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晋荣 《西部医学》2010,22(8):1495-1496,149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36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采用眼科常规药物治疗及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对照组33例患者仅行眼科常规药物治疗,将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视力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全视网膜及中央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均明显提高。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法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其疗效明显优于眼科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中医辨证论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5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祖海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7):86-86,88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治疗效果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治疗方法与疗效,严格掌握其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方法经股动脉插管,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4例患者超选择眼动脉,局部灌注尿激酶25万~50万U进行溶栓治疗。结果 14例中有5例患者视力明显提高,其中视力最高达1.2,6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患者视力无变化,1例患者并发脑出血而下肢瘫痪。结论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与发病的时间密切相关,与尿激酶的用量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益脉康联合复方丹参、尿激酶、安妥碘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就治的72例(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益脉康联合复方丹参、尿激酶、安妥碘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尿激酶、安妥碘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益脉康联合复方丹参、尿激酶、安妥碘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结果:益脉康联合复方丹参、尿激酶、安妥碘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益脉康联合复方丹参、尿激酶、安妥碘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临床诊断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5.6%,有效率为25.9%,进步率为11.1%,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显效率为25.9%,有效率为25.9%,进步率为33.3%,总有效率为8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阻塞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珣竹 《当代医学》2011,17(34):130-130
目的 探讨益脉康联合疗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 将2010年8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97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49例,采用益脉康联合尿激酶、安妥碘、复方丹参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尿激酶、安妥碘、复方丹参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22,P=0.0088).结论 益脉康可以提高尿激酶、安妥碘、复方丹参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疗效,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论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3月~2010年5月住院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72例,将其分成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医治,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药辨证论治,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9%,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毕云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5):576-577,592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联合应用介入治疗外周动脉血管阻塞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外周动脉血管阻塞性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介入对照组和对照组,介入对照组60例给予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联合介入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溶栓等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溶栓时间、尿激酶使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介入治疗组在治疗效果、溶栓时间、尿激酶使用量及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联合应用介入治疗外周动脉血管阻塞性疾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动脉介入尿激酶溶栓对急性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治疗的42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1例,尿激酶静脉溶栓)与观察组(21例,尿激酶动脉溶栓),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及血管再通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生活基本自理率高和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介入尿激酶溶栓疗法对于急性脑血栓形成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自理能力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激光配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确诊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激光配合尿激酶、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激光配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激光配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闭塞血管的微循环和灌注,提高视力和扩大视野,促进视力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8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于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结果:实验组1d、7d、14d的ESS评分均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68.29%,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可提高ESS评分,疗效高。  相似文献   

12.
梁明  丛云峰  陈星 《中外医疗》2016,(11):130-131
目的 探讨超早期急诊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整群选取2015年1―10月该院急诊科室接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98例,将入选患者用数字随机分组形式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降低颅内压、促进脑功能恢复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实验组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及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急诊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对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改善效果明显,值得于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郭冰   《中国医学工程》2012,(9):144-144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1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及溶栓达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动脉再通27例,占81.82%,溶栓达标25例,占75.76%,对照组动脉再通12例,占36.36%,溶栓达标4例,占12.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大大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风险,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创新的道路,提供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在我院心内科门诊就诊并由门诊医师收住入院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40例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其余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设置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效果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显著有效33例(82.5%),有效6例(15%),无效1例(2.5%);对照组显著有效25例(62.5%),有效8例(20%),无效7例(17.5%).结论临床应用尿激酶行溶栓治疗起效迅速,疗效比传统治疗更具优势,且无明显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50例急性肌梗死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同时选择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非溶栓常规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50例患者再通39例,再通率为78.0%,对照组46例患者再通15例,再通率为3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冠脉再通率高,患者心脏不良事件显著减少,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静脉溶栓疗法,比较不同静脉溶栓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对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共收集12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另外两组分别采用尿激酶和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结果 采用静脉溶栓的两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其中阿替普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组(P<0.05).并且,治疗过程中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两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少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径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相比常规治疗方法,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大优势,其中阿替普酶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4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实验组24例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4h后,实验组溶栓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9.17%(p0.05);实验组动脉血氧分压、肺动脉收缩压、动脉收缩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溶栓后24h出血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肺栓塞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肺动脉压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在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中的疗效。[方法]随机将40例(40只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分为治疗组18例(18只眼)和对照组22例(22只眼)。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阿托品、复方丹参针,同时输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应用对照组相同的药物外,及早行前房穿刺。两组均以视力、视野、眼底改变为疗效评判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尽早前房穿刺配合药物、吸氧等综合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是较为常见的眼底血管性疾病,也是致盲性眼病之一。本病特征为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沿受累静脉有出血、水肿及渗出等,尤其造成的黄斑部水肿对视力损害最大。根据阻塞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视网膜静脉中央总干阻塞、视网膜半侧静脉阻塞、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目前临床报道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剂量较小,我院自2001年以来,采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RVO患者186例193眼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川芎嗪联合高压氧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 40例44眼患者随机分成单纯川芎嗪药物治疗组和川芎嗪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组.结果实验组20例23眼,有效18例19眼(82.60%),无效2例4眼(17.40%).对照组20例21 眼,有效7例8眼(38.10%),无效13例13眼(61.9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联合高压氧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疗效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