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U_(486)是一种抗孕酮的甾体,高剂量时具有抗糖皮质激素样活性,对妇女和猴能诱导月经,具有抗孕作用。作者用含RU_(486)的阴道塞,对雌猴进行了避孕、抗早孕和诱发月经的研究,所用雌猴均为月经规则和具高生育力,雄猴也具有高致孕率。RU_(486)用作事后避孕研究采用19只雌猴在周期第13,14天与1只雄猴合笼。以第14天为受孕日,于周期第15天用腹腔镜检查以证实排卵。17只猴证实为排卵,随机分组8只为RU_(486)组(置含RU_(486)的阴道塞)和9只为胆固醇对照组(置含胆固醇的阴道塞),于估计受孕3天后即周期第17~20天给药4天,每12小时换阴道塞1次。用药组无1例怀孕,  相似文献   

2.
RU486是一种合成的孕激素拮抗剂,可使处于黄体期的猴和妇女诱发月经和终止早妊。为观察其对猴子宫内膜的影响,作者用15只2个月前切除卵巢的猴子分2批进行研究。研究Ⅰ中使用5只猴,每只猴每天在肩胛下区皮下埋植含雌二醇(E_2)的硅胶胶囊(以补足维持正常生理性子宫内膜增殖期所需的E_2量),其中3只猴在第13天开始,每天肌注RU4861mg/kg,另2只猴仅给赋形剂作为对照,至第16天取全厚度的子宫内膜。研究Ⅱ包括10只猴,每只猴每天按计划埋植E_2胶囊,于第12天开始给孕酮(P)胶囊,使形成分泌期子宫内膜,到第29天其中6只猴注射RU486,另4只猴用赋形剂作为对照,用药组和对照组各一半猴作子宫内膜切除术,而另一半作全子宫切除术,用药组于用药后6、18、32小  相似文献   

3.
已明确在哺乳类(包括人),孕酮是支持妊娠所必需的激素,通过抗孕酮可达到抗孕的目的。法国国家医学研究院发明的,由法国优索福药厂合成的RU_(486)是一种孕激素炔诺酮的衍生物,是第一个有效的激素制剂,有较强的抗孕酮活性。生物学和药理学家证明,在啮齿类和猴等动物,当黄体期给予RU_(486)时,可以引起子宫内膜出血或终止妊娠。RU_(486)在人体血浆中消失的  相似文献   

4.
RU_(486)是一种甾体的抗孕激素制剂,它在受体水平拮抗孕酮和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但它与雄激素受体只有极弱的亲和性,对雌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无亲和性。在几种动物种属已证明RU_(486)具有抗孕酮和致流产作用。首批临床试验已报道,给11例孕6~8周的妇女每天用200mg RU_(486)连用4天,其中9例导致流产。若于黄体期中期应用RU_(486)可在两天内引起月经出血。这提示RU_(486)是在靶器官水平拮抗孕酮的作用。虽然动物实验已证明RU_(486)只有抗孕酮作用而无孕素活性,但因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简单地用于人类,故本文在妇女观察了RU_(486)在内膜水平的抗孕酮作用,并试图探索RU_(486)是否有孕素活性。  相似文献   

5.
Ru486是一种作用于受体水平具有孕酮和糖皮质激素拮抗活性的合成甾体。该化合物有可能用于临床作为一种抗孕酮的月经诱导剂。在使用 Ru486于临床之前,需弄清给非人灵长类注射 Ru486诱导月经究竟是通过对内膜的直接作用或系因抑制黄体机能使孕酮缺乏所致。本文旨在评价(1)在长期阉割并接受外源性17β-雌二醇和孕酮的猴,Ru486诱导月经的效力;(2)Ru486效力的剂量反应关系;(3)给予 Ru486期间血清促性腺激素与皮质醇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今年第38届日本妇产科年会上,鹿尔岛大学的鹈木等报告抗孕酮药(RU_(486))的抗着床作用研究,揭示了RU_(486)用作抗着床避孕药的可能性。 RU_(486)是在受体水平显示抗孕酮、抗皮质激素作用的合成甾体化合物,迄今看到的研究报告都是RU_(486)应用于中止早期妊娠和通过缩短黄体期的月经周期控制。为此,鹈木等给交配后的小鼠注射RU_(486),观察有无阻止受精卵在子宫内膜着床的作用,探讨了用作次晨片(morning-after pill)的可能性。方法:选用ICR系雌性小鼠,经PMS和HCG预处理后使之交配,在第2天早晨看到阴道栓时定  相似文献   

7.
Epostane〔(4α,5α,17β)-4,5-桥氧-3,17-二羟-4,17-二甲基雄甾-2-烯-2-腈,win32729〕有抑制黄体作用,在体外,它可竞争性抑制3B-羟甾体脱氢酶活性,后者能促使娠烯醇酮转化为孕酮。本文报告了Epostane对正常和注射hCG的恒河猴黄体期孕酮(P)的影响。研究采用雌性成年恒河猴。Epostane对正常黄体期P水平的影响,使用22只行经的恒河猴,用药前周期为26~30天,用药前3个周期中至少一个周期第16、17、18天血P≥2.0ng/ml。从周期第18天起6只猴每天用赋形剂,6只猴每天给Epostane25mg,5只猴每天给Epostane 50mg,另5只猴  相似文献   

8.
人输卵管和动物输卵管一样,纤毛和分泌上皮细胞成熟及发育必须雌二醇。排卵后的孕酮峰使上皮细胞去纤毛和减少分泌活动。某些细胞的雌二醇和孕酮受体浓度部分受周期性变化的血雌二醇和孕酮水平调节。作者取月经正常行绝育术或全子宫切除术病人的输卵管。用放免法测血雌二醇和孕酮浓度。剖腹时仔细观察卵巢的形态和日期确定所做的子宫内膜活检证实内分泌结果。周期分为早增殖期(雌二醇峰开始前);晚增殖期(血浆雌二醇浓度>200pg/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就诊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8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作米非司酮观察组和去氧孕烯炔雌醇观察组各40例。患者进行刮宫术后,米非司酮观察组于手术后第2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10 mg,1次/d,持续服用30 d。去氧孕烯炔雌醇观察组在术后的第5天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1片/次,1次/d,连续服用21 d为1个周期,第1个周期结束后于停药撤退性出血后的第1天开始又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即开始第2个周期,连续3个周期为1个疗程。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米非司酮观察组治愈率100.0%、复发率7.5%、闭经率42.5%、规则月经占50.0%,去氧孕烯炔雌醇观察组分别为100.0、10.0%、42.5%、50.0%。米非司酮观察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平均厚度为(11.94±2.51)mm,停药后为(5.24±1.52)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去氧孕烯炔雌醇观察组子宫内膜平均厚度为(12.09±2.61)mm,停药后为(7.98±1.89)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雌二醇(Estradiol,E2)和孕酮(Progesterone,P)的水平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观察组中有13例患者发生了轻度的心烦、多汗及潮热等的围绝经期表现,不需采取特殊处理,另外还有2例患者的肝酶上升并在停药后恢复,8例出现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去氧孕烯炔雌醇观察组有4例体重轻度增加。结论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这两种药物可有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米非司酮更适用于已快要绝经的患者,而去氧孕烯炔雌醇更适用于围绝经期早期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rrjk》2017,(1)
目的:比较单纯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与术后口服达英—35、口服地屈孕酮对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方法:选取335例于2013年9月—2015年2月期间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妇科收治的实施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服药及口服不同药物将患者分为三组。观察组1为宫腔镜(TCRP)+口服达英—35组,共115例患者。术后第一次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口服达英-35,每日一片,持续服药21天,然后停药,再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开始下一周期用药,共6个周期;观察组2为宫腔镜(TCRP)+口服地屈孕酮组,共105例患者,术后第一次月经的后半期(即月经第14-21天服药),每日一片(10mg),连续服药6个周期;对照组为单纯宫腔镜手术(术后不用药物治疗),共115例患者。通过术后6个月定期复查阴道超声监测三组子宫内膜厚度、有无异常回声并宫腔镜复查以判断术后有无息肉复发,并比较服药期间发生不规则阴道出血情况及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共持续随访6个月,随访间隔时间为每月一次。结果:随访6个月,两术后加用药物的观察组与单纯手术的对照组的子宫内膜复发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联合达英—35组与宫腔镜联合地屈孕酮组术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等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口服达英—35及地屈孕酮对预防TCRP术后息肉复发都有明显效果,而服用达英-35组用药期间不规则阴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口服地屈孕酮组。  相似文献   

11.
黄体功能不足与子宫内膜分化不良是造成不孕及流产的主要原因。黄体期子宫内膜组织学变化与血清孕酮(P)、雌二醇(E_2)水平有关。作者对第一组18例不孕病人自然周期的黄体期及第二组18例卵巢刺激后的富内膜活检进行比较。第一组原发不孕占61%,继发不孕39%。第二组原发不孕67%,继发不孕33%。卵巢刺激是于月经第三天口服克罗米芬(CC)50或100mg 5天,继之每日个别应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2~7天,总量为300~1050IU,直至最大的卵泡最小直径达18mm,随后于月经周期第10~16天注射1次绒毛膜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有排卵型不孕妇女种植窗时期子宫内膜分泌情况及其与月经前期内膜的分泌情况和黄体期孕酮值的关系,对59例不孕妇女进行了种植窗时期(LH+7)子宫内膜活检,采用Noyes法确定子宫内膜时相,并与经前期(LH+12)子宫内膜及排卵后5~9天的血孕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0.5%的患者两次内膜检查分泌改变不一致,45.8%的患者有一次以上的分泌延迟,其中33.3%二次内膜均延迟,48.1%第一次内膜延迟,第二次内膜正常;18.5%第一次内膜正常,第二次内膜延迟;只有两次内膜检查均延迟的患者血孕酮值有下降。结果提示,种植窗时期的子宫内膜活检诊断黄体功能不全较黄体晚期取材及血孕酮测定敏感性高、临床意义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降调节替代方案复苏周期中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商品名:芬吗通)联合金凤丸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于本科生殖中心接受降调节替代方案复苏周期移植的155个周期,按经醋酸亮丙瑞林3.75 mg降调节后内膜准备过程中是否使用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金凤丸分为两组,A组采用戊酸雌二醇片(商品名:补佳乐)+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金凤丸(79个周期),B组采用戊酸雌二醇片(76个周期)。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BMI)、移植优质胚胎数,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分型比率、子宫内膜血流,血雌二醇E2、孕酮P值,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移植优质胚胎数无明显差异(P>0.05);A组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及B型子宫内膜比率显著高于B组(P<0.05),子宫内膜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显著低于B组(P<0.05);血E2值显著高于B组(P<0.05),血P值无明显差异(P>0.05);A组胚胎...  相似文献   

14.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 (RU486)治疗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新方法。方法 :选择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2 3例 ,服用 RU486 2 5 mg/ d,连续 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对照观察血性激素水平、 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刮宫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月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 ,子宫内膜厚度变薄 (P<0 .0 5) ,86.96% (2 0 / 2 3)的患者增生过长内膜转化为增殖期内膜 ,血 FSH和 LH水平下降 (P<0 .0 5) ,E2 和 P无明显变化 ,治疗期间全部患者闭经 ,停药后 2 0例恢复月经 ,3例绝经。结论 :RU486能抑制子宫内膜增生 ,改善月经症状 ,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真兽亚纲哺乳类的胚泡植入都伴有母体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蜕膜化。在几种非人类灵长动物中,还观察到上皮空斑反应,它是内膜细胞对创伤或滋养层细胞浸入的立即反应。现利用激素治疗的切除卵巢的恒河猴建立了空斑和蜕膜细胞反应的实验模型。已证实在恒河猴的激素刺激周期中,人为的蜕膜生成刺激可产生暂时的上皮空斑及基质的蜕膜化。利用这一模型,通过在不同时间给予抗孕剂RU486研究了孕酮在上皮及基质细胞反应中的作用。第一组动物制造创伤后(于治疗周期的16和17天)立即给予RU486(2.5mg/kg体重)或赋形剂(乙醇/盐水,7∶3,V/V,im)。组织定量分析显示,与对照猴子相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评价了RU486的避孕可能性,已证实黄体期中期用单次剂量能诱发妇女月经。作者试验了妊娠早期妇女黄体功能提高时,合用hCG能否诱发月经,最后直接试验药物对雌性猕猴的抗生育效果。 18名妇女,平均年龄31岁(22到41岁),平均月经周期29天(26到31天)。观察给予hCG对RU486诱发阴道出血的效果,从第一次月经周期的第3和第6天,然后从第9天起到下次月经后的第7天,每天测定血清孕酮;同时从第9天起每天测定血清LH,直到LH出现峰值,此日为黄体期的0天。18名妇女随机分为3组,每组6人。在黄体期  相似文献   

17.
人和猴子月经周期中黄体期“自发性”缩短能引起不孕和早产。这种黄体期缩短的妇女,由于雌二醇和孕酮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形态学和功能发育不全,从而能阻止正常着床。由于黄体期功能失调导致不孕症,因此用药理方法引起黄体期缩短可能成为一种有希望的避孕方法。长期注射黄体激素释放因子(LRF)或每日给予长效LRF激动剂均可引起垂体脱敏作用,从而降低促性腺激素血浓度。本文研究了卵泡早期应用LRF激动剂引起卵泡生成减少及继继黄体功能失调的可能性。5名月经周期为28天的健康妇女(22~39岁),每日测定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和孕酮。治疗周期系在月经开始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口服短效避孕药敏定偶与孕激素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对比研究,评估不同用药的优劣,选择临床上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方法]22名妇女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接受敏定偶止血周期治疗和调整周期治疗.两组均在用药前、调整周期3个月后分别检测血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B超测定子宫内膜厚度、绝经症状评分(K氏评分)和月经控制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SH、LH和E2的变化类似(P>0.05).A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减少、K氏评分降低(P<0.01和P<0.05);B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K氏评分类似(P>0.05);A组月经控制方面优于B组.[结论]新一代口服避孕药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优于传统孕激素,治疗效果更好,副反应更少,成功率更高,用药简单,应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4月于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就诊的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其中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和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纳入研究,共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放置LNG-IUS,对照组口服醋酸甲羟孕酮,共服用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月经周期中期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腺体中的雌、孕激素受体评分,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和雌二醇(E_2)水平,月经量PBAC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组织学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雌、孕激素受体及月经量PBA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雌激素受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激素受体及月经量PBAC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FSH和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和E_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SH、LH、P、E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G-IUS可能通过调节雌、孕激素受体数量调控性激素水平,进而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小剂量雌、孕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PMS)患者激素水平、Kupperman评分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PMS患者174例,将患者做盲法随机分组。对照组87例,给予常规孕激素用药(甲羟孕酮4 mg/d);观察组87例,实施小剂量雌、孕激素替代疗法(甲羟孕酮2 mg/d+戊酸雌二醇0.65 mg/d)。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后对比观察雌二醇(E_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指标变化,检测子宫内膜厚度,评估Kupperman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E_2与FSH降低幅度以及LH提高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均无明显改变,患者治疗前后无论是组内或是组间对比,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Kupperman评分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MS给予小剂量雌、孕激素替代疗法可有效促进患者自身激素指标恢复正常状态,改善PMS症状,对子宫内膜并无明显影响,副作用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