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改善及改变情况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04例抑郁症患者作观察对象,运用认知行为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干预,分析干预前后患者应对方式、病耻感改变情况。结果统计结果显示,治疗干预后患者应对方式评分、病耻感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可改变患者应对方式,消除患者病耻感,有助于其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脑卒中患者病耻感现状,探讨脑卒中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明确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定点连续取样法按纳排标准抽取324例住院脑卒中患者,应用脑卒中患者病耻感量表、健康认知评价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简化版、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脑卒中患者病耻感总分(45.36±11.76)分.脑卒中患者病耻感与负性认知评价、屈服应对方式、回避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面对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脑卒中患者病耻感影响因素中,负性认知评价总效应值0.023;心理弹性总效应值-0.601;社会支持总效应值-0.234;回避应对方式总效应值为0.110.结论 脑卒中患者的病耻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脑卒中患者病耻感水平不容乐观,应予以重视.脑卒中患者对卒中事件的负性认知评价通过回避应对方式间接正向影响病耻感;心理弹性既可直接负向影响病耻感,又可通过负性认知评价及回避应对方式间接负向影响病耻感,直接影响大于间接影响;社会支持既可直接负向影响病耻感,又可通过负性认知评价及回避应对方式间接负向影响病耻感,直接影响大于间接影响;回避应对方式对病耻感有直接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改善及改变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住院的抑郁症患者60例,男30例,女30例。给予连续10周,2次/周的认知行为治疗过程,对其病耻感及应对方式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病耻感自我评估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进行测评。结果 认知行为治疗前后患者的病耻感及各因子、除合理化外应对方式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对方式中的退避、求助、幻想以及解决问题因子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对于减轻或消除患者病耻感以及对于改变应对方式疗效明显。病耻感体验是影响抑郁症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消除病耻感和改变应对方式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病耻感状况,探讨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病耻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调查表(ISMI)对2013年9-12月泰州地区3家精神疾病防治院的155例抑郁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抑郁症患者总体生活质量、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MI标准分为(2.52±0.44)分,不同自我病耻感水平患者在年龄、发病年龄、每天服药次数、药物种类及住院次数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及其4个领域得分与ISMI标准分及除病耻抵抗因子外的其他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较低,自我病耻感水平较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领域与自我病耻感的标准分以及疏远因子、刻板印象因子、歧视因子、社交退缩因子呈负相关。精神卫生工作者应针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我病耻感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其自我病耻感,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和社会支持水平。方法对8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精神病病耻感内在体验量表和社会支持问卷评定,同时分析病耻感的相关因素。结果 1)抑郁症患者具有较高的病耻感;2)抑郁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与文化程度、抑郁和社会支持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较高,社会支持水平低,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耻感与社会支持、家庭关怀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安徽省阜阳市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外科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评估患者病耻感、社会支持利用度及家庭关怀度情况,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病耻感与社会支持及家庭关怀度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线性回归发现,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病耻感中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水平、费用支付方式、临床分期、家属文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根治术患者SIS量表总分及各个维度与SSRS量表与PAGA问卷总分及各个维度呈负相关(r<0,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耻感与社会支持及家庭关怀度存在必然关系。因此,临床护理应通过量效关系针对患者家庭角度健康教育和认知引导,增强家属对患者的关注,提高患者在家庭支持的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体验现状,考察社会支持与其病耻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Link病耻感量表和社会支持问卷对213名具有自知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试。结果①患者“贬低-歧视感知”维度的平均得分为2.5794分;应对方式中“保密”、“退缩”维度的平均得分为2.5804、2.5103分,但“教育”、“挑战”、“分离”三个维度平均得分都低于量表中点2.5分;在情感体验方面,“误解”和“不同/羞耻”两个维度平均得分都高于量表中点2.5分;②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客观支持都与病耻感各个维度呈负相关(均P 〈0.05),患者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分别与贬低-歧视感知(r =-0.306,P 〈0.01)、保密(r =-0.259,P〈0.01)、退缩(r=-0.412,P〈0.01)、挑战(r=-0.216,P〈0.01)、误解(r=-0.178,P〈0.05)及不同/羞耻(r=-0.292,P〈0.01)呈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感知到较高水平的病耻感,认为自己不能被理解,感到与他人不同,通常采取保密、退缩的应对方式;应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给予充分关注,消除人们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歧视和偏见,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利用度,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社会支持、面子观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面子观量表对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255例(男98例、女15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得分为34.63±17.23,已婚者病耻感得分低于未婚者和离异或丧偶者(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社会支持总分(P<0.01)、客观支持(P<0.05)、主观支持(P<0.01)、支持利用度(P<0.05)均呈负相关,与面子观总分(P<0.01)、怕掉面子得分(P<0.01)呈正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病耻感,婚姻状况差者病耻感程度较重。病耻感程度亦与缺少社会支持、爱面子有关。医疗工作者应当重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改善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情况,帮助患者正确处理面子问题,使他们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理弹性在宫颈癌患者社会支持和病耻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社会影响量表(SI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258例宫颈癌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宫颈癌患者SIS得分(57.75±8.890)分,SSRS得分(35.76±7.499)分,CD-RISC得分(54.65±15.852)分。SIS得分与SSRS得分(r=-0.347)和CD-RISC得分(r=-0.274)均呈负相关(P <0.05),SSRS得分与CD-RISC得分(r=0.236)呈正相关(P <0.05)。心理弹性在患者社会支持和病耻感间起中介作用,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2.22%。结论 社会支持可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对宫颈癌患者病耻感产生间接影响,心理弹性可提高社会支持对宫颈癌患者病耻感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20年7月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就诊并确诊为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183例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统计糜烂型OLP患者家属的一般情况、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以及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呈中等强度,总分为(83.02±5.63)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9.53±5.68)分,应对方式总分为(32.52±8.98)分。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不明确性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其3个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复杂性维度得分、信息缺乏性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为负相关关系(r=-0.175、-0.184,P<0.05)。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不明确性维度得分、复杂性维度得分与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为负相关关系,与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为正相关关系(P<0.05),信息缺乏性维度得分、不可预测性维度得分与积极应对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家属其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自我隐瞒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12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我隐瞒量表(SCS)评价患者自我隐瞒状况;自制临床资料调查表,调查患者肿瘤分期、病耻感、社会支持等临床资料,对比不同资料特征老年NSCLC化疗患者SCS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老年晚期NSCLC化疗患者自我隐瞒与社会支持、病耻感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老年NSCLC化疗患者自我隐瞒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110份资料,有效回收率为98.21%。110例老年NSCLC化疗患者经评估,SCS得分为(30.42±7.50)分;不同受教育程度、居住状况老年NSCLC化疗患者S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资料特征患者SC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NSCLC化疗患者自我隐瞒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P<0.05),与病耻感呈正相关(r>0,P...  相似文献   

12.
李晖  晏春丽  朱姝娟  雷俊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5):1627-1629
目的 探讨我国女性不孕症患者羞辱感存在情况及羞辱感与社会支持、家庭关怀度、医学应对、焦虑和抑郁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疾病相关情况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关怀度量表(family APGAR)、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11例不孕症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9.19%(146/211)的女性不孕症患者存在羞辱感,不同居住地和不同不孕时间患者的羞辱感存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羞辱感组与无羞辱感组患者在社会支持、家庭关怀度、消极应对、焦虑和抑郁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羞辱感得分与社会支持、家庭关怀度、积极应对得分呈负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焦虑、抑郁得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不孕女性普遍存在羞辱感,减少对不孕女性的歧视羞辱行为,减轻患者羞辱感,对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应激状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胡晓坤  李薇  张莎  贾丹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1,16(2):191-193,210
目的 分析泌尿外科门诊患者早泄症状对其病耻感与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9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患者,完成早泄症状评分、病耻感以及自我效能评分调查后,诊断为非泌尿系“感染”、“肿瘤”、“勃起功能障碍”及其他有器质性病变证据的病例.筛选纳入479例患者,其中非早泄组276例,早泄组203例.对比两组患者早泄症状、病耻感、自我效能及其相关性.结果 早泄组的早泄症状指数与自我效能评分低于非早泄组,同时,内在病耻感调查表(ISMI)病耻感评价总分与各分项评价分数早泄组均高于非早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提示患者自我效能与早泄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病耻感呈负相关(P<0.05).结论 由于病耻感存在,具有早泄症状的患者其就诊意愿可能更低,提示泌尿外科门诊分诊时应更深入了解患者就诊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心境障碍病人的自我病耻感程度及相关因素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5月来我院诊治的120例心境障碍病人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量表(ISMI)进行评估,并与部分临床变量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有病耻感的病人86例(71.7%),中重度占32.5%,年龄分别与ISMI总分、偏见认知反应、歧视感觉和病耻对抗呈正相关(P〈0.05);受教育程度分别与除病耻对抗外分量表分呈负相关(P〈0.05);HAMD-17总分与所有分量表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心境障碍病人普遍有自我病耻感,社会适应力差,临床上应针对性地帮助病人以提高应对病耻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病耻感及抑郁间的关系,分析病耻感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3年2—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甲医院223名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利用一般资料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病耻感量表及抑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抑郁量表总分为(14.25±5.06)分,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总分为(66.62±15.52)分,病耻感量表总分为(47.42±11.36)分;领悟社会支持与病耻感、抑郁呈负相关关系,病耻感和抑郁呈正相关关系;病耻感在领悟社会支持与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35.2%。结论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处于中度及以上水平,病耻感在领悟社会支持与抑郁间发挥中介作用,可以通过提高患者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降低其病耻感,从而减轻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青年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病耻感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4–7月在温州市中医院血液净化室HD中青年患者184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中青年HD患者病耻感现状得分为(67.07±8.42)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领悟社会支持能力与病耻感呈负相关(–1相似文献   

17.
谢军  耿峰  董毅  周珊珊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7):1171-1173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童年期虐待经历特点,并探讨其与患者自我病耻感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6年5月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171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精神疾病患者自我病耻感量表、童年期虐待问卷、贝克抑郁量表评估,并对200例正常被试者进行童年期虐待问卷评估。 结果 ①抑郁症患者在童年期虐待问卷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上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②抑郁症患者童年期虐待问卷中情感虐待因子得分与患者发病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243,P<0.05)。③抑郁症患者贝克抑郁量表得分与自我病耻感量表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246~0.603,均P<0.05),与童年期虐待问卷中的情感忽视因子、躯体忽视因子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424~0.453,均P<0.01)。④抑郁症患者童年期虐待问卷躯体虐待因子、情感忽视因子、躯体忽视因子得分及总分均与患者自我病耻感中受歧视因子、积极效应因子及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261~0.413,均P<0.05)。 结论 抑郁症患者较正常被试者有更多的童年期虐待经历,且会对自我病耻感体验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病耻感干预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40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病耻感干预治疗.治疗期间以SAS、SDS和HAMD等得分改变为评价手段,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干预治疗5、10、20周时,研究组的SDS、SAS、SCL-90以及SRF、COR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表明病耻感干预治疗能够有效加快抑郁症患者的康复进程.病耻感的改变与抑郁症状改善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病耻感量表得分的改变量与抑郁症状的改善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0.03),且研究组所表现出的相关性更加显著(r>0.04).结论 病耻感干预治疗可有效加快抑郁症患者的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助理护士的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状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厦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助理护士60名.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调查助理护士的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状况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助理护士社会支持总分为(39.10±6.14)分,积极应对维度分为(23.27±5.27)分,消极应对维度为(10.53±3.78)分;社会支持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消极应对维度分越高,社会支持水平就越低;不同婚姻状况、生源地、学历、职称都与社会支持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注重助理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引导其学会恰当评估自己的应对能力,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歧视感知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20例CHB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歧视测量量表评估患者歧视感知水平,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定患者应对方式,根据SCSQ评分将其分为消极组和积极组,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HB患者歧视感知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消极组的性别、居住地、婚姻状态、职业状态、受教育程度、医疗付费方式、年龄、病程与积极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极组的歧视测量量表评分高于积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HB患者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歧视测量量表评分与SCSQ消极应对评分呈正相关(r>0,P<0.05),与SCSQ积极应对评分呈负相关(r<0,P<0.05)。结论:CHB患者倾向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其歧视感知水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而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