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6月北京市通州区次渠卫生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社区管理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案。比较两组血压、血脂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脂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认知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血压、血脂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本社区管理的300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根据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n=150)和对照组(n=150);其中对照组进行传统高血压管理模式,观察组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血压控制情况、服药依从性以及生活质...  相似文献   

3.
杨利 《中国乡村医生》2023,(23):146-148
目的:分析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凯里市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血压、血糖、血脂指标、体重指数、自我管理能力、健康管理依从性评分。结果:管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指数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科学锻炼率、科学服药率、监测血压率、规律复查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健康管理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应用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效果优良,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体重指数,改善血脂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健康管理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联合达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2型糖尿病的社区管理模式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右安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400例,依据患者自愿签约原则,以240例签约并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患者为管理组,160例未签约家庭医生的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社区常规随访管理;管理组给予家庭医生式服务下的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包括建立契约式服务、强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依托信息化技术。于管理前和管理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联合达标率和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分。并随机抽取24例管理组患者,进行小组访谈,访谈内容为其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管理随访1年后,对照组失访5例,管理组失访4例,最终将对照组155例、管理组236例纳入本研究。管理前,对照组、管理组的血糖、血脂、血压联合达标率分别为7.7%(12/155)、8.1%(19/23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1年后,对照组、管理组的血糖、血脂、血压联合达标率分别为12.3%(19/155)、19.9%(47/23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sitic回归分析显示,签约并接受家庭医生式服务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联合达标的影响因素(P<0.05)。管理前,两组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治疗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1年后,两组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治疗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者均表示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满意或比较满意。结论 家庭医生式服务下的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模式提高了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联合达标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1+1+1”组合签约模式下家庭医生服务对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的效果,旨在为其他地区探索各具特色的签约模式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 028例。由家庭医生告知其“1+1+1”组合签约事宜,由患者根据自身意愿自主决定是否接受签约,以接受“1+1+1”组合签约的528例患者为签约组,未接受“1+1+1”组合签约的50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6年第一季度为干预前,以2017年第一季度为干预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血脂、血压及BMI,干预前后血糖、血脂、血压单独达标率及联合达标率;比较签约组干预前后对家庭医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签约组FPG、HbA1c、TC、LDL-C、TG、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HDL-C、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糖达标率、血脂达标率、血压达标率、血糖与血压联合达标率、血糖与血脂联合达标率、血糖和血脂与血压联合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签约组血糖达标率、血脂达标率、血糖与血压联合达标率、血糖与血脂联合达标率、血糖和血脂与血压联合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签约组干预后社区就诊率、门诊预约率、家庭医生转诊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1+1+1”组合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控制情况较好,患者接受度高,适合在家庭医生制度、分级诊疗制度相对成熟的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在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1月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16例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满意度、血糖达标率、血压达标率、血脂达标率、体质量指数(BMI)异常率、腹型肥胖率、不良生活习惯情况。结果:观察组管理满意度评分,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后,两组BMI异常率、腹型肥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后,两组饮酒率、吸烟率、缺乏运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在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患者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及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吴跃传  黄小容 《基层医学论坛》2023,(14):110-112+129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下“医护协同”规范化全科门诊服务模式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7月海淀区双榆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高血压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签约服务,提供诊疗、随访、健康指导和宣教等。观察组签约后通过“医护协同”规范化全科门诊服务模式进行健康管理和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与干预1年后血压、血脂情况和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规范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结果 干预前,2组血压、血脂四项和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规范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规范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1)。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下“医护协同”规范化全科门诊服务模式在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降低血压,改善血脂水平,提高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规范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式"服务基础上引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工服务模式的综合健康管理对于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控制血压、血糖及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250例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5例,对照组由家庭医生团队按照签约服务包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式"服务基础上引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工服务进行综合健康管理,观察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糖水平和服药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BP、DBP及F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以家庭医生团队联合社区社工服务进行综合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血糖,并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社区高血压患者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后的血压变化。方法将本社区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家庭医生团队按签约内容为其提供规范服务;对照组按一般管理提供服务。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与知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习惯明显改善。结论家庭医生式服务能够提高社区医疗资源利用率,促进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社区医院老年高血压管理的效果,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方法 立足社区医院老年高血压管理体系,重点考察家庭医生制度对于该管理体系的影响.按照人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其中,第一组为签约家庭医生组,第二组为非签约家庭医生组.社区医院的医生对社区内入选签约家庭医生研究组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干预护理管理.对所有患者定时进行血压测量和生活质量满意程度调查,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 签约家庭医生组和非签约家庭医生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患者血压值及生活质量满意程度的比较结果具有可比性.两组比较结果显示,签约家庭医生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较非签约家庭医生组明显(P<0.05).签约家庭医生组的血压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满意度方面均较优于非签约家庭医生组(P<0.05).结论 家庭医生制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治疗和预防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模式下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的影响,对细化和拓展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所管辖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门诊65~80岁的高血压患者400例。根据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10例(家庭医生签约模式下PDCA+社区综合干预)和对照组190例(常规社区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脂(TC、TG、LDL-C、HDL-C)、空腹血糖、血压、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模式下PDCA综合干预后,明显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高血压患者管理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社区中心诊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00例未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观察组100例签署家庭医生服务,观察比较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BMI (体质量指数)、治疗依从性等。结果观察组6个月后观察组舒张压(72.5±1.6) mmHg及收缩压(120.5±6.7) 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入组6个月后观察组TG(1.1±0.2)mmol/L、TC(3.2±0.3)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93.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在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信息化管理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辖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管控效果,助推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档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并加用信息化管理.管理12个月后,观察两组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为核心的2型糖尿病精准管理效果。方法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为依据,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1月东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进行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72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社区管理,实验组采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为核心强化管理,随访1年,对比管理前后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的情况。结果两组管理后,患者2型糖尿病管理后危险因素控制率显著高于管理前,血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治疗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精准管理较常规社区管理后效果更佳。结论通过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精准社区管理,能有效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90-93
目的 观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慢性疾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分别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常规社区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血压、血糖、血脂指标在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随访患者遵医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较各项血糖、血脂及血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遵医用药、定期复查等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慢性疾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患者健康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提高患者医嘱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时立坤  李丽娜  陈蓉 《黑龙江医学》2019,43(11):1315-1316
目的探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高血压患者10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血脂水平及年均医疗费用。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9,P=0.000;t=3.447,P=0.001);干预后,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年均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利于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并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签约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规范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中心在2015年11月-2016年5月期间纳入社区慢病管理的高血压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情况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为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的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为未进行家庭医生签约的高血压患者,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对规范患者用药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合理膳食42例(70.0%)、适量运动40例(66.67%)、定期随访45例(75.0%)、规范用药47例(78.33%)与实验组合理膳食58例(96.67%)、适量运动56例(93.33%)、定期随访59例(98.33%)、规范用药60例(100.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规范用药有着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风险现状并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于2019年7月—2020年6月上海市殷行社区老年体检人群中选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878例研究对象,收集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腰围、生活方式、病史)和生化指标(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采用Framingham心血管风险评估标准评估CVD危险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性别、年龄匹配后随机抽取家庭医生签约组和未签约组各107例,分析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服务对CVD危险因素管理效果的影响。结果社区老年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较高(82.69%);签约组中,高血压、高脂血症比例高于未签约组(P<0.05),女性高脂血症比例高于男性(P<0.01);两组心血管风险、吸烟比例男性高于女性(P<0.01)。签约组高血压、肥胖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未签约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心血管危险因素达标率较低,女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BMI以及LDL-C+空腹血糖(FBG)+血压(BP)综合达标率高于男性,甘油三酯(TG)达标率低于男性(P<0.05)。高血压患者TG、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 AI)、BP、LDL-C+FBG+BP、BMI、腰围低于非高血压患者(P<0.05)。按性别、年龄匹配后,家庭医生签约组LDL-C、FBG、收缩压(SBP)、BMI、TG、AI达标率均高于未签约组(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管理率较高,CVD危险因素达标率较低,但家庭医生签约组达标率高于未签约组,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质量,通过心血管风险评估探索慢性病一体化综合管理模式,有望降低CVD患病风险和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下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前后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分析对比,探讨医联体模式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的20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常规健康管理,仅对组内成员状况进行监测及遵医嘱用药,干预组则进行家庭医生规范化管理。对两组患者血压、实验室指标、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自护能力以及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较干预前数值均有所下降,干预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BMI、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三酰甘油(TG)等较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服药总依从率、自护能力、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干预组的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可改善患者血压情况,提高患者高血压知识素养、服...  相似文献   

20.
陶冬格 《黑龙江医学》2021,45(13):1444-1446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高血压慢病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实行家医签约服务后的一个居委会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慢病综合管理,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用药监督、慢病随访、提高家属参与性等服务,从认知、服药依从性、血压值等方面进行比较,评价家医签约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慢病管理效果.结果:经家医签约团队综合管理半年后,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随访合格率、高血压疾病知识都得到有效提高,提高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患者的随访追访率及转诊率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与疾病相关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社区责任医生团队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全程、连续、综合性的管理,患者依从性提高,高血压社区管理效率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