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现代国际法的性质和特性任何一种历史的法律类型,都是受社会生活的经济条件和人们的物质关系所制约的。反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活动也都受到法律的制约。但是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的,相反法律却必须以社会为基础。因为法律是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它虽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但它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因而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马克思曾经生动形象地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说,“占统治地位的个人除了必须以国家的形式组织自己的力量外,他们还必须给予他们自已的由这些特定关系所决定的意志以国家意志即法律的一般表现形式……这些个人通过法律形式来实现自己的意志,同时使其不受他们之中任何一个单个人的任性所左右,这一点之不取决于他们的意志,如同他们的体重不取决于他们的唯心主义的意志或任性一样。”因此,不管哪个社会,不管执政者有多大权威,如果他把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变为个人的任性而不顾经济基础的制约,那就是违背了客观规律,到头来必然要遭到社会规律的报复。  相似文献   

2.
党的领导与依法办事是什么关系?对于这个问题,曾有很多混乱的认识。有的认为强调依法办事,就是:“以法抗党”;还有的认为,强调党的领导,就是否定法律的作用。但实际上党的领导与依法办事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从立法上看党的领导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和经济要求。列宁曾说:“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列宁全集》第十三卷第三○四页)历史上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依靠法律来实行统治。当然无产阶级也不能例外。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法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法律。我国是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法律有哪些特征,哪些特征是社会主义法律,属于社会主义法律本身所特有的?这个问题是法学界所关注的课题。社会主义法律既具有一般法律的特征,同时又具有一系列新的、任何剥削阶级的法所不可能具有的特征。笔者认为,论及社会主义的法律的特征,应该是后者,而不是前者。本文试就笔者认为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几个基本特征,谈谈粗浅的看法。(一)阶级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是法的本质属性。一切类型的法就其本质特征而言都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奴隶制的法是奴隶主阶级意志的体现,封建制的法是封建主阶级意志的体现,资产阶级的法是资产阶级意志的体现。作为社会主义的法,它所体现的  相似文献   

4.
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法是人的意志的反映,并且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法从来不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同时,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只能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或共同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少数人或某个人的意志,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意志的简单相加。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完整的刑事诉讼法典,一部社会主义的刑事诉讼法典。所谓刑事诉讼法,就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规定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法律都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是统治阶级用以维护和加强其统治的一种工具。因此,在人类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就必然有不同性质的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6.
新闻法是作为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加以强制力保证施行的新闻行为规范。新闻法的制定与颁布是为了更具体更切实地保障新闻自由,及对可能滥用这种自由的惩罚。虽然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了保障公民新闻自由等权利的内容,但母法规定的权利,需要子法加以具体化。马克思说:“法律上所承认的自由在一个国家中是以法律形式存在的”。他在论述“出版自由”时也说过:“应当认为没有出版的立法就是从法律自由领域中取消了出版自由”。社会主义的新闻立法应当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相似文献   

7.
一、法律体系是由若干法律部门组成的法律观范是构成法律的细胞。任何一个国家的现行法律规范都是分成许多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按照传统的观念,法律体系是由一国现行法律规范分成若干法律部门的有机整体。实际上,这种观点没有如实地反映统治阶级以国家意志进行法制建设的客观进程。比如,我国曾有多年没有公布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等,但不能因此就认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法律的产生、本质和功能,让法哲学转向唯物主义,改变了其既定的发展方向,建立了系统性的关于法律性质的观点。在法律的本质上,法律是受物质生产条件决定的,是统治阶级将本阶级的集体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产物,从而让法律成为国家的普遍价值形态;在法律的发展动力上,法律具有阶级性,意味着只能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必然导致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产生根本利益上的冲突。无产阶级要用革命斗争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及法律;在法治演化逻辑上,法律的演进是物质生产决定的,生产力的进步会推动政治革命,政治革命对生产关系的改变,必然让法律的内容和形式发生改变。阶级斗争推动的法律变革运动集中体现为无产阶级法律代替资产阶级的法律,这是法治文明的进步。无产阶级要采用暴力革命打破资本主义法律,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也要适应全球化时代对自由、平等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继承法作为一项法律制度,仍然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是随着人类社会出现私有制和国家而产生的。在每一历史时代,继承制度都反映着该社会特定经济基础的根本要求。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继承法最清楚地说明了法对于生产关系的依存性。  相似文献   

10.
1、人治法律观。在这里,法在本质上体现的是少数极权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由君主制定,君言即法。君主的权力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它凌驾于一切机构和制度之上。在人治社会里并非没有法律,而是说法律是掩人耳目的把戏。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由天意所示,由神明所授,它包括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任何人不能反抗;同时,整个社会对于  相似文献   

11.
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管理工作谈点粗浅看法。 一、加强学生的管理工作,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里,要维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必须依靠两方面的力量,一是体现统治阶级需要的道德规范,二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律制度,二者缺一不可。即使是到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体现统治阶级的道德规范和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法制建设思想是在认识、处理和解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问题中逐步形成的,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导思想。一、邓小平法制建设思想是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法制建设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重要课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十分重视法制建设,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专政的工具。列宁曾深刻指出: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之后,象任何阶级一样要通过改变所有制和实行新宪法来掌握和保持政权…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阐明马克思主义法学客观存在,必须坚持用它指导法理学研究,批驳了“法律从来就有”和用法的规律性、人民性、社会性来否定法的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等错误观点,以清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同时对什么叫统治和统治阶级表明自己的看法,认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的传统理论在我国仍然适用,并未过时。  相似文献   

14.
人类选择了法律 ,便崇尚法律[1] 。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人崇尚法律 ,但问题在于我们无法找到所有人崇尚它的充分必要理由。为什么人类崇尚法律 ?即使问题解答如此完备 ,仿佛接近真理 ,也无法令人类满意 ,因为关键在于 :法律本身的难以界定 ,法治对规则和强力的过分依赖。一 传统法律观之“法律”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则。[2 ] 这就意味着 :法律是调整人类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 ;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规范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传统法理学…  相似文献   

15.
党和政府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根据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不同情况,在教育方针的提法上不尽相同,但其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始终如一地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地位,即“德育首位”.之所以如此,笔者以为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有其客观发展的必然性,也是由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具体来讲.“德育首位”的客观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德育首位”正确地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及其发展较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而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首先考虑…  相似文献   

16.
依据法的本质决定法的功能的理论,将法的本质归结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指出了法的思想意志根源和政治功能,理性是促使统治阶级意志必须接受或者反映所谓被统治阶级及社会公众的意志和利益的历史动因,国家功能的多样化促使人们思索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与法律建构;文明的社会发展史证明明智的统治阶级总是以寻求和谐的社会运作模式为法的功能建构基准。  相似文献   

17.
列宁指出:“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列宁全集》第十五卷第146页)。封建社会的法律,是地主阶级意志的表现。所以,列宁又教导我们:“地主为了确立自己的统治,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需要有一种机构来使大多数人受他们支配,服从他们的一定的法规,这些法规基本上是为了一个目的——维持地主统治农奴制农民的权力。”(《列宁选集》第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说:“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生存的源泉。”[1]土地是农业中不可代替的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土地管理制度,则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1982年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实行的土地承包制,极大地焕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村经济商品化、社会化程度逐渐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随  相似文献   

19.
国际法的阶级性是国际法理论中的重要问题,它是由于苏联国际法学家套用国内法的阶级性理论而引起的,争论的焦点在于国际法是否有阶级性,但对阶级性的表现有着不同的见解,有的认为,它是“各国意志”;有的认为它是“协调意志”,有的认为,根据马列主义关于法的理论,国内法的阶级性不适用于国际法,等等。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老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一、国际法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国际法是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行为规则,主要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为有关各国所公认,对它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体。它反映了国际阶级力量对比和各国统治阶级的意志。它不同于国际道德和国际礼让。西方有的法学家如英国的奥斯丁否  相似文献   

20.
唐太宗统治时期(公元627—649年),是我国封建社会最著名的“治世”,也是封建法制最健全的时期.我国封建社会最成熟的法典、也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典——《唐律》,就在那时制定的.那时,司法制度比较完备,执法也颇为严格.这固然应该从当时封建经济和政治的高度发展来作解释,但是也不可忽略法律思想所起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统治阶级总结历代法制实践的经验,都要通过法律思想而体现在法律制度中.唐太宗时期的法律思想是一个尚待研究的问题.这里,仅就个人接触到的材料,从法律的产生、本质,作用和立法、理狱、量刑的原则等方面,作个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