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更为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迟发性脑病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5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化分为康复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高压氧和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组则给予康复治疗(包括针灸治疗、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连续4个疗程后,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O)迟发性脑病的预防与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山西省长治市和平医院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59例,迟发型脑病患者21例作为观察组,没有发生迟发性脑病的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数据比较观察迟发型脑病的发病特点。结果 CO中毒患者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接触时间(t值=2.038),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的患者(x~2值=16.05)有一定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O中毒后减少CO接触时间、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糖皮质激素对治疗CO中毒有一定的帮助,在治疗迟发性脑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康复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高压氧治疗,观察组接受康复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认知功能及意识水平等,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汤配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预防迟发脑病的效果,并对其治疗机制加以探讨.方法 12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加用六味地黄汤,60 d为1疗程.治疗后依据患者昏迷时间、假愈期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标准评定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昏迷时间缩短,假愈期延长,迟发脑病的发病率低且病情轻.结论 六味地黄汤防治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并分为迟发性脑病组及非迟发性脑病组,分别从性别、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昏迷时间及高压氧治疗次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年龄≥45岁、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昏迷时间≥24小时及急性期高压氧治疗不足等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中老年患者、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昏迷时间长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早期予以高压氧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有效预防迟发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美芬、神经节苷脂与高压氧联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DEACM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高压氧治疗及神经节苷脂,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纳美芬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BB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arthe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美芬、神经节苷脂与高压氧联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和精神障碍,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胡凤梅 《中外医疗》2013,(36):56-56,58
目的 探讨因一氧化碳中毒而引起的迟发脑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因一氧化碳中毒导致迟发脑病患者15例.结果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经头部CT检查,影像显示放射冠区和基底节区低密度改变,所有患者脑电图有慢波表现,程度因人而异.患者通常症状为:步态不稳、身体痉挛、肌张力障碍、触觉障碍以及情感障碍等.经过治疗,其中11例患者完全好转,4例患者有所好转.结论 一氧化碳中毒后容易出现迟发性脑病,因此一氧化碳中毒后应该将此并发症考虑在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综合考虑.目前,早期高压氧的综合治疗是治疗因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的迟发脑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影响一氧化碳中毒预后的因素,找出改进的方法,预防迟发性脑病及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对38例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患者转归分为痊愈组(A组,n=23)迟发性脑病组(B组,n=11)后遗症组(C组,n=4)。结果痊愈组与迟发性脑病组的持续治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情越重,昏迷时间越长,出现迟发性脑病和后遗症的几率越高。首次治疗持续时间小于15天易并发迟发性脑病,大于40天出现迟发性脑病的几率明显下降。结论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关键是不应过早停止治疗,首次治疗持续时间不应小于40天。否则易并发迟发性脑病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是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昏迷苏醒后,经过2~30天的假愈期,突然出现以意识精神障碍、椎体外系或椎体系损害为主的脑病表现.现将我院神经内科从1991年1月至2001年12月末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迟发脑病患者180例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唐学军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46-47,50
目的探讨纳洛酮、依达拉奉与高压氧联用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82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DEACM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行高压氧、脑复新与纳洛酮治疗,治疗组患者行高压氧、依达拉奉与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和生活满意度评分。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BBS评分明显比治疗前升高,而Barthel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组BB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arthe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SF-36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依达拉奉与高压氧联用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和精神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张萍  陈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9):1161-1162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30例和尿酸正常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5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MSE及ADL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高尿酸血症组MMSE及ADL评分显著低于尿酸正常组(P<0.05或P<0.01),总有效率高尿酸血症组低于尿酸正常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及时的积极治疗后,多数可以治愈,但仍有10%-30%的患者在中毒症状缓解、意识恢复正常后,经2-60天表现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假愈期”后再出现精神异常,称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该病主要表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碳中毒后的急性脑损伤和迟发型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高压氧作为临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性脑损伤的主要方法争议颇多,而一氧化碳中毒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目前也尚未明确。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的激活可能对一氧化碳中毒引发的炎症、凋亡等发挥较好的治疗作用。因此,研究Nrf-2在一氧化碳中毒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可为一氧化碳中毒后急性脑损伤和迟发型脑病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寻找影响一氧化碳中毒预后的因素,找出改进的方法,预防迟发性脑病及后道症的发生.方法 对38例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接患者转归分为痊愈组(A组,n=23)迟发性脑病组(B组,n=11)后遗症组(C组,n=4).结果 痊愈组与迟发性脑病组的持续治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病情越重,昏迷时间越长.出现迟发性脑病和后遗症的几率越高.首次治疗持续时间小于15天易并发迟发性脑病,大于40天出现迟发性脑病的几率明显下降.结论 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关键是不应过早停止治疗,首次治疗持续时间不应小于40天.否则易并发迟发性脑病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15.
胡辉华 《中外医疗》2010,29(27):55-55
目的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与脑电图(EEG)异常改变,为判定和指导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4例脑电图(EEG)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患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清醒后不久出现迟发性脑病特有的神经精神症状与体征,全部病例EEG均表现为异常,脑电图主要特征为广泛性不规则高波幅慢活动(δ、θ)连续性出现,以额、中央、颞区占优势,严重者可呈平坦波及爆发-抑制波。患者意识状态分为清醒、混浊、昏迷,脑电图结果分别是轻、中、重度异常。结论 EEG检查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预防、临床治疗指导康复、降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Motomend多关节主被动训练在偏瘫痉挛康复中的疗效。方法分别选择2016年和2017年在我科康复治疗的偏瘫患者各20例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严格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组间病种(梗塞、出血)、年龄、性别、Brunnstrom分期、痉挛分级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处理:两组均采用神经发育疗法、运动再学习疗法结合理疗、高压氧综合康复,1次/日、5次/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多关节主被动训练方法。每10个治疗日进行1次康复评定,分别作为中期评定和末期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法评定肌张力。标准:肌张力≥2级为无效;肌张力1~+级为有效;肌张力0-1级为效果优良。结果中期评定、末期评定两组治疗均有效,观察组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otomend多关节主被动训练在偏瘫痉挛康复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一氧化碳中毒出现迟发性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近5年收治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发病年龄、基础病、昏迷时间、脑电图变化及头颅影像改变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昏迷时间长短、昏迷程度、基础疾病、脑电图改变及影像学改变与出现迟发型脑病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大剂量烟酸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量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入血后 ,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 ,引起血液性缺氧而造成的脑损害称为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有的患者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 ,从急性中毒昏迷中恢复 ,经过数天至二个月的表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间歇期 ,而后又出现以急性痴呆状态为特征的全脑性症状 ,称为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1] 。 1996— 2 0 0 0年我科应用大剂量烟酸治疗 9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均取得了显著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 9例 ,其中男 2例 ,女 7例 ,年龄 5 5~ 71岁。诊断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早期预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143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患者入院后统计年龄、性别、基础病、并发症、中毒昏迷时间、高压氧治疗时间、恢复期精神刺激、白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9项相关因素,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检验各因素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关系。结果基础病、中毒昏迷时间、高压氧治疗时间、恢复期精神刺激和高敏C反应蛋白5个因素对预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性别、并发症、白细胞计数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预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能够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独立预测因素,基础病、中毒昏迷时间、高压氧治疗时间、恢复期精神刺激及高敏C反应蛋白是预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分为两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组(30例)和丹参注射液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2例),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定受试者的认知功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显效率显著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