本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来自不同高校的313名硕士研究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结合事后访谈考察了性别、年级、专业、工作经历等诸因素对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在不同维度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学校需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硕士研究生学习的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8.
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是研究生培养的主体与硕士研究生培养基本环节之间所形成的组合样式及运行方式,具有自适应性、多样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我国现行硕士生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目标单一,培养方案千人一面、培养管理僵化、指导形式单一、淘汰机制缺位等问题.需在培养目标重新定位、改革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健全研究生评估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从教育主体来探索导致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下滑的原因,如生源质量下降,硕士生的心理适应性弱化、师资队伍跟不上,教师授课方式单一.笔者提出应通过加强招生管理,确保入口"优化";加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教育;加大导师权利;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这些措施来提高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硕士研究生生源结构相对复杂,而通过调剂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考生第一志愿落选的挫败感,对调剂院校,调剂专业的生疏感和抵触都是引起这部分考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正确定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科研爱好,构建研究生导师、辅导员,心理辅导教师为主体的研究生管理工作队伍,对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防患于未然是预防调剂硕士研究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从2020年开始按调整后的专业学位类别进行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内蒙古工业大学调整后的能源动力硕士专业学位包括动力工程及电气工程专业领域,因此急需进行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修订。本文针对我校动力工程专业领域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及专业实践两方面介绍了本领域的改革内容,优化了课程体系,拓展了专业实践基地,对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研究生扩招,尤其是实行两年学制后,硕士研究生的质量相对下降本文从学生生源及招生、在校期间培养、导师队伍建设和加强学院监控等四方面探讨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比研究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工学硕士研究生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培养模式上的差异。在培养目标上,将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成专业上有一技之长,适应社会发展新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而工学硕士研究生则培养成为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全日制专业硕士侧重于实践教学;而工学硕士侧重于培养创新性思维。在质量评价体系上,全日制专业硕士应该以企业实践评价为主,结合学术论文和导师评价;而工学硕士应该以学术论文为主,结合专利、导师评价等。目前招收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因此在学生培养上需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采取学校、企业双导师制,最终实现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从教育主体来探索导致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下滑的原因,如生源质量下降、硕士生的心理适应性弱化、师资队伍跟不上、教师授课方式单一。笔者提出应通过加强招生管理,确保入口“优化”;加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教育;加大导师权利;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这些措施来提高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中导师的使命与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以来,我国逐步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使硕士研究生培养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但是由于其生源主要为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了培养出合格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广大导师承担起历史使命,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为培养出一批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付出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自地方高校实行自主招生以来,吸引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加强地方高校自主招生宣传工作已为许多高校所重视。从地方高校自主招生宣传工作的学生家长心态、社会专业就业率等角度出发,分析地方高校在自主招生宣传方面的具体实施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电力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提出建立高水平导师团队、确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加强学位论文各培养环节控制等改革措施,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适应工作环境能力强的高质量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招生管理工作周期长、任务重、信息量大,实施信息化管理很有必要。分析了信息化管理实施的保障措施,即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提高招生工作人员素质和加强信息安全,阐述了信息化管理在研究生招生宣传、初试、复试和录取工作各环节的具体应用,并认为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多元化的高校招生宣传信息平台已经形成,考生可从多种媒介了解高校招生信息.考生对各种招生宣传媒介的信任程度比较高,"现场招生咨询"和"招生简章"是考生最愿意接受的两种招生宣传形式,考生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越来越强,家长的意见主要起参考作用.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充分发挥学校网站的宣传功能,积极向影响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他人"进行宣传,将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社会化,加强农村招生宣传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国电气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如何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并具有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是目前各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山东理工大学通过深入研究生培养基地,在对各高校培养模式和本校研究生就业情况调研基础上,构建了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体系,有效提高了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凸显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