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郭琳 《陕西中医》2014,(5):533-534
目的:观察分析达立通配合泮托拉唑、胶体酒石酸铋胶囊、甲硝唑联合用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与50例同期采用常规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的患者对比,观察泮托拉唑,达立通,胶体酒石酸铋胶囊,甲硝唑,联合用药1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HP阳性率,肠上皮化生率,不典型增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本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四联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体质特点及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表,调查141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并观察胃镜下胃黏膜的萎缩程度、不典型增生程度、肠化程度及HP感染情况后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14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虚性体质(51.1%)高于实性体质(39.7%)和平和体质(9.2%),三组差异性显著(P0.01)。胃黏膜的萎缩程度及肠化程度与阴虚体质和瘀血体质有相关性(P0.05)。不典型增生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似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虚性体质居多。胃黏膜的病理改变与中医体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理特点表现为胃腺体萎缩,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肠化),不典型增生。早在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列为癌前状态之一,而今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完全型结肠化生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也已被公认为癌前病变是难以逆转的,对该病的防治主要是追踪观察和手术治疗。但中医经过10多年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证实,可以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萎缩腺体,甚至使不  相似文献   

4.
“水线胃安”治疗慢性胃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线胃安”方是根据本科多年临床经验研究而成,笔者等以此方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腺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幽门螺旋菌(HP)阳性患者,经130例治疗观察,疗效满意,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指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难治病。其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伴有大肠不完全性肠化和不典型增生,属胃癌的癌前期病变,胃癌发生率高达9%~10%~([1]),目前西医对此病尚无特效疗法,治疗多以根除HP,缓解不适症状为主,但HP对抗生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发展出现中度萎缩性胃炎伴中度以上的肠腺体化生或不典型增生之癌前病变更为顽固。笔者认为益气养胃活血化瘀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法。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一般认为是指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粘膜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不完全肠化生。目前,西医对此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大量的文献报道认为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近年中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与报道逐渐增多,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与胃癌关系密切。我们采用自拟三七饮治疗本病 50例 ,收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系胃病专科门诊就诊病人。 50例中 ,男 3 8例 ,女 1 2例 ;年龄在 3 0~ 70岁之间 ,平均年龄 47岁 ;病程最长 3 0年 ,最短 2年。其中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化 2 3例 ,伴中、重度肠化 2 7例 ,萎缩、肠化同时伴不典型增生者 4例。所有病例均经胃镜及胃粘膜活检病理确诊 ,胃镜与病理不符合者以病理为准。2 治疗方法基本方 :三七粉 (吞 ) 2 g,川连、炙甘草各 3 g,柴胡、炒枳壳、莪术各 1 0 g,炒白芍 1 2 g,蒲公…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或异型增生(Dysplasia,Dys)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PLGC),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萎缩性胃炎和肠化发展为胃癌的概率为0.8%和1.8%,异型增生则为  相似文献   

10.
梁金  陈曼芙 《光明中医》2013,28(9):1803-1804
萎缩性胃炎(CAG)病程长,并且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当病理变化出现肠上皮化生(IM)及不典型增生(ATP)时,则称为癌前病变[1],病情进一步进展,终至不治。因此对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治疗尤为重要。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不典型增生临床多见疼痛、痞满、嗳气等症,属中医"胃脘痛""、胃痞"范畴。  相似文献   

11.
张莹 《四川中医》2014,(4):117-118
目的:观察三花乌贝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异型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明确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异型增生的患者采用三花乌贝散加减治疗。结果:90例中,显效53例,有效3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44%。结论:三花乌贝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异型增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健脾化浊通络为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肠化(intestinal metaplasia,IM)是以胃脘隐痛或胀痛、痞满、嗳气、纳差、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属中医学“胃痞”、“胃脘痛”等范畴。笔者应用自拟健脾化浊通络饮为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百合当归芍药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治疗颇感棘手.病情发展伴中度以上的肠腺体化生或不典型增生之癌前病变更为顽固.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或重度肠上皮化生及伴不典型增生与胃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相关性。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长期追踪观察,是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系消化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其癌变的发生率每年约1%[1],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萎缩性胃炎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HP吸附在胃小凹内并释放毒素,导致黏膜发生并长期存在炎性反应,进而萎缩、化生、不典型增生到癌变[2]。因此,根除HP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措施。笔者2011年11月—2013年10月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HP阳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明  相似文献   

16.
除萎平异汤与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及其伴随的肠化、不典型增生更有效的方剂 ,笔者用除萎平异汤治疗 CAG 10 0例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8年 2月~ 2 0 0 1年 11月 ,在消化专科门诊病人中 ,选择纤维内镜和胃粘膜病理活检确诊的轻中重度CAG伴中重肠化 ,或慢性胃炎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病人 16 0例 ,其中男性 10 5例 ,女性 5 5例 ;年龄最大 6 9岁 ,最小 2 8岁 ,平均 4 9.5岁 ;病程最长 2 6 4个月 ,最短 1.6个月 ,平均 81.14个月。1.2 研究方法1.2 .1 分组 :凡星期六上午来专科门诊的初诊者奇数者为 A组 ,偶数者为 B…  相似文献   

17.
李益民 《国医论坛》2010,25(2):15-15
<正>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把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和异型增生(亦称不典型增生)定为胃癌前病变。如何防止肠化和异型增生发生癌变,是临床医生及患者关心的重点。笔者运用中药治疗胃癌前病变临床疗效显著,现将自己的临床点滴体会介绍如下。1重视胃的生理功能通过近20 a的临床实践,笔者认为某一脏器的  相似文献   

18.
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及其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纤维胃镜活检技术的广泛应用,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简称CAG)伴胃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的检出例数日益增多。一般认为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属于胃癌的前期病变。国外有文献报告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别是伴有肠上皮化生及/或不典型增生者追踪胃癌发生率可高达9~10%,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等对慢性胃炎伴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100例,随访0.5-5年,癌变率达7%。因此近年来癌症研究重点已移向癌前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肠上皮不典型增生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前疾病与癌前状态。当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随肠腺化生或肠上皮不典型增生时 ,其癌变率可高达 1 0 %~ 1 4%。我们以自拟协定方肠化逆转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5 5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5 5例均符合以下标准 ,即临床表现以上腹胃脘部胀痛、嗳气 ,或胁部、胸部胀满为主。电子胃镜标准以粘膜颜色呈灰白、灰黄 ,同一部位的粘膜深浅不一致 ,也有隆起的小红点或红斑。萎缩粘膜的范围 ,可以是弥漫的、甚至是小灶状的 ,粘膜变薄而凹陷 ,边缘常不明显。病检为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阐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伴胃黏膜癌前病变与自噬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消化科胃镜及黏膜下活检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自噬因子LC3B表达水平,同时行碳14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比较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伴胃癌前病变与自噬因子LC3B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度。结果:LC3B相对表达量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的部位及黏膜损伤(受累范围)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P感染、胃上皮不典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与LC3B的相对表达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噬因子LC3B mRNA及蛋白高表达与HP感染及消化性溃疡伴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