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科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肖梅 《广东药学》2005,15(6):46-48
目的了解目前儿科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4年1-9月儿科门急诊及儿科住院病房西药处方12638张,统计抗病毒药物处方占处方总数的百分比,对儿科门急诊及儿科住院病房各种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与抗生素联用情况;抗病毒药物间的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含抗病毒药物处方占总处方数的59.52%;利巴韦林使用率最高,占46.14%;与抗生素合用率为72.39%;两种抗病毒药物合用达31,41%。结论我院儿科临床使用抗病毒药物基本合理,但如何根据抗病毒药物的特点合理使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儿科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目前儿科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4年1~9月儿科门急诊及儿科住院病房西药处方12638张,统计抗病毒药物处方占处方总数的百分比,对儿科门急诊及儿科住院病房各种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与抗生素联用情况;抗病毒药物间的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含抗病毒药物处方占总处方数的59.52%;利巴韦林使用率最高,占46.14%;与抗生素合用率为72.39%;两种抗病毒药物合用达31.41%。结论我院儿科临床使用抗病毒药物基本合理,但如何根据抗病毒药物的特点合理使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黄肖梅 《今日药学》2005,15(6):46-48
目的了解目前儿科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4年1~9月儿科门急诊及儿科住院病房西药处方12638张,统计抗病毒药物处方占处方总数的百分比,对儿科门急诊及儿科住院病房各种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与抗生素联用情况;抗病毒药物间的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含抗病毒药物处方占总处方数的59.52%;利巴韦林使用率最高,占46.14%;与抗生素合用率为72.39%;两种抗病毒药物合用达31.41%.结论我院儿科临床使用抗病毒药物基本合理,但如何根据抗病毒药物的特点合理使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7,(5):949-951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使用情况及其时间效应。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60例临床资料,分析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时间效应。结果:头孢唑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拉氧头孢的使用率为最高,依序为21.67%、20.00%和15.00%;单一抗菌药物治愈的时间效应与联用治愈的时间效应经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治疗应慎重选用抗菌药物,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尽量以单一药治疗为主,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医院儿科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医院2011年2月-2012年5月开具西药处方500张,对抗病毒药物处方及患者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00张处方中含抗病毒药物处方293张(58.60%),其中门急诊处方157张(64.34%),住院病房处方136张(53.12%)。门急诊抗病毒药物以口服为主,共116张(73.89%)。门急诊抗病毒药物以利巴韦林为主,共占46.50%;其次为抗病毒口服液,占17.20%。门急诊抗病毒药物处方中与其他抗生素联用121张(77.07%);使用两种抗病毒药物处方53张(33.76%)。结论医院儿科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需要加强用药知识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赵明  陶洁  江震  江启成 《安徽医药》2010,14(10):1227-1230
目的研究乡村两级医疗机构门诊药物使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通过现场调查机构资料,对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以及干预对照比较分析。结果 (1)村卫生室联合用药种类以及4种以上药物联用比例情况更高于乡镇卫生院;一般西药、中成药、抗生素、抗病毒药物以及全身类激素使用也明显高于乡镇卫生院。(2)1997~2006年期间,联合用药种类以及4种以上药物联用比例增加;一般西药、中成药、抗生素、抗病毒药物以及全身类激素使用增多;(3)干预乡镇的联合药物使用比例远高于对照乡镇;此五类药物使用也明显多于对照乡镇。结论处方平均用药种类逐年增加,抗生素类药物等滥用严重;村卫生室药品滥用情况更加严重;合作医疗制度诱导了药物的不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新生儿肺炎运用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7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磺苄西林、头孢地嗪钠以及头孢曲松钠三种抗生素是治疗新生儿肺炎比较常用的药物,所占比例分别为37.1%、31.4%以及27.1%。结论临床上运用抗生素对新生儿肺炎进行治疗时,一定要以患儿实际病情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控制好使用剂量,从而确保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2005年8月-2009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肺炎,即在使用抗生素同时加用抗病毒冲剂I号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40例,与单纯抗生素治疗40例作对照,从症状改善及疗程上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病症 ,细菌感染多见 ,常需抗生素治疗 ,为帮助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生素 ,我们对 1 990年~ 1 994年以及 1 997年~ 1 999年新生儿肺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加以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与标本 在 1 990年 1月~ 1 994年 1 2月期间以及 1 997年 1月~ 1 999年 1 2月期间对确诊新生儿肺炎病例取呼吸道分必物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共分离出致病菌 82 6株。二、抗菌药物纸片 选用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生产的药敏纸片 ,经标准鉴定后使用。三、药敏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院新生儿院内感染及抗生素使用情况,为治疗新生儿院内感染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儿科院内感染新生儿132例病历资料,分析常见致病菌、感染部位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新生儿院内感染最常见部位为肺部感染,其次为皮肤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肿炎链球菌,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最高的是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假单胞菌。131例(99.2%)接受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其中使用一种抗生素者45例,两种抗菌药联合使用者53例,三种抗生素联合使用者33例。结论新生儿院内感染以肺炎为主,耐药率较高,需积极防治,治疗时应根据病原学证据和药敏试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种类,并动态跟踪药敏结果,评判治疗效果,及时更换抗生素,防止耐药菌的出现和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鱼腥草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住院的64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用抗生素和鱼腥草注射液治疗。结果:主要症状消失和疗程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鱼腥草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肺炎效果明显,副作用小,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朱斐斐 《海峡药学》2009,21(9):142-143
抽取2007年7月~12月中每月的前15天全部儿科出院病历,共计504份,统计所选病例性别、年龄及病种,抗病毒药物应用百分比,对常用抗病毒药物的使用频度及不良反应、抗病毒药物与抗生素合用情况、抗病毒药物合用情况以及抗病毒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在选取的出院病例中,应用抗病毒药物例数百分比为47.8%;口服和注射抗病毒药物例数占抗病毒药物总例数百分比分别为32.4%和71.4%;常用抗病毒药物中,利巴韦林粉针剂使用率最高,为47.7%;而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的是喜炎平注射液,为8.4%;与抗生素合用率为79.7%;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率为20.1%;抗病毒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6.6%。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院儿科新生儿病房 2 0 0 1年 1~ 6月和 2 0 0 2年1~ 6月收治的新生儿 2 5 3例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为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两组。感染性疾病组抗生素应用有如下特点 :1抗生素的选用以氨苄青霉素最多 ,其次为丁胺卡那霉素、先锋霉素 V及第三代头孢类。联合应用者以氨苄青霉素加丁胺卡那霉素最多 ,其次为氨苄青霉素加先锋霉素 V或青霉素。2在抗生素合理应用方面存在着抗生素使用种类繁多 ,联合应用过多 ,疗程过长等问题。抗生素使用种类多达 16种 ,两种抗生素联用的方式多达 8种。应用抗生素的总疗程 ,肺炎最长达 2 …  相似文献   

14.
邓芳  周岐新 《中国药业》2008,17(1):59-60
目的结合痤疮的发病机理,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系统治疗。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有关抗生素治疗痤疮的文献,归纳抗生素在临床上治疗痤疮的应用情况。结果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治疗痤疮都取得了显著疗效。结论抗生素治疗痤疮,疗程较长,易产生耐药性,提倡与非抗生素药物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并对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和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门诊患者2007年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61574张门诊处方中含抗生素的比例为40.9%,其中单用抗生素的占84.6%,两药联用占10.3%,三药联用占5.1%;其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处方占4.5%。结论我院门诊患者抗菌素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6.
凌春笋  江启成  江震 《安徽医药》2009,13(7):839-841
目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用药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方法收集了样本乡镇55个村卫生室(含集体办和私人办村卫生室,下同)的门诊登记资料和处方,对资料进行编码,并结合处方费用变化情况,对其中抗生素类、抗病毒类、激素类、其他西药、中药、中成药、支持类、维生素类药物使用和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平均费用处于上升趋势,抗生素类药物的在村级门诊人次使用率一直保持在40%左右的高比例,抗生素联用情况突出,抗生素、全身用激素和维生素在不同年龄人群和疾病中使用具有明显差异。中成药、支持类药物在村卫生室药物使用和联用比例较高。结论加强对基层医疗用药监测,进一步完善乡村基本药物目录,规范村卫生室药品使用,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陈娟  朱世权  陈琴 《海峡药学》2007,19(1):93-94
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并对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和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门诊患者2005年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 51048张门诊处方中含抗生素的比例为14.6%,其中单用抗生素的占80.3%,两药联用占18.9%,三药联用占0.8%,其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处方占15.8%.结论 该院门诊患者抗菌素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8.
呼吸道感染痰培养肺炎链球菌耐药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肺炎链球菌呼吸道感染分离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不同时间段痰培养出肺炎链球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呼吸道感染痰培养分离出85株肺炎链球菌,三年来对青霉素耐药率相近,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仍较低,对红霉素有逐年上升趋势,对氟喳诺酮类耐药率呈明显逐年上升。结论 青霉素耐药株尚低,仍可作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氟喳诺酮类耐药率呈明显上升已达60.98%,应尽量避免使用此类药物治疗呼吸道肺炎链球菌感染,并根据药敏结果酌情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氨溴索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诊断为新生儿肺炎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治疗,有缺氧症状者予吸氧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7.5mg静脉点滴,每日2次,连用5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临床体征消失时间,吸氧时间及抗生素的使用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6.7%),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体征消失时间,吸氧时间及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氨溴索用于新生儿肺炎治疗临床症状好转快,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安全有效,与抗生素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药物使用情况。方法104例MPP患儿,对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热时间、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影像学改变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患儿药物使用情况,比较重症MPP和普通MPP患儿临床用药(使用阿奇霉素、使用糖皮质激素、联用头孢类抗生素、联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痰培养阳性及合并症(合并胸腔积液、合并肺不张/实变)情况。结果104例住院患儿中,103例使用阿奇霉素,使用时间为1~20 d,其中仅2例口服阿奇霉素,24例先门诊口服后住院改静脉注射,77例住院期间静脉使用阿奇霉素,出院后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51例患儿联合使用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39例患儿联合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36例联合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重症MPP与普通MPP患儿使用阿奇霉素、联用头孢类抗生素、联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痰培养阳性、合并胸腔积液的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MPP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占比81.82%(9/11)、合并肺不张/实变占比81.82%(9/11)均高于普通MPP患儿的29.03%(27/93)、35.48%(33/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治疗以阿奇霉素为主,住院治疗以静脉使用阿奇霉素为主,重症MPP合并肺不张/实变者多,糖皮质激素使用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