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枕部神经卡压性头痛是针灸科常见病之一,多由于枕项部软组织劳损、变性组织挤压或牵拉枕部的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引起的.笔者于1998年2月-2000年10月,用温针灸治疗该病7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正>临床上使用神经阻滞治疗枕大神经痛时,需通过触摸枕动脉来确定枕大神经的位置,因枕动脉难以摸清,导致操作时间长、治疗失败,多次穿刺增加有创操作并发症的风险。神经电刺激器可通过刺激诱发异感来快速、精确的定位枕大神经,以此辅助枕大神经阻滞,观察其用于枕大神经痛的治疗效率。方法1.一般资料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门诊确诊枕大神经痛患者40例。  相似文献   

3.
枕神经痛的非常见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支配区域内的疼痛被称作枕神经痛.典型的枕神经痛呈阵发性闪电样疼痛[1].枕神经痛仅仅是一个症状性诊断,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起源于C23神经后根,无论在起源处还是在径路上受到损害,都可能出现枕神经痛,枕神经痛的常见原因是颈椎病发作,累及C2、3神经根.本文5例患者的枕神经痛是由其它非常见原因引起,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放大10倍的解剖显微镜在30具成人尸体(60侧)上观察枕大神经的行径、分段、分布、易卡压的部位及与枕血管的毗邻关系.用游标卡尺测量枕大神经易卡压部位与枕外隆凸、乳突尖、上项线等相关结构的距离,并标出易卡压部位的体表投影.结果 皮下段与浅筋膜连接紧密,较易形成卡压,枕大神经最易卡压部位在其浅出部位,且有枕血管伴行.此部位枕大神经在枕动脉的内侧、枕外隆凸外(27.60±5.20)mm、上项线下方(18.46±5.12)mm处,其体表投影为枕外隆凸与乳突尖连线的中上1/3交点部位.结论 闭合性手术治疗枕大神经综合征的最佳进针(刀)部位在枕外隆凸与乳突尖连线的中上1/3交点下方的稍内侧;术中不但要分离、松解枕大神经主干的卡压,同时也要分离、松解其皮下分支的卡压.  相似文献   

5.
后枕部和颈部皮肤感觉由第2、3颈神经传导。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特别大,构成枕大神经;第3颈神经前支构成枕小神经。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还分别含有第3颈神经和第2颈神经的部分感觉纤维。当枕大神经或枕小神经受刺激时,引起后枕部和颈部疼痛,称为枕神经痛(或枕大神经痛、枕小神经痛)。常见病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后,或局  相似文献   

6.
枕神经痛是位于枕大神经和或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分布区的阵发性刺痛,疼痛为单侧或双侧,通常为持续性也可呈阵发性发作,伴有受累区域的感觉异常,发作间期可有钝痛,自枕部向顶颞部或前额放射,作者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观察使用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治疗13例枕神经痛患者的疗效以及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枕大神经痛是指枕大神经支配的范围内(后枕部)一侧(少数为双侧)的疼痛,其病因通常包括枕大神经或上颈髓神经根炎症、外伤、颈椎疾病、颈髓肿瘤的压迫等,以受风寒、感冒所致的枕神经炎多见。发作时患者感后枕部或颈上部一侧或两侧如针刺样、刀割样或烧灼样持续性疼痛,可因头部活动、喷嚏、咳嗽诱发或加剧,患者不敢抬头,迫使头颈部处于伸直位置。在发作间歇期部分患者仍有钝痛。枕大神经的痛点位于乳突与第一颈椎之间的风池穴,当按压该痛点时有明显压痛,并沿着神经分布扩散。本病多发于青壮年。2003年9月-2005年9月,本科采用封闭疗法治疗枕大神经痛56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脊髓腹侧及小脑病变是否可致胫神经刺激C2、枕点诱发电位出现异常改变以及正中神经、胫神经刺激,两者C2、枕部诱发电位的差异。方法 分别行正中神经、胫神经刺激,同时记录患者Cz、C2、枕点诱发电位。对比研究脊髓及小脑病变时,上、下肢刺激Cz、C2、枕点诱发电位的异常情况。结果 脊髓腹侧及小脑病变可致胫神经刺激,C2、枕点N30及P40电位出现同步性异常改变,且胫神经刺激出现异常者,正中神经刺激,C2、枕点电位却可保持正常。结论 正中神经、胫神经刺激,C2、枕点记录的电位,两者反映的脊髓传导通路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枕神经痛是指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支配的枕区和上颈部的潜表性锐痛,发作性加剧,并向顶部放射,常因头颈部猛烈活动、咳嗽和打喷嚏而诱发。发作时常伴有局部肌肉痉挛,偶可见枕神经支配区有感觉障碍。枕大神经痛点位于乳突与第一颈椎间的风池穴处,枕小神经痛点位于胸锁乳突肌附着点的后上缘翳明穴处。  相似文献   

10.
1.不对称性的关节解剖结构是()A.不正常的B.很常见的C.评价对活动受限颈椎关节临床指标D.是做出颈椎某一部位存在相应病变的判断2.老年椎动脉在上颈段的弯曲和变异较多,因此()A.在给老年人做颈部手法治疗时手法要轻B.在给老年人做颈部手法治疗时,密切观察患者感应C.特别是对下颈段疾病治疗时,使用的快速的端提旋转板治疗,有可能造成上颈段组织结构不必要的损伤D.特别在牵引治疗时,注意牵引重量3.颈源性病痛是由()A.枕大神经受累B.枕小神经受累C.耳大神经受累D.枕大、枕小或耳大神经其中一支或多支受累4.颈椎间隙狭窄和椎间孔的关系()A…  相似文献   

11.
<正>枕神经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病,本课题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微棱形刀治疗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卡压性头痛,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将诊断明确的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治疗组,先行患侧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后入路法颈2椎旁神经阻滞,再于患侧枕部和上颈部最多见最敏感的3个压痛点行小针刀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3次。B组为对照组,只行患侧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后入路法颈2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每次治疗后、1个月疼痛指标和3个月、6个月后总体疗效。结果:两组治疗颈源性头痛均有明显疗效,但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远期疗效,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优于单纯神经阻滞治疗。  相似文献   

13.
X线引导下C2脊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枕部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顽固性枕部疼痛,临床治疗较为棘手,一般采用药物、神经阻滞、针灸、理疗等综合治疗,但效果往往不理想.笔者试用X线引导下C2脊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枕部痛,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许多头痛患者在经过多种检查排除心脑等其他疾患后多被诊断为神经血管性头痛。因为病因机制不十分清楚,因此临床治疗虽然有效却难以治愈,很多患者常年靠药物维持,备受痛苦。经过临床观察发现大多数神经血管性头痛的主要原因是位于枕后筋膜弓处枕大小神经及第三枕神经被卡压有关,即枕神经性头痛,应用小针刀治疗则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多卡因封闭治疗枕大神经痛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应用利多卡因封闭治疗枕大神经痛 32例 ,取得明显疗效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 32例中 ,男性 2 0例 ,女性 12例 ,年龄 13~ 76岁 ,其中 2 0~ 40岁 2 1例 ,占 6 5 %。起病过度疲劳13例 ,无明显诱因 19例。病程 1~ 2 0年 ,单侧枕大神经痛2 6例 ,双侧枕大神经病 6例。疼痛呈钝痛 14例 ,呈针刺样疼痛 8例 ,呈跳痛 10例。疼痛部位局限于枕顶部者 2 8例 ,枕顶合并同侧三叉神经眼支分布区疼痛者 4例。按压枕大神经有单侧压痛者 2 0例 ,双侧压痛者 9例 ,无压痛者 3例 ,其中按压枕大神经出现眼神经区牵涉痛者 3例。针刺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臂丛神经手术体位枕进行改良,使术中体位承托确切固定、术野暴露充分。方法:将普通长枕改良为T型枕,并应用到26例臂丛神经手术进行效果研究。结果:根据主客观反映,使用改良体位枕医生满意度100%。结论:T型体位枕具有使臂丛神经手术充分暴露,体位承托到位的优点,临床使用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联合冲击波对枕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对照组给予2次枕神经阻滞疗法,观察组给予2次枕神经阻滞疗法联合3次冲击波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以及1、3个月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第1周、1个月及3个月VAS评分均显著改善(P 0. 01);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较第1周、1个月显著上升(P 0. 01);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与第1周、第1个月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VAS评分均显著改善(P 0. 01)。2组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冲击波疗法治疗枕神经痛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枕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周围神经痛之一。至今对本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我科近几年采用电针配合红外线治疗该病疗效显著。1对象与方法枕神经痛患者20例,均经神经内科确诊后转入我科。男5例,女15例。年龄30~68岁,病程1d~1.5年。其中1~5d10例;1~3个月4例,半年以上6例。右侧枕神经痛8例,左侧10例,双侧2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后枕部单或双侧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锐痛,沿枕大神经向顶部放射,呈发作性加剧。检查病人见枕大神经出口处(两乳突连线中点外侧约3cm处)有明显压痛,并可沿着神经分布扩散,部分病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Verrex系统在枕颈融合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15例新鲜创伤和6例陈旧创伤畸形所致枕颈失稳病例.采用Vertex系统行枕颈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4~35个月,平均12个月.20例均获得骨性融合,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1例术后2周呼吸衰竭死亡,未出现与内固定有关的神经脊髓损伤和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结论:Vertex系统固定可靠,安装方便,是目前枕颈融合内固定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英  杨小林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167-5167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枕大神经痛护理配合的必要性。方法100例行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枕大神经痛患者,通过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护理,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治疗期。结果全组100例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围治疗期心理平稳,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能显著降低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枕大神经痛患者的心理负担,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