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4—2016年湖北省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在县域上分布差异和趋势,探讨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DEA-BCC与DEA-Malmquist模型分别分析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采用Tobit模型分析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4—2016年湖北省部分县域乡镇卫生院效率处于非有效水平。人均GDP、新农合政策内住院补偿比和财政补助对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技术进步下降是乡镇卫生院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湖北省乡镇卫生院总体技术效率偏低,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各县域加强乡镇卫生院区域内管理以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合理增加财政投入、优化医保政策支持等措施,加大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2—2014年湖北省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情况,并分析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为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湖北省64个县的医疗卫生资源情况进行调查,采用DEA-BCC模型分析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技术效率,DEA-Malmquist模型测算全要素生产率,面板Tobit模型分析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1)2012—2014年湖北省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技术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811、0.817和0.7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和是否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对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的技术效率有显著的影响。(2)2012—2013年湖北省有38(59.4%)个县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下降,其中,20个县是由于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共同下降造成,16个县是由于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下降造成;2013—2014年38个县(59.4%)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下降,其中,33个县是由于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下降造成。结论:(1)湖北省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技术效率较低,从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看,可以通过推进分级诊疗、合理增加卫生投入、制定改革政策兼顾资源效率等措施提高资源技术效率;(2)大部分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下降,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对乡镇卫生院效率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2017年湖北省和河南省8个县域医疗共同体内37家乡镇卫生院的运行数据,运用bootstrap-DEA方法测度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效率,采用随机效应面板Tobit回归模型分析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对乡镇卫生院服务效率的影响。结果除规模效率外,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值均较低;技术进步带动乡镇卫生院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对乡镇卫生院规模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县域医疗共同体虽然可以明显增加乡镇卫生院扩大规模所获得的规模效率,但其未能有效提升乡镇卫生院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建议从优化政府财政投入结构,明确医共体运行管理制度化,创新规范人才管理机制以及贯彻落实配套医保政策四个方面深化医共体建设在强基层方面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评价"县乡卫生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效率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优化县域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绍兴市8家县级医院和16家乡镇卫生院,调研收集2010-2014年投入产出数据,分别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探究两级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结果2010-2014年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效率分别为0.575~0.603和0.711~0.725,且投入指标对两级医疗机构产出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县级医院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乡镇卫生院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县乡卫生一体化管理模式促进了县域医疗机构服务效率的提高,但须关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内部运营管理水平以及乡镇卫生院的规模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乡镇卫生院动态效率.方法 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模型,以湖南省281所乡镇卫生院2000年~2008年的资料为例,分析其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281所样本卫生院投入产出要素均呈现增长趋势;样本卫生院的全要素生产率、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提高;中心卫生院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提高,技术提 高幅度大于效率;一般卫生院的全要素生产率、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提高.结论 研究期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上样本卫生院以效率改进为主;中心卫生院以技术进步为主,一般卫生院以效率改进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乡镇卫生院动态效率.方法 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模型,以湖南省281所乡镇卫生院2000年~2008年的资料为例,分析其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281所样本卫生院投入产出要素均呈现增长趋势;样本卫生院的全要素生产率、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提高;中心卫生院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提高,技术提 高幅度大于效率;一般卫生院的全要素生产率、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提高.结论 研究期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上样本卫生院以效率改进为主;中心卫生院以技术进步为主,一般卫生院以效率改进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近年来广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地区乡镇卫生院的运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方法:运用Bootstrap-DEA模型测算2015—2020年试点地区乡镇卫生院静态、动态运行效率,借助Tobit模型检验各因素对效率的影响。结果:2015—2020年试点地区乡镇卫生院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小于0.9,未达到有效状态;6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小于1,处于退步状态;医护比、全科医生数占比、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人均GDP、重点人群数量对综合效率有正向影响,出院者平均住院日、门急诊病人人均费用对综合效率有负向影响。结论: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地区乡镇卫生院运行效率退步,原因主要在于技术进步指数下降,建议完善乡镇卫生院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与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效率变化,并对医疗服务效率变化原因进行分解。方法: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模型,对30家样本乡镇卫生院2009~2012年的医疗服务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动态分析。结果:2009年,医疗服务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小于1,2010~2012年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均大于1。结论:技术进步是医疗服务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乡镇卫生院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原因进行分解。方法: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30家样本乡镇卫生院2009—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动态分析。结果:2009—2010年,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均小于1,2012年平均全要素生产率为1.058,21家卫生院全要素生产率大于1。结论: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国乡镇卫生院的运行现状及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前后的效率变化,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数据包络分析和Malmquist指数,分析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产出效率。结果 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效率均数为0.773,最高为1.000,最低为0.384,效率的地区差异较明显。2016—2018年,除纯技术效率略有上升外,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均有所下降。乡镇卫生院整体运行效率较低,产出不足与投入冗余是主要原因,规模效率和技术制约了乡镇卫生院生产率的增长。结论建议:因地制宜,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医疗共同体配套政策;引导居民转变就医理念,合理就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州市新医改以来乡镇卫生院的动态效率变化。方法:采DEA-Malmquist指数分析广州市乡镇卫生院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结果:2009—2013年,25家乡镇卫生院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了18.7%,技术进步年均增长了16.9%,技术效率年均增长了1.6%,纯技术效率年均增长了1.0%,规模效率年均增长了0.6%。结论:2009—2013年,广州市乡镇卫生院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技术进步的作用,而卫生院内部的管理和经营决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11-2013年南充市乡镇卫生院的运行效率变化情况,并对不同县区、类型卫生院进行比较。方法利用聚类分析对乡镇卫生院产出指标进行筛选,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Malmquist模型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TFP index)。结果 2011-2013年南充市乡镇卫生院年平均TFP index为1.084,年平均增长率为8.4%;中心乡镇卫生院与一般乡镇卫生院TFP index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县区卫生院TFP index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聚类分析可有效地筛选指标,技术进步是乡镇卫生院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DEA-Malmquist模型对评价乡镇卫生院运行效率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乡镇卫生院动态效率.方法 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模型,以湖南省281所乡镇卫生院2000年~2008年的资料为例,分析其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281所样本卫生院投入产出要素均呈现增长趋势;样本卫生院的全要素生产率、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提高;中心卫生院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提高,技术提 高幅度大于效率;一般卫生院的全要素生产率、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提高.结论 研究期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上样本卫生院以效率改进为主;中心卫生院以技术进步为主,一般卫生院以效率改进为主.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ynamic efficiency of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Methods Based on the DEA-Malmquist indices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 indices of 281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in Hunan province with panel data from 2000 to 2008. These include technological change indices, efficiency change indices,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 indices and scale efficiency change indices. Results A growth trend is identified with all the input/output factors in all the 281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the sample health centers are found with a growth in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efficiency and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the center health centers are found with a growth in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echnology, efficiency and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with greater technical improvement than efficiency; health centers at large are found with improvement i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efficiency and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Conclusion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sample health centers were characteristic of improved efficiency in terms of all factor productivity; central health centers characteristic of improvement in technology, while health centers at large are characteristic of improved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农合实施前后,乡镇卫生院生产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投入和产出指标,使用DEAP2.1软件,分析24个乡镇卫生院9年间的生产率变化、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结果:研究地区24所乡镇卫生院的生产率平均值从新农合试点之前的1.566,降低到试点开展期的1.463,再降低到新农合全面实施期间的1.200。结论: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的变化。规模效率的衰退是技术效率衰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区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营效率和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动趋势。方法:利用2013-2015年重点联系区县卫生计生统计年报数据,分析基层医师日均担负门急诊人次数和住院床日数的年增长率,以及每个职工管理慢性病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年增长率;运用DEA-BCC模型分析总技术效率,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其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因素的变化。结果:2013-2015年重点联系区县基层医师日均担负门急诊人次数和住院床日数分别以4.3%和0.5%速度递增,职工年平均管理慢性病患者人数、65岁及以上老年人数分别以0.8%和-4.3%速度递增;2015年,48.3%区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63.0%区县的乡镇卫生院处于相对有效的运行状态。与2014年相比,机制体制改革力度大的区县,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营有效、全要素生产效率呈增长趋势。整体上,2013-2015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下降了5.2%和1.0%。结论:部分重点联系区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要素生产效率有待提高,需要补足技术短板和继续完善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时空角度研究我国省级单元公共卫生支出效率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支出效率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对我国31个省区2010~2019年公共卫生支出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实证分析,构建Tobit回归模型探究影响公卫生支出效率的因素。结果:综合效率(0.674)、纯技术效率(0.775)、规模效率(0.869)三者均值表明纯技术效率是致使综合效率偏低的主要因素;各时段,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值普遍小于1,全要素生产率整体表现为下降;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年均降低率分别为1.37%和5.29%,技术进步是驱动全要素生产率降低的主要因素;公共卫生支出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中部地区的综合效率普遍高于东西部地区,中部(0.9280)及西部(0.9535)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值整体高于东部地区(0.9123);人均GDP、城镇化率、公共卫生支出占比和人口密度对公共卫生支出效率具有显著影响。结论:我国公共卫生支出效率有待提高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组织管理水平、技术进步不足是阻碍我国公共卫生支出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应采取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合理调整公共卫生支出结构与规模等相关措施提高我国公共卫生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北京市2006-2015年年间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服务效率的动态变化,并比较分析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全要素生产率在不同区域和医改前后变动的差异,为提高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的服务效率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北京市2006-2015年的医院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分析。结果:2016-2015年年间,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分别在以0.92%和3.88%的速度进步,公立医院得益于技术效率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民营医院更加依赖于生产技术的进步;不同区域和医改前后的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有显著差异。结论:公立医院全要素生产率进步速度高于民营医院主要源于技术效率的进步,民营医院应继续提高管理水平,公立医院要进一步提高规模效率,达到最佳适宜规模运营。同时卫生部门要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跨省地级市数据,从市场份额和资源配置考察民营医院参与市场竞争对医院运行效率的促进效应。方法 利用2011—2018年5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简称HHI指数)计算医院市场集中度,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2011—2018年样本地区医院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分别上升了0.04、0.01、0.03。在市场份额中,门急诊诊疗人次、出院人次HHI指数分别下降了0.06和0.10;在资源配置中,执业(助理)医师、实有床位数HHI指数则下降了0.09和0.14。固定效应面板回归分析发现:门急诊诊疗人次HHI对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指数具有显著的正向或负向影响;出院人次HHI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均有显著负向影响;执业(助理)医师HHI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具有显著的正向或负向影响;实有床位HHI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 市场竞争对医院运行效率作用机制出现分化:市场份额竞争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改善,抑制技术进步;资源配置竞争则相反。应健全社会办医政策体系,完善社会办医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层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算我国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时空演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优化中医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2014—2021年我国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借助可视化工具揭示时序变化和空间差异特征,利用Tobit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2014—2021年我国中医药卫生资源效率总体稳定但呈下降趋势,尚未实现有效配置。从空间分布来看,不同省份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存在差异,中西部地区综合效率普遍高于东部地区,资源配置不均衡。结合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结果发现,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制约了效率提高;从全要素的空间演化来看,我国各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大部分省份已转向效率地正增长,东西部地区整体高于中部地区,但西部地区波动幅度较大;从影响因素来看,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密度和病床使用率对效率具有正向作用。结论:我国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技术水平和管理体系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算和分析深圳市坪山新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康中心")运行效率,为提高社康中心运行效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Bootstrap-DEA方法测算坪山新区21家社康中心2012—2014年社区健康服务效率,使用Malmquist-DEA指数分析社康中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变化趋势。结果 :2012—2014年21家社康中心的效率值经过Bootstrap纠偏后均低于纠偏前;Bootstrap-DEA效率值低于均数的分别有6家、8家、8家,效率值属于"差"(0.600)的社康中心分别有0家、2家、3家。2012—2014年样本社康中心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进步趋势(年增幅9.4%),技术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年降幅4.3%),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一致(年增幅14.3%)。结论 :Bootstrap-DEA方法较传统DEA方法提高了效率测算的精度。整体上坪山新区社康中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源自技术进步,但技术效率下降。社康中心一方面需要增加高水平的医务人员,激发规模效率;一方面需要开展绩效评价、绩效标杆、跨组织学习,通过提升内部管理,提升纯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