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吸收式热力循环有限时间热力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晓勇  陈林根  何琳  孙丰瑞 《制冷》2007,26(1):18-24
在概述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基础上,综述了利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对吸收式制冷循环和吸收式热泵(第Ⅰ类吸收式热泵和第Ⅱ类吸收式热泵)循环进行热力学优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西气东输”的大好形势下,吸收式制冷与热泵将会得到相应的发展。吸收式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主要集中在联合循环、高温热泵、氨水吸收式、燃气吸收式、太阳能、溶液的特种分离式、开式吸收式、运转与控制、吸收器、强化传热传质的添加剂以及缓蚀剂等方面。本文摘要介绍了这些开发与研究内容,以求引起读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原理及特点,并与蒸气压缩式水源热泵进行了一次能源效率下的制冷EER、制热COP、冷热平均COP’和制冷制热能力比ε的比较,得出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与蒸气压缩式热泵各自的最佳工作域。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西气东输"的大形势下,吸收式制冷与热泵将会得到相应的发展.吸收式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主要集中在联合特环、高温热泵、氨水吸收式、燃气吸收式、太阳能、溶液的特种分离式、开式吸收式、运转与控制、吸收器、强化传热传质的添加剂以及缓蚀加剂有及缓蚀剂等方面.本文摘要介绍了这些开发与研究内容,以求引起读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和供热两用装置,在65℃-90℃废热水驱动下,实施制制冷循环及Ⅱ型热泵循环的试验研究结果,文内给出了吸收制冷循环和Ⅱ型热泵循环的热力系数,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稀溶液浓度和放汽范围及负荷水温度的变化关系。并分析了不同驱动热水温度下的经济运行工况,制冷循环制冷量与Ⅱ型热泵循环供热量间的区配关系及系统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给出了真实溶液下吸收式热泵的理想过程模型。首先讨论了真实溶液溶液流量无限大的工况,推导出其温度提升系数,与理想溶液相比,用修正系数kr进行修正,kr主要取决于发生器溶液和吸收器溶液的活度系数,对于第一类吸收式热泵,kr大于1,对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kr小于1;分别讨论了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COP,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COP相比理想溶液过程降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COP相比理想溶液有所升高。在溶液循环量无限大的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有限循环流量的真实溶液工况,定义了有限流量时的温度提升系数,与真实溶液溶液流量无限大相比,修正系数kr还受溶液放气范围的影响,溶液放气范围越大,修正系数kr越低;当溶液流量有限时,kr小于溶液流量无限大的工况,COP也低于溶液流量无限大的工况;真实溶液下溶液流量无限大或者有限均满足COP1TaTe/TgTc(第一类热泵),COP20.5TaTe/TgTc(第二类热泵)。最后应用本文提出的真实溶液理想过程模型分析了两个实际案例。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到,采用本文的分析方法,不需要计算内部复杂的溶液循环过程就能得到吸收式热泵的外部性能参数。本文给出的理想过程模型从新的角度出发对吸收式热泵的热量变换过程给出了清晰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氨水吸收式制冷以其节能环保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氨水吸收式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主要集中在高效循环工质对的寻求、系统循环的优化组合、低品位热能的利用、吸收强化与小型化、以及强化传热传质的添加剂等方面,特别是吸收器的吸收强化和添加剂的研究,成为氨水吸收式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该制冷循环由高温烟气驱动,采用两级发生,实现了能量的分级利用,有助于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引入GAX循环,回收了部分吸收热,有助于提高循环的COP;引入喷射器,使得吸收压力高于蒸发压力,吸收过程在较高压力下进行,有助于提高吸收终了浓溶液的浓度,增大放气范围,改善循环的性能COP.  相似文献   

8.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是一种兼备环保与节能的制冷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发展。本文介绍了关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两方面研究,一方面是增压提效亚稳平衡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机组特性研究,另一方面是添加剂对溴化锂溶液表面张力与传递性能的复合效应及其耦合机理研究。这两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优异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吸收式制冷(热泵)循环流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吸收式制冷作为最早的人工制冷方法,诞生至今已有200多年。在民用和工业中的实际应用有60多年。近20余年来,吸收式制冷在理论与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迅速发展,并在制冷机市场上占有相当的份额,得到国内外厂商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随着人类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及能源的高效利用。余热、废热、可再生的太阳能、地热能等的利用使得热能驱动的吸收式制冷(热泵)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采用电驱动蒸气机械压缩式制冷(热泵)系统不同,吸收式制冷(热泵)技术可利用采用低品位热源的热能直接驱动,运行成本远低于电驱动系统。吸收式系统多采用H2O-LiB r溶液、NH3-H2O溶液等自然工质作为制冷剂,具有环境友好特性,同时具有安全、可无噪音运行、可靠性高等显著优点。但也具有占地面积大、初投资高,冷却负荷高,一次能源效率低(直燃形式)等不足。针对这些特性,现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循环设计优化、工质对选择、系统部件热质传递强化、系统控制策略优化等。狭义的吸收式循环是指闭式、溶液吸收制冷剂蒸气的吸收式制冷(热泵)循环。该类循环按照循环形式分类包括单吸收循环、多吸收循环和复合循环。单吸收循环主要包括基本单效吸收循环、扩散吸收循环、膜吸收循环、热变换器循环、重力驱动的阀切换循环以及自复叠循环;多吸收循环主要包括再吸收循环、多效循环、中间效循环、多级循环、中间级循环以及GAX循环;复合循环主要包括喷射-吸收复合、压缩-吸收复合和膨胀-吸收复合等复合形式。现有吸收式制冷技术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且不局限于太阳能、中低温余热利用、冷热电联产、储能(蓄冷、蓄热),膜交换材料、高温下耐腐蚀材料,塑料热交换器等方面。吸收式循环现有循环结构的提出针对的是一定温度和浓度下循环,面对新的应用场景、新材料以及新吸收工质对,吸收式循环可以提出多种更高效、更宽热源驱动温度范围和溶液浓度范围的新循环。  相似文献   

10.
以太阳能驱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实验装置为对象,应用MCGS组态软件建立了实验装置的工艺流程,建立了太阳能驱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仿真计算模型,应用VB编制了仿真计算程序。通过OLE自动化技术将VB和MCGS连接,把在VB中计算的运转参数和热工性能指标传送给MCGS用户界面,在MCGS工程中实时地显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装置的工作参数和性能指标。在装置实验条件下得到较好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1.
吸收式制冷以其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总结与分析添加剂和纳米粒子强化溴化锂水溶液及氨水吸收特性的机制和相关实验研究的发展现状。针对吸收式制冷系统中吸收器传质系数和换热系数小而导致的制冷效率低的问题,很多学者进行了添加剂和纳米粒子对吸收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并据此采取措施增大传质传热效率。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表面张力实验、静态池吸收实验、降膜吸收实验和氨水鼓泡吸收实验。实验结果均表明添加剂和纳米粒子可以提高吸收器中溴化锂水溶液及氨水的传热传质性能。该研究对于提高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有很大帮助,同时为该技术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姚普明  陈秋芳 《制冷》1996,(3):31-35
本文综述了吸收式循环工质的最新研究(含以水、乙醇、氨和碳氟化合物为工质的吸收式制冷机、热泵和热变换器以及结晶与防蚀问题的最新研究,有关新工质热物性研究等)。并对采用水以外新制冷剂的新循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成岭  张婧  金璐  李克成  陶文铨 《制冷学报》2019,40(1):128-134
本文建立了LiBr-H2O吸收式热泵系统的理论模型,对热泵系统的热力学循环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操作参数(包括循环倍率、低温废水入口温度、热水入口温度、高温蒸汽入口温度)对热泵的性能系数(COP)、火积效率、?效率和熵产这4种性能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对比了这4种性能评价标准下的系统性能变化的一致性,并探讨了作为新指标的火积效率是否适用于吸收式热泵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当循环倍率、热水入口温度和高温蒸汽入口温度增加时,热泵系统性能均变差,只有低温废水入口温度升高时,系统性能才逐渐提高。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操作参数条件下4种性能评价指标变化并不一致,有些甚至相反,但COP和火积效率的变化趋势却始终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因此说明火积效率也可以用于吸收式热泵的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热电冷联产系统中,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在制冷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废热,这些废热品味低,难以直接回收利用。在此提出了两级双效溴化锂制冷-热泵复合循环,该循环具有冷凝温度较高的特点,便于直接回收冷凝排放热。系统以背压汽轮机的背压蒸汽为热源,制冷的同时利用循环所排出的废热加热锅炉补充水至较高温度。以具有相同功效的双效溴冷机与单效溴化锂热泵联合运行作为对比循环,制冷-热泵复合循环系统省去了一台蒸发器与冷凝器,减少了两个换热温差,并且通过热力计算、能量分析和分析表明,该循环的能量利用率与效率均有很大的提高,效率比对比循环提高了45%。  相似文献   

15.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回收地热余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溴化锂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的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了利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地热余热方案的可行性。该方案是以50℃地热尾水为驱动热源,通过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的热力循环,将供热二次循环系统回水(45℃)提升到65℃-70℃,以达到地热余热回收再利用的目的。通过对供热系统中的地热尾水排放温度、冷却水进口温度、循环热水出口温度的取值范围对系统性能影响规律的讨论及系统升温特性图的建立,得出了该方案理论可行的结论,并同时讨论了其它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型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特点是能够运用中低温热源,热源的可利用温差大,制冷系数较高。本文利用Yong效率法对新型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进行了分析,得出新型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Yong效率比两效吸收式循环高,可达0.292。同时得出系统各个部件的Yong损失,分析吸收式制冷系统在能量的转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为混合吸收循环系统的优化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7.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混合系统的热源可利用温差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新型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热源可利用温差比两级吸收式制冷提高16.7~34.5℃(没有考虑结晶情况下).新型混合吸收式制冷循环对太阳能空调实用化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热力学第一、二定律 ,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了水 /二甘醇高温吸收式热泵循环及各个单元设备的火用效率、火用损失、火用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吸收器是影响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关键部件。对常用的垂直管氨水降膜吸收器进行绝热吸收模拟分析,并将模拟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进一步研究了稀溶液进口过冷和外部吸收冷却对吸收传质的影响,得到稀溶液进口过冷能够促进吸收传质的结论。结果表明:氨水吸收式制冷传质率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偏差在20%以内,在冷却吸收和进口过冷的实验测试工况下,吸收传质率提高了132%。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引射吸收式制冷循环。它可以强化吸收,而且可以扩大吸收式制冷的应用领域。分析了引射吸收式制冷循环,提出了参数选择方法,分析了影响引射式吸收制冷循环中吸收过程的因素并与喷淋吸收过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