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青海云杉半同胞家系遗传变异及二代优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省小陇山沙坝试验基地9年生40个青海云杉家系子代测定林树高、新梢、冠幅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云杉家系间各性状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青海云杉各性状中家系遗传力均大于单株遗传力,各家系间树高、新梢、冠幅三者之间表型相关均为极显著相关。以家系树高育种值为选择指标,共选出8个优良家系。采用配合选择最佳线性预测(BLUP)估算单株育种值,选出来自21个家系的102个优良单株,其树高比群体均值高出36.25%,期望遗传增益是27.97%。说明配合选择具有兼顾高遗传增益和广遗传基础的优点。这些优良家系和单株可作为营建青海云杉二代种子园试验林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15年生水曲柳自由授粉家系的子代测定林,用方差分析对树高和胸径进行了家系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估算了遗传力和遗传增益.结果表明,水曲柳优树子代之间的遗传品质有显著差异,优树树高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489、0.644,优树胸径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437、0.538.在育种工作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选择强度,利用不同的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3.
杉木改良代无性系种子园子代测定林营建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阳新县七峰山林场杉木改良代无性系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性状,发现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杉木改良代无性种子园半同胞家系,经初级种子园子代测定林的选择,仍存在着较为丰富的变异,具选育潜力。其树高、胸径和材积间呈紧密相关关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分别是0.4187、0.3315、0.4988,单株遗传力分别是0.2113、0.1329、0.2494,均为材积>树高>胸径,具有较强遗传力。按照33.3%的入选率,树高、胸径和材积入选10个家系均相同,其遗传增益分别是6.15%、7.21%、26.06%,可作为营建高世代种子园和进行人工交配进行全同胞测定的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杉木57个自由授粉家系进行子代测定,结果表明,8 a生杉木种子园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超过对照5.82%、11.67%和31.08%,变异系数分别为20%、22.16%和58.4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家系间差异显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26、0.35和0.36,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56、0.69和0.68.以材积超过家系平均值15%为入选标准,选择出优良家系13个,平均遗传增益为22.9%.  相似文献   

5.
分析日本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5块试验林,119个家系,1962个单株)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旨在开展二代优树选择,为在湖北等北亚热带高山区建立第2代种子园提供种质资源。研究结果表明:各遗传测定林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显著。胸径、树高及材积性状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18~0.73,0.17~0.59和0.19~0.78,家系遗传力为0.34~0.80,0.42~0.79和0.18~0.81,单株遗传力一般低于家系遗传力。利用最佳线性预测(BLP)估算单株育种值。对比配合选择和家系/家系内选择2种选择方法表明,配合选择得到的二代优树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由家系/家系内选择得到的二代优树群体,2种方法所得到的预期遗传增益相似。基于兼顾高遗传增益和广泛遗传基础的原则,认为配合选择方法选出的二代优树更适合用于日本落叶松高世代种子园的建立。最终采用配合选择方法选出来自49个家系的二代优树137株;5块子代测定林入选二代优树的材积期望遗传增益分别为26%,98.3%,42.9%,24%和56.4%。  相似文献   

6.
利用14年生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50个家系测定材料进行了树高、地径、新梢、冠幅4个性状的方差分析、遗传变异分析,并利用树高育种值和最佳线性预测(BLUP)估算单株育种值评选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研究表明,青海云杉家系各性状遗传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树高、冠幅家系遗传力为0.702和0.752,单株遗传力为0.655和0.534,均受较高遗传力控制,通过树高育种值选出优良家系15个,遗传增益为11.29%。采用配合选择选出来自41个家系的131个优良单株,遗传增益是37.19%。  相似文献   

7.
以引自甘肃省小陇山林科所经过苗圃测定3年生青海云杉15个家系为研究对象,观测了各家系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树高、当年新梢长、地径、南北平均冠幅、顶轮分枝数,并对家系间6个生长性状指标进行了分析,综合选择出了优良家系。结果表明:青海云杉15个家系生长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主要生长指标树高与其它生长指标都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多性状综合选择出3个优良家系,这个家系的现实遗传增益7年生平均树高比其它12个平均树高提高10.4%,当年抽梢提高14.4%,地径提高15.4%,冠幅提高21.9%,保存率提高8.5%。  相似文献   

8.
11年生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漳平五一国有林场11年生90个家系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的生长性状调查研究,在对比分析、方差分析基础上判定家系优劣,估算遗传参数与计算遗传增益。结果表明:各家系间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具有较高的遗传力。11年生时入选的28个优良家系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11.7 m、15.0 cm、0.0991 m3,遗传增益分别为3.3%、13.4%、31.8%;在优良家系内进行优良单株选择,入选103个单株,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达到12.4 m、17.7 cm、0.1440 m3。遗传增益分别达4.7%、23.9%、69.1%。可显著提高马尾松用材林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红松实生种子园建园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3 a生容器苗做定植材料效果好,结实量较裸根苗提高59.33%;陡坡立地条件母树生长最好,缓坡次之,平地最差;建园的232个家系中树高、胸径均为正选择的家系数为89个;树高、胸径遗传增益均高于5%、10%、15%的家系数分别为41个、12个、6个.优树树高单株和家系遗传力均大于胸径遗传力,且树高和胸径单株遗传力均小于家系遗传力;露水河、八家子和敦化三地种源树高单株和家系遗传力均大于胸径遗传力,且树高和胸径单株遗传力均小于家系遗传力.露水河种源树高、胸径单株和家系遗传力均高于三地种源,树高、胸径单株遗传力分别高出20.0%和20.6%,树高、胸径家系遗传力分别高出10.64%和11.63%.  相似文献   

10.
刺槐自由授粉子代测定与无性系测定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同一批优树繁殖成无性系和实生家系子代分别建立遗传测验林,12年生时进行树高、胸径、主干高、单株材积4个性状测定,计算它们的变异系数,并进行各自优良无性系或家系的选择,最后比较两种选择策略的遗传进度、遗传增益。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表型变异系数比家系间大76%以上,遗传变异系数大70%以上,按20%的入选率,入选无性系的遗传增益比入选的家系高128%以上,因而对刺槐改良采用优树无性系选择的效果比实行有性繁殖的种子园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南方红豆杉家系进行了生长节律变异研究,以选育优良速生的南方红豆杉家系.[方法]在江西分宜、湖北京山、浙江淳安和浙江龙泉4个地点对2年生南方红豆杉家系容器苗进行了苗期遗传测定和苗高生长节律观测,分析了其性状变异的家系效应、地点效应及家系×地点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参试的南方红豆杉苗高、地径和苗高生长节律参数在家系间、地点间和家系×地点间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南方红豆杉家系间苗高最大值分别高出最小值76.20%(江西分宜)、52.98%(湖北京山)、55.42%(浙江淳安)和78.10%(浙江龙泉);地径最大值分别高出最小值126.67%、23.68%、37.02%和26.48%.南方红豆杉家系间苗高和地径变异系数在11.81%~26.50%之间.对南方红豆杉2年生容器苗各性状进行遗传力估算,遗传力在0.80~0.97之间.相关性分析认为不同测试点间苗高与苗高生长节律参数具有不同相互关系,江西分宜点苗高与线性生长速率呈负相关,而浙江龙泉点苗高与线性生长速率则呈显著正相关.以苗高作为主要性状指标,从4个测试点中筛选出7个南方红豆杉优良家系.[结论]南方红豆杉家系间,苗高、地径与苗高生长节律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差异,遗传改良潜力较大,家系各性状遗传力较大,受较强的遗传控制,早期选择有一定的可靠性.家系与地点的互作效应显著说明部分家系生长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强,遗传稳定性较弱;其中闽11和三元06两个优良家系在4个测试点中均被选中,遗传稳定性较强,可在多点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思茅松自由授粉家系遗传参数与早期选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思茅松自由授粉子代测试林的生长与形质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进行优良家系选择,为建立思茅松高世代种子园及培育优良无性系苗木提供种质资源。[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214个思茅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试林中选择胸径、地径、树高、枝下高、冠幅、通直度、树干圆满度、树冠圆满度、材积及地上生物量等生长与形质性状,利用线性混合模型进行遗传参数的估计,进行优良家系筛选。[结果]思茅松自由授粉子代测试林生长与形质性状的遗传参数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较高,其中,地径的家系遗传力最大(1.105)。材积的预期遗传增益高于地上生物量,利用家系/家系内选择方法进行优良家系的筛选,材积的预期遗传增益为60.75%,入选家系为60个;地上生物量的预期遗传增益为44.22%,入选家系为66个。轮盘数、通直度和树干圆满度对材积和地上生物量都有显著影响。[结论]在早期选择中,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对思茅松自由授粉优良家系的选择有重要参考作用,4年生思茅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试林中各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在早期选择中可以筛选出适合不同培育目标的优良家系,最大限度挖掘其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山苍子不同家系幼林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及稳定性分析,为山苍子优良家系选择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13个半同胞山苍子家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重庆万州、湖北京山和福建清流3个试验点营建家系试验林。对23年生山苍子幼林的树高和地径性状进行测定和多点联合分析,并采用AMMI模型对山苍子各家系的生长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1)山苍子家系的树高和地径在家系和地点效应上均达到显著(0. 01 P0. 05)或极显著(P 0. 01)水平,地径的家系和地点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0. 01 P 0. 05); 3个试验点树高和地径的表型变异系数为20. 98%~29. 27%,遗传变异系数为0. 62%~20. 35%,其中,地径的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普遍大于树高;树高的家系遗传力为0. 003~0. 578,地径的家系遗传力为0. 455~ 0. 806。(2)综合双标图和稳定性参数得出:家系JY2和GX4地径表现较好且稳定性较高。[结论]山苍子家系的树高和地径在家系和地点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 01),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在家系水平上,树高受低等到中等强度的遗传控制,地径受中等到高等强度的遗传控制。各家系在福建清流试点生长表现最好,湖北京山试点居次,重庆万州试点最差,其中家系JY2和GX4在3个试验点地径均表现较好且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油松自由授粉家系分阶段测定与选择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分阶段测定油松自由授粉家系间差异和选择油松优良家系,对82个油松家系(22年生)进行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分析树高和胸径的年-年遗传相关、表型相关及历年的遗传方差和环境方差、遗传及表型变异系数、遗传力的同时,研究不同林龄树高和胸径与22年生时材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油松家系间树高、材积等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结合早期选择效率和选择正确率及去劣错误率,认为油松优良家系选择是可以在早期进行的,其初选年龄应是9年生时。此外,在22年生时以材积育种值为选择指标,筛选出24个油松优良家系,其单株材积实际增益分别较对照28、95和106增加了36.54%、8.92%和18.63%。最终选出速生优良家系和二代优树 61株,子代测定林入选二代优树的材积遗传增益分别较对照28、95和106增加了57.74%、25.81%和37.03%。所选出的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可作为油松育种材料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引种的云杉种和种源试验林的适应性和生长变异研究,选育出最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种和种源。[方法]以甘肃省小陇山沙坝试验基地引种的欧洲云杉、黑云杉、白云杉、蓝云杉、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6个树种20个种源为研究对象,分别对6、7、9 a幼林龄的生长性状(树高、地径、新梢和冠幅)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以早期评价云杉种和种源。[结果]6、7、9 a生长期内不同云杉种间和种源间的差异多数达到极显著,表明不同种间和种源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利用树高兼地径为主要指标筛选出7个优良种源,分别为欧洲云杉加拿大AB01、AB03种源、白云杉加拿大GL01种源;黑云杉加拿大MA05、MA07、MA08和MA10种源,树高、地径现实增益均超过11%。欧洲云杉、白云杉种源树高与经纬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海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黑云杉种源树高也与经纬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但与海拔相关不显著。[结论]在原产地纬度49°16'~58°38'N,经度68°13'~118°24'W区域范围内引进欧洲云杉、白云杉、黑云杉种源,是适宜在甘肃小陇山栽培的云杉树种。  相似文献   

16.
湿地松样本量大小对性状遗传力估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保证遗传力估算精确度较高的前提下,探讨对已有湿地松测定群体遗传力评估最经济有效的调查取样数量(样本量),为遗传选择提供最佳的遗传参数和选择策略。[方法]以61个湿地松22年生半同胞家系的胸径、树高等生长性状和木材基本密度、弹性模量等材性性状测定值为试验数据,利用ASReml-R软件混合线性模型的限制性极大似然估计法(REML)估算各性状在不同参试样本量下的遗传力及其标准误。通过比较分析在不同样本量下各性状遗传力及其标准误估算值的收敛性,讨论样本量对性状遗传力估算的影响,进而确定各性状遗传力评估所需的最少样本量。[结果]对于61个湿地松自由授粉家系测定林,当测定的家系数少于39个或者随机测量的单株数小于600株时,估算的遗传力极不稳定,标准误偏大,随着样本容量或家系容量的增加其精度与准确性逐渐增加;遗传力较低的性状其遗传力估计所需样本量普遍大于遗传力较高的性状。[结论]对本研究的测定群体而言,要获得精确度较高的遗传力估算值,所需测定的湿地松家系数应该大于39个或者随机测量的单株数大于600株;由于材性性状遗传力相对较高,其需要测定的样本量可相对少一些。本文为大型用材树种遗传力估算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实例研究,结果及相应的研究方法对于类似遗传测定群体遗传参数估算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山地木麻黄种源间抗风性、生长及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山地木麻黄的良种选育和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7个山地木麻黄种源为试验材料,于造林后2、5、7 a时测定山地木麻黄种源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等数量性状,并于造林后7 a时调查主干分叉习性(AP)、主干通直度(SFS)、侧枝密度(DPB)、侧枝直径(TPB)、绿色小枝长度(LDB)、侧枝分枝角(APB)、侧枝长度(LPB)等形质性状以及抗风性(RES),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揭示其遗传变异规律。应用坐标综合评定法对山地木麻黄种源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造林后2、5、7 a时,27个山地木麻黄种源间保存率和抗风性差异显著(P0.05);对造林后7 a时保存率较高的18个种源进一步分析显示,上述3个年份各种源间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等生长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7 a时,TPB、APB、LDB、AP和SFS等形质性状在种源间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生长性状的种源遗传力明显高于形质性状,二者分别受中度或中度偏下和低度遗传控制;随着林龄的增长,树高的遗传变异系数变化不大,而胸径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1.89%~12.30%、11.67%~13.67%、30.20%~38.11%;7 a时,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为3.84×10~(-5)%~5.56%。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树高作为山地木麻黄早期选择性状较适宜。[结论]依据坐标综合评定法,筛选出17877、19489和19490等3个优良种源,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楸树无性系早期生长变异和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评价和选育优良楸树(Catalpa bungei C. A. Mey)无性系。[方法]本研究利用32个楸树无性系7年的生长测定数据,以分析其生长规律及早期生长过程。对各无性系的单株材积生长进行Logistic拟合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对32个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楸树无性系在不同年份(1 a除外)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差异极显著,说明楸树无性系间变异丰富。楸树单株材积变异系数最大(7.84%~35.56%),胸径次之(11.89%~17.29%),树高最低(6.91%~10.87%),无性系单株材积改良潜力较大。同时生长后期单株材积(0.75)和胸径(0.82)保持较高的重复力,意味楸树单株材积受遗传控制较强。利用无性系单株材积生长平均值,拟合了楸树无性系单株材积生长曲线的Logistic模型,估算的生长参数在无性系间具有较大差异。楸树无性系7年生单株材积平均年生长量呈"S"型曲线生长趋势,而连年生长量先上升后下降,在第5年达到高峰,截止到本次调查时还未达到数量成熟。相关性分析显示:楸树无性系单株材积生长量与最大生长速率(MGR)、线性生长速率(LGR)、线性生长量(LGI)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32个楸树无性系分为4大类,其中第I类的楸树单株材积生长总量较大,且具有较强的后期生长潜力。[结论]不同楸树无性系的遗传变异丰富, 1-1、22-07、19-01、16-05、16-01、16-07等6个无性系生长潜力较高,可作为楸树的优良无性系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红豆树优树自由授粉子代遗传多样性及其对生长的影响,比较天然居群子代和孤立木子代遗传多样性差异,揭示子代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天然居群在子代遗传多样性维持中的作用,为红豆树遗传保育和优异种质挖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来自浙、闽、赣、川等26个红豆树优树自由授粉家系为研究对象,利用11对SSR引物对765个子代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同时分析子代遗传多样性参数与种子、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1)红豆树优树子代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有效等位基因数为7.766个,观测杂合度(H_O)和期望杂合度(H_E)分别为0.469和0.865。(2)除SSR8外,其余位点的观测杂合度均小于期望杂合度,表明子代群体绝大多数位点处于杂合子缺失状态。(3)红豆树不同家系的遗传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12号家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8号家系则最低。(4)比较发现,天然居群子代的遗传多样性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孤立木子代。(5)F统计量和分子方差分析(AMOVA)均表明,红豆树优树子代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家系内,家系间的遗传分化相对较小。(6)相关性分析发现,子代遗传多样性参数与种子性状、子代年高生长量呈显著正相关(r=0.378~0.527)。[结论]较大的红豆树天然居群在维持其子代较高遗传多样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子代遗传多样性显著影响苗木生长,这为红豆树遗传保育和优良家系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黑杨派基因库内无性系生长特性的遗传分析解荷锋,于中奎,陈一山,张绮纹,徐红关键词黑杨派,基因库,生长特性,遗传变异黑杨派杨树在杨属栽培种中速生性能及经济价值最高[1],其中尤以美洲黑杨为佳。我国从长江流域到黑龙江以南,广大平原地区都适宜生长[2]。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