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高强混凝土过去称高标号混凝土。1990年起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一89规定,按照国际标准(ISO3893)的规定,将原规范混凝土标号的名称改为混凝土强度等级,因此相应的将高标号混凝土改称高强度混凝土。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中混凝土强度等级从C7.5到C60共分为12个等级。由于当时水平,混凝土一般都在C60以下,没有原分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  相似文献   

2.
砌体材料及其强度取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我国新颁布的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 0 0 0 3— 2 0 0 1 )第 3章 材料与原《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 88)第 2章 材料相比较的主要修订内容及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GBJ107-87标准对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的规定,提出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的交替时期,如何确定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的问题,而且给出了相应公式。  相似文献   

4.
周晨 《南京市政》2003,(4):45-47
本分析了《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GBJ10-89)、(GBS0010-2002)于结构耐久性的规定。比较了分别按上述三种规范关于耐久性的规定控制给排水构筑物构件配筋的容许弯矩。  相似文献   

5.
当前混凝土结构中使用的主打钢筋--HRB400级钢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仲贤 《建筑技术》2004,35(11):860-86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推出的HRB400级钢筋与旧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1989)中的Ⅱ级钢筋相比,HRB400级钢筋强度明显提高,延性好,焊接工艺已完善,生产成本低,用于混凝土结构可节省用钢量,应在工程建设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的通知要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三项国家标准于1990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原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7-74)和《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于1991年6月30日废止。自建设部的通知发出以后,有关部门和地方设计单位反映,新发布的这三项规范采用了新的可靠性理论和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许多结构设计人员尚不熟悉,原有的设计手册和图表不便使用,需要根据新规范编制计算机程序和新的结构设计手  相似文献   

7.
现浇混凝土的强度检验评定,是评定或核验单位工程质量等级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要正确评定混凝土强度,就必须掌握和理解现行有关规范或标准中对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的条文规定,选择正确评定方法,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将合格品误判为不合格品或将不合格品误判为合格品的情况。 1.现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有关规范及标准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3)《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8) (4)《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 在GBJ107—87中第2·0·3条及GB50204—92中第4·6·9条均规定:“对施工现场的现浇混凝土,应按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划分验收批,每个验收批项目应按现行国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30个不同高厚比,配筋率,偏心率,材料强度等的砂浆抹面纵配筋原型试验的结果,得出了组合砖柱的承载能力的计算公式。 与现行《砖石结构设计规范》(GBJ 3—73)中的公式相比,本文公式计算所得的结果与试验值符合程度较好。文中还指出了规范公式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3-83)第3.0.13条规定:“水泥砂浆中掺入有机塑化剂时,砌体抗压强度应较水泥混合砂浆砌体降低10%。”关于砌体强度如何换算为砂浆强度,《建筑技术》1986年第4期“施工中有关砌筑砂浆的两个问题”一文介绍了换算方法,即先将砌体强度乘上1.1,然后按提高后的砌体强度,由《砖石结构设计规范》(GBJ3-73)表1查出对应的砂浆强度值。此文刊出后,有的读者提出,换算时不应将砌体强度乘上1.1,而是应该除以0.9。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修订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88,以下简称88规范)在原《砖石结构设计规范》(GBJ3—73,以下简称73规范)的基础上,对梁下砌体局部受压作了一些补充。本文拟对73、88规范以及根据该规范编写的设计手册、教科书和参考书中未涉及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讨论。 1.简支墙梁下垫块设计时N_1、N_0、a_c的取值 1.1 墙梁系指由承受墙体的钢筋砼托梁及其以上计算高度范围内的墙体所形成的组合构件。88规范对墙梁的计算采用了与73规范完全不同的方法,根据这个方法,承重墙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砌体偏压构件的设计问题。以构件不开裂为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分析了按现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和原《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设计的偏压构件在不同偏心距下的承载能力可靠指标和正常使用可靠指标。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钻芯法是现场检测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主要检测指标为混凝土芯样抗压强度。如何正确地将这一指标用于评价现场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关系到建设工程结构安全性与经济合理性的重要课题。在工程实际中,芯样强度值的应用存在明显的混乱。本文以我国现行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的有关条文及其推导为依据,结合其他国家规范的有关规定,提出了结构评定试件和结构检验试件两个新的概念,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解决了合理应用钻芯芯样强度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本文依照GBJ10—89对修订我国现行《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3:88)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梁和柱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区段内应配置箍筋,并宜适当加密的构造要求,在旧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中都有具体规定,在新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然而从对规范的理解和执行来看并不理想,很有必要再进行认真学习和贯彻。  相似文献   

14.
<正>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J18—87)是对1975年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和冶金工业部批准颁行的《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TJ18—75)修订而成,现经原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于1988年10月1日颁布施行。(GBJ18—87)规范共分9章120条7个附录,较(TJ18—75)规范有较大修改和增删,主要有: 1.以基于二阶矩概率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替代原规范的半概率,容许应力设计法; 2.对原规范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φ的取值作了合理调整; 3.将原规范中的偏心受拉、偏心受压构件分别改称为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改用相关公式代替  相似文献   

15.
一、误把圈梁配筋当作过梁配筋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规定,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用量单独配置。显然,把圈梁钢筋当作过梁钢筋使用是错误的。 二、钢筋搭接长度不够 圈梁钢筋绑扎时。一些施工人员多按底部纵筋受拉、上部纵筋受压来确定钢筋搭接长度。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规定,圈梁纵向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显然圈梁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存在受拉与受压之分。  相似文献   

16.
杜益彦 《建筑技术》1990,17(11):31-36
预算定额的混凝土水泥耗用量指标,应按建筑工程有关规范施工配制强度的要求确定。历年的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如GBJ10-65和GBJ204-83)与现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对混凝土总体的强度质量水平要求不统一,有各自的要求。根据TJ10-74规范对结构安全度的要求,施工配制强度应按下式控制:  相似文献   

17.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已经出版,自1993年5月1日起施行,规范共分8章和5个附录,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根据《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算单位和基本术语》GBJ83—85规定,修改了有关的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采用了新的混凝土强度分级方法,用混凝土强度等级取代了混凝土设计标号,相应修改了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的确定原则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的方法等;增加了预拌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无粘接预应力混凝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由粉煤灰和钢渣制成的新型蒸压粉煤灰混凝土空心砖的孔型、有效孔洞率及砌体主要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证明其受力特征与普通粘土砖砌体基本相同,封底型多孔空心砖能显著提高砌体抗剪强度。建议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进行设计,能保证其安全度水平。  相似文献   

19.
第三讲介绍了新旧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采用符号上的不同,本讲则要介绍在计量单位上的差别。新规范采用的计量单位也是遵照《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GBJ83—85)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罗忠科 《建筑技术》2003,34(8):607-608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钢筋混凝土屋面梁96G353(一)~(六)图集,分单坡6、9、12m跨,双坡9、12、15m跨共六册。它主要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1987)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1989,以下简称1989规范)编制设计而成。随着新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及新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2002规范)的颁布施行,在没有新的标准图集替代它之前,有必要按新版规范的有关规定要求对它进行局部修改,以满足工程所需。本局部修改在维持原设计荷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围绕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修订而进行,主要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