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南昌水专学报》2016,(5):66-70
法院法治文化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它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属性,不断夯实公民价值共识的达成和社会信仰的建构。我国法院法治文化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法院符号系统缺少中心意义的表达、法治精神文化认同度不高、西方普世价值观渗透、新媒体舆论导向不足等现实困境。法院法治文化建设应遵循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彰显其司法特性,提高其精神认同,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平台作用,理直气壮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众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存在理论内涵上的相关性和价值追求上的一致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在推进依法治国和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在价值层面使人们对宪法、法律的尊重成为可能和必要;同时,要以法治方式构建价值观建设长效机制,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以法治实践引领核心价值观建设.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主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对此,高校应积极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化课堂教学人格培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有效培养新时期大学生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指导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兴力量,近十年来发展很快。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工作,就是要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尤其是新生年级。独立学院应该在新生年级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探索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和职业价值观培育需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并对专业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从而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积极打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的专业文化。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价值取向;为企业文化建设内容起到了引领作用;为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道德基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公共事业处特色文化,就必须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引领,建设对社会高度负责的企业文化;必须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引领,建设依法依规治企的企业文化;必须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引领,建设以人为本和谐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7.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了国家层面的价值标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人民群众积极宣传、弘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基础,正确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高度重视正确价值取向的培育。培育正确价值取向,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必须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必须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必须强化体制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9.
张謇精神的内涵包括了爱国理想、责任担当和精进意识、诚信理念和友善情怀等方面。张謇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实质、根本内容、风骨品格、思想渊源和践行路径等方面是契合的。必须发挥张謇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用张謇精神推动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在践行核心价值观中传承张謇精神,并在培育和践履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首先要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 入法治建设的内涵, 把握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此基础上, 重点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 4 个 维度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加强法治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保障民主政治的实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诚信友爱的落实,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在法治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法律调整模式,使得法律更能及时地反映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冲突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上义与利的冲突;价值本位上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的冲突;价值标准上一元与多元的冲突。引发价值观冲突的根源在于价值主体的多元化、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全球化的影响等。为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必须对多元冲突的价值观进行整合,这种整合包括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整合中的引领作用;倡导集体主义的主导价值观;坚持一元与多元的统一;必须把继承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和批判吸收西方价值观结合起来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正全力推动法治社会建设,法治建设实践导致人们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法治导向型价值观将成为社会主导价值观之一。文中介绍了法治导向型价值观的特点是尊重法律、信仰法治、厉行法治。认为培养法治导向型价值观对大学生未来发展和法治社会建设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从加强法律知识教育,深化对权利、义务、正义、自由和平等等基本概念认识,增加法律实践等方面着手,引导大学生培养法治导向型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的内涵。高校应利用红色文化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功能,将其融入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等加深大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社会责任意识担当,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对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法治素养是法治化建设进程中的基石保障,是塑造现代化公民必备的核心素养,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化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价值意蕴。法治知识、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能力是法治素养的构成要素,与认知机制、推理机制、决策机制和建构机制一一对应。如何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法治素养需要从全面依法治国的宏观面向、法治教育和普法活动的中观面向和个体形塑的微观面向合力培育。  相似文献   

16.
法治原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在法治原则下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公平正义的宪法、立法、司法和执法实现路径构成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独特法治景观。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法治社会,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须弘扬法治理念,加强法制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公平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也是人的至上美德.公平正义美德,是公平正义原则和价值在个人思想、行为中体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与倾向.培育大学生公平正义美德,是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与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需要.依据公平正义美德的形成条件,高校应在德育内容、制度建设、教育理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