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析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该院妇产科生产的128例产妇为该次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为主要分组原则,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产妇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盆底康复训练,对比分析两种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经康复训练后,两组产妇产后的盆底肌功能均有所改善;观察组产妇的测肌力、测肌电值,分别为(4.11±0.78)级、(13.87±1.95)μV,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62±0.69)级、(10.22±1.63)μV(P<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的盆底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2.98±0.63)kPa、收缩持续时间(4.53±1.03)s,明显优于对照组(2.41±0.74)kPa、(3.64±0.97)s;观察组产妇的盆底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5.64±1.33)kPa、收缩持续时间(4.58±0.96)s,明显优于对照组(4.75±1.56)kPa、(3.68±0.7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产后实施盆底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降低产妇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改善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刺激结合盆底功能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盆底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34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自然分娩组71例,剖宫产组63例.2组予产后基础护理,盆底肌训练与电刺激,两组共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治疗后两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收缩力,Ⅱ类肌纤维收缩力,盆底肌肉压力及性功能评分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收缩个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与剖宫产组相比,自然分娩组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较高(P<0.05),自然分娩组盆底肌肉静息压较低,盆底收缩压较低(P<0.05),治疗前与剖宫产组相比,自然分娩组性功能评分中性欲程度评分、性高潮评分、阴道润滑状况评分及性满意度评分均较低(P<0.05);经治疗8周后,两组产妇持续收缩压、持续时间均升高(P<0.05),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收缩个数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产妇盆底肌肉静息压与盆底收缩压均升高(P<0.05),与剖宫产组相比,自然分娩组盆底肌肉静息压较低(P<0.05),盆底收缩压无差异(P>0.05).经8周治疗后,两组产妇性功能评分中性欲程度评分、性高潮评分、阴道润滑状况评分及性满意度评分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盆底功能训练能够明显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提高性生活水平,相对于剖宫产,自然分娩产妇采用电刺激联合盆底功能训练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在预防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进行盆底筛查的24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20例,由护理人员指导其进行盆底康复锻炼;观察组1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盆底肌低频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盆底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6个月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的肌力高于对照组,阴道最大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脏器脱垂及阴道膨出、盆腔痛、压力性尿失禁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度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能够促进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恢复,减少盆底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路径护理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对盆底康复产妇盆底肌力恢复及盆底功能锻炼健康知识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盆底康复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给予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在盆底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路径护理,2组均干预14 d。比较2组产妇盆底肌力状况及盆底功能锻炼健康知识水平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肌力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盆底功能康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症状自我评估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护理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可恢复产妇盆底肌力,有效提高盆底康复健康认知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阴道哑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术后患者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给予阴道哑铃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时盆底肌肉肌力情况、盆底肌力静息压、盆底收缩压变化.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有32.50%、65.00%的患者为≥3级肌力,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有37.50%、85.00%的患者为≥3级肌力,2组盆底肌肉治疗后≥3级肌力所占比例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3级肌力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盆底肌肉静息压、盆底收缩压分别为(33.21±6.44)cmH2O、(33.00±9.45)cmH2O,治疗后分别为(38.45±9.40)cmH2O、(44.35±10.11)cmH2O,观察组治疗前分别为(34.17±6.32)cmH2O、(33.31±9.56) cmH2O,治疗后分别为(44.50±10.11)cmH2O、(54.76±11.45)cmH2O,2组盆底肌肉静息压、盆底收缩压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肌力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 阴道哑铃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明显促进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盆底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张盈  潘红芳 《海南医学》2023,(10):1491-1494
目的 观察基于信息-动机-行为理论(IMB)模型的盆底康复护理及认知干预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于陕西省康复医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14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接受基于IMB模型的盆底康复护理及认知干预。门诊诊疗后期随访护理1个月后比较两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盆底功能指标(盆底静息压、盆底收缩压)及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结果 研究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产妇的盆底静息压、盆底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产妇的盆底静息压为(4.40±0.43) 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7±0.38) mmHg,盆底收缩压为(47.94±2.39) mm 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46±3.31)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产妇的ICI-Q-S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盆底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锻炼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产后6周120例尿失禁患者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盆底肌训练,观察组产后6周行盆底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锻炼治疗。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采用法国PHENIX盆底肌肉康复治疗仪测量盆底肌肉最大肌电压Dmax平均值和盆底肌持续收缩60s的平均肌电压H60s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Dmax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60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锻炼对患者的盆底肌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医学》2018,(2):123-124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42 d检查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盆底锻炼对促进盆底功能恢复效果观察。方法从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在中山市博爱医院接受不同分娩方式及盆底锻炼的产后42 d患者中随机选用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分娩方式为剖宫产手术,观察组患者则使用自然分娩方式,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恢复效果显著于对照组产妇,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剖宫产手术,虽然自然分娩方式短时间内会对盆底肌造成严重的损伤,但在产后实施有效盆底肌锻炼之后,其盆底功能恢复效果会比较显著,因此建议产妇生产时尽量选择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6例有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在106例患者中,53例患者为顺产产妇为对照组,另外53例患者为剖腹产产妇,将其作为观察组.对于所有产妇,产后8周对其进行复查,并采用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治疗法以及盆底肌功能练习治疗法.采用护垫实验法对产妇压力性尿失禁进行判定,并采用传统临床分度法对患者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进行判定.结果 对照组产妇中,有10例发生尿失禁,发生率为18.9%,观察组产妇中,有9例发生尿失禁,发生率为17.0%,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评分为(3.8±0.9)分,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评分为(3.1±1.2)分,对照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评分高于观察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对盆底肌层综合肌力受损影响无意义,因此认为剖宫产避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是不可取的,康复治疗是促进产妇盆底肌力恢复的有效措施,对提高女性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刘桂英 《当代医学》2021,27(11):81-83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产妇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8例。阴道分娩作为对照组,剖宫产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种不同分娩方式下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影响和恢复干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肌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失禁、大便失禁和子宫脱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前壁脱垂、后壁脱垂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性生活困难及失禁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何种方式分娩均会引发盆底功能降低,剖宫产对盆底功能影响更小,因此,需重视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及对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分娩且产后42d确诊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286例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3例;对照组经指导行家庭自行盆底肌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产后6个月、1年检测两组盆底功能;并采用采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产后3个月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间距(BSD)、膀胱尿道后角(PUVA);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UVJ-M)、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距离(UVJ-M)、膀胱颈下降值(BND)。结果:治疗组产后3个月BND、PUVA-R、PUVA-S、UVJ-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SD-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6个月治疗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POP-Q分度AP指示点(cm)及阴道动态压力(cmH2O)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各盆底肌力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逐渐增强,Ⅴ级患者比例逐渐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技术可有效提高盆底功能,防治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盆底康复训练应用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盆底康复训练干预)以及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各43例,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盆底Ⅰ类肌肌力(3.64±0.95),盆底Ⅱ类肌肌力(3.74±0.91),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值(9.17±1.46),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值(9.56±1.85);对照组治疗后盆底I类肌肌力(2.11±0.24),盆底Ⅱ类肌肌力(2.32±0.26),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值(5.43±0.51),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值(5.82±0.79),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评分(0.71±0.23)分,尿失禁问卷简表评分(3.54±0.26)分;对照组治疗后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评分(2.14±1.03)分,尿失禁问卷简表评分(6.71±0.63)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康复训练应用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可以改善盆底肌力,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该院经阴道分娩的252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6例,对照组在出院前经指导在家自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盆底功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定期来院行盆底低频电刺激康复治疗。借助多普勒超声仪和盆底康复治疗系统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间距(BSD)、膀胱颈下降值(BND)、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距离(UVJ-M)、膀胱尿道后角(PUVA)、盆底肌纤维平均肌电压及阴道动态压力,组间对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SD、BND、UVJ-M、PUVA均明显较对照组小(P?0.05),两组I类II类盆底肌纤维平均肌电压和阴道动态压力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的23.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开展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能改善盆底肌力和电生理特征,从而有效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提升产妇产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产后42 d且自愿接受康复及调查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初产妇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的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150例初产妇不采取任何治疗手段.治疗3个月结束后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张力、盆腔器官脱垂(POP)情况及性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产妇治疗后盆底肌张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轻,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产妇在治疗结束后的盆腔器官脱垂度均在Ⅱ度以内.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性生活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性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明显并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盆底康复流程化措施对顺产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顺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指导及Kegel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盆底康复流程化措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盆底肌电指标(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均值和疲劳值)、盆底肌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8%(54/5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73%(4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底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电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疲劳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3%(2/55),低于对照组的12.72%(7/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指导及Kegel训练基础上,实施盆底康复流程化措施可提高顺产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和肌电值。  相似文献   

16.
张红梅 《吉林医学》2015,(9):1738-1739
目的:探究产妇行剖宫产与经阴道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60例产妇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产妇行剖宫产术,对照组产妇经阴道分娩,产后对比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情况。结果:对比两组产妇产后42日、3个月、6个月的盆底肌力情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阴道分娩相比,行剖宫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但盆底功能可通过进行产后康复锻炼来促进恢复,因此不应以此为依据进行分娩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王豫平 《黑龙江医学》2017,(12):1173-1175
目的讨论分析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价值。方法在南阳市中医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选取132例设为本次分析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患者通过阴道哑铃锻炼,观察组在进行阴道哑铃锻炼的同时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盆底收缩压、持续收缩压、维持时间、快速收缩压和收缩数量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腰骶疼痛、阴道松弛、阴道干涩和尿频尿急症状发生率均高于讨论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防治过程中,盆底肌功能锻炼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表现出良好疗效,可作为首选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产前盆底锻炼联合产后服用举元煎颗粒剂对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产检、分娩的412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6例,采用产前盆底锻炼)和试验组(20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产后服用举元煎颗粒剂)。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2组盆底功能(包括盆底肌电值、阴道动态压力、阴道持续收缩时间及盆底肌张力)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气虚症候的变化及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 2组治疗后盆底肌电值、阴道动态压力、阴道持续收缩时间、盆底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试验组治疗后的盆底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尿失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试验组治疗后的神疲、气短、自汗评分、总积分及尿失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产前盆底锻炼联合产后服用举元煎颗粒剂能够有效改善孕产妇的盆底功能及尿失禁症状,对于PFD的防治效果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产后序贯盆底康复锻炼对经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分娩的经产妇98例纳入本研究,根据产妇入组顺序进行编号,单号纳入对照组,双号纳入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产妇行常规产后康复干预,观察组产妇行序贯盆底康复锻炼。两组产妇均持续干预至产后6个月。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4h、6周、3个月、6个月的Ⅰ类和Ⅱ类盆底肌肌力、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分度和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问卷简表(pelvic organ prolapse/urinary incontinence sexual questionnaire,PISQ-12)评分,记录产后6个月时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产后24h、6周,两组产妇的Ⅰ类、Ⅱ类盆底肌肌力构成、POP-Q分度构成、PISQ-12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产妇的Ⅰ类、Ⅱ类盆底肌Ⅳ、Ⅴ级肌力占比和0度、Ⅰ度、Ⅱ度的POP-Q分度占比及PISQ-12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6个月时,观察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后行序贯盆底功能康复锻炼可有效促进经产妇近期Ⅰ、Ⅱ类盆底肌肌力恢复,降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提升产妇康复水平,是经产妇产后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朱静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4077-4078
目的探讨在盆底肌锻炼基础上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89例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为联合组(95例)和锻炼组(94例)。锻炼组进行盆底肌锻炼治疗,联合组在锻炼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产妇盆底肌Ⅰ类、Ⅱ类纤维肌电压,根据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法(POP-Q)评估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8%(89/95),高于锻炼组的81.91%(7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产妇Ⅰ类、Ⅱ类纤维肌电压高于锻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产妇POP-Q短于锻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盆底肌锻炼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效果显著,能进一步提高分娩后产妇盆底肌电压,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