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行直接PTCA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血清肌钙蛋白T(TnT)动态观察,评价其作为冠脉再通指标的价值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49例AMI患者中,直接PTCA组24例,未行溶栓及介入治疗为对照组25例,直接PTCA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术后或入院即刻、8 h、16 h、24 h、48 h、72 h、96 h及1周测定血清TnT,并在入院后3~4周心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血清TnT均呈单峰曲线.直接PTCA组于PTCA后16 h达峰值;对照组入院后72 h达峰值.用直接PTCA后16 h/72 h TnT比值>1为指标,判断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为91.7%、72.0%、81.6%.直接PTCA组血清TnT累积释放量(∑TnT)低(24 4±7.8 μg/L vs 51.1±17.3 μg/L,P<0.01),LVEF值高(62.3±9.4%vs 50.4±14.8%,P<0.05).结论直接PTCA使AMI患者血清TnT峰值前移,用直接PTCA后16 h/72 h TnT比值>1为指标判断IRA再通,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直接PTCA能降低∑TnT,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泽琳  许盈盈 《临床荟萃》1996,11(11):520-520
由于丛集性头痛易误诊为其它类型的头痛,因此本文分析了本院1989年~1995年96例丛集性头痛,以共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年龄与性别:男72例,女24例,男女之比为3∶1。起病年龄25岁~48岁,平均年龄36∶5岁,其中30岁~40岁占绝大多数(70%)。 1.2 临床表现 1.2.1 头痛发作频数 多数患者(72例),每日发作1次,隔日发作1次者18例,每日发作超过2次者6例。发作持续时间平均80分钟。 1.2.2 头痛部位和性质 92例为1侧头痛,有4例为整个头痛,其疼痛性质为严重头痛,主诉为刀割或烧灼感,患者难以忍受、坐立不安。多数患者(72例)伴同侧流泪、流涕、鼻塞和眼结膜充血。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伴发精神障碍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先川 《临床荟萃》1992,7(11):517-517
急性心肌梗塞(AMI)伴发精神障碍国内较少报道,我院1982年1月至1990年12月收治AMI180例,其中伴有精神障碍者17例,占9.4%。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17例均为住院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动态观察和心肌酶测定证实为AMI。男11例,女6例。年龄37~93岁,平均61岁;其中37~59岁5例,60岁以上者12例。既往均无精神病史,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4.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左前降支完全闭塞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18例,男14例,女4例,平均年龄55±9(32~68)岁。患者均无梗塞前心绞痛,也无梗塞后左前降支再通。均于AMI后26~96天进行心导管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室造影。根据急性期是否给予肝素治疗而分为肝素治疗组(11例)及非肝素治疗组(7例)。两组病人的年龄、临床表现及发病至血管造影时间相似,除肝素外,其它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青壮年(<40岁)AMI病人的发病情况、临床过程、并发症及转归与老年(>60岁)AMI病人有所不同。现将32例青壮年AMI病人与196例老年AMI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青壮年组:男性29例,女性3例,年龄21~40岁,平均34.3岁。有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19例,有心肌梗塞家族史10例。4例有轻度高血压史,病程半年~4年,2例有心绞痛史。老年组:男性142例,女性54例,年龄60~87岁,平均65.3岁。有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及糖尿病者175例。 1.2 发病情况 青壮年组除有心绞痛2例外,其余30例在发生AMI前数日至十几日有心前区阵发性隐痛、胸闷发作。32例均有劳累诱因,26例有近日严重吸烟、酗酒诱因。发病症状均有典型心前区或胸骨后持续性压榨样疼痛,伴有濒死感。老年组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发高血糖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常规治疗对高血糖AMI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发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CCU高血糖AMI患者80例,因其他原因(死亡、放弃、好转)住CCU时间少于3天的患者不纳入观察.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40),男24例,女16例,年龄46~72岁;对照组(n=40),女17例,男23例,年龄48~72岁.  相似文献   

7.
资料和方法  高压氧综合治疗组 (HBO组 ) 19例 ,男 11例 ,女 8例 ;年龄 13个月~ 12岁 ,平均 6 .7岁 ;对照组17例 ,男 10例 ,女 7例 ;年龄 1~ 14岁 ,平均7.1岁。两组患者均有明确头部外伤史 ,伤后 5~72h出现症状 :偏瘫 34例 ,面瘫 11例 ,单瘫 1例 ,偏身感觉障碍 5例 ,言语不清 4例 ,癫痫发作4例。所有病例均在伤后 12h~ 4d行CT扫描 ,证实为一侧基底节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病灶 ,边界清楚 ,直径 0 .8~ 2 .1cm ,CT值 6~ 2 0Hu ,两组中有 7例行MRI检查 ,均提示与CT扫描同样部位的长T1长T2 信号。两组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血清肌红蛋白(SMb)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1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加以探讨并与谷草转氨酶(SGOT)改变进行对比。1 方法与资料1.1 放射免疫测定法 按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的Mb放射免疫测定试剂盒说明书进行。1.2 检测对象和采血方法1.2.1 正常人组:66例,男6例,女60例。从输血员中采血1次,测定SMb。1.2.2 急性心肌梗塞组:1986~1988年收治确诊为AMI且统计资料完善者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48~73岁。患者来院后立即采血,并按照主要症状(胸痛)发作后6小时内,第6,12,24,48和72小时分别采取的血标本,分离血清测定Mb含量。  相似文献   

9.
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塞的近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  张岚 《临床荟萃》1999,14(21):984-985
80年代有人提出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的概念,是指短暂的心肌缺血可增强其后长时间缺血心肌的耐受性。此现象首先在大量动物试验中得以证实。其与人类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有无内在联系,国内报道尚不多见。为此,总结我院1992年1月至1998年4月AMI93例的临床资料,观察缺血预适应对AMI的近期影响。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选择资料较完整的93例,均为首次AMI住院患者,其中男64例,女29例,年龄39~84岁,平均年龄63.8岁。根据AMI前72小时内有无心绞痛,将其分为缺血预适应组(Ⅰ组)49例和对照组(Ⅱ组)4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合并症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塞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行溶栓疗法,均按AMI作常规的抢救和治疗。1.2 观察指标 ①测定血清心肌酶学峰值:所有病例住院后均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及健康人血浆内皮素 (ET)的水平探讨溶栓治疗对AMI口才血浆ET水平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AMI患者 71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 1979年WHO诊断标准。并排除合并有高血压病 ,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溶栓后再通组 2 7例 ,男 19例 ,年龄 32~ 71岁 ,平均6 0 4岁。溶栓后未通组 2 3例 ,男 16例 ,女 7例 ,年龄 34~ 75岁 ,平均 6 2 6岁。未溶组 2 1例 ,男 13例 ,女 8例 ,年龄 36~82岁 ,平均 6 4 3岁。正常对照组 2 5例 ,年龄 38~ 70岁 ,平均5 9 6岁。1 2 方法 放射免疫法测定三组AMI…  相似文献   

11.
前壁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中,左室附壁血栓形成率很高,尸检发现率为20~60%,是体循环栓塞的来源。作者研究了顺序住院的400例前壁AMI患者,其中出院前1~2日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附壁血栓者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36~72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A组,口服足量抗凝药(凝血酶原时间控制在1.6~2倍于正常值);B组,口服  相似文献   

12.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中毒组:我院2 0 0 0 - 0 1~2 0 0 3- 12急性毒鼠强中毒(ATI) 2 8例[1 ] ,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13~5 6岁,平均2 3.3±7.8岁。健康者(对照组) 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15~5 5岁,平均(2 1.6±6 .8)岁。AMI组2 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31~72岁,平均(4 5 .5±9.8)岁。1.2 方法 ATI、AMI患者入院后即抽取其静脉血,进行心肌酶谱值和心肌钙蛋白I定性的测定。对照组抽静脉血做血清心肌酶谱值的测定。2 结果2 .1 中毒组和对照组血清心肌酶谱值见表1。2 .2 中毒组和AMI组心肌钙蛋白I定性的测定见表2。表1 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血中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 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组人员123例,其中A组43例,为AMI发作小于3 h患者;B组40例,为AMI发作大于或等于3 h,但小于6 h患者;C组40例,为健康体检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中hs-cTnI含量.结果 AMI发作小于3 h患者血清hs-cTnI含量为(0.26±0.07)ng/mL,与AMI发作3 h~6 h患者的(1.8±0.8)ng/mL及健康体检者的(0.10±0.07)n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hs-cTnI检测AMI,高灵敏度加上高特异性,可将诊断及治疗提前到3 h以内,这对于挽救AMI患者的生命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正> 作者通过一项以安慰剂对照的双盲随机性前瞻研究,证实了巯甲丙脯酸对控制急性心肌梗塞(AMI)梗塞范围和心律失常的作用。该研究受试者为46例AMI患者(9女,37男;年龄38~86岁,平均61岁),随机分成巯甲丙脯酸治疗组(22例)和安慰剂对照驵(24例),两组在年龄、梗塞部位和接治时间等方面均具可比性。开始本项研究后2~18小时内,治疗组先行静脉缓慢推注巯甲丙脯酸2.5或5mg,随之以1.5~2.0mg/h的速度静脉持续滴注该  相似文献   

15.
<正>急性心肌梗塞后早发性心绞痛(Early postinfarction angina,EPIA)是指急性心肌梗塞(AMI)后24小时至15天内反复发作的典型心绞痛样胸痛.此类病人的症状重.预后差.本文分析20例EPIA病人的临床表现.并随访其中18例病人半年或2年时间.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均为AMI后24小时至15天内发生心绞痛样胸痛且能除外再梗塞者,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40~82岁,平均63岁,基础疾病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AMI的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动态改变及心肌酶谱如CK、CK-MR等的动态变化.1.2 临床表现1.2.1病变部位 前壁梗塞8例,广泛前壁伴下壁梗塞6例,下壁梗塞5例和侧壁梗塞1例.1.2.2心绞痛症状 再次心绞痛于AMI后24~48小时发作者8例,48~72小时者5例,4~10天者4例,10~15天者3  相似文献   

16.
高龄人急性心肌梗塞的静脉溶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前静脉溶栓疗法对 AMI效果显著、安全 ,并早已定论。在临床上掌握好适应症 ,可以最大限度地使 AMI患者受益。本文旨在对 70岁以上 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时血管开通情况、脑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方面进行观察 ,探讨其安全性、有效性。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收集 1995 - 0 2~ 1999- 0 5北京安贞医院和 1998- 0 5~ 2 0 0 2 - 0 4我院收治确诊 AMI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共 172例。其中用国产尿激酶 (U K)溶栓者 72例 ,rt- PA5 0例 ,其中年龄在 70岁以上者 (高龄组 ) 2 3例 ,占溶栓者 13.37% ,2 3例中男 13例 ,女 10例 ,年龄最大 81岁 ,…  相似文献   

17.
西比灵又名氟桂利嗪(flunarizine) ,是一种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作者于1997年1月~1999年12月用西比灵治疗偏头痛患者60例 ,取得明显效果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符合以下诊断标准者为入选对象 :(1)头痛呈周期性发作 ,发作间歇期神经精神状态正常 ;(2)病程3个月以上 ,并有多次发作 ;(3)排除其它原因头痛。根据以上标准 ,选自我院内科门诊偏头痛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 ,其中男22例 ,女38例。年龄18~52岁 ,平均(35.6±7.4)岁。对照组60例 ,其中男26例 ,女34例。年龄17~51岁 ,平均(34.3±7.2)岁。1.2治疗方法治疗组…  相似文献   

18.
急性毒鼠强中毒血清肌酸激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鹏  石礼  刘丽美 《中国急救医学》2003,23(10):738-738
我院于 2 0 0 0~ 2 0 0 3年共收治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 4 3例 ,发现所有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 (CK)值升高明显 ,为探索CK的变化在急性毒鼠强中毒中的意义 ,我们特别与特发性癫痫患者发作后血中CK值进行比较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毒鼠强组 4 3例 (均经防疫或公安部门血中检测出毒鼠强 ) ,男 2 5例 ,女 18例 ,年龄 5~ 4 1岁 ,平均 19岁 ,痫样发作 0 .5~ 1h者 36例 ,1h以上者 7例 ;癫痫组 35例(脑电图均为异常 ) ,男 2 2例 ,女 13例 ,年龄 8~ 4 0岁 ,平均 2 9岁 ,大发作 32例 ,持续状态 3例。1.2 标本收集 于痫样发…  相似文献   

19.
脑钠肽对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对早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90例AMI患者(男<55岁,女<65岁)入院时的血浆BNP和肌钙蛋白T(TnT)浓度,记录患者住院和平均随访6个月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意外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或再发心肌梗死),分析BNP与TnT的相关性及BNP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早发AMI患者平均BNP浓度高于对照组[(238.74±131.59)pgmlvs.(38.70±23.81)pgml,P<0.01]。早发AMI组BNP与TnT成正相关(r=0.805,P<0.01)。早发AMI患者心血管意外死亡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事件组BNP与无此事件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发生心力衰竭或复合心血管事件组BNP高于未发生组[(337.75±66.05)pgmlvs.(229.08±132.61)pgml,P<0.05;(304.05±134.94)pgmlvs.(214.37±120.86)pgml,P<0.01]。多变量回归分析,BNP是预测早发AMI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指标(RR:1.831,95%CI1.086~3.514,P=0.016)。结论血浆BNP可以反映早发AMI患者心肌坏死的程度和预测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CK检测在毒鼠强中毒心肌损害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CK、CK- MB是心肌酶血中特异性反映心肌损害的指标。我们自 2 0 0 0~ 2 0 0 3年共收治毒鼠强中毒 35例 ,救治中发现所有患者 CK值升高明显。本文着重探索 CK在毒鼠强中毒心肌损害中的诊断学意义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毒鼠强组 35例 (均经防疫或公安部门血中检测出毒鼠强 ) ,男 19例 ,女 16例 ,年龄 5~ 4 1岁 ,平均 19岁 ,痫样发作 0 .5~ 1h者 2 9例 ,1h以上者 6例 ;癫痫组 35例 (脑电图均为异常 ) ,男 2 2例 ,女 13例 ,年龄 8~ 4 0岁 ,平均 2 9岁 ,大发作32例 ,持续状态 3例。1.2 方法 于痫样发作后 1~ 2 h内抽取静脉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