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种用于低电阻测量的直流精密恒流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低电阻测量的直流精密恒流源,其输出电流为10mA、100mA和1A,电流值的准确度为0.02%,稳定度为0.01%。  相似文献   

2.
李罡 《硅谷》2011,(22):57-58
恒流源最显著特点是输出电流恒定,即当输出电流设定后,其值不随负载电路和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是一种能够向负载提供恒定电流的电源,目前恒流源产品很多,但具有智能控制恒流输出且可以进行远端监控和操作的恒流源产品还很少,本系统以ADUC812BS单片机为主控制器,通过D/A转换后输出直流可调电压控制PWM电路的波形占空比,从而实现电源恒流输出控制,采用无线模块nRF905实现恒流源的远程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3.
科学仪器和电子设备中经常用到稳定性好、精度高、输出可预置的直流电流源。高性能的数控直流电流源不仅能够提高科学仪器的稳定性,还能够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因此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本电流源能够很好地降低因元器件老化、温漂等原因造成的输出误差,输出电流在20mA~2000mA可调,输出电流可预置、具有“+”、“-”步进调整、输出电流信号可直接显示等功能。硬件电路以AT89S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器,构成闭环控制电路,采用压控电流方式实现稳流输出,步进为1mA,通过DAC控制压控电流步进,ADC采样电压值,软件算出电流的测量值。系统主要由键盘输入、控制处理、压控电流输出、液晶显示等功能模块组成。经实际测试,该系统可靠性好、精度较高、操作简单方便、人机界面友好。  相似文献   

4.
当今,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光伏发电不断向着大功率,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伴随的光伏充电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介绍超低压光伏充电控制系统的设计。该设计由光伏电池、蓄电池、MSP430F169为核心的控制电路、电能调整电路几部分构成。其中MSP430F169单片机作为主控MCU电能调整部分采用DC/DC转换芯片MAX1775与MAX1709。MSP430F169单片机将采样返回的电压与电流差分信号进行A/D转换,得出实际电压、电流值。电流反馈信号经PID算法处理后再经D/A转换输出到调整管电路,以控制主回路充电电流。故障检测电路通过电压比较器LM393判断直流电源过压故障,过压时控制继电器使其断开连接。  相似文献   

5.
胡竹松 《硅谷》2008,(13):28-28
介绍一款多路输出开关电源的设计与制作.输入电压为AC180V~264V.输出分为两路,第一路DC3.8V,10A;第二路为高压输出,输出电压DC3.5KV,输出电流0~120mA,电流值设定调.重点介绍该电源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及特点.  相似文献   

6.
系统采用C8051F040 SOC型单片机作为数控直流电源的主控部件,通过巧妙的菜单设计使操作界面更具人性化,在与可靠的硬件电路相配合,实现了输出电压、电流预置、步进调整,并使输出的电压、电流以及简单的波形信号可直接显示到液晶显示器等功能.系统采用闭环控制方案,将实际输出的电压、电流值通过精密电阻采样反馈,经PID算法修正实际输出值,提高了电源的输出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影响恒流源稳定性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改进解决方案以确保输出电流的稳定,通过设计基于场效应管和运算放大器组成的串联反馈电路来保证电流的稳定性。实验测试的结果表明,串联反馈电路中加入运放的隔离电路使得前后级的电路更加稳定,同时基准电压越稳定,恒流源的输出电流越稳定,在市电供电情况下,经过预热可以产生更加稳定的基准电压。通过实验测试,恒流源样机达到10-6量级稳定度以及输出电流范围在0~1 A可调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采用高稳定度数模转换器作为电流输出控制,应用高准确度零磁通直流电流检测技术实现电流反馈的300 A标准恒流源设计方案。该恒流源具有10~300 A直流电流输出能力,最大输出功率为2400W,输出电流的最大允许误差为±(5×10-4设定值+1个字),稳定度为5×10-5/30m in。  相似文献   

9.
杜军 《硅谷》2014,(1):9-9,7
为满足军用实验室对恒流源的特殊要求,以单片机MSC1210为控制核心,高精度低温漂双通道数字电阻器MXA5494为调控平台设计了精密数字恒流电源,通过负载电流经A/D转换反馈回单片机的外部闭环误差调整和由运算放大器等构成深度负反馈的内部闭环稳定系统的设计,实现了高精度高稳定的恒流输出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设计以MSP430为核心,结合数模、模数转换、恒流源以及过压保护等模块,实现对直流电子负载的输出控制,在保证功率输出的基础上,实现闭环控制,达到对输出电流、电压的精准控制。  相似文献   

11.
杨东芳  李芳 《硅谷》2010,(18):106-106
以C8051F为控制核心,采用电压电流串联负反馈实现数控充电电源恒压恒流输出,实时测量负载电压电流信号,并通过LCD显示。通过测量负载两端电压信号,实现数控充电电源恒流输出到恒压输出的切换。在恒流输出模式下,改变负载电阻,输出电流变化的绝对值≤3mA,纹波电流≤1mA;在恒压输出模式下,改变负载电阻,输出电压波动小于0.2V,纹波电压小于6mV。此外,通过温度传感器,系统实现对温度的检测,当温度异常时,系统进行报警并开风扇,实现系统过热保护,当温度恢复正常时,系统可以实现自恢复。  相似文献   

12.
边天剑  赵媛媛  亓伟敬 《硅谷》2012,(13):33-34
本装置核心部分由两个额定输出功率均为16W的8VDC/DC模块并联构成,利用电压、电流负反馈来调节两支路电流的大小和比例,稳定输出电压。利用霍尔电流传感器采样两支路电流大小,利用精密分压电阻采样输出电压,传送到控制部分(MCU)进行计算、判断,控制部分输出PWM控制信号到DC/DC模块输入端,来实现调节模块输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2A3是上个世纪30年代专为音频用途而设计的直热式功率三极管,极具音乐味,本人制作的一台双声道2A3单管单端输出机,已经听了二、三年,凡是听过的朋友都赞不绝口,现总结出来介绍给各位同好。 2A3的参数是:屏极电压250V,最高300V,屏极电流600mA,灯丝电压2.5V,灯丝电流2.5mA,栅极电压-45V,输出功率4W,跨导5.25mA/V,输出阻抗2.5kΩ。2A3为四脚管,管脚排列见图1。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场效应管的恒流源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恒流源的精度及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mos场效应管的恒流源原理及其制作过程,电路采用闭环反馈控制,在0 mA~5000 mA电流连续可调,在设计中对电路关键元件场效应管、采样电阻的选取进行了必要的说明;分析了影响恒流源稳定性的各种因素,针对器件的焊接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同时深入探讨了实际设计中出现的功耗与散热问题.通过实际测试,本恒流源电流稳定度优于0.5%,可应用于计量与检测领域.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精度直流电能表的计量溯源需求,本文设计研制了一套宽量限、高准确度的直流电能计量标准装置,主要包括精密I/V转换器、精密V/V转换器、恒温固态电压参考标准、高稳定度恒压源、高稳定度恒流源、小信号电压精密标准源等模块。测试表明,本装置电流测量范围为10mA~500A,电压测量范围为10mV~1000V,直流电能相对误差优于±1×10-5。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及CPLD的防雷元件测试系统设计,包括硬件电路设计、软件设计方法。该系统以AT89C51为控制核心,控制CPLD产生测试信号放大后输出,同时对输出电压及电流进行采集,单片机根据反馈信号调节输出信号。最后利用液晶显示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直流大电流传感器由于缺少高准确度的万安量级的直流恒流源,一直存在量值溯源的难题。为保证输出电流的准确稳定,本文研究设计了由18个深度负反馈回路600A恒流源并联而成的万安级标准直流恒流源。同时,在其内部集成大功率二极管作为固定负载,利用单向导通性,确保单个恒流源输出电流的独立稳定。结果表明:该装置电流准确度优于0.01%,电流稳定度优于10ppm/2min,满足工业生产中高精度大量程电流传感器的校准需求。  相似文献   

18.
正一、实验方法钳形泄漏电流表是主要用于在差分测量模式下测量线路泄漏电流值的钳形仪表,线路的泄漏电流值一般情况下变化幅度不大,主要为mA级别,而线路中的负载电流会随着负载量的大小从mA级别到A级别大幅变化。在这个大幅度变化过程中,其  相似文献   

19.
罗吉才 《硅谷》2008,(17):91-91
探讨一种微机控制的继电器调试系统.在MCS-51单片机的控制下,系统能够输出幅值,相位均可数控调整的三相电压及电流,并以这些信号作为继电器的调试信号.通过对继电器跳闸信号的检测、可完成电流、电压继电器的起动值,方向继电器的起动角,阻抗继电器特性曲线的测定,以及继电器预定功能的检验和动作时间的测定等功能,调试系统也可对电力系统的故障状态进行模拟,同时自动打印所测试参数及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MSP430单片机的低功耗电磁流量计设计方案,设计了低功耗的模拟信号处理放大电路和励磁电路.软件上采用间歇励磁工作的方法,动态调整采样间隔时间,降低了系统的功耗.试验表明,在休眠时,系统电流小于15μA;工作时,系统电流小于20mA.系统精度可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