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电热针灸加穴位贴敷与口服西药改善脾虚湿阻型肥胖患者临床症状的研究。方法:将150例脾虚湿阻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电热针灸加穴位贴敷组(治疗组)和口服西药组(对照组),采用症状积分的方法,比较治疗1个月后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各临床症状治疗后都得到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脾虚湿阻型肥胖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热针灸加穴位贴敷改善脾虚湿阻型肥胖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结合穴位贴敷对脾虚型小儿泄泻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脾虚型小儿泄泻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临床治疗效果,肠道菌群变化,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6.22%(51/53)]明显高于对照组[88.68%(47/5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治疗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大便恢复正常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大便中肠球菌、乳杆菌数量明显增加,酵母真菌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D4~+、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中CD4~+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CD4~+/CD8~+比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患者CD4~+/CD8~+比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苓白术散结合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肠道菌群环境,提升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医学》2017,(7):701-702
目的探讨砂仁散足三里穴位贴敷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妊娠恶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06—2016-10间因妊娠恶阻于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住院的20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99例患者行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实验组101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砂仁散足三里穴位贴敷联合心理干预,7 d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07%,对照组为80.80%,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5%,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砂仁散足三里穴位贴敷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妊娠恶阻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郑伟  赵剑波 《当代医学》2016,(26):157-158
目的:分析三黄屏风膏穴位贴敷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疗效。方法将脾虚型泄泻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使用三黄屏风膏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大便次数为(9.34±1.45)次,治疗后次数为(4.39±1.64)次;观察组治疗前大便次数为(9.16±2.18)次,治疗后大便次数为(2.89±0.75)次,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显效例数为14,有效例数为21,无效例数为15,有效率为70.0%,观察组的显效例数为28,有效例数为16,无效例数为6,有效率为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屏风膏穴位贴敷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比单纯使用蒙脱石散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厚朴粉足三里穴位贴敷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厚朴粉足三里穴位贴敷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莫沙必利治疗,疗程3天,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厚朴粉足三里穴位贴敷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贴敷辨证施护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泄泻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穴位贴敷辨证施护,3 d后评定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试验组显效25例,有效5例,无效2例,2组总有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穴位贴敷辨证施护治疗小儿泄泻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针刺治疗.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腰围、体质量及体重指数的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疗效显著,是一种操作简便、效果好、无副作用的疗法,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8.
徐园 《甘肃医药》2012,(10):784-786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妊娠恶阻的疗效。方法:通过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对比,总结了68例妊娠恶阻患者的穴位贴敷治疗结果,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高达94.2%,而未用穴位贴敷的对照组仅为64.7%。结论:穴位贴敷可以有效的治疗患者的妊娠恶阻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再加上相应的生活起居护理及饮食护理,有助于加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艾灸关元穴对中风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贴敷组(对照组)和隔姜艾灸组(治疗组),对照组患者46例只接受穴位贴敷于神阙穴治疗,治疗组50例患者先于关元穴隔姜艾灸后,再于神阙穴行穴位贴敷.7d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两组对患者排尿障碍的改善均有明显效果,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贴敷配合隔姜艾灸关元穴治疗可以提高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穴位贴敷组,具有补肾气、理三焦、通尿闭之功效,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气虚型透析性低血压(IDH)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80例气虚型IDH患者随机分为穴位贴敷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左卡尼汀治疗,穴位贴敷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神阙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中药贴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BP、DBP增高,穴位贴敷组SBP、DB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R、TC水平降低,ALB、Hb水平增高,穴位贴敷组HR、TC水平低于对照组,ALB、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s-CRP均降低,穴位贴敷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左卡尼汀能显著改善气虚型IDH,显著改善营养状态和炎症状态,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发泡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对本院门诊就诊的哮喘患者采用中药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其中贴敷后起泡的有50例,并随机抽取不起泡的哮喘患者50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3年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0%),临床明显优于对照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控制率(64.0%),临床明显优于对照组(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穴位贴敷发泡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发泡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对本院门诊就诊的哮喘患者采用中药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其中贴敷后起泡的有50例,并随机抽取不起泡的哮喘患者50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3年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0%),临床明显优于对照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控制率(64.0%),临床明显优于对照组(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穴位贴敷发泡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胃痛穴位贴对湿热中阻型胃脘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湿热中阻型胃脘痛患者6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敷贴组与对照组各30例。敷贴组在清中汤加减的基础上,用胃痛穴位贴在神阙、中脘、足三里、脾俞等穴位进行敷贴,每天6 h,每天2次;对照组仅采用清中汤加减治疗,共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和疗效。结果敷贴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76.67%,敷贴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敷贴组总症状积分、胃脘痛、食后腹胀症状积分明显降低,胃电功率明显增强,胃电节律明显增加(P<0.05)。结论胃痛穴位贴敷贴穴位能提高湿热中阻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脾虚湿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通过常规针刺与穴位埋线结合针刺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结果疗程完成后,治疗组显效率为27.5%,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率30%,总有效率72.5%。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优于针刺治疗。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脾虚湿阻型)的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蓉  吴凡  陈叶梅 《当代医学》2021,27(21):64-66
目的 观察小儿推拿法联合神阙、中脘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效果及有效率.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泄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小儿推拿法,实验组实施小儿推拿法联合神阙、中脘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便性质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均高于治疗前,肠杆菌含量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肠杆菌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推拿法联合神阙、中脘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可提高临床有效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并在短时间内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乌梅丸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寒热错杂型慢性腹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蒙脱石散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乌梅丸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每日大便次数;采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每日大便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每日大便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躯体健康、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心理健康6个维度的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健康、活力、心理健康3个维度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梅丸加减联合穴位贴敷可明显改善寒热错杂型慢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贴敷联合超短波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诊断为小儿泄泻的患儿共1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98例)和对照组(n=78),对照组予以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超短波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8),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2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的住院费用也明显降低(P=0.012)。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超短波能够提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并且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自拟散寒镇痛方穴位贴敷辅助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寒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寒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8例,分为西药组硫酸氨基葡萄糖34例和中西结合组在西药组上辅助自拟散寒镇痛方穴位贴敷34例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比参照组高,数据比较差异P0.05。结论在寒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采用自拟散寒镇痛方穴位贴敷辅助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运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炙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脾胃虚寒型胃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相同基础治疗及护理情况下,治疗组使用穴位贴敷配合艾炙治疗,对照组使用穴位贴敷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胃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配合艾炙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观察逍遥散穴位贴敷对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疲乏的护理疗效,探讨逍遥散穴位贴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疲乏患者提供效果良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服务,并在临床推广应用,为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发展做探索。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昆明某三级甲等医院肝病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疲乏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慢性乙型肝炎基础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护理技术,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第7天、14天的PiPer疲乏评分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血清中浓度的变化,评估逍遥散穴位贴敷护理技术对患者疲乏症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第14天PiPer疲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IL-6浓度相比对照组下降,生活质量评分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疲乏疗效上, 干预后第14天,试验组相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护理技术应用于CHB肝郁脾虚型患者疲乏,能降低患者疲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疲乏症状和中医证候疗效,降低患者IL-6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好,可降低医疗费用,在CHB疲乏患者中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