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肾上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穿刺活检证实的肾上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男性5例,女性l例.年龄53~66岁(61.2±4.2岁).6例均行CT检查,观察6个病例的CT表现并与临床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共9个病灶,其中3例单侧,3例双侧.肿瘤最大径6~13cm (8.4± 1.7cm).病灶呈椭圆形7个,不规则形2个.与正常肌肉相比,CT平扫呈稍低密度8个,等密度1个.5例伴有同侧肾脏的直接侵犯,表现为肿瘤包绕肾上极、肾门或相邻的血管,合并后腹膜淋巴结肿大4例,脾脏浸润l例.4例行增强扫描,5个病灶轻度强化,肿瘤内部强化较均匀的3个,不均匀者2个.结论:肾上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多为肾上腺区较均匀密实的密度较肌肉稍低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常轻度强化.肾上腺淋巴瘤易侵犯同侧肾脏及邻近血管.如果合并后腹膜淋巴结肿大以及脾脏浸润者,对肾上腺淋巴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结外淋巴瘤占全部淋巴瘤的40%,可发生于全身任何器官和组织,以非霍杰金淋巴瘤多见,霍杰金病侵犯结外部位者相对少见~([1]).腹部结外淋巴瘤以胃肠道及肝脾等部位多见,而发生在肾脏、肾上腺等处少见~([1,2]).因淋巴瘤与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有所不同,预后也存在差异.笔者报告4例腹部少见部位淋巴瘤,分析其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CT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淋巴瘤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 ,通常以实体瘤的形式发生于淋巴组织丰富的组织器官中 ,临床表现大多首先侵犯浅表或深部淋巴结 ,少数以结外组织、器官为首发表现 ,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约占淋巴瘤的 2 5 % ,但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 (primarya drenallymphoma ,以下简称PAL)却十分少见  相似文献   

4.
肾脏淋巴瘤     
肾脏是淋巴腺以外淋巴瘤发病最常见部位之一,虽然用CT或超声查出肾有病变者仅占淋巴瘤患者的5%,尸体解剖表明肾受侵者占死于此病者的33—52%。非何杰金淋巴瘤侵及肾脏者比何杰金氏病更常见。在CT广泛用做淋巴瘤病人分期方法前,认为肾侵犯是少见的晚期表现。但用CT与超声做常规检查这些病人后,使较早期肾脏侵犯的检出增多。淋巴瘤侵犯肾脏的方式除实质侵犯外有数种。肾淋巴瘤的其它表现包括由于腹膜后淋巴腺病变引起的肾盂积水,因淋巴腺病变压迫肾血管蒂引起的高血压,尿酸性肾病,高血钙性肾病,放射性肾炎,对肿瘤的免疫学反应包括肾病综合征,淀粉样变性与腹膜后纤维化。这里只讨论淋巴瘤侵及肾与肾周围间隙。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CT平扫及增强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儿童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原发性1例,继发性49例)CT表现.结果 50例儿童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多样,根据CT表现可分为5型:多发结节型、单发结节型、弥漫浸润型、邻近后腹膜淋巴瘤侵犯型及肾周肿块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和MRI对原发性肾上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肾上腺恶性肿瘤的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肾上腺皮质癌17例,恶性嗜铬细胞瘤7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恶性间皮瘤各1例. 结果 CT和MRI定位准确性分别是86%和95%,定性的准确性为90%和95%.原发性肾上腺恶性肿瘤CT、MRI扫描的典型表现为肿瘤体积较大(直径〉5.0 c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或侵犯周围结构,内部结构不均匀,内有不规则坏死区或出血灶,增强后肿瘤呈不均一明显强化;77%(20例)肿瘤侵犯周围结构和/或远处转移. 结论 CT、MRI能诊断大部分原发性肾上腺恶性肿瘤,并确定其侵犯范围,两者对原发性肾上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相似,后者有利于肿瘤的定位.  相似文献   

7.
部强化均匀者2个,稍不均匀者4个,不均匀者2个.4个肿瘤伴同侧肾脏和血管的累及,其中3个肿瘤最大径10 cm,表现为肿瘤包绕肾上极、肾门或相邻的血管.结论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多表现为肾上腺区较大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肿瘤大者易包绕同侧肾脏和相邻血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脏淋巴瘤的CT、MRI及PET/CT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7例患者行CT检查,1例仅行平扫,其余16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同时行PET/CT检查;1例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8例中表现为多发结节型6例,单发结节型3例,邻近腹膜后侵犯型5例,肾周型3例,弥漫浸润型1例。结论 CT、MRI及PET/CT均能显示肾脏淋巴瘤病变。肾脏内多发、单发肿块或腹膜后肿块直接侵犯,CT平扫表现为均匀等或稍低密度,MRI呈等T1、等T2信号,轻度强化是肾脏淋巴瘤的普遍特点,有一定的特征性。PET能更敏感地发现其他器官的隐匿性病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脏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与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淋巴瘤患者的病例资料,19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DCT平扫及皮质期和实质期双期增强扫描.结果:19例肾脏淋巴瘤共发现43个病灶,位于左侧肾脏18个,右侧肾脏25个.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12个,地图样或不规则形31个;其中8个病灶累及肾脏包膜,7个病灶累及肾门,3个病灶累及肾窦,所有累及肾脏的病灶均无包膜.病灶直径0.3~13.5cm,平均5.1cm.CT平扫示病灶密度等于或略高于肾实质,动态增强扫描皮质期示病灶呈轻度-中度均匀强化,实质期呈中度强化.7例累及肾门的病灶内可见形态正常的肾脏血管,且肿瘤包绕但不压迫肾动.脉和肾静脉.肾脏淋巴瘤平扫和增强密度均匀、强化不明显、缺乏包膜等征象与病理上淋巴瘤以单一细胞堆积为主,团块内细胞密集程度高、富含液体的间质成分少有关.结论:肾脏淋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对肾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淋巴瘤是发生于免疫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最常侵犯浅表或深部淋巴结引起肿大而被临床发现,但发生于肾上腺者少见。笔者报告9例肾上腺淋巴瘤病例,其中3例为原发。着重探讨其影像学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材料与方法本组9例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29-78岁,平均61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者6例;腹部隐痛者5例;7例出现程度不同的乏力、食欲不振及体重减轻症状;腰酸及上腹部饱胀不适者1例;1例以腹壁软组织结节就诊;1例出现下腔静脉瘤栓而引起下肢肿胀。9例中,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图1-3原发性左侧肾上腺淋巴瘤。图1平扫示左侧肾上腺巨大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