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DEM提取河网流域的基本原理以及将数字化水系的位置信息作为流域河网提取的限制条件,对主要河道的DEM值进行修改,然后设定不同的集水面积阈值提取相应的河网。根据河网密度与集水面积阈值的关系,利用均值变点分析方法,最终确定合理的集水面积阈值。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提取的河网流域更加接近真实水系。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流域水文模型已成为流域水文信息提取的重要手段。运用Arc Hydro模型以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以分辨率为90 m的SRTM DEM为数据源,以松花江流域1∶25万水系矢量数据为参照,分别在400,500和600 km2三个不同集水面积阈值下进行河网提取。运用图像比对软件Alike Duplicate Image Finder对所提取河网进行精度分析。结果显示:集水面积阈值为500 km2下提取的河网最为精确。在500 km2集水面积阈值基础上,运用Arc Hydro模型将松花江流域划分为642个子流域。基于Arc Hydro模型提取的松花江流域河网与实际河网基本一致,说明利用该模型进行流域水文信息提取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水系提取阈值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阈值确定是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水系的重要环节,影响数字流域水系的拓扑关系和几何特征,进而影响流域的坡面和河道汇流过程。选取我国50个子流域作为样本,基于DEM提取河网,确定最佳集水面积阈值,并分析主要空间影响因素;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流域降水、地形和地表覆被与河网阈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域雨量越充沛,地形越陡峭,植被越茂密,集水面积阈值就越小,并得出阈值与降水、坡度和地表覆被的定量关系。该方法应用于其他流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系提取阈值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阈值确定是DEM提取水系的重要环节,影响数字流域水系的拓扑关系和几何特征,进而影响流域的坡面和河道汇流过程。选取我国50个子流域作为样本,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河网,确定最佳集水面积阈值,并分析了主要空间影响因素;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流域降水、地形和地表覆被与河网阈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域雨量越充沛,地形越陡峭,植被越茂密,集水面积阈值就越小,并得出阈值与降水、坡度和地表覆被的定量关系。该方法应用于其他流域,效果较好,使阈值的确定更加客观、快捷。  相似文献   

5.
黄娜娜  宁芊 《人民长江》2011,42(24):50-53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水文和地形参数是水文模型与GIS应用集成的基础。运用生成河网所使用的洼地填平方法、高程增加法、D8算法,结合流域高程模型自动提取河网水系集水面积的方法,选取多个阈值进行分析比较,完成了岷江、沱江流域的数字河网提取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套方法提取的河网与实际河流接近,自动化提取程度较高,在分析流域的河网水系结构特征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提取结果也可以作为三维GIS应用中数字河网建模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DEM的九龙江流域水系分维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系分维估算的主要方法.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运用ArcVIEW3.2的水文分析模块,根据不同的集水面积周值,提取了九龙江流域河网信息,通过网格法计算了相应的水系分维.根据集水面积阈值与水系分维的相互关系,确定该流域水系分维值为1.086.与传统方法相比,这种水系分维的估算方法,具有简便、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DEM数据,在ArcGIS环境下,提取浐灞流域的坡度、坡向地形特征以及不同集水阈值下的流向、河网密度、河源数等水文信息。结果表明:集水阈值和河网密度、汇流面积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阈值越大,河网越稀疏;对其二阶求导确定了流域的最佳阈值为8000,避免了以往确定阈值的主观随机性。运用ArcGIS嵌套软件TauDEM提取了最佳阈值的河网,并利用Strahler法对河网进行了分级。提取的河网与浐灞自然水系基本吻合,流域地形水文特征符合流域概况,可直接作为水文模型参数,为浐灞流域的分级管理提供数据支持,该方法提高了建立流域水文模型的效率,成本低且精度高。  相似文献   

8.
流域数字水系网络提取的精度,通常与所使用的数字高程图(DEM)的精度和集水面积阈值的大小有关。在给定的DEM图上,数字水系的精度基本上取决于集水面积阈值的设置。首先介绍了几种确定阈值大小的方法,然后应用其中的“河网密度”法来对河套灌区的排干沟的水系网络进行提取。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应用于灌区水系网络的合理提取。  相似文献   

9.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提取流域河网水系的重要基础数据,DEM分辨率直接影响河网水系的空间拓扑关系和数字流域水文特征。选取美国俄亥俄州印第安纳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分辨率的DEM提取河网,引入野外勘测河源信息,建立可靠度、灵敏度评价指标,探讨不同DEM分辨率所提取数字河网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与野外勘测河源相比,基于高分辨率DEM提取的河网与实际河网更为接近,但会生成伪支流;(2)研究流域地形破碎化程度高,局部地形坡度大,河网发育主要受上游集水面积控制;(3)DEM分辨率为5 m时,研究流域河网提取结果的可靠度和灵敏度较为理想,过高或过低的分辨率均不适用于该流域的河网提取。  相似文献   

10.
基于DEM的数字河网生成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流域地形是决定河网水系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是数字流域和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的主要内容。总结了根据流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自动提取河网水系的集水面积方法。首先计算出流域上各点(或栅格)的集水面积;然后通过分析临界支撑面积(CSA)的取值对所提取的数字水系总长度以及平均坡降的影响,确定反映该流域河流地貌发育的临界支撑面积。并选择一个面积为265 km2的流域进行了河网水系提取的实例分析, 所得结果和实际情况比较符合。该方法自动化程度高,在分析流域的河网水系结构特征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测定铸铁排水管和硬聚氯乙烯(PVC-U)排水管排水噪声值,在不同流量、不同测试距离、不同测试高度条件下分析铸铁排水管和PVC-U排水管噪声的变化规律。经拟合得出铸铁排水管和PVC-U排水管噪声变化符合y=-alnx b的规律,声波传播方式为柱面波。同一点位同一流量下,在距离声源50cm处PVC-U排水管的噪声值比铸铁排水管大7dB(A)左右,在距离声源300cm处PVC-U排水管的噪声值比铸铁排水管大3dB(A)左右,而且PVC-U排水管噪声随距离增加衰减的速率比铸铁排水管大。  相似文献   

14.
淮北平原区干沟控制排水技术及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友贞  于凤存  沈涛 《水利学报》2013,44(1):104-110
针对目前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利用两处总面积218km2的控制排水原型试验区,采用现场观测和理论模拟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干沟控制排水对农田排水、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及对降雨径流、地下水资源的调控作用等关键技术问题。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具有调控地下水位、增加作物对地下水的利用、调节水资源时空分配等作用,基本上不影响干沟的农田排水,是目前淮北地区农田水利发展的方向性措施。成果已在安徽淮北平原区得到较广泛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对类似地区的控制排水工程建设和农田水资源的调控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农田控制排水是减少硝态氮流失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利用典型涝渍区-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实测土壤、气象、作物等资料,用DRAINMOD模型进行了长序列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在当地气象条件下,干旱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而涝渍则是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素。补充灌溉条件下,采用传统排水与控制排水两种措施的模拟结果显示,灌溉可使冬小麦产量得到大幅提高,但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不大。采取控制排水措施后,地下排水量大大减少,排水总量也显著降低,从而有利于区域水质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从暴雨统计、径流系数、汇流3个环节入手,对城镇雨排水及农田排涝流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径流系数和汇流环节是导致流量成果相差较大主要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以涝渍连续抑制天数为指标的排水标准试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通过对涝渍连续动态控制排水指标的模拟试验研究,提出了涝渍连续抑制天数指标CSDI和涝害权重系数CW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并建立了作物相对产量Ry与CSDI的关系模型;分析了涝渍分割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涝渍连续研究的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棉花相对产量Ry与地下水连续动态指标SEW30和CSDI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涝害权重系数CW是一个随涝渍状态而变的状态变量,说明在涝渍连续情况下,分别用除涝和降渍单项指标确定排水标准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出入,而涝渍连续抑制天数指标能够将除涝与降渍作为一个整体,用它来确定排水标准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9.
建筑排水系统的最大通水能力,是确保系统中卫生器具水封不被破坏前提下所通过的最大流量.气压波动是造成室内排水系统水封破坏的元凶.保护水封最大损失值不超过25 mm的关键是减缓排水管中气压波动,控制最大气压值不超过±40 mmH2O.根据国内外排水试验的有关资料,总结了影响气压波动的诸多因素,如排水流量、通气方式、排水管接入立管高度、入口型式、排出口状态等,提出改善气压波动的一些方法和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中外古代著名建筑可以发现,许多建筑将雨水排水纳入整体外观设计,运用精巧且富有寓意的排水设施创造和谐的亲水居住环境.而现代建筑设计很少将雨水排水作为一项美学设计给予体现.将水景从平面单一性向建筑立体多元性延伸,可以创造性地体现水与人的和谐,不仅扩大现代建筑物美学表现的范畴,而且为居住环境的水循环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