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β2糖蛋白Ⅰ(β2GPⅠ)抗体是以β2GP Ⅰ为靶抗原的抗磷脂抗体,β2GP Ⅰ又称载脂蛋白H (ApoH),是血浆中的一种单链蛋白质,主要由肝脏合成,浓度约为200 μ g/ml.已研究的结果表明,抗β2GP Ⅰ抗体可以与多种带负电荷物质结合,包括磷脂、脂蛋白,可以通过受体导致血小板活化,通过多种途径促使血栓形成,在抗磷脂综合征(APS)的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人源性抗β2糖蛋白-Ⅰ(β2GPI)抗体Fab片段。方法: 以人β2GPI为抗原,从人源性天然抗体库中筛选特异性Fab抗体,并用ELISA方法对所获抗体进行抗原结合活性和特异性鉴定。结果: 通过4轮“亲和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获得2株抗β2GPI抗体。酶切去掉载体上的噬菌体基因III,得到了可溶性表达的Fab段。经过鉴定,所获抗体具有良好的抗原结合活性和特异性。结论: 利用人源性天然抗体库成功制备了2株抗β2GPI Fab抗体,为深入研究该抗体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和探讨新的治疗措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自身抗体在血栓性疾病的发病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β2GPI又称载脂蛋白H(ApoH),主要由肝脏合成。抗β2GPI抗体(anti—β2GPI)是以β2GPI为靶抗原的抗磷脂抗体,研究表明体内高滴度的anti—β2GPI在体内血栓形成过程中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Anti-β2GPI与β2GPI结合后与细胞表面的磷脂、脂蛋白等多种带负电荷的蛋白作用可引起细胞活化,通过多种途径促使血栓形成。深入研究anti-β2GPI/β2GPI在血栓性疾病发病机制可为自身抗体引起的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求抗β2-糖蛋白Ⅰ(β2glyeoprotein Ⅰ,β2-GP Ⅰ抗体IgG、IgA、IgM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的测定.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00例SLE患者、39例疾病对照组(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硬化症、干燥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肝病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和30例正常人群血清抗β2-GP 1抗体、抗心磷脂抗体(ACL)IgC、IgA、IgM等指标,分析其与临床特点(如血栓、流产)的关系.结果 SLE组抗β2-GP Ⅰ抗体(IgG、IgA、IgM)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7.2%、95.7%、85.0%、44.6%.β2-GPⅠ抗体(IgG、IgA、IgM)与ACL抗体(IgG、IgA、IgM)两者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8、0.624、0.518、0.583,P<0.01).以SLE DAI为因变量对β2-GPⅠ抗体、ACL抗体、dsDNA、u1-RNP、Sm、SSA、SSB、Sc1-70、Jo-1、P.蛋白、PT、APTT进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入选的自变量有β2-GPⅠ·IgC和dsDNA.结论 抗β2GP Ⅰ抗体在SLE中具有一定敏感性和较高的特异性,与SLE的血栓形成相关,且抗β2-CPⅠ抗体IgG是SLE疾病活动性危险因素之一.检测抗β2-GPⅠ抗体在SLE中存在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抗磷脂抗体的共辅因子β_2GPI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宇斌 《现代免疫学》1997,17(1):61-62,36
抗磷脂抗体的共辅因子β_2GPI是一分子量为50kD的糖蛋白,由326个氨基酸组成,可分为5个功能区,期磷脂结合部位于第五功能区.众多事实表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抗磷脂抗体作用的抗原是磷脂与β_2GPI结合形成的复合抗原.β_2GPI的抗原表位及与磷脂的关系研究,对于提示抗磷脂抗体的产生,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血栓发生病理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抗磷脂抗体作用的抗原组成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免疫印迹分析β2糖蛋白Ⅰ与抗磷脂抗体之间的关系,用抗β2GPI抗体与硝酸经纤维膜上的β2GPI的反主尖呈现显色沉淀线,但与ACL阳性血清无反应沉淀线,结果表明ACL作用的主要抗原成份不是β2GPI。  相似文献   

7.
抗磷脂抗体的同辅因子β_2GP_1是一分子量约50KD的糖蛋白,由326个氨基酸组成,可分为5个功能区,其磷脂结合部位位于Cys182~Cys288。许多事实在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的抗磷脂抗体所针对的抗原可能不是诸如心磷脂、磷脂醚乙醇胺等磷脂,而是直接针对其同辅因子β_2GP_1,或者是针对与磷脂结合后其空间构象变化了的β_2GP_1。β_2GP_1的抗原表位位于第5功能区。β_2GP_1的抗原表位及磷脂结合部位的研究,对于揭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本质、感染及自身免疫所致的抗磷脂抗体阳性结果的鉴别及其异质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IgG、IgM和IgA型)抗心磷脂抗体(aCL)和不同亚型(IgG、IgM和IgA型)抗β2糖蛋白1抗体(anti-β2GP1抗体)在中国人群中的诊疗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北京顺义区医院就诊患者共900例(其中抗磷脂综合征45例),4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分别采用IgG、IgM和IgA单亚型试剂检测aCL和aβ2GP1抗体,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正态分布数据的结果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PS患者aPL同型阳性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SPSS 24.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总体aCL患病率为9.23%,其中IgG亚型aCL最常见为8.44%,IgM和IgA亚型aCL患病率仅为2.78%和2.33%.总体aβ2GP1抗体患病率为10.1%,其中IgM亚型aβ2GP1抗体患病率最高为7.56%,其次IgG亚型aβ2GP1抗体患病率为6.11%,最低IgA亚型aβ2GP1抗体患病率为2.11%.IgG、IgM和IgA亚型单独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7.8%、19.2%和3.61%;在aβ2GP1抗体阳性的受试者中,IgM、IgG、IgA单独阳性率分别为51.6%、20.1%和2.19%.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PS患者的aPL亚型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不同亚型APS抗磷脂抗体结果显示,总体PAPS和SPAPS,aCL和aβ2GP1抗体患病率分别为55.6%和57.8%,与PAPS相比SAPS患者aCL的阳性检出率更高(χ2=16.42,P<0.001;χ2=7.812,P=0.005).结论 IgG、IgM型抗心磷脂抗体和aβ2GP1抗体在诊断及判断病情程度中的应用优于其他亚型,IgA型抗心磷脂抗体和IgA抗β2糖蛋白1抗体为临床的诊疗价值极低,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在临床实践中,IgA aPL的存在并没有为中国人群的APS诊断提供附加价值.  相似文献   

9.
抗磷脂抗体-磷脂结合蛋白复合物可破坏Annexin A5在细胞膜上有序排列,或者抗体直接结合膜上An-nexin A5,从而暴露膜的磷脂表面,这是抗磷脂综合征血栓形成并导致习惯性流产的病理机制之一。Annexin A2可介导抗β2GPΙ抗体/β2GPΙ复合物与内皮细胞膜结合,并将其激活而分泌黏附活性分子等,促使血栓形成。此外,Annexin家族其他成员抗体也与抗磷脂综合征的病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人工合成β2糖蛋白1(β2GP1)多肽制备针对人源、鼠源β2GP1的多克隆抗体,并鉴定抗体的特异性及致病性。方法应用Fmoc法化学合成β2GP1 N端第35~51位氨基酸的多肽,将合成后的多肽与钥孔血蓝蛋白(KLH)偶联,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蛋白G纯化得到抗β2GP1多肽抗体,利用ELISA和Western blot法鉴定其效价和特异性。体外实验使用抗β2GP1多肽抗体/β2GP1复合物刺激C3H/He N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一定时间,收集细胞总RNA和总蛋白,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组织因子(TF)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38、磷酸化p38、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及磷酸化NF-κB p65表达情况;体内实验采用C3H/He N小鼠腹腔注射抗β2GP1多肽抗体建立实验性抗磷脂综合征(EAPS)模型,检测小鼠外周血抗β2GP1抗体滴度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化学合成β2GP1多肽的纯度为94%,达到免疫用抗原标准。偶联KLH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其抗血清效价大于1∶32 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抗β2GP1多肽抗体可特异性识别人源和鼠源β2GP1条带,双抗夹心ELISA检测表明该多肽抗体可与β2GP1隐蔽表位特异性结合。体外实验显示抗β2GP1多肽抗体/β2GP1复合物能够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38、NF-κB p65磷酸化,诱导细胞TF mRNA及蛋白表达。体内实验成功建立EAPS小鼠模型,小鼠外周血抗β2GP1抗体滴度大于1∶3200,APTT明显缩短。结论所制备的抗β2GP1多肽抗体可识别人源和鼠源β2GP1分子,能与β2GP1隐蔽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致病效应。  相似文献   

11.
抗磷脂抗体的同辅因子β2GP1是一分子量约50KD的糖蛋白,由326个氨基酸组成,可分为5个功能区。其磷脂结合部位位于Cys182-Cys288。许多事实表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的抗磷脂抗体所针对的抗原可能不是诸如心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等磷脂,而是直接针对其同辅因子β2GP1,或者是针对与磷脂结合后真空间构象变化了的β2GP1,β2GP1的抗原表位位于第5功能区。β2GP1的抗原表位及磷脂结合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能否激活单核细胞株THP-1的TRIF途径,以探讨TRIF依赖途径在抗磷脂综合征(AP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一定剂量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刺激THP-1细胞一定时间,收集细胞总RNA及总蛋白,荧光定量PCR (RT-PCR)检测细胞TRIF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TRIF蛋白表达情况;进一步观察TLR4途径抑制剂-TAK-242是否干预β2GPI/抗β2 GPI抗体复合物对TRIF的诱导表达以及相关细胞因子IL-6、IL-8、TNF-α的表达.结果:β2GPI/抗β2 GPI抗体复合物( 100 mg/L)能够诱导THP-1细胞表达TRIF(mRNA 及蛋白),并显示时间效应,分别于刺激1h和2h时TRIF mRNA及蛋白表达至高峰.TAK-242(5μmol/L)能够明显抑制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对THP-1细胞TRIF的诱导表达,同时抑制IL-6、IL-8、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TRIF依赖的TLR4途径参与了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对THP-1细胞的激活,提示其在抗磷脂综合征的病理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功能异常影响妊娠,在自身免疫疾病中,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占了一定比例。本文就抗磷脂抗体的性质进行详细阐述。血栓形成是APS的主要病理基础和突出临床表现,随着研究深入,APA对早孕期滋养细胞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而APA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作用机制,目前仍有争论。本文还介绍了APS最新的治疗进展,为今后的APS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带来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人β2糖蛋白1第一结构域(hrβ2GPⅠDⅠ)对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患者血清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应用hrβ2GPⅠDⅠ二聚体处理前后的APS患者血清分别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孵育,细胞EL/SA和RT-PCR方法分析处理前后HUVEC表达ICAM-1、MCP-1的变化。结果:hrβ2GPⅠDⅠ二聚体处理后的APS患者血清较处理前相比,与其孵育的HUVEC表达ICAM-1、MCP-1在蛋白和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邮:GPⅠDⅠ可中和APS患者血清中的大部分致病性抗β2GPⅠ抗体(anti-β2 GPⅠ)。  相似文献   

15.
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动脉内膜上形成的oxLDL/β2GPⅠ复合物可以释放到循环血液中。在SLE、APS等自身免疫疾病中,可以检测到抗oxLDL/β2GPⅠ复合物的自身抗体,与动脉血栓的形成有高度相关性。本文就自身免疫疾病背景下,对oxLDL/β2GPⅠ复合物的存在、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自身抗体的辅助因子β2GPI分离纯化,鉴定及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们新近研究发现一种血浆糖蛋白β2glycoprotein I参与抗磷脂抗体与心磷脂的结合反应,要深入研究β2GPI与ACL,CL三者的关系和ACL在血栓形成发病机理中的作用,首先需将其进行分离,纯经,鉴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能否激活单核细胞株THP-1的TRIF途径,以探讨TRIF依赖途径在抗磷脂综合征(AP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一定剂量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刺激THP-1细胞一定时间,收集细胞总RNA及总蛋白,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细胞TRIF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TRIF蛋白表达情况;进一步观察TLR4途径抑制剂-TAK-242是否干预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对TRIF的诱导表达以及相关细胞因子IL-6、IL-8、TNF-α的表达。结果: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100 mg/L)能够诱导THP-1细胞表达TRIF(mRNA及蛋白),并显示时间效应,分别于刺激1 h和2 h时TRIF mRNA及蛋白表达至高峰。TAK-242(5μmol/L)能够明显抑制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对THP-1细胞TRIF的诱导表达,同时抑制IL-6、IL-8、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TRIF依赖的TLR4途径参与了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对THP-1细胞的激活,提示其在抗磷脂综合征的病理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β2糖蛋白I/抗β2糖蛋白I抗体(ox-LDL/β2GPI/aβ2GPI)复合物对小鼠RAW264.7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分别用培养基、ox-LDL、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ox-LDL/β2GPI复合物、ox-LDL/抗β2GPI抗体复合物和ox-LD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IgG、IgM、IgA型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72例SLE患者、8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抗IgG、IgM、IgA型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同时分析这4个指标与SLE及其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在检测的372例SLE患者组中,抗IgG、IgM、IgA型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1.45%、14.52%、10.22%和29.03%,其表达水平分别为(90.39±35.43)U/ml、(41.25±23.16)U/ml、(32.27±15.77)U/ml、(61.42±21.69)U/ml,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P0.05)。在80例疾病对照组中,抗IgG、IgM、IgA型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7.50%、2.50%、0和1.25%。而在60例正常对照组中,4项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抗IgG型心磷脂抗体阳性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肾脏病变有关;抗IgM型心磷脂抗体阳性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血栓形成和肾脏病变有关;抗IgA型心磷脂抗体阳性与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和肾脏病变有关;抗β_2糖蛋白1抗体阳性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肾脏病变有关。结论抗IgG、IgM、IgA型心磷脂抗体和抗β_2糖蛋白1抗体在SLE的发病及病情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定量和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等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抗磷脂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抗磷脂体(APA)是直接沟通免疫和凝血两大生理系统的桥梁之一,是迄今所知直接诱发血液高凝状态的唯一自身抗体,它可导致体内未明原因的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症,溶血性贫血等症状,临床上把与之相关的一组临床症状称为抗磷脂综合征(APS)APA可通过于干扰磷脂依赖性凝血过程。抑制抗凝血蛋白C和β2糖蛋白I的抗凝血活性,抑制内皮细胞释放前列环素等机制促进血液高凝状态的产生,本文将重点介绍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