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毅 《中国药店》2002,(7):36-37
药品零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重庆,在人们不知不觉之间出现了一些打出“平价”的药店。据观察,在这些“平价”药店里购药,价格一般要比大型药店低出15%~30%。一板12片的SMZ只卖1元,而在非平价药店里要卖到1.5元;一盒白加黑感冒片(12片装)只卖7元,而在非平价药店里要卖到12元;一盒板蓝根冲剂(12块装)只卖2.5元~3元,而在非平价药店里要卖到5元……日常在这些“平价”药店里购药的顾客要比普通药店多出一倍以上。这些平价药店表示,他们通常只能保住8%~10%的毛利,以销售的快节奏与“量”取胜。 重庆有一万多家药店,竞争日趋白热化,而市场的分布又不太合理,一些暂无实力涉足多元化经营而仅以药为主营的零售药  相似文献   

2.
龚毅 《上海医药》2002,23(6):243-244
2000年初,竞争异常激烈的重庆药品零售市场,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出现了一些打出“平价”的药店。据观察,在这些打出“平价”的药店里购药,价格一般要比大型药店低15%~30%。一板12片的SMZ只售1元,而在非“平价药店”里要卖到1.5元;一盒白加黑感冒片(12片装)只卖7元,而在非“平价”药店里要卖到12元;一盒板蓝根冲剂(12块装)只卖2.5~3元,而在非“平价”药店里要卖到5元。这些“平价药店”表示,他们通常只能保住8%~10%的毛利,以销售的快节奏与“量”取胜。因而,日常在这些“平价”的药店里购药的消费者,要比在非“平价药店”里购药的消费者多…  相似文献   

3.
赵振基 《中国药店》2003,(12):62-65
生产企业销售渠道设计的方式可能不会因平价药店的出现而改变,但却极可能因为像九州通这样的大型批发商出现而改变。 幕后力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两年间,平价药店迅速勃兴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活跃于医药流通领域前台的积极分子。实际上,平价药店的  相似文献   

4.
胡雪峰 《上海医药》2004,25(6):250-252
2003年,平价药店一度在药品零售业掀起一场喧然大波,从北京德威治、四川杏林、苏州粤海、西安长安怡康、南宁佳和、广州保利祝福你,到济南漱玉、杭州九州、徐州恩华、山西万民、南通永济堂等无不以平价作为旗帜,而“老百姓”大药房、“开心人”大药房更是形成全国性布局,所有这些无不触动了医药领域几十年来形成的利益格局。各地平价药店开张后多半是百姓抢购,然后同行携手抵制,接着是供货商将已供商品从店内撤走,最后厂家联合商家拒绝供货。虽然如此,仍然有许多平价药店生意红火。平价药店现象已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广大消费者叫好之声不绝于耳;媒体先是一片褒,后又一片贬,沸沸扬扬;医药生产商和零售业则步调一致,口诛笔伐,认为破坏了药界的游戏规则,打破了现有的医药产供销平衡,并因此把目前平价药店的竞争称之为低级竞争、恶性竞争、无序竞争。在有些地方相关部门与本地药商联手封杀平价药店,限制其价格竞争行为。目前这场风波已经趋于平缓,回过头来客观地思考分析一下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平价药店的产生在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也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郝岚 《中国药店》2005,(12):36-37
成立不足两年,卖场不过4家,年销售规模6000-8000万元,立足于昆山、常熟、常州等二三线城市,这样一种状态的药品零售企业实在算不上出色,但却被业界研究者惊呼为"一种新型商业业态的创立"、"平价药房第三梯队中最有可能脱颖而出的黑马",它就是百佳惠平价大药房.  相似文献   

6.
2004年进入上海的益丰大药房,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平价,平价成就了益丰,奠定了其百强连锁的规模基础。第二阶段是品类管理,品类管理使我们找到了一个赢利模式。第三阶段是客户关系管理,益丰把这看作是打造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能力。  相似文献   

7.
罗毅 《中国药店》2005,(1):28-28,30
中国平价药品超市业态的兴起溯源于2001年初夏,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和壮大,现已基本遍布全国各主要省级和地市级市场。一个行业的变革,一种新型业态的诞生和成长难免历经市场磨砺和风雨洗礼。特别是在医药行业传统势力相对强大的地方,新生事物的产生尤其如此。上海平价药品超市的经营情况,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尤显突出和更具特性。迄今为止,沪上31家大型平价药品超市,门庭若市者少,门可罗雀者多。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成功者是"和而不同",失败者是"同而不和"。  相似文献   

8.
《医药世界》2006,(1):30
在日前召开的200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高强正式提出,各地建立一批平价医院或平价病房,用以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医疗救治需要.不过,怎么建、谁投入、什么标准等,都还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最近,有关北京天天好平价药品超市频频遭遇各种非正常商业手段恶整的消息成为媒体追逐的一大热点.甚至于有那么几天,天天好变成了"天天闹"--每天都会出事,从药品被恶意收购到厂家断货直至半夜三更被人砸玻璃.这其中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我们无从知晓,反正两年前北京第一家平价药房德威治开业之初以及后来那么多平价药房开业也没这么热闹过.如今给人的感觉是各种招数伎俩无所不用其极.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宝鸡市家美佳平价大药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家美佳)成立于2003年,同年4月17日在宝鸡市中心开出近1000平方米的大型平价药店。之后又不断扩张,现已拥有门店11家,其中市内6家、市外4家、外埠(甘肃天水)1家,总经营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从进入药品零售行业之日起,家美佳就采用“店中店”的形式、通过入驻宝商股份旗下的家美佳百货超市谋求发展。这种展店方式一方面使其消除了在选址、客流等方面的顾虑,另一方面则是能便利地借鉴、吸收百货超市的经验,比如家美佳成立不久即开始引进制药厂家的促销员。引进促销员使奉行平价策略的家美佳最大…  相似文献   

11.
2004年进入上海的益丰大药房,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平价,平价成就了益丰,奠定了其百强连锁的规模基础。第二阶段是品类管理,品类管理使我们找到了一个赢利模式。第三阶段是客户关系管理,益丰把这看作是打造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透过"平价"看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文军 《中国药店》2003,(11):60-61
药品、保健品进入零售淡季,商家们可谓绞尽脑汁,如何给这个淡季“添把火”、使市场变得具有活力?医药零售业在不断寻找出路,在突破传统销售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市场零售的机构调整与改革,已经在市场中有一股新的力量涌现。 “平价”作为近一段时间零售业的热门话题,继去年“老百姓”平价药房推出以来,其势头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使得其他医药商业企业感到机会的  相似文献   

13.
"做社区药店的NO.1"--李敬东谈金沙大药房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药店》2003,(8):60-61
横空出世的平价药店,宛如一颗颗炸弹,在一个又一个城市内造成冲击。面对这股冲击波,每一位连锁药店的老总都在思考同样的问题,平价药店会给市场带来什么变化,我的企业应如何面对?在平价药店的发源地之一的长沙市,最早遭遇“平价风暴”的金沙大药房所采取的应对之道,也许会对我们的连锁药店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郝岚 《中国药店》2004,(1):42-44
站在“平价”肩上的会员制 [即便是在一向较少新意的药店业,“会员制”也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了.但在数九寒天的北京严冬,“会员制”又被热热闹闹的提起,缘于一家名叫“普生”的药房.这家以“平价”面目示人的药店在平价的基础上又推出了超低的“ 会员价”,并别出心裁地在店堂内辟出了100多平米的健身房,供会员免费健身.而普生大药房最让人看不懂的是,为会员制设立了每年100元会费的“高门槛”,其居于高高在上六楼的门店却依然顾客盈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店》2005,(4):76-77
山城重庆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古以来便是易守难攻的战略堡垒.于是有人戏称,当其他众多城市被外地平价药店闹得风生水起时,重庆因此而免遭外省大鄂"入侵".据了解,某平价药房也曾多次到重庆考察,但重庆医药零售市场发展得非常成熟,当时除了和平、桐君阁、时珍阁这三大连锁巨头,还有大小不等的三十多家连锁药店,这些本土"势力"几乎占据了重庆城乡的每一寸土地,使外省药房几无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16.
赵凯 《中国药店》2003,(11):40-40
2003年春,全国各地药品零售市场继续上演着平价风暴。但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人均GDP、经济增长率、人均消费水平等)均居全国前列的江南重镇——无锡,药品零售市场却一直风平浪静,成为江苏省内仅有的一块价格“静地”。面对这最后一块“肥肉”,各路诸侯都虎视眈眈。深圳的海王星辰来了,徐州恩华打着“平价”旗帜来了,三九连锁、市民大药房都来了!  相似文献   

17.
2003年起,外地平价药房大举进入上海,它们以价格为利器,发起了一轮轮攻击,使整个上海药店业均为之震动.然而,一年多时间过去,上海平价药房纷纷陷入经营困境,个别盈利,大部分在勉强维持,还有为数不少处于亏损状态.此外,不少连锁药店旗下的门店也受到冲击,经营不佳.与之相对照的是,童涵春堂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 8000万余元,人均创利水平全上海排名第一;蔡同德堂2004年销售额比上年增长11%,达到5343万元.在上海药品零售市场整体环境日趋恶劣的情况下,两家中药老字号的良好表现令人侧目.  相似文献   

18.
田建军  李征 《中国药业》2002,11(10):14-14
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久前发出通知,对去年底以来武汉市药品零售市场闹得沸沸扬扬的“平价风潮”发出“封杀令”,在全省范围内禁止零售药店使用“平价”、“特价”、“超市”等字样冠名或进行其它宣传。此举在当地市场引起强烈反响。通知要求,全省各地药品监管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对药品经营许可证的管理工作,在审批零售药店名称中,不得出现带有“平价”、“特价”、“超市”等字样的药店名称,原来已批准的要立即纠正。药品经营企业应当使用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所核定的企业名称。从今年9月1日起,所有药品零售企业都不得在店铺或店堂内…  相似文献   

19.
据新华社信息,湖南中医学院附一医院最近打破行规,在医院内开起“平价大药房”,并向社会公开承诺,“平价大药房”内的同品种、同规格成药、西药价格为长沙市综合最低水平。据悉,这家医院“平价大药房”内的1500多种常用药品平均降价幅度为35%,最高降幅达88%。在“以药养医”、药费利润占据医院收入半壁江山的现状下,湖南中医学院附一医院为什么还将这块丰厚的“蛋糕”拱手相让呢?该医院表示,周围1平方公里内有57家药店,医院每年有50%的处方流失,药价如果不降下来,医院将面临艰难的生存处境。他们认为,“在医院看病,到药店买药”并不是老百姓…  相似文献   

20.
陈里 《中国药店》2005,(2):54-56
宝丰药业,2000年12月7日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以1.1万平方米的面积、低于同行价格40-50%的超低价位横空出世,点燃了药品价格大战的连绵烽火,并且从"冰城"烧到南国,至今仍延绵不息.提起宝丰,人们赞它是"平价第一家".然而,就在各地平价大药房群雄并起抢占山河的时候,宝丰却好像突然在公众面前消失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